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体特征
对联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这是由中国方块字所具有的形、音、义的特点决定的,外国的拼音文字则无法做到。对联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精髓,是对立统一的形象体现。对联言简意赅、概括力强、艺术性美,因而应用非常广泛。对联既是作家文学,又是民间文学;既是应用文学,又是纯文学,还可以是语言文字游戏。它的格调也很复杂,既有诗的意境,又有词的句式,还有曲的灵活,更有赋的铺陈,可谓是兼众家之长了。
二、常用术语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除此之外,对联还有许多其他名称,如对子、对句、对语、联语、联句、联对、联文、联话、楹语、楹帖、桃符等。
至于一些不常见的别称,如联偶、楹句、两行诗等,也需知晓。
以上称谓或别称,都在古今的对联著作中出现过,不同的语言环境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说法。
在对联的创作和理论阐述中,经常会用到以下术语:
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也叫上比、对公。上联一般以仄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右侧。
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又叫下比,对母。下联一般以平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左侧。
言:即指“字”,以单边计算字数时称言。每边5字者称五言,每边7字者称7言,依此类推。一般短联、中联以单边字数计算,但长联不以单边字数计算,而以总字数计算,不称“言”,而称“字”。如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不称90言长联,而称180字长联。
句脚:上、下联中每一分句的结尾字为句脚。
联尾:上、下联的最末一字称联尾。无须断句的短联,其联尾即句脚。
出句:别人先出的半联,可能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
对句:与出句相反,是应对自己或别人所出上联的句子。
节奏:原指音乐中强弱、高低、缓急变化组合成的细小段落。在对联中指语音、语义的停顿规律。分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前者是两个字为一节奏,后者按实际词语的节奏,因汉语两音节词语占多数,故二者大部分时候是重合的。
节奏点:每节奏中最末一个字为节奏点。
领字:词曲和对联中,在句前有统领作用的字。对联领字是词曲领字的发展,其平仄要求一般不严。可分为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
无情对:依靠巧妙构思,使字面对仗工稳而意义绝不相关的对联。内容上越不相干,越是佳构,如“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等。
集字:从他人碑帖中选字而合成的对联。
集句:集诗文原句而合成的对联。
摘句:把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直接提取作为对联。
联墨:古今对联的书法真迹,既是对联作品,又是书法作品。
联话:与诗话、词话相仿佛的一种文体。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所创,以《楹联丛话》为代表。这种作品,可记实,可摘引,可评论,可辨正,长短不拘,详略不定,数量不限,灵活自由,保存史料丰富,是研究对联的重要资料。
联律:即对联的格律,包括句式、结构、节奏、平仄、对仗等方面的规范,这是近几十年来的新提法。
三、对联分类
对联的分类是对联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
(一)对联分类传统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将楹联分为十大类: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这种分法侧重于内容和用途,也是当时对联创作实际的反映。
民国初年胡君复所编《古今联语汇选》,是明、清、民国三个时期规模最大的对联作品集,当代联家常江教授对此书进行了校勘和重新编排。重编的分类目录是:名胜、园林、祠庙、刹宇、庆贺、哀挽、廨宇、学校、会馆、戏台、杂题、投赠、谐谑、杂缀、谚语、诗钟、集句、集字共十八类。
(二)当代对联分类
近二十多年来,对联工作者对传世的对联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工作,对对联的分类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思路逐趋明晰。
顾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编的《中国对联大辞典》(1991年版)将对联分为九类:名胜、题赠(格言)、喜庆、哀挽、谐讽(巧妙)、文学艺术、行业、集句、海外。
谷向阳主编的《中国对联大典》(2000年版)将所收联作分为道德人伦、警世格言,岁次纪年、婚寿贺赠、缅怀悼挽、书院学堂、政务衙署、名胜园林、厅堂居寝、姓氏联珠、岁齿衔华、春联撷英、时令佳节、行业商肆、艺海拾联、集字集句、碑帖串骊、诗词裁锦、地理联话、基督圣教、谚语趣话、海外联萃、名家题赠、联苑故实、征联求偶共计25大类。
1995年公布的《中国对联集成》编纂方案中,要求把所收对联资料分成以下14个类:山水类、园林类、古建类、宗教类、居室类、行业类、题赠类、喜庆类、哀挽类、巧妙类、文艺类、集名类、故事类、杂题类。
把当代的各种联书及相关理论性书籍的说法归纳起来,对联的分类方法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1,按对联字数的多寡分,分为短联、中联、长联和超长联。但以多少字为标准,多少字为短,多少字为长,长短的界定标准不一,尚未形成共识。
2,按文辞性质分为诗句型、词句型、文句型、口语型、混合型等。
3,按表达功能分为叙事联、状物联、抒情联、勉志联、论理联、讽刺联等。
4,按创作方式分为撰联、仿联、改联、集联、征联等。
5,按针对性分为通用联和专用联。
6,按写作方法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无情对等。
7,按联的数量分为单联、双联、三柱联、套联等。
8,按应用范围分为胜迹联、节日联、婚联、寿联、挽联、题赠联、行业联、庆贺联、广告联、游戏联等。
9,按对联的立意分为祷祝、颂扬、矜饰、品评、警儆、通悟、戏乐、愤嫉、恬适、遣怀、迎送、装点、讥刺、自白、遣兴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副对联可分入多种类别中且都存在其合理性。如杭州西湖观海亭联:
楼观沧海月;
门对浙江潮。
按用途分,是名胜联;按字数分,是短联;按语言特点分,是文言联;按表现功能分,是写景联;按写作方法分,是正对;按创作方式分,又是集引联。
(二)尝试构建对联分类新体系
以往的分类方法,一方面多存在标准不统一的缺陷,同时所分类别多为从传世联语中归纳而出,缺乏一个统领的主线。鉴于这种情况,有专家提出应该从对联体裁属性多元化的特点出发,从宏观上来把握对联的分类。
根据对联文学性、实用性和谐巧性的多元属性,我们首先把对联从宏观上分为文学大类、实用大类和谐巧大类。
在文学大类中,根据文学的普遍特性,其下分成说理类、写景类和抒情类。
说理类包括:励志联、修身联、处世联、治学联、惜时联、勤政联、治家联、交友联。
写景类包括:山水联、园林联。
抒情类包括:自题联、赠人联、杂题联。
在实用大类中,根据具体的实用领域,其下分为时令类、行业类、庆吊类、建筑类和宗教类。
时令类包括:春联、节令联。
行业类包括:文化联、教育联、公共事业联、商业联、服务业联、工矿企业联和农业联。
庆吊类包括:婚庆联、寿诞联、挽联。
建筑类包括:衙署联、书院联、会馆联、戏台联、陵墓联、故居(纪念馆)联、居室联。
宗教类包括:佛教联、道教联、基督教联、伊斯兰教联、民间人物祭祀联。
在谐巧大类中,收录以谐趣和技巧为主要特征的联语,讽刺本是文学的功能,但讽刺联大多依靠文字上的技巧或戏谑的语言来达到讽刺的目的,所以也归入此编中。再分为谐趣类、巧妙类、集联类和诗钟类。
谐趣类包括:讽剌联、滑稽联、无情对。
巧妙类中以“字义”、“字形”和“字音”分别统领各种文字技巧联语。
集联类”括:集字联、集诗句联、集词句联、集文句联、集俗语联、杂集联。
诗钟类包括:嵌字格、分咏格。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相信对联的分类体系会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