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8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楹联名家联墨赏析(孙髯、钱沣、赵藩、袁嘉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25 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万树梅花一布衣
-----孙髯大观楼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品读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孙髯翁所作。孙髯(1701-1775),云南昆明人,号颐庵,字髯翁。据说他一出世,嘴角就长小胡子,故以髯名。孙髯生活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以诗文著称,终生不应科举,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大观楼位于昆明西南的滇池湖畔,始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巡抚王继文主持。后屡经兵火,同治五年(1866 年)重修,民国五年(1916)大观楼辟为公园。共和国成立后又经多次修建,蔚为规模。大观楼长联大约出现在王继文之后60年,即乾隆中期(在1756年前后)。

长联的写法和短联不同,要有章法,要有层次,讲究起承转合;类似于写词或者写文章。大观楼长联是其中的典范。

作联先要切题。楼名大观,何谓大观?登楼远眺,海阔天高,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所观者大,故曰大观。

上联写景,写滇池正面,是用画家的眼光,是起。“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喜茫茫空阔无边”。以茫茫五百里,极写其大;奔来眼底,当然是观;而五百里亦非浪下,是写实。用一奔字,极有气势;两间用“披襟岸帻”以写我,行文为之一顿,收顿挫之功,不使一泄无余。起(首三)句即兴波澜。

再写滇池四周所观,是用仰视,是承。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白鹤山。用四个排比句写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从国画的角度,这是从平远到高远。此小节动词也下得很确当,用骧写马之态,用走写蛇之行,用翥写鸡之振,用翔写鹤之飞。

排比之后又一顿,其实也是转。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胜处在滇池中。以后即转入俯视,看水;这是二次承接。不写鱼,因为看不到,作者于此绝不浪下一虚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岛,“趁蟹屿螺洲“,写沙洲,写小岛,用螺用蟹来形容,极妙,极确。接着看到岛上的草木,而以美人作比,”梳裹就风鬟雾鬓“,读之仿佛见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作者的笔触是跳动的。于是目光又转到湖中,“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云南的云很有名,在灿若云锦的红霞下面,是无边的草浪;在草浪的起伏中,那些快活的翠羽精灵,兴高采烈地飞着,叫着;这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图。

最后要合,这是从结构上说。从艺术上,写景已多,于是又回到抒怀,要点在“莫辜负”三字领字。此时作者的视点由近及远,从湖中转到岸上。“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并以此作结。沙还是莎?一直存在争议。晴沙与香稻、芙蓉、杨柳不谐。莎指莎草;据《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记》中关于滇池的描述:“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则莎或近事实。“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一句,由质实转为空灵,艺术手法尤为高明。

下联观史,即所谓观心,是史家的思考。翻开历史,“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起句即很沉重,不由得诗人不发出一声长叹,“叹滚滚英雄谁在?”上下数千年,极写其历史厚重。“滚滚英雄谁在”一问,仿佛读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的心情与明代的杨慎也是相通的。杨慎在《临江仙》一词中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此处孙髯翁当有借鉴之处。其间用把酒凌虚”,是一顿。
无论写景还是写史,其中须有我在。诗人以把酒凌虚”四字,用笔极简,而双用动词,一个萧散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用宏观起,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一幅大历史的框架。下面就要收拾,这是画家的语言;若用文学的语言,就要铺陈、敷衍,就是要承接。于是有“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领字‘想’是追想当年,想起了汉、唐、宋、元,那些与昆明与云南相关的史实。

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发现有一条西南通往印度贩运丝绸的古道。汉武帝试图打通这条古道时,在云南洱海一带受到昆明族的阻挡。于是汉武帝在长安“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这就是汉习楼船

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上》载: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九征是指唐中宗李显时的御史唐九征。这就是唐标铁柱

据《续资治通鉴·宋纪》载:“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宋太祖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唐朝扶持南诏而南诏叛唐),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意思是这一块我不要了。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这就是“宋挥玉斧”。

据《元史·宪宗本纪》载: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结果灭了大理国,将云南归于元的统治之下。“革囊”即羊皮囊(也有用牛皮做的)。可用单个革囊缚在身上作漂浮器材渡江,当地人称之为皮馄钝;也可多个皮囊连缀为筏子。这就是元跨革囊

史实虽多,但用词精炼,值得学习。读者注意:作者故意不提明清两代的历史。因为提清就必须提明,明代沐氏永镇云南,本应该大书特书的;清代就要说坐镇云南的吴三桂,那是平西王。但作者身在清朝,有诸多碍窒,故省略。而写明又写清,行文也累赘。这就叫取舍得当。有些长联作者往往于此卖弄聪明,其实是不足取的。下联至此,应下一转语,因此用“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作一总结。这是承上启下。

费这么大精力,结果又如何呢?杨慎在《临江仙》一词中回答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直抒胸臆。孙髯翁于此要婉曲得多,“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此句化自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又进一步,“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纪念丰功的碑,纪念伟业的碣,当年的‘珠帘画栋’,都已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从史实到现实的感悟。也是作一当头棒喝。“苍烟落照”一句极其凄美,仿佛读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写到这一步,如何作结以提振下联,其实很难。议论、抒情还是写景,这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只赢得”下得极好;赢得什么呢?吊足了读者胃口,只不过是“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四个排比一气呵成,而沧桑之感立见。这几句化用诗典的功夫也很值得学习。疏钟,渔火、清霜是化用张继《枫桥夜泊》诗意。用词也很考究,“杵”,“江”,“枕”都是名词,而作量词用,形象尤其鲜明。将历史的沧桑和作者的身世之感融合在一起,却出以景语,以此作结,妙不可言,只能叹为观止了。


2 修改

孙髯翁去世后,第一个修改大观楼长联的是程含章(字月川)据《程月川先生遗集》中的《修改云南近华浦大观楼长联》载:他认为大观楼长联虽然“才雄气猛,为海内第一杰作,惟连用排偶八句,而无虚字跌宕之,又无单句疏畅之,似嫌气滞”修改后成为为这个样子。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风,叹滚滚英
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举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宫别馆,悉化为苦草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止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

每一个人对一副楹联都会有自己独立的看法,本无足深论。长联讲究气息流畅,这种观点也是很正确的。但是他的修改却是失败了。因为于楹联创作很有借鉴意义,所以略作分析。兹举其大者,先看上联,“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他的本意是用四种颜色来写四座山;但是山的高低起伏全没有了;“西峙碧鸡”比“西翥灵仪”,气象的高华没有了;“北耸青虹”比“北走蜿蜒”,动感没有了。而且化虚(写)为实(写),实际上是变空灵为僵死,决不可取。但是,后来却被阮元沿袭了。至于“讴歌”不当是“高人韵士”所为,“诗情画意”乃陈词滥调。

再读下联,“伟烈丰功举欲同符天地”几令人作呕,其思想境界与孙髯翁自不可同日与语;改‘珠帘画栋’为“离宫别馆”只能证明其浅陋;“登斯楼也”,强学范仲淹《岳阳楼记》,“游于浦者”味同嚼蜡。此外不一而足。这好比一个三家村的语文教师在擅改文学大师的作品,自以为高明其实是很不堪的。

另一个修改大观楼长联的是阮元,清道光初年,阮元任云贵总督,驻节昆明。他对大观楼长联颇不满意。不满意是在内容的政治层面。从阮元给梁章钜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写道:“孙髯翁联以正统之汉唐宋元伟烈丰功总归一空为主,岂不骎骎乎说到我朝,故改为爨长蒙酋,递到吴三桂等人身上。”,目的是“所以抉正而消逆也 ”,他修改后的大观楼长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回忆,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洲,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

先看上联,“凭栏回忆”比起“披襟岸帻”,语言俗不可耐;“波浪”比“空阔”,不仅境界全无,而且成为死句;“北倚盘龙,南驯宝象”纯作颂圣语言;至于“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摆出理学家的嘴脸,所谓面目可憎。将“点缀些翠羽丹霞”改为“早收回薄雾残霞”,是典型的点金成石。

再看下联,“爨长蒙酋” 是指少数民族的首领,用以指代吴三桂。“爨”、“蒙”均是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大姓,他们在开发云南和华夏一统方面自有其历史地位。把他们说成和吴三桂一样,说明阮元的史识并不高明。而且孙联只写汉、唐、宋、元,是奉华夏正朔;阮元的联却夹入少数民族的首领,也是不伦不类。如果细论,把吴三桂与汉、唐、宋、元并立,没有牵连进文字狱,也算运气不错了。加上“爨长蒙酋”句式也不对在艺术上,无异佛头着粪。其余也无足深论。

之所以这么写,或许阮元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吴三桂是高邮人,阮元是仪征人,都是扬州人;而且又都坐镇云南;吴三桂是在云南搞起“三藩之乱”的,为避嫌疑,不能不表白一番。康乾时代的文字狱,对孙髯翁对阮元都是记忆犹新的。阮元是经学大家,是著名书法理论家,也是楹联大家,大家都是很佩服的,但他的修改其实很糟,原来一些很优美的有诗意的句子改成了死句 。当时就有人公开指责:“阮元所改,不及原文远甚,芸台(阮元字)亦多事矣。”

3 书法

据云南史料,以撰写大观楼长联驰名的孙髯翁是擅书法的,史称孙髯翁“善指墨不轻为人作”。

据历史记载:孙联问世之初,昆明名士陆树堂以行草书刻,挂于大观楼前。

咸丰七年(1857),楼与联同毁于兵火;直到同治五年(1866年)才由马如龙重建。马如龙将原陆树堂草书的孙髯翁长联以拓片重刻,悬于大观楼二楼之上。当时的总督劳崇光曾题跋刻于联末:

  “滇南大观楼长联,乾隆中孙髯翁撰,陆树堂书,排髯纵横,大气包举,海内传诵久矣。咸丰丁巳,已毁于兵燹,联亦无存。今云峰军门捐廉重建斯楼,并购得旧拓本付手民,一方胜迹,顿还旧观,甚盛举也。适予初莅行省,乐观厥成,为识其缘起,俾后来者有所考焉。同治丙寅春,善化劳崇光识。”

    陆树堂字崇新,号养鹤居士,昆明人。诸生。擅书名,长行草,奇姿飞舞,成就颇高。其生平豪迈不羁,寄情诗酒。而性严正,乞书者非其人不应。工画竹,
风竹尤饶气韵。陆树堂的草书为万顷晴沙,是字,而不是。这是需要说明的。

现存联是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总督岑毓英请赵藩书写,并刻木联,挂于原处。赵藩除将“辜”字改为“孤”字外,余皆为孙髯翁旧句。此木刻联长 一丈五,宽约二尺,为覆瓦状,上下联各九十字,阴文楷体,蓝底金字,光彩照人。自长联一出“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大观楼因此愈加名驰遐迩了。后迭经百年风雨,虽屡有修葺,木联仍不免朽损变形。

1999年,又依木联原貌,新制铜联,其长3.75米,弧宽0.45米,以纯铜制作,重达二百公斤,制作精致,原联风韵,全在于兹。

赵藩所书,楷书工整,雍容典雅,,遒劲圆润,,沉凝端朴。名联名书,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赵藩(1851-1927)字樾村,字介庵,晚年号石禅老人, 云南剑川人,白族。. 光绪年间举人,后历官至四川按察史。辛亥革命时,昆明起义,赵藩在大理响应,拥护共和,后当选国家议员,出任广东革命军政府交通部 长。1914年,赵藩回滇,以云南图书馆长任《云南丛书》总纂,从此“专掌图书无忌地,闲寻山水自由身”。

赵藩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见长,楷中带行,行书之中亦偶有草书体势。为清代滇中四书家之一,当时求其墨宝的人很多,曾有“满城皆赵字,无处不藩书”之说。赵藩的书法初宗欧阳询,在他中年以后,主要学颜,以《勤礼碑》和《麻姑仙坛记》为归;偶亦参以苏字,学苏主要取法《丰乐亭记》。当然也借鉴钱南园和翁同和,而学钱南园更多,深得南园刚劲灵动之气,结体用笔又有自己的风格。

此幅联墨丰而不肥,兼且有骨,深得“真颜不肥”之妙。此楷书另有耐人寻味处在于偶有一两笔拙笔,整幅作品却生机盎然。可惜的是,读者往往不能去大观楼读原作木刻,而是从报纸杂志去读,尺幅一小,韵味全失,这是颇为遗憾的。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10:52 | 只看该作者
浩气凌云笔自刚
                          -----钱沣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能当大事时同仰
自极清修古与居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联墨(或称楹联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的一支,它集楹联文学和书法艺术于一体,一方面利用字与字的组织和修辞,另一方面又利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去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如果说王铎的联墨主要是情感的宣泄,那么此幅钱南园的联墨主要是精神的创造。
钱沣(1740--1795)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辛卯(1771)年进士,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副使、湖南学政、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清朝著名的清官,“以直声震海内”;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

     这一幅行书联墨,联文是:“能当大事时同仰,自极清修古与居”。其联意与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兼济天下是理想,只有能当大事才能实现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只是明哲保身。平时须自极清修,用时才能担当大事。下联和上联是有因果关系的。

    何谓“能当大事”?‘当’即敢负责,有担当,不推诿。常常有人慷慨激昂,到处标榜,但事到临头往往又畏缩不前。也有人能担小事,而不敢担大事;小事敢拍胸脯,喊口号;大事则进退失据,手足无措。翁同龢说得好“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很难得的。

    钱沣是“能当大事”的。乾隆时朝,御使王某、罗某先后因弹劾大臣获咎,谏官们纷纷以此为戒,一时蔚成风气。钱南园时任御史,他认为:“国家设立谏官,原欲拾遗补阕,今诸臣皆尸位素餐,致使豺狼遍野而上不知,安用谏官为哉?”于是上书,参奏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遇有提升调补,勒索属员贿赂,以致历城等州县亏空,请旨严办。”此举一出,朝廷内外无不为之震动,时人目为“铁面御史”。

“自极清修”一词,钱沣屡屡用之。他的另一幅联墨:“自极清修无所杂,人承高论不须卑”可与此对看。“极”作动词用,表示至,达到,到达。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南极潇湘”;柳宗元《永州八记》有“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也还有极致即最高的造诣这一层意思,何休《公羊解诂序》:“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清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安于清贫,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后汉书•循吏传》:“故洛阳令王涣 ,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古与居” ,指慎其所处者,居:交往。《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清代学颜者多矣,但钱沣不同,不仅成就最高,而且另有创新。李瑞清指出:“能以阳刚学鲁公,千古一人而已,岂以其气同耶。”又说:“南园先生学鲁公而能自运,又无一笔无来历,能令君谟(蔡襄)却步,东坡(苏轼)失色,鲁公后一人而已。”当代胡小石称赞他:“自唐以来,学颜者众,其能沿波讨源,独张师法者,南园一人而已。”钱沣的书法是宗颜(真卿)而兼学别家的。马宗霍在《霎岳楼笔谈》中评价:“南园学颜得其骨,学欧得其势,学褚得其姿,故其临写虽各肖本体,而自运者遂融为一家” 。

钱沣的楷书从《颜民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入手,但另有个人风格,其特点是:宁拙毋巧,气势开张,笔力雄浑,刚健遒劲。 行书从颜真卿《争座位稿》、《祭姪文》入手,行笔颇为沉着痛快,苍劲雄浑。例如此幅联墨气骨清刚,自由洒落,是钱沣行书的佳作。

钱沣人品高,书品也高,所谓书如其人,最值得后人尊敬。眼高于顶的左宗棠对曾国藩都一百二十个不服气,但是对钱沣却极为推崇。他在《钱南园先生文存序》中云“尝论先生为人,清严可畏,其文、诗、书、画之形诸外者,无非充实之光辉,譬犹石上孤松,独立云壑,人人望而知敬,盖天地严凝之气所特钟也。至直节之契圣明,道义之符贤达,丰采之慑奸贪,尤其显焉者。令生当其世,为之执鞭,尤恐先生我弃乎。”这一段话我们当细细品味。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3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11:03 | 只看该作者
一扫凡联万古空
----《成都武侯祠》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幅楷书联墨是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所撰并书。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始建于唐,明初与昭烈庙合并一起,但人们仍称为武侯祠;康熙十一年(1672) 又重建。武侯祠内文物古迹颇多,而又以祠内对联引人入胜,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赵藩的这一副对联。赵藩(185l一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晚号石禅老人,白族,云南剑川人。

若论联墨合璧,擅楹联者有之,擅书法者有之;既擅楹联又擅书法而又有名联佳墨传世者,通观历史,也只有赵藩等寥寥几人而已。

赵藩之书,初宗欧阳询,后主攻颜真卿、苏东坡,于清代则融钱南园、翁同龢而形成自家风貌。他学欧以《化度寺》、《九成宫》为主,但在他中年以后,几乎完全摆脱了欧书与馆阁体的影响,主要以颜书的面目出现,偶参以苏字。学颜则以《勤礼碑》和《麻姑仙坛记》为主;学苏主要取法于《丰乐亭记》。

赵藩学颜,‘宁拙毋巧’,却又楷中带行,行书之中亦偶有草书体势。因此他的字,丰而不肥,肉中有骨,深得‘真颜不肥’之妙。

  评价一副对联的优劣,主要的要看二点:准确、出新。所谓准确就是梁章钜所讲的切。关于此联,切分几个层次:第一是切人,即:切诸葛亮。所谓切是指确切不移,用在其他人身上则不行,不能游离;当然还要典型,读者一读即知,不能晦涩。第二是切地,切成都,而不是其他地方也行。诸葛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要切成都就要选诸葛亮治蜀,而不能用三顾茅庐、隆中对来敷衍。第三是要切时,要有现实意义,不是为对联而对联。
所谓出新是指推陈出新,要独出机杼,不能蹈袭前人。对联是文学,贵在独创。歌颂诸葛亮的诗篇甚多,杜甫的《蜀相》,温廷筠的《经五丈原》等,都是一时绝唱。从文学性来说,作对联只要落入前人窠穴,就不能称之为佳作了。蹈袭不仅是指蹈袭文字,而且是指蹈袭立意;至于抄袭,那就是小人行径了。

因此这副对联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地方是它的立意创新:它不去写武侯祠如何如何,而是直接写诸葛亮;但既不是歌功颂德,不是敷衍历史,也不是作人物评价,如很多前贤曾经作过的那样;更不是仅仅抒发作者内心感慨,作小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状;而是写诸葛亮的治道,诸葛亮治国的国策和战略。而正是这个治道对后世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作者所见者大,所以对后世影响也大。

赵藩崇敬诸葛亮,对诸葛亮治蜀的政策策略作了很多的研究,在《按行西北乡即事有作》诗中写道“亮岂徒严矫岂猛,灯前搔首有遐思”。所以赵藩告诫后人:学诸葛亮不能一味用严;更不能反而用之,一味用宽;必须审时度势。

上联借七擒孟获故事讲攻心之道,非常高明,以至此联被人誉为“攻心联”。‘七擒七纵’孟获不见于《三国志》而见于《汉晋春秋》,经过演义,于是成为《三国演义》的精采篇章,以至家喻户晓。〝南人不复反矣〞,攻心战术用得非常成功。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诸葛亮器重马谡,“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即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使敌人不战而降,“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点极受诸葛亮重视。反侧,源自辗转反侧,是指心绪不宁;引申为有动乱之心的人。《荀子•王制》:“遁逃反侧之民。”杨倞注:“反侧不安之民也。”《后汉书•光武纪上》:“令反侧子自安。”李贤注:“反侧,不安也。”自消:即反侧之心自行消除。

攻心其实很不容易。阳明先生王守仁曾经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阳明先生特主教化,认为这是攻心的基础。攻心要有正确方法:第一点是:法纪严明,出以大公,用心平正,善善能赏,恶恶能罚,则民无反侧;第二点是:若民有反侧,必生作乱之人;则以德化之,以法治之,以势凌之,以恩结之,以诚待之;能行此五者,然后反侧自消,弭大乱于无形。

下联写诸葛亮治蜀,如何写?当然要写大的战略思考。这个大战略就体现在诸葛亮的一篇重要文章:《答法正书》。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刘备集团刚刚取得四川(入蜀),一方面还要打仗,开疆拓土;另一方面当然要稳定内部,“内修政理”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己治蜀后治”,如何治蜀?这是个问题,但不外乎宽治和严治。

主张宽治的是法正,他是刘璋旧部,在刘备攻占四川时立有大功,此时已成为刘备的重要谋臣。他以汉高祖刘邦刑法宽简的成功事例为鉴,主张“缓刑弛禁” : 理由是“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针对当时四川“蜀土人士专权自恣”,法纪废弛,秩序混乱的形势,诸葛亮主张治蜀尚严。在《答法正书》中,诸葛亮指出,尚宽尚严要看形势: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闇弱,自(刘)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诸葛亮以严治蜀,效果显著,“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赞曰:“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这一段最令人激赏。

主张宽治的是汉高祖刘邦,以宽济猛;主张严治的是诸葛亮,以猛济宽;因看清楚大势,所以都取得很大成功。秦皇过严,刘焉刘璋父子过宽,都导致失败。这就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武侯祠》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从古知兵非好战”,“后来治蜀要深思”是赵藩用来规谏新任四川总督岑春煊的。岑春煊(1861年-1933年)壮族,广西西林人,清末民初政治家。岑春煊是自诩‘知兵’的。庚子之乱岑春煊带兵勤王,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是个反贪官的好手,清末有名的“三屠”之一。据野史记载:清朝未年朝中权势最为显赫而行事又极具个性的地方大员有三位,当时被人称为“三屠”: 湖广总督张之洞,用财如水,号称“屠财”; 直隶总督袁世凯,镇压拳民,杀人如草,得名“屠民”; 两广总督岑春煊,大量弹劾贪官污吏,谓之“屠官”。 据说,岑在两广总督任上,共弹劾贪官庸官1400多人;在署理四川总督时,一次就弹劾罢免了40多个贪官。有人这样形容岑春煊“每至一省,必大肆纠弹,上下皆股栗失色”。岑春煊治川尚严,赵藩曾做过岑毓英(岑春煊之父)的幕僚,和岑氏父子私交甚深,当时正代理四川盐茶道,故对岑以严治川曾多次劝谏,这也是此联创作的背景。

一副佳联应有长久的魅力。1958年3月7日,毛泽东主席参观武侯祠时,曾在此联前驻足良久,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是大战略家,也是大势家,对审时度势,自有心得。1971年,正值文革,四川武斗风行。毛泽东遴选刘兴元主政四川。刘时任广州军区政委(知兵者),临行前毛泽东嘱咐刘兴元〝到成都你先去看一看武侯祠赵藩撰写的对联,你读了这副对联,你就知道你的工作应该怎么做了〞。刘兴元一下飞机就直奔武侯祠。一时间〝武侯祠联〞传遍大江南北,笔者也是从那时读到此联的。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4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11:58 | 只看该作者
经济云南一状元
------袁嘉谷楹联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一  引言
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袁嘉谷是清光绪癸卯年(1903)二甲第62名进士,同年大魁天下,成为“经济特科状元”。 经济特科试题为《周礼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阅卷大臣为张之洞。
袁嘉谷是云南的第一个状元。清代先后开博学鸿词二次,经济特科一次,共三次,因此袁嘉谷又被称为“国朝第三人”。民间亦有称之为“独一无二的状元”。
袁嘉谷曾到日本考察政务和学务。历任清朝学部图书编译局局长、国史馆协修长、浙江提学使、浙江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任国会议员。1921年任云南图书馆馆长。1923年在云南创办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并任国学教授。著有《卧雪堂诗集》、《卧雪堂文集》等,参与《清史稿》编写,楹联著述有《昆玉集》、《卧雪堂联语》。
袁嘉谷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
•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小学教材,
•第一次将我国古代历法改为新历法,将“七曜日”改成“星期”。
•第一次考证出了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的籍贯故里是云南昆阳。
袁嘉谷始终是一位传奇人物。2002年,云南发现袁嘉谷整理的《诗经古谱》.这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将原来的古代“宫词谱”改为“五线谱”及“简谱”。2002年12月,袁嘉谷的“乡试”(考举人)试卷和“殿试”(考进士)试卷等罕见珍品由袁嘉谷后人献出。

二  楹联
在袁嘉谷那一代读书人的心里:联语是小道。据袁嘉谷《自序》,一位良朋劝告他:联语虽是小道,但我辈呕心甚多,何不保存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袁嘉谷联集的动因。在联集后,有他的受业门人孙乐的《跋》。在《跋》文中,孙乐说“吾师屏山先生,性情真挚,学问渊邃,融汉宋,铸经史,发为文,咏为诗,能以性情感人”。孙乐还说:“联语虽小道,顾六十年呕心之作,文辞工雅,意味隽永,握经籍,役万物,题赠往复,卓见性情,真上笔也。亟付印,世必有传诵之者。”融铸经史,文辞工雅,意味隽永,性情感人;其实就是袁嘉谷对联的艺术风格。

1  文辞工雅,性情真挚
•丙申寓室
左顾孺人,右弄稚子;
目送飞鸿,手挥五弦。
孺人是对妇女的尊称,借指妻子;稚子:幼儿;弄:逗弄。上联意指:左边对妻子说笑,右边逗弄小孩。语言自然真切,很难想到作者是化用旧典。典故源于清•黄宗羲《刘伯绳先生墓志铭》,其中云:“先生既绝交息游,左对孺人,右顾稚子,郁郁无可告语。”
下联集自三国•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223-262)是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第一人。此诗是嵇康为送其兄嵇喜参军而作。“目送飞鸿,手挥五弦”固然抒发了兄弟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其实,此联却是用引申义“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而怡然自乐。------这是李商隐用典的技巧,联语中是很难一见的。
此联化俗为雅,用典雅的语言写出了很多人心中所企盼的家庭生活,而又寓深意,所谓“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全无”。
•题邻水公遗爱祠
其生命实为民事而疲,滇水一方,空负弟兄对床约;
知魂魄犹恋宦游之地,蜀祠千古,多惭父老醵金心。
邻水公是指袁嘉瑞,是袁嘉谷八弟,曾任四川邻水知县。“对床”是指老弟
兄连床夜语,这是何等惬意的事。然而“为民事而疲”,只能云南、邻水天各一方。下联感念邻水父老为弟建祠,所以“知魂魄犹恋宦游之地”。
此联写兄弟之情:不仅是弟兄,而且是知己。世人爱说“红颜知己”,其实更难得的是“兄弟知己”。所以苏东坡有“与君世世为兄弟”这一打动千古人心的诗句。
•赠友集句
漱石枕流,幕天席地;
模山范水,弄月吟风。
兄弟之情以外,还有朋友之谊。友谊贵在知音,贵在同志。其志当在高山流水,而不是浊世求官。因此胸襟旷达,追求自由是浊世君子的交友之道。
上联写作者不与浊世同流合污,追求隐居生活。“漱石枕流”出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幕天席地”出于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十丈软红醉人,追求幕天席地的田园荒野生活也是需要道德精神支柱的。
下联是说寄情山水,啸傲风月。“模山范水”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 ”“弄月吟风”
出自元•管道升《渔父词》:“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2  铸史融经,化典无痕
•岳忠武祠
天地悠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丹青一一,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写岳飞、岳坟、岳祠的对联很多,后人其实很难下笔。能超越前人,不落巢穴的是袁嘉谷的这一副联。写得不即不离,却又非岳飞莫属。岳飞的精忠报国气壮山河,可谓“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岳飞的千古奇冤古今少有,所以作者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极写其冤。
上联用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联用宋人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薛尔望先生祠
扶一代纲常,秀才真以天下任;
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
薛尔望是明末诸生。据《明史》记载,顺治辛丑(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吴三桂率领清兵追击南明永历帝,永历帝从昆明败走缅甸。薛尔望看到南明大势已去,叹息曰:“不能背城战,君臣同死社稷,故欲走蛮邦以苟活,重可羞耶!”“吾不惜以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就携妻儿媳孙侍女投潭殉节,后人为其立墓纪念。墓旁原有一纪念亭,名“起云阁”。
在封建时代,秀才敢不敢以天下任,愿不愿以天下任,能不能以天下任,这是个问题。薛尔望明明是秀才,却真正做到以天下为己任。袁嘉谷此联写得很准确,“扶一代纲常”,即薛尔望树立了一个旧道德楷模。
“伊人宛在水中央” 出自《诗经•秦风•蒹葭》。其中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达了作者追慕前贤的心理。
此联最精彩处是两结。表彰烈士,上联结句用豪健,下联结句用婉约。
•北京赵忠愍祠
生气凛然,向阶前古柏摩挲,树犹如此;
吾道南矣,望云中故山迢递,魂兮归来。
赵忠愍祠祀元代中奉大夫、安西王相、元世祖忽必烈得力旧臣赵炳。赵因告发郭琮等人不法行为,被用毒酒害死。昭雪后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此联两起两结都极精彩。袁嘉谷推崇先贤,所以上联起句即有风雷,“生气凛然”是说英风如昔、大义凛然、虎虎生气。于是一转,写柏亦是写人,摩挲古柏,然而“树犹如此”。
“凛然生气”集自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树犹如此” 用东晋大司马桓温故事。据《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下联起句突兀,颇能抓住人心。“吾道南矣”用北宋杨时故事。据《宋史•杨时传》:杨时是福建将乐人。他于熙宁九年,中进士第。不去做官,却去河南拜见二程(程颢、程颐),尊程颢为师。当杨时南归时,《宋史•杨时传》是这样说的:“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颢死,•••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是“程门立雪”的故事。
细细品读,觉得此联写赵炳而用杨时故事颇不合逻辑。我想此联应该是写杨继盛的。据明史,杨继盛也是谥忠愍。北京也有杨继盛祠堂。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曾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另外,杨忠愍公祠有一诗云“烟笼古寺无人到,树侍深堂待月来”与上联“向阶前古柏摩挲,树犹如此”两者感慨有共同处。上联写杨继盛,下联写杨时。用宋代的杨时衬托明代的杨继盛是联家惯用手段。
“魂兮归来”用屈原《招魂》句,字面是为杨时招魂,其实也是为杨继盛招魂,更深的含义是想恢复道统。当然还可看出袁嘉谷在此也隐隐以道统自承。

3  气势宏大,意味隽永
•开武亭
地控重关,云开三迤;
湖浮双塔,山拥五华。
开武亭在五华山。五华山位于云南省会昆明的市中心,东有祖遍山,北
有圆通山,是昆明城区的最高点。清初吴三桂的大周政权灭亡后,清政府在五华山兴修了武侯祠与拜云亭等建筑。其中拜云亭又称为万寿亭,是清代云南地方政府供奉皇帝万岁龙牌的地方。1914年袁世凯封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开武将军,并改拜云亭为开武亭,以示纪念。1915年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后,唐继尧、蔡锷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在五华山开武亭誓师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这是云南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大事件。
三迤是云南省的代称。清朝雍正年间先后在云南设置迤东道、迤西道和迤南道,即三迤。
上联写小小亭子有大事件,气势宏大而极富内涵。下联引自郭文《登太华兰若》诗,诗中有句云:“•••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写得大有气度。前人颇推崇这两句,认为有此两句,则诗自可传世。显然下联是袁嘉谷剪裁的结果。
•碧鸡山半山亭
云霞丽天,山可自悦;
闾阎扑地,海不扬波。
云南即“彩云之南”。在云南当然要看云,云分七彩,所谓“七彩云南”。碧鸡山又名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于此山,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有碧鸡山之称。南朝•齐梁时秣陵(今南京江宁)人陶弘景(456~536)有《咏白云》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袁嘉谷显然化用此诗意。
在碧鸡山半山亭看云,不仅人感觉到很惬意,就连山也看得很高兴。所以有“云霞丽天,山可自悦”。这是拟人化的山。你看不看云无所谓,山自己在看,而且很怡悦。联中寄寓了作者离开仕途,淡泊名利的志趣。
上联写云、写山,写得冲淡自然,韵味隽永。下联写人家、写滇池,则寄托遥深,期望太平盛世。“闾阎扑地”出自《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闾阎扑地其意是说市井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海不扬波”比喻太平无事,出自明代梅鼎祚《玉合记•枯海》:“吾闻太平之世,海不扬波,•••”
•烟霞洞
云与天争,都缘怪石千峰起;
山防人骂,让出长江一线来。
烟霞洞,顾名思义是要落笔在“石洞烟霞”。上联是写在烟霞洞向上看,当
然是云天万里。阴天则云海如浪,雾气缭绕;晴日则绚丽壮观,五彩斑斓。如何有“云与天争”? 怪石峰起,石是云根,因而云起千峰,故与天争。这是说千峰崛起云天,欲与天公试比高,何等壮丽,何等突兀,何等气势。
云与天争,云拟人化了;山防人骂。山也拟人化了。明明是鬼斧神工,将大
山劈开,让长江流过。仿佛是黄河三门峡,又仿佛是长江三峡,所谓“天门中断楚江开”,却说是“山防人骂”。这种造句遣词也真匪夷所思。
•题灵源别墅
在人境而结庐,当户群山齐入画;
傍佛居以习静,拈花一笑好参禅。
灵源别墅之美在自然风光,而尤其在无俗客骚扰,无贵客往来。“在人境而结庐”一句出自陶渊明《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的关键是“而无车马喧”。其实,要想门前无车马首先心中无车马。而只有门前无车马,才能留一块空地,任“当户群山齐入画”。上联两句一静一动,生意盎然,------这是联中有画。
“傍佛居以习静”,求神拜佛的多了-------其实是求名利,佛居也未必能静。若要习静,必先参禅;若要参禅,必先习静。参得拈花微笑,才算是真觉悟。“拈花一笑”源自《五灯会元》。宋代释普济在《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中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佛祖随意拈取座前莲花向弟子展示,这是考验弟子的慧根。佛说“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谓“色即是空”。 诸弟子不在佛家真谛上下功夫。都在用眼睛看花,看佛祖;去推测佛祖是什么意思?因为都有妄心。迦叶尊者明乎此,所以只是微微一笑。微笑是慈祥。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爱,两家是相通的。
语言高隽,意味深长是此类联的特点,留有余不尽之意供会心人思考。
•来鹤亭
忆三岛旧游,愿与飞鹭轻鸥,订南山北山之约。
让西湖一步,试问秋芦春柳,比苏堤白堤何如?
来鹤亭位于石屏古城-----袁嘉谷是云南石屏人。异龙湖位于石屏县城东郊,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水面面积42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异龙湖有三个岛屿:大瑞城、小瑞城、马板垄。另有湖湾九个,构成“三岛九曲”的独特风景。与西湖三潭映月有一比。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小瑞城岛建起海山亭,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醉眠过海山亭,羽衣宝剑,伴鹤而睡。故后人把亭改名为来鹤亭。
最有意思的是“三岛晨游”,用一个早晨乘船可游三岛。可惜由于70年代围湖造田,三岛已与陆地连成一片。三岛旧游,鸥鹭旧约,都已过去。来鹤亭边,重订新盟。此心吾与白鸥盟。
下联“让”是谦,而重在“争”。“秋芦春柳”。春柳是陪,春柳绿云;这是西湖也有的。秋芦是主,秋芦白雪。这就把西湖比下去了。
此联两结,妙在一弛一张。“订南山北山之约”妙在舒缓;“比苏堤白堤何如”妙在咄咄逼人。大家手笔,随处可见。

三  集句
颇能体现袁嘉谷学问渊邃的是他的集句联。集句始于宋代初期。据梁章钜《楹联丛话•巧对录》引用《簷曝杂记》云:《梦溪笔谈》谓集句对自王荆公(安石)始,如“风定花犹落(谢贞诗),鸟鸣山更幽(王籍诗)”之类。其实不自荆公始也。《金玉诗话》及《蓼花洲闲录》谓宋初已有集句,至石曼卿而大著。如以“天若有情天亦老”对“月如无恨月长圆”,则固不始于荆公矣。
集句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方式。它是选取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文中的佳句,重新集合成一副对联。它相当于文学的解构和重构。它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追求作品的新意境。
清代的集句联非常繁荣。清代的状元,清代的学者,清代的楹联大家留下了很多集句联的佳作。清代的顾文彬、袁嘉谷,近代梁启超和现代张伯驹是集句联大家。顾文彬的集句联是集诗词句,并善于集长联,优美典雅,自然贴切;梁启超专作集宋词联,意境新奇,蔚为大观。张伯驹则专工集句体诗钟,难度大而意蕴深邃。袁嘉谷是综合型的集句大师。他集文,集诗,集词,集经,集碑(文)所取者广,无所不集;而且也工诗钟。他的集句联正像他的楹联创作一样,学问渊邃,随意挥洒,自然超卓,诚为一代大师。
1  典雅清俊,浑然一气
•著书楼集诗品
花复茅檐,幽鸟相逐;
月出东斗,清风与归。
全联用花鸟风月来衬托著书楼,立意大胆而有创新。其难在如何做到雅而不俗,而达高雅之境界。作者集《诗品》来写,颇称独具匠心。而又留不尽之意供读者回味。
“花复茅檐”出自《诗品•旷达》:“•••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幽鸟相逐”出自《诗品•典雅》:“•••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月出东斗” 出自《诗品•高古》:“•••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清风与归” 出自《诗品•超诣》:“•••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梅箐山神祠
细抹清风,薄批明月;
欲来山雨,初起溪云。
此副集句联取材极妙,而能相得益彰。引经据典,学问渊邃;随意驱使,独
见真挚。上联“薄批明月,细抹清风”出自佛家著作,是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下联却出自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诗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集东坡介甫
呼吸湖光饮山渌;
乱栽花竹养风烟。
于清新典雅中见活泼是此联胜处。上联集自苏轼《书林逋诗后》:“吴侬生长
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下联集自王安石《鄞县西亭》:“收功无路去无田,窃食穷城度两年。更作世
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
此集句联表现了袁嘉谷对农居田园生活的向往。袁嘉谷这一类对联很多。这是他真实内心的诉求,不是那些无病呻吟或者惺惺作态的人所能比拟的。

2  学问渊邃,挥洒自如
•集老子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圣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上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是太极;其实是道、一共生。“一生二”,二是阴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而生三。于是万物由此而生。
下联也出自《道德经》。原文是这样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法地” 意思是:人生活在土地上,就要遵循大地的规律。“地法天” 意思是:大地(比如,种庄稼)也要遵循老天(春种秋收)的规律。“天法自然” 意思是:老天也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冬去春来)。老天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则称为“天时不正”。
袁嘉谷对原文作了修改,“圣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即:圣人做事要(实)
行人道(主义),-------这是“圣法道”。即使是帝王也要“敬天法祖”,“畏天命”,“替天行道”,不能胡作非为,或者说要行人道而守天道。------这是道法天。天当然也要按规律来。------这是“天法自然”。
上联讲“生”,下联讲“法”,活着就要遵守规矩。这是讲哲理。但此联最杰出处却是,袁嘉谷用儒家的人本主义解释道家经典,这是很有意义的,
•贺子猷新居
地久天长,河带山励;
鸿渐羽仪,龙腾凤翔。
上联集自《德化碑》碑文。《德化碑》是云南省最大的一块唐碑,碑高3.02米,宽2.27米,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物。此碑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大理市太和村西部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碑文云:“•••赫赫我王,實賴之昌。化及有土,業著無壃。河帶山礪,地久天長•••”
此碑文之“河帶山礪”集自《庾信集序》:“•••河带山砺,贻厥于后•••”;“地久天長”源自《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下联集自《爨宝子碑》。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也称为“小爨碑”。 现存于云南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碑文云:“•••馨随风烈,耀与云扬。鸿渐羽仪,龙腾凤翔。矫翮凌霄,将宾乎王。•••”。
上联表示了对新居的祝愿。下联是说,伴随迁新居的一定是逐步高升,羽仪天朝。此联可谓善祷善祝。联语却又堂皇正大。
•联语集腋
百姓有蓄,四方无雍;
万川朝海,五云出山。
上联分别集自《汉西狭颂》。《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在甘肃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西峡颂》原文:“•••年谷屡登,仓庚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四方无雍,行人懽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
下联集自《青州临淮王像碑》,亦称《南阳寺碑》、《娄定远碑》。此碑建立于北齐武平四年(573年),现存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碑文云:“窃以万川朝海,大海终自为陵;五云出山,名山久而为砺,谓天谓地,悉有时而崩毁;日乎月乎,并无救于盈缺”。

四  结束语
袁嘉谷是从晚清到民国这一段时期的楹联大家。他创作的楹联、集句联和诗钟数量既多,质量极高。可惜僻处西南,发掘亦少,几乎被湮没了。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重新确立袁嘉谷在楹联史的的地位,对西南楹联的发展,对楹联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22 小时
主题
27

7533

帖子

3

精华

10万

积分

版主

木有

Rank: 6Rank: 6

UID
79065
经验
26636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6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8-5
5
发表于 2018-4-25 15:00 | 只看该作者
潇湘妃子大才女
孙髯老翁妙雅联
个人简介:王吉远,男,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楹联学会会员;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经常参加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多次得奖。主要的有河南文姬归汉园全国征联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2-3 11:32 , Processed in 0.0906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