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月说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主题
1228

2万

帖子

102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欲把泰山研化墨

Rank: 10Rank: 10

UID
293
经验
2660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0 0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B><FONT color=#008000>爱月说
</FONT></B>          李白的月,痴字直如。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把月写成自己的影子。而谈其归宿,最终确实是以江月为冢 ,葬其唐诗的意,葬其唐剑的身。吾常想,此位谪仙人在《花间独酌》一诗的意境中,是否有“此身太白;那月真痴”的感慨。或许真性情的缘故,李白把饮酒当如饮月,吟月当如吟我。明月,成为其寄托,幻想境界的来源。与莲花一样,月成为诗人心性的部分,在李白“飘然独不群”的仙逸性格中,痴月也是其好。在月下,兴许才常常有其侠客的另一方面的描写:“不问千杯销此夜;但求一剑快平生。”我对李白的浪漫与大气钦佩,“此身若去月为冢;斯笔独投仙作诗。”此语送给李白。或许再也很难看到“浊酒诗从心境破;青衫影自月牢出”的风格,但李白的风神却如唐朝的月,一直留在后人的心中。
</P>
<P>          苏轼的月,达字直如。《水调歌头》一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就把物性与人性辨证的统一。苏轼更在《前赤壁赋》中,把月“取之无尽,用之不谐,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此语指出月是写诗意境的源泉。吾常想,东坡安于冲旷的性格,难怪乎对明月会有“离楼眼默;在水心清”的认识。而没有“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的消极。

         从上来比较,李白VS苏轼。李白爱月,方有大醉骑鲸,采石矶边捞夜月的场景。苏轼爱月,方有心鱼,抱明月而潜游的感受。两位诗人对月的爱各有千秋,但肯定的是唐宋时期的诗与词,都无外乎大量写到月。因为月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词。</P>
<P>         今人爱月,因为它是大众情人。明月与嫦娥的形象,符合大众情人的标准。对着明月,常有“心境全盘托出;情人何处停留”的感慨。对于“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男人们,月的冰幽能折服这种傲慢。对于“明月几时有;断桥昨日留”的女人们,月的哀幽能产生这种幻想。</P>
<P>            写诗的今人,附庸风雅的程度远不及古人。但“数笔青峰色;一壶古月光”的句子,还是能引起写诗的欲望。吾最近写过一首新诗,名为春天的小刀,就是以月结尾,留下幻想的余地与空间。如:</P>
<P>春天的小刀
  
  唐人诗意
  李白风神
  自然排遣得
  千山暮雪
  万里层云
  谁用春天的小刀
  轻轻地割开画表
  背后俨然是
  四窗新绿的竹庐
  和流淌着一壶古老的月光</P>
<P>的确,最后的结尾句,能产生种幻想,这也是月给人的诗意吧。
</P>
<P>        今人写联,也以不同的角度咏之,在网络联坛诸如有“万古苍凉何所觅;九重清冷洗余哀”以及“往后盈成蚀手痛
有时寂到彻肤寒”等等好联。以月洗竹的情结,会继续着以月洗人的风格。无论古人,今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自己对月的爱。肯定的一点是,月能穿过时空的隧道,维系着一个亘古的文学传说,一种诗意的美,以及我们一个真真的念想。</P>
<P>                                                                             洗竹先生 2006.12.25日有感,写于老家竹林深处
</P>
<P>



</P>
若是天涯你不来,我与月光皆不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4-8 11:50 , Processed in 0.82451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