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一节 网络楹联介绍</P>
<P> 这几年来,互网联以雷霆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渗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网民每年都在成倍成倍地增长。网络与文学的结缘,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文学网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网络上,只要你利用搜索工具一搜索“文学”,文学网站就会一大串一大串地出现在你的屏前,任你选择进入欣赏,真是方便得很。至于想统计文学网站的具体数据,当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因为多得无法胜数了,文学与网络紧密结合程度可想而知了。
<P>
<P> 而开辟有对联版块(栏目)的文学网站(中国国内),据中联报报道:就有200多家。在聊天室里说对联的网站,就不知道有多少。在QQ、UC、雅虎通等专门聊天工具里聊对联的,则更加多了,是无法记数的。对句、说联之事几乎时时都在发生,编者也经常在QQ里与朋友说联、对句、练习诗钟。据我所知,专业的对联网站到目前已有七家。它们是:《联都》,《中华国粹网》(对联仓库),《恶人谷珠楼》,《联友友馆》,《中国楹联》,《辽宁楹联网站》、《对联之家》等等。中国楹联学会的网站目前也正在调试,准备开通。下面我就从网络对联的特点、网络与对联的结合前景(对联的传统宣传、传播、交流讨论方式,在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里已经见得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作一下简单分析。</P>
<P 35pt? 0cm 0pt; TEXT-INDENT:> 一、网络对联的特点 </P>
<P 35pt? 0cm 0pt; TEXT-INDENT:> 对联本身的特点是:民族性、群众性、实用性、文学性、政治性、时代性等,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应用广泛,言简意赅,短小精干。
</P>
<P 35pt? 0cm 0pt; TEXT-INDENT:> 什么是网站楹联?<FONT color=#ff1493>简单地说,网络对联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设备,在网站和网页的许可位置进行一系列的对联创作和交流活动,包括、出句、对句、对联大赛、对联作品展示、联理争鸣、对联医院、对联信息、对联教学等。对联与网络的结合,将使对联进入另一片天地之中,对于对联的普及和推广、发展开辟了另一条坦途。</FONT>
<P>
<P>
<P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8pt;> (一)、网络对联的特点是:方便迅速、广泛、多向等。
<P>
<P>
<P TEXT-INDENT: 12.0pt? mso-line-height-alt: 36p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1、方便迅速。由于是在互网联这个现代化的平台上,只要你有时间,不论白天、黑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随时上网,通过搜索,就可以马上找到对联网站,你可以随时出句、对句、阅读对联和有关对联理论文章、评联等等,跟贴发出即可参与对联活动。可以通过跟贴的形式,或者是短信的方式与联友交流、询问,极为方便。
<P></FONT>
<P>
<P TEXT-INDENT: 12.0pt? mso-line-height-alt: 36p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2、广泛:网络对联的参与者众多。从网上部分抽查的结果来看,喜欢并参与对联活动的联友,不仅有学生、教师、作家、艺术家和其他知识分子,还有大量的工人、商人、农民、医生、律师、警察、军人、公务员、IT员工等等,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年龄上来看,大多数集中在20-4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从地域上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不论国内国外),就有不同程度的对联爱好者;从学历上来看,从博导到普通的高中生都有,这说明对联还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相当广泛的人群。
<P></FONT>
<P>
<P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 2.5; 35pt;><FONT face=宋体> 3、多向:网络对联寄生于各个网站及论坛之中。由于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天南海北的联友可以尽情地谈古论今,吟诗作对,也为对联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目前网络对联论坛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并且成为联坛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例如:</FONT><FONT face=宋体>
<P LINE-HEIGHT: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4pt; 1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4</FONT>.娱乐性: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吟诗作对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一种娱乐形式,它既可以庆祝节日、贺寿挽悼,又可以抒情勉志、讽刺戏谑等,因此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大家在论坛出句对句,你来我往,还可以探讨一些联理方面的问题,真是其乐融融,不失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这其中,以笔者所主持的联都论坛设立的科举制度的创意更是深得网络联友的欣赏和首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教学相长娱于乐,授受共荣美在心”,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宋体></FONT></FONT></P>
<P LINE-HEIGHT: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4pt; 1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ace=宋体> (二)、存在问题 </P>
</FONT>
<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以上分析,网络对联具有很多的优势,网络对联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
<p></FONT>
<p>
<P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8pt;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 2.0;><FONT face=宋体> 1、重实践轻理论,凭空发挥多。喜欢对句子是好事,比如从笠翁对韵尝试学起,多对、多评、多看可以提高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是锻炼基本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如果一味地只出或只对句子,追求数量,而质量上不见提高的话,也是一种误区,结果在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一副对联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暴露了自己在对联学习过程中的瘸腿现象。“清风不识迎春意,浅草何能没马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p></FONT>
<p>
<P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8pt;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 2.0;><FONT face=宋体> 2、浮于格律者众,而掌握相关知识者少。俗话说,对联虽为雕虫小技,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才能,这个“才”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平仄格律、马蹄韵等联律方面的知识。对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仅仅懂得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把学习的面拓得更宽一些,比如文学理论、诗词、、美学、音律、声律等知识,对作联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有很大帮助的。甚至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多读一些,这对学联、写联也是很有好处的。
<p></FONT>
<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严于律穷通三变,责于文尽揽六合”,也许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p></FONT>
<p>
<P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8pt;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 2.0;><FONT face=宋体> 3、偏重单联,忽略成联,缺乏整体性构思。这是一个通病,大家习惯了一来论坛就对别人出的句子,或者出一些单句给大家对,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联的特征就是“既对又联”,如果光是对句或出句,那出来的东西都是半成品,一但需要拟全联的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而写全联才能真正的见功力。
<p></FONT>
<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思前想后求佳句,顺理成章写对联”,我想做学问、写对联大抵应该如此吧。
<p></FONT>
<p>
<P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 2.5; 35pt;><FONT face=宋体> 4、题材单一,不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相当一部分对联为风花雪月的内容,不是说这些对联不好,作为练笔是很不错的,但如果一味地无病呻吟的话,跟时代就会有太多的不相吻合的地方,偏离现实太远。适当的增加一些跟现实相关的内容,比如为一些时事写联,就能贴近现实,使联语内容充实,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社会价值。
<p></FONT>
<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络对联各大论坛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可能意识到了,但是没有很好的去处理和避免。这方面,《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论坛做的比较好。比如以上两个论坛联手推出了CCTV—10《交流》栏目的征联活动、《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以下简称《对联》)杂志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和赞赏。
<p></FONT>
<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普及的力度还不够,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对联中出现只对不联、偏重格律或者不要格律、生造意境无病呻吟等,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p></FONT>
<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走出去联系实际,融进来构思楹联”,也许可以让我们能够更深的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对联。 </FONT></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FONT><FONT face=宋体></FONT> </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三)、网络对联的整体水平</FONT></P>
<P 12.0pt? mso-line-height-alt: break-all;><FONT face=宋体> 网络对联的水平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实力的,现略举一二:
</FONT><FONT face=宋体>(拟题三峡大坝截流成功)
</FONT><FONT face=宋体>诗仙悲也,只听两岸猿声啼不尽;(明月伴清风)
</FONT><FONT face=宋体>神女幸哉,欣看一朝高峡出平湖。(明月伴清风)
</FONT><FONT face=宋体>(拟题北京百望山远望楼)
</FONT><FONT face=宋体>云岚归百望,登斯楼也,有一带青山半湖绿水凭栏看(FPE95)
</FONT><FONT face=宋体>烟雨入京畿,是雄关矣!教万般意气千种风情惊梦来(FPE95)
</FONT><FONT face=宋体>(贺我国载人航天取得圆满成功!荣获中华世纪坛征联优秀奖)
</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利箭腾空龙破壁;(一夫)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神舟返地凤还巢。(一夫)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桃花飞处君相忆(潇湘妃子)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枫叶红时我始知(潇湘妃子)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网络对联除了出联、对联、写联外,有关对联理论知识的讨论也很热烈,这些都说明网络对联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P>
<P LINE-HEIGHT: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4pt; 1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FONT face=宋体> 二、对网络对联现状的几点建议: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 LINE-HEIGHT: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4pt; 1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FONT face=宋体> 1、多读书读好书,广种博收,兼收并蓄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对联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特别是一些诗词方面的书籍,多多益定的才能,这个“才”所涵盖的不仅仅是平仄格律、马蹄韵等联律方面的知识。对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仅仅懂得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把学习的面拓得更宽一些,比如文学理论、诗词、、美学、音律、声律等知识,对作联的构思、布局、遣词、造句有很大帮助的。甚至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多读一些,这对学联、写联也是很有好处的。 “严于律穷通三变,责于文尽揽六合”,也许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 LINE-HEIGHT: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4pt; 1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FONT face=宋体> 2、偏重单联,忽略成联,缺乏整体性构思 这是一个通病,大家习惯了一来论坛就对别人出的句子,或者出一些单句给大家对,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对联的特征就是“既对又联”,如果光是对句或出句,那出来的东西都是半成品,一但需要拟全联的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而写全联才能真正的见功力。 “思前想后求佳句,顺理成章写对联”,我想做学问、写对联大抵应该如此吧。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 LINE-HEIGHT: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4pt; 1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FONT face=宋体> 3、题材单一,不能够紧密联系实际 相当一部分对联为风花雪月的内容,不是说这些对联不好,作为练笔是很不错的,但如果一味地无病呻吟的话,跟时代就会有太多的不相吻合的地方,偏离现实太远。适当的增加一些跟现实相关的内容,比如为一些时事写联,就能贴近现实,使联语内容充实,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社会价值。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络对联各大论坛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可能意识到了,但是没有很好的去处理和避免。这方面,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论坛做的比较好。比如以上两个论坛联手推出了CCTV—10《交流》栏目每周的征联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楹联学会的关注和赞赏。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普及的力度还不够,整体水平还善,同时注意有的放矢;也建议各论坛的版主及评论员加大点评的力度,使联友在实践中学习中,在学习中实践,这样良性循环,才能使对联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正所谓“多学多用莫嫌苦,常练常读可入精”,“书中得来颜如玉,笔底才能势似风”。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 LINE-HEIGHT: 0cm 0pt; TEXT-INDEN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4pt; 17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FONT face=宋体> 4、切时切景,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成联可以比较全面地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如果光会对而写不了成联,那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联手,同时要注重对联的实用性,提倡为社会服务。但这个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切忌一日爆十日寒。须知“百尺悬冰非一日,千寻佳构老三春”。 3、重点在普及,兼顾提高 重点放在普及,可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加入,同时兼顾提高,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培养一批能写善评的对联高手,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网络对联水平的提高。
</FONT><FONT face=宋体> 以上是编者对网络对联现状的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衷心地希望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使网络对联能够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同现实对联有机地融为一体,共同为推动我国楹联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9 22:54: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