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蔷薇每周一联整理【中学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主题
69

3854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树萱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137
经验
137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 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低头细嗅蔷薇 于 2014-5-5 08:12 编辑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为学须铢积寸累。——曾国藩《克勤小物》
在线时间
9408 小时
主题
162

1928

帖子

0

精华

8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41963
经验
23692 点
威望
20 点
在线时间
94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5
2
发表于 2014-5-2 05:48 | 只看该作者
嘿嘿,蔷薇这个帖子的标题要改改了,中学段的每周一次,而且要求比小学段的高哟。
我行我道 不党不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主题
69

3854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树萱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137
经验
137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5
3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08:12 | 只看该作者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健康箴言)
04-20 01:59 搜狐
0 放到桌面
此联选自《郑板桥诗词文选》。

上联谈读书要有选择和书的有用性;要全神贯注,抓住要旨。作者在《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中说:“魏·晋而下,迄于唐、宋,著书者数千百家。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吾弟读书,《四书》之上有《六经》,《六经》之下有《左》、《史》、《庄》、《骚》,贾、董策略,诸葛表章,韩文杜诗而己,只此数书,终身读不尽,终身受用不尽。”对于“有用书”中的要旨,须精思涵咏,一旦领会其意,便欣欣然,乐以忘食。此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下联以培育新生竹,比喻教育子孙。唐·白居易《养竹记》曾说:“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这里,作者以竹的直而有节、中立不倚,喻指要把儿孙教育成贞直不屈的人。作者还曾题写过内容相似的另一副对联:

咬定一两句,终身得益;

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为学须铢积寸累。——曾国藩《克勤小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主题
69

3854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树萱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137
经验
137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5
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08:40 | 只看该作者
与蝴蝶相关的诗词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李白)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驾)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谢逸)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南朝)谢眺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南朝)梁武帝

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宋)张孝祥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宋)吴文英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南宋)辛弃疾

江天春晚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 (北宋)谢逸

梁简文帝

咏英台化蝶句

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违。

相关典故

浮生拾慧---蝴蝶 (黄廷法 文)

蝶有数种,此处不作单纯生物学意义的划分,只是从古文人诗篇中搜索出几种,缀结成篇,而为所有的蝴蝶精灵立一小传。

先说一只能翩跹在庄周梦境的蝴蝶。昔庄周在梦里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之后顿生迷惑,一时竟不知庄周是由蝴蝶变成,还是蝴蝶由庄周所变。这本是哲学家的一次虚妄思考,无什实际意义,但后来此典故竟被历代文人雅士所传诵,借以感慨“流年似水,浮生若梦”。稍有进取之心者就呼吁要只争朝夕,小资情调者则强调要及时行乐。

李义山在他的《锦瑟》中也有引用,其“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实为隽语,但歌咏主旨不明,亦真亦幻,也正像蝴蝶本身,忙忙碌碌,穿梭于花丛之中,没有个明确的主旨,真不知道它所忙何事?不像蜜蜂,还有个采蜜的动机。

而梁山伯和祝英台所祝化成的蝴蝶,就有了爱情的象征。梁祝化蝶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典籍,元人散曲中也有涉及。清邵金彪所作《祝英台小传》中则有详尽的描述:“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堕入茔中,秀裙绮褥,化蝶而去。....今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元人赵岩的《喜春来过普天乐》中描写了十二只翩飞缭绕的蝴蝶,其中就有梁祝所化的两只。词云:“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深卷燕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于此,各种蝶已道详尽,真的让以后那欲写蝶之人,也只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了。

再说一种蝶,可惜就没有上述的卿卿我我、亦仙亦幻之意了,是谓采花蝶。元王和卿有《咏大蝴蝶》一首,即是说这种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此蝶以后多用来比喻那种偷芳猎艳的采花贼。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心理上,双憩双飞的蝴蝶已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影响至今,今人则多用歌曲来表达对这一美好事物的由衷赞美,其中以庞龙那首《两只蝴蝶》最为有名。歌中唱到:“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无尽的关爱之情现于言表,一时不知醉倒了多少的少年男女。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理论上讲:“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里面最根本的道理就是说: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

“蝴蝶效应”的理论以实证手段证明了中国1300多年前《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哲学思想,从这点说明感知比认知来得直接,其所谓的吸引子就是《混元场论》中元外场作用,其《混沌学》的非线性理论就是《混元场论》场中对象元独立的绝对计数时间体系。

蝴蝶效应的研讨意义:混沌和非混沌,逻辑演绎系统和断层之间的选择问题,就是我们关注蝴蝶效应的意义所在,中国古代也有学派注重善始善终的问题,是说善于展开一个系统,也善于结束这个系统,以这个为目的而研究的方法论。进而,可以说,蝴蝶效应实质是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承认系统的边界,是建立在宇宙无限论之上的探讨宇宙的有限性的方法。

藉此理论,美国新线电影公司先后制作了三部同名电影《蝴蝶效应Ⅰ、Ⅱ、Ⅲ》。2009年,图书版的《蝴蝶效应3》也在美国上市。
为学须铢积寸累。——曾国藩《克勤小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主题
69

3854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树萱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137
经验
137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6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5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09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一副对联: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
这副对联只有14个字,却巧妙地运用了六个典故,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语意丰赡,饶有情趣。为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联意,本文对其中所用的典故略作如下分析:




西席:尊称老师。古人何以尊称老师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有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
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因为汉代室内的座次以“西席”(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的老师都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学生。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此话原来是谁对谁说的呢?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
后来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子简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才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
接着子简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子简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




桑梓:代称家乡。典出《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这四句诗的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引起了我对父母的怀念,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
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中也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表现出恭敬肃穆的样子)的句子。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它们生长于家乡,所以后人便用它们来代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也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闻黄鹂》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的感伤之句。




东坦:指代女婿。据《辞源》“东坦”条注,“东坦”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代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家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
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文雅,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这个躺在床上袒露肚子的人,就是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比喻非常人物。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说: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确实是生长龙蛇的地方。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可见,原来的意思是说,不寻常的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有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用来: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笔势豪放等等。但就上面对联的内容来看,这里的“龙蛇”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楷模:喻指模范人物。“楷模”一词,出自清代汪灏受康熙命所编的《广群芳谱》。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惟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
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因为这两种树都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与质地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人物称为“楷模”。
综上所述,六个典故的含义搞清了,整个对联的大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原来它是赞美老师的:我的老师教育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非同寻常,个个堪称人之楷模。
为学须铢积寸累。——曾国藩《克勤小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408 小时
主题
162

1928

帖子

0

精华

8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41963
经验
23692 点
威望
20 点
在线时间
94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5
6
发表于 2016-2-16 19:20 | 只看该作者
歡迎薔薇回家!不管學習什麼,都貴在堅持,爲你點讚!
到廈門玩的時候,在廈大芙蓉隧道看到這幅畫,拍下來送給妳。





我行我道 不党不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17 00:42 , Processed in 0.15169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