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空空道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对联疑难问题提问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0 小时
主题
43

985

帖子

0

精华

1490

积分

联都贵宾

挟翼旗明珠剑客

Rank: 4Rank: 4

UID
5539
经验
149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1
21
发表于 2005-11-5 17:44 | 只看该作者
<P>老师好!</P><P>在做虚字联作业时,遇到平仄问题要请教:</P><P>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这副联里,三仄尾三平尾如何讲?</P><P>献茶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10 小时
主题
346

3376

帖子

1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3503
经验
64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4
22
发表于 2005-11-5 21:29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3>诗钟合咏“肥皂”。</FONT><P><FONT size=3>浪得“肥”名身渐瘦</FONT></P><P><FONT size=3>怎知“皂”字质偏清</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偶又糊涂了:</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1、作诗钟时,联中字与命题字相同,不为犯律条?</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2、作诗钟时,可不严格遵守“平平仄仄平平仄”这马蹄韵?</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以前有老师在联评中指出过的呀!但2在二班上期作业中老师没有指出。还望老师给以开导。谢谢老师!</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偶这不是犯上不恭、摸老虎屁股吧?偶可真的是搞不清呀!敬请老师见谅!</FONT></P><P><FONT size=3></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10 小时
主题
346

3376

帖子

1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3503
经验
64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4
23
发表于 2005-11-5 21:3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空空道人</I>在2005-11-3 14:46:00的发言:</B>


<P>不知道常春花所举的“佳联”从何而来,在目前的许多对论坛里,佳句的标准放得很低,比如去年国粹擂台的佳句,实在无“佳”可言。这些对联,估计也是从出对句里选出来的,或景不切,或时不合,或意不连。矮中选长,也是有的。但我们自己写对联,应要求自己符合对联的基本要素,努力把对联写得完美。</P></DIV>

多谢老师!偶现在就是坚持这样做的,以后当继续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10 小时
主题
346

3376

帖子

1

精华

4万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3503
经验
64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4
24
发表于 2005-11-5 21:47 | 只看该作者
<P>这帖开得真的好呀!一人提问,大家受益。自己想不到的,别人想到了。还怕学不到东西吗?</P><P>建议开设一个奖项:名字吗可叫<b><FONT color=#ff0033 size=4>思考奖</FONT></b>。谁提的问题多、提的有代表性等,谁就得这个奖奖。偶可是想得这个奖做个好学生哦!</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2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7:5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风中飞絮</I>在2005-11-4 23:28:00的发言:</B>
<P><FONT color=#ff0033 size=3>二、请用“虚字法”创作一副对联,题材不限,字数不限</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3>共沙鸥嬉戏</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3>与梅鹤逍遥</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3></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3>且共清风听竹韵</FONT></P>
<P><FONT color=#ff0033 size=3>莫愁深苑隐月华</FONT></P>
<P><FONT color=#4d2bd5 size=2>老师好,飞絮在写作业时有个问题一直很苦恼,联用了虚字后的平仄要如何来安排呢?是把虚词去掉看后面的部分呢?还是总的来说二四六分明?我上面的第一个联:共沙鸥嬉戏//与梅鹤逍遥,嬉与逍处算上出律了么,我的作业是否要重写了?辛苦老师了,飞絮敬茶先。</FONT></P></DIV>
<P><FONT color=#000000>在联中,虚字同样要纳入平仄靠量范围的。共沙鸥嬉戏//与梅鹤逍遥,是一四句式,共和与的平仄应该相对。至于后四字,二、四两字的平仄当句要交叉,对句要相对。此联,除共和与失对外,其他是符合要求的。</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6 7:54:55编辑过]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2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8:0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闲山静水</I>在2005-11-5 17:44:00的发言:</B>

<P>老师好!</P>
<P>在做虚字联作业时,遇到平仄问题要请教:</P>
<P>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这副联里,三仄尾三平尾如何讲?</P>
<P>献茶了</P></DIV>
<P>此联的实质内容是:
<P>入座三杯醉
<P>出门一拱歪
<P>至于“者也”、“之乎”是有意增加趣味的虚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五二句式的对联来读:
<P>
<P>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P>
<P>这样就没有三仄尾、三平尾的问题了。
</P>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8:1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常春花</I>在2005-11-5 21:29:00的发言:</B>
<FONT size=3>诗钟合咏“肥皂”。</FONT>
<P><FONT size=3>浪得“肥”名身渐瘦</FONT></P>
<P><FONT size=3>怎知“皂”字质偏清</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偶又糊涂了:</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1、作诗钟时,联中字与命题字相同,不为犯律条?</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2、作诗钟时,可不严格遵守“平平仄仄平平仄”这马蹄韵?</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以前有老师在联评中指出过的呀!但2在二班上期作业中老师没有指出。还望老师给以开导。谢谢老师!</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3>偶这不是犯上不恭、摸老虎屁股吧?偶可真的是搞不清呀!敬请老师见谅!</FONT></P>
<P><FONT size=3></FONT></P></DIV>
<P>一、首先,我这“合咏”确实犯了题,是我有意犯题以“肥皂”二字做文章的。要的就是体现肥皂“名不副实”的效果。
<P>二、所谓诗钟,在声律上要符合律诗的规则。但并不是“<FONT face=楷体_GB231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FONT>”一种句式,<FONT face=楷体_GB231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FONT><FONT face=宋体>同样可以。其中符合“一三五不论”和避免孤平即可。</FONT>
<P><FONT face=宋体>相关资料可参考:<b>[资料]钟话<a href="http://www.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188&amp;ID=32281&amp;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188&amp;ID=32281&amp;page=1</A></b>
</FONT></P>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2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8:16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常春花</I>在2005-11-5 21:47:00的发言:</B>

<P>这帖开得真的好呀!一人提问,大家受益。自己想不到的,别人想到了。还怕学不到东西吗?</P>
<P>建议开设一个奖项:名字吗可叫<B><FONT color=#ff0033 size=4>思考奖</FONT></B>。谁提的问题多、提的有代表性等,谁就得这个奖奖。偶可是想得这个奖做个好学生哦!</P></DIV>
<P>哈哈,思考奖就免了,其实许多问题是可以自己找到答案的,网上这方面的资料很多,有许多是基础知识,只要有心,是可以自己弄明白的。</P>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8:49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常春花</I>在2005-11-4 18:02:00的发言:</B>

<P>读老师联律谱,有疑问请教老师。</P>
<P>1、联都学堂联谱中四言句有:仄平平仄(上联)</P>
<P>2、二班有老师说马蹄韵有二,七言句另一格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上联)</P>
<P>曾听说联有正格和变格之分,却不知内容。估计老师的当为正格,上两联谱是属变格吗?其余的变格又有哪些呢?在联理上和使用上与正格又有哪些优劣和差异呢?谢老师!</P>
<P>就数俺问题多,只好笨者多问了,要不然毕不了业就惨哪!只是多烦了老师,感恩不尽。</P>
<P>[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P>
<P>[em27][em27][em27][em27][em27][em27][em27][em27]</P></DIV>
<P>对联的句式可以从“双节平仄竿”中截出:
<P>双节平仄竿: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P>也可以从“单节平仄竿”中截出:
<P>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P>二言联可以截出:
<P>仄仄(上联)
<P>平平(下联)
<P>平仄(上联)
<P>仄平(下联)
<P>
<P>三字联可截出:
<P>平平仄(上联)
<P>仄仄平(下联)
<P>平仄仄(上联)
<P>仄平平(下联)
<P>仄平仄(上联)
<P>平仄平(下联)</P>
<P>首字不定,又可变化成:</P>
<P>仄仄仄(上联)
<P>平平平(下联)</P>
<P>也是符合联律的,可以推出:三字联,只要上联仄声尾,下联平声尾,其余字平仄不拘。</P>
<P>四字句式中可以截出:</P>
<P>平平仄仄(上联)</P>
<P>仄仄平平(下联)</P>
<P>仄平平仄(上联)</P>
<P>平仄仄平(下联)</P>
<P>在单节竿中可以截出:</P>
<P>平仄平仄(上联)</P>
<P>仄平仄平(下联)</P>
<P>总之:考虑到一、三不拘,四言联可概括为两种:</P>
<P>*平*仄(上联)</P>
<P>*仄*平(下联)</P>
<P>和:</P>
<P>*仄*仄(上联)</P>
<P>*平*平(下联)</P>
<P>至于其他七字句式,完全可以参照律诗格式,根据马蹄韵也可以截出:</P>
<P>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两种上联句式,根据一三五不论,和避免孤平原则,句式变化就更多了。</P>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3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8:5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亦真亦幻</I>在2005-11-5 15:13:00的发言:</B>

<P>道人老师:</P>
<P>       在此想请教<FONT color=#ff0033>寿联</FONT>的写法及注意事项。</P>
<P>       我父亲将过六十大寿,他也是楹联爱好者,我就是受其影响爱上对联的,这次过寿我很想送一联表祝贺,可我没写过,心里没底,盼老师赐教!</P>[em23]</DIV>
<P>转一段资料:
<P>寿联是用于为他人(或自己)祝贺生日的,按中国人的习惯,年满三十岁(而立之年)才可称寿,因此寿联主要用于三十岁以上的人。
  作寿联之前,要准备好有关“材料”,主要有:性别、年龄、诞辰季节(月份)、其人社会地位及职业特点、与自己的关系等,如对这些了解甚少或了解不周,是无法落笔的。
  创作寿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用词
  为了和一般题赠联相区别,寿联用一些能点示主题、表示祝寿意义的词:

  表示祝寿:福、寿、德、宁等。
  表示增寿:永、长、添、增等。
  表示祈愿:献、颂、祝,喜等。
  以长寿、美好的动植物设喻,表示祝福:鹤、龟、鹿、凤,椿、萱、桃、梅等。

  有些词是专为区分性别和称谓的。如“椿”,即大椿,树名,语出《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秋,此大年也。”以大椿象征高寿,后以其代指父亲,也称椿龄、椿庭。再如“萱”,语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因谖与萱同音,后人以萱草称之,为忘忧草。背,古文与北同音,指北堂。这是一首描写妇人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的诗,后人将“萱草”、“萱堂”、“北堂”作为母亲的称呼。可见,椿与萱既不可混用,更不能用于为别人家老者祝寿。

  2.要切合身份
  人有男女之分,首先要分别男寿、女寿、男女双寿。如:

  愿献南山寿
  先开北海樽  (通用男寿)

  慈竹荫东阁
  灵萱茂北堂  (通用女寿)

  椿萱夸并茂
  日月庆双辉  (通用双寿)

  其次,要区分辈分。寿者是长辈,还是同辈;长辈之中,是何种亲属关系。这些,都要在联文中表达清楚。

  长辈者如:

  愿岁岁以今日良辰陈千秋雅戏
  祝姥姥从古稀七十到上寿百年  (祝外祖母寿)

  仰丈人峰,名高北斗
  修半子礼,颂献南山  (祝岳父寿)

  前一联以“姥姥”(北方人之称谓,南方人称“外婆”)一词标明身份。后一联以丈人峰双关,又以“半子”表示自己的身份关系。

  同辈者,不须有何特殊标示,语气可更自然随和些,不能用表示上下辈分的词。

  再其次,要区分职业,如: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这是叶挺寿郭沫若五十寿联。萧伯纳和高尔基是爱尔兰和苏联的著名作家,为世界文坛所翘首,与之相比较,人们自然理解到此联是为大作家作寿的。又如:

  术精业亦精,名士名医随客唤
  人寿己也寿,仙桃仙李逐年栽

  不难看出,这是给一位名医的寿联。

  3.要突出特点
  通用寿联比较实用,由于程式化,其艺术能力逐渐消蜕;只有那些有特点的“不可移于他人”的寿联,才能不断闪烁艺术的光辉。

  所谓特点,大体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要写出作寿人的特点。如邓颖超贺冯玉祥的一副寿联:

  写诗写文章,亦庄亦谐如口出
  反帝反封建,不屈不挠见胸襟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冯将军,是人们所熟悉的;作为白话文作家,是冯将军这一“儒将”的特殊风采。仅以对联而言,冯将军是“五四”以后“白话联”作家中最为瞩目的一位。“要想着收复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那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求命精神”等一直在人们口中流传着。邓颖超的这副对联就比一般的称颂祝寿更有特色。

  另一方面,寿联本身也要有艺术特色。清代皇帝作寿很讲排场,寿联也铺天盖地,最后无非是过往烟云,那些一般性的谀词早被人忘却了,但一副贺嘉庆皇帝的春联却得以流传: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这是因为联中嵌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帝王的年号,构思非常巧妙。

  最难的恐怕是在寿联中表现作者的感情了。自寿联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意味。自寿联是为自己祝寿用的,仿佛是寿诞上自己的一番开场白,即兴讲话。最典型的是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交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也是“板桥体”,跟他的画、诗一样,脱俗、超凡,又有几分怪异,可谓“文如其人”。

  4.要符合时令
  首先,寿联要表现寿龄。

  如三十岁:
  正值壮年,应知不朽方为寿
  恰当而立,须识文章可永龄  (男寿)

  三十初进延龄酒
  百年喜开益寿花  (女寿)

  四十岁:
  不惑但从今日始
  知天犹得十年来  (男寿)

  宝婺星辉歌四秩
  蟠桃瑞献祝千秋  (女寿)

  古人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故常以“而立”、“不惑”等表示年龄。婺,为星宿名,女宿,代指妇女(庚,男宿,代指男子)。秩,为十岁。

  五十岁:
  数百筹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男寿)

  设帨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称觞有莱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女寿)

  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为弓,蓬草为矢,使射人射天地四方,以寓志在四方之意,故以桑弧(木)蓬矢代指男子。据苏轼《东坡志林》,有三老人互问寿年,其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数码),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意为长寿,后人将海屋添筹(寿算)用作祝寿语。设帨,为女子生日之称。期颐,指100岁。莱子,为人名,70余岁还穿彩衣跳舞,以娱双亲。

  六十岁:
  春秋不老
  甲子重新  (男寿)

  玉芽久种春秋圃
  青液频浇甲子花  (女寿)

  七十岁:
  三千岁月春常在
  六一丰神古所稀  (男寿)

  年过七旬称健妇
  筹添三十亨期颐  (女寿)

  “六一”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寿近七十(1007-1072)。七十岁称“古稀”之年。

  八十岁:
  杖朝步履春秋永
  钓渭丝纶日月长  (男寿)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永驻
  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女寿)

  杖朝,代指八十岁。“八十杖于朝”。(《礼记》)钓渭,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九十岁:
  九秩曾留千载寿
  十年再进百龄觞  (男寿)

  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
  长春不老,添闰当称百岁人  (女寿)

  《诗·小雅·天保》有“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断之意,后以“九如”为祝寿语。后联中“添闰”的构思较新。我国阴历有闰月之说,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90年闰33个月多,所闰之月近三年,说“添闰当称百岁人”也是概括而言。

  一百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人难逢我竟逢  (男寿)

  瑶池喜晋千年酒
  海屋欣添百岁筹  (女寿)

  俗语有“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前联将“百”字隐去,恰言“百”字,构思精妙。

  寿联也要切合月份或季节。

  以男寿为例,各月寿联有(粗体者为标示月份的词):

  银花火树开佳节
  玉液琼酥作寿杯  (正月)

  瑶岛香浓芝草圃
  玉楼人醉杏花天  (二月)

  修褉良辰开绮席
  悬弧令旦晋琼觞  (三月)

  蓬矢风搴春尚驻
  椿荫云护夏方新  (四月)

  正交端午作生日
  惟有昌阳可引年  (五月)

  椿树大年宜有庆
  莲花生日正当时  (六月)

  坐看溪云望牛女
  笑扶鸠杖话桑麻  (七月)

  清秋此日逢华诞
  佳气如云护直庐  (八月)

  东篱满绽黄金菊
  北海欣开白玉樽  (九月)

  梅占阳春人益寿
  筹添海屋算长绵  (十月)

  三祝正逢人应瑞
  一阳乍启日添筹  (十一月)

  青山有雪存松性
  碧落无云称鹤心  (十二月)

  此外,还有适合每一季(春、夏、秋、冬)的寿联,不再介绍了。
</P>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 小时
主题
220

2430

帖子

3

精华

3545

积分

荣誉版主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4123
经验
35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7
31
发表于 2005-11-22 14:4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读书《怎样做胜迹联》(金实秋、刘仲邦著)第21页和第100叶两次提到“自对”的同时又提到“当句对”。如21页举杭州平湖秋月“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一联,作者有如下赏析<EM>:……“红蓼花疏”和“白苹秋老”、“天心月到”和“水面风来”为自对,同时两者又构成了“当句对”,为联语增色不少。</EM></FONT></P><P><FONT size=3>请问老师,如何理解作者对“自对”和“当句对”的概念的应用?谢谢!</FONT></P>
擎雨飘风皆乐事
夏花秋叶俱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主题
805

5631

帖子

30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1601
经验
816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3-2
3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07:52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弦歌</I>在2005-11-22 14:49:00的发言:</B>

<P><FONT size=3><EM>“红蓼花疏”和“白苹秋老”、“天心月到”和“水面风来”为自对,同时两者又构成了“当句对”,为联语增色不少。</EM></FONT></P></DIV>
<P>对这句话,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P>自对,就是当句对。
<P>下面一段资料:
<P><FONT face=宋体>自对,亦称“当句对”、“就句对”、“边对”,即“于一句中自行对偶。”这种对法起源于唐代的诗文创作,后在对联中逐渐使用开来。从对仗的字数上看,有单字自对与非单字自对,前者如:</FONT>
<P > </P>
<P >正邪自古同冰炭;</P>
<P >毁誉如今辨伪真。</P>
<P > </P>
<P >此为杭洲西湖岳墓联。“正”与“邪”,“冰”与“炭”,“毁”与“誉”,“伪”与“真”皆单字自对。非单字自对如:</P>
<P > </P>
<P >横空出世;</P>
<P >继往开来。</P>
<P > </P>
<P >此为马萧萧纪念毛泽东而作。“横空”自对“出世”,“继往”自对“开来”。</P>
<P > </P>
<P >自对中,有的是既联内自对,又上下联彼此相对。如上面两副例联。有的则仅仅是联内自对,上、下联之间却并不对仗。这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失对”。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与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自对,全联也可以认为是工对了。”如下一副集《兰亭序》联,就是这样一副自对联:</P>
<P > </P>
<P >流水长亭,春风静宇;</P>
<P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P>
<P > </P>
<P >自对格式十分复杂,有人罗列出数十数类型。这里另介绍三种特殊的自对句型:</P>
<P > </P>
<P >虾须对。上下联各有三句。前两句自对。举例略。</P>
<P > </P>
<P >燕尾对。上下联各有三句。后两句自对。举例略。</P>
<P > </P>
<P >鼎足对。上下联各有三句。三句皆自对,如某人自题联:</P>
<P > </P>
<P >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P>
<P >前听钟,后听笛,里听书。</P>
博客:http://lbhy.blog.hexu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 小时
主题
220

2430

帖子

3

精华

3545

积分

荣誉版主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4123
经验
35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7
33
发表于 2005-11-24 10:25 | 只看该作者
<P>谢道人老师提供资料[em27][em27]</P>
擎雨飘风皆乐事
夏花秋叶俱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3 小时
主题
220

2430

帖子

3

精华

3545

积分

荣誉版主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4123
经验
354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7
34
发表于 2005-11-30 17:09 | 只看该作者
<P><EM>15.当句。又叫双对偶,指那些上下联内部相邻的句子能形成自对,同时上下联之间又能够成对偶的句子。多在八字或较长的对联中出现。如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再如潘炳烈题武汉黄鹤楼长联的末尾四句:


……又奚必有头佩剑,画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边草色,江上梅花</EM></P><P><EM></EM>
从道人的讲义中淘到一些答案,但是感觉书中例句上下联之间的对偶也宽点。不过问题解决了。</P>
擎雨飘风皆乐事
夏花秋叶俱佳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主题
901

6330

帖子

4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754
经验
94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30
35
发表于 2006-1-16 16:30 | 只看该作者
<P>请问道人老师:</P><P>出句:散雾驱云寻古道 [不惑的青春]</P><P>此句中“古道”可否视为双关?</P><P>古道:1、传统的正道,2、古朴,3、古旧的路径。</P>
气静年年寿,心平处处和。
--解维汉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05:14 , Processed in 0.1123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