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11—2019.01.17】开心联苑诗钟半月赛第二期开赛启事 |
个人简介:王吉远,男,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楹联学会会员;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经常参加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多次得奖。主要的有河南文姬归汉园全国征联一等奖、
|
|
个人简介:王吉远,男,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楹联学会会员;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经常参加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多次得奖。主要的有河南文姬归汉园全国征联一等奖、
|
|
个人简介:王吉远,男,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楹联学会会员;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经常参加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多次得奖。主要的有河南文姬归汉园全国征联一等奖、
|
|
| ||
| ||
免承俗累谈何易检点平生话太多
|
||
| ||
免承俗累谈何易检点平生话太多
|
||
点评
而虚与实的概念,显然是凭藉感觉就可得到的,由此,聪明的古人就完美地解决了对仗分类的问题。很简单吧~~~
但完全无依据的感觉个体人的差异会很大,因此,为了能大体相对一致,古人就将虚实的哲学概念引入了文法之中,将汉语对仗单元(即字截)分成三类,即实字类,虚字类,半虚半实类。
明了这一点,对于古人句子中很多与现代语法成份的分类并不一至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对仗的分类其实只须要满足感觉上的一致或类似就行了。
很明显,对仗能否成立,确认与愉悦感不能同步的话,这样对仗不管从语法上来说如何地圆满,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仗能否成立,必须做到能在感觉中确认才有戈其存在存的意义。
试想象一下,发果我们读每组对句,都要去做一通枯燥无味的语法考证才能确认能对不能对,您还会有丝毫的美感或愉悦么~~
所以,两组字截能不能对或者对得好不好,应该是凭藉感觉就能确认的,而且这个确认过程与愉悦感是同步产生的。
很明显,对仗作为修辞方法,它属于美学扩范畴而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他的美学功能是通过文字对感觉器官的直接刺激产生的,不是通过理性思考后才产生的。
从对仗的功能上说,其实际作用有二。一是使句子易记易诵,这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是很重要的;二是对称词汇的运用能让人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而这是偶对文学存在与发展的基根本所在。
而古汉语并不存在严格的语法,非说有语法,也是以语言感觉为基础的‘文法’,但正是这种建立在语言感觉为基础的语言,才会产生以美学范畴而非科学范畴的对仗修辞法。
所以,现代语法注重逻辑的严密,其语法成分的体现,很多时候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与分析就能准确界定的。
二是依文法归类,这个与现代语法内容会有部分重合,而且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是参考西语(其中主要是英语)语法而移植过来的东西,是依形式逻辑为内在支持的。
古人的对做规则很简单,以字截为单元,依类而对。分类的表准执行两套体系,一是自然归类,比如星/月、江/湖,这些东西一望而知是同一类的东西,没人会去问为什么,也没必要去问为什么~~~
| ||
免承俗累谈何易检点平生话太多
|
||
| ||
频尝苦辣甜酸味,日月偷来凑拙篇。
|
||
| ||
| ||
| ||
个人简介:王吉远,男,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楹联学会会员;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经常参加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多次得奖。主要的有河南文姬归汉园全国征联一等奖、
|
||
| ||
若先忧,则后必乐
|
||
| ||
个人简介:王吉远,男,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楹联学会会员;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经常参加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多次得奖。主要的有河南文姬归汉园全国征联一等奖、
|
||
| ||
|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03:20 , Processed in 0.0909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