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4978 小时
主题2960
管理员
- UID
- 52118
- 经验
- 29544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497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4-28
|
附:《千年犨城话屈原》
千年犨城话屈原
文/张海鹏
“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的名字像星星一样,赫然闪耀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之中。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高洁的品格、崇高的理想、炽热的爱国情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早在1953年,屈原就以诗人身份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在世界、在中国历史上名声之大,但世间供奉屈原的祠庙却并不多,人们所熟知的有湖北秭归屈原庙和湖南汨罗屈原庙。与这两座寺庙相比,犨城屈原庙是正史记载的最早的屈原庙,据范晔《后汉书·延笃传》记载犨人延笃,永康元年卒于家,其乡人将其形貌绘于屈原庙中,给予祭祀。在今天的河南省鲁山县张官营镇,仍遗留有东汉时犨城屈原庙遗迹,并且淳朴厚重的纪念活动世代传承。
尤其是2019年端午节,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专家学者莅临鲁山犨城考察,并授予鲁山“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这一基地的建立一时间把鲁山、把犨城的端午节以及屈原文化推向全国,影响广泛。
千年犨城,历史悠久。
为什么要说千年犨城呢?因为早在六千年前犨地就有一处先民聚落或者氏族。赵光耀和赵健珺两位老师在《平顶山日报》发表的《犨城故址话蚩尤》就写道:“犨地这一方土地的早期主人中就有蚩尤,其功绩不亚于当年楚太子建营建犨城。因为正是蚩尤,开启了犨城的古来今往。……滍犨流域氏族探究,有一种观点认为,犨族与蚩尤族为裔属关系或为氏族部落联盟。仇犹氏族为蚩尤族后裔,曾经生活在古代鲁山县滍水两岸。而古书说属于滍水支流的犨水,就是因仇犹族居住而得名的。……如今,鲁山牛王庙祭祀着蚩尤。”著名学者孙作云先生,曾在《蚩尤考》中断言蚩尤与鲁山犨城有着深厚的关系。他认为:“从读音上看,仇犹缓读为仇犹,急读则为‘酋’;而蚩尤一名,缓读为蚩尤,急读也为‘酋’。仇犹、蚩尤一音之转,仇犹或是蚩尤。”犨(chōu)字和“仇犹”读音都来自蚩尤的切音合读。这样就可以推测犨地可能就是蚩尤的后代了。
而在古犨城西北角有仰韶文化遗址,也就是今鲁山县张官营镇前城村北150米处,一座东西长700米,南北宽250米的土岗,俗称二道岗,最高处2.7米。遗址有陶片,石斧,石锥,兽骨等。上层为商周文化,中层为龙山早期文化层,下层为仰韶晚期文化层。
夏、商、西周时期缺少犨地的记载,但是在谭其骧老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看到应国南部有畴国,犨与畴同音,并且畴字指的是耕地之田,犨字指的是耕地的白牛,意思大致相同。《康熙字典》载:畴,国名。《周语》挚、畴之国也。
东周春秋初年郑庄公小霸,在攻灭应国时一并将犨国灭掉了,成为郑国的犨邑,因此,此地有犨国国君陵墓,也叫“犨陵”。这就是王先谦在集解《汉书·地理志》中所言“春秋郑犨陵”和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所言“犨本郑邑”的来历。
公元前678年,楚文王率师出南阳盆地东北伏牛山余脉与桐柏山余脉间隘口,越过滍水,抵达汝水,占领了原本属于郑国的滍水南北地区,史称“封畛于汝”。回师后为了纵深防御的方便,修筑长城,控制隘口。这段长城自方一里小城筑起,且以小城为门户,因之这段最早的楚长城就叫“方城”(现在还有遗迹)。新占领的滍水南北区域叫“方城之外”,犨与叶、应一样,成为楚“方城之外”的邑聚。
公元前581年冬,楚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
公元前541年,楚公子围为发动政变而清除异己势力,使公子黑肱、太宰伯州犁城犨、栎、郏。
公元前371年,魏伐楚,取鲁阳。魏攻取楚的鲁阳(河南省鲁山县),占有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土地。当时不仅淮水、泗水一带的小诸侯不敢反对魏国,连韩、赵和齐也得服从魏国。魏国在文侯、武侯时代,已经初具霸业规模,此时犨地属于魏国。
公元前266年,秦封范睢为应侯,此时犨地应该是范睢封地。《史记范睢传》(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封范睢以应。两书虽然记载不同,但是范睢封应是事实,并且很可能范睢会得到应地旁边的犨地一部分地区。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而此时的犨县属于山东南部诸郡的南阳郡,是截至目前可考证的756个县之一。
公元前207年,刘邦受楚怀王孙心之命,西进攻秦,六月与南阳太守吕齮战于犨东。吕齮大败,刘邦乘胜围南阳、逼武关。犨东大捷后,秦南阳、丹水守将皆不战而降,史称“刘邦引兵而西,无不下者。”犨东之战古战场,据专家考证,就在今天的平顶山市鲁山县张官营镇区所在地。
《后汉书郑众传》(公元114年汉安帝元初元年)记载(节选):郑众字季产,南阳犨人也。为人谨敏有心几。永平中,初给事太子家。肃宗即位,拜小黄门,迁中常侍。和帝初,加位钩盾令。
《后汉书·延笃传》(公元167年汉桓帝永康元年)记载(节选):延笃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云。
两晋时期,鲁阳县和犨县(后改名雉阳)同属南阳国。
公元500年至503年郦道元试守鲁阳,待永平初(约508年),任鲁阳守。其弟道约,后也为鲁阳太守。由于郦道元久从政于鲁山,对此地山脉、水系,勤作实地调查,故所著《水经注》,对鲁山境内的山川、形胜、文物、古进记述颇详。
在《水经注》卷三十一中记载: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尧之未孙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战国范雄所封邑也。谓之应水。滍水又东径犨县故城北。《左传》昭公元年,冬,楚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是也。出于鱼齿山下。……滍水又东,滍水注之,俗谓之秋水(音撰,应为犨水),非也。水有二源,东源出其县西南践犊山东崖下,水方五十许步、不恻其深,东北流径犨县南,又东北屈径其县东,而北合西源水。西源出县西南颇山北阜下,东北径犨城西,又屈径其县北,东合右水,乱流北注于滍。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滍于犨东,即于是地,滍水之阴也。滍水又东南径昆阳县故城北。
《隋书地理志》卷三十中记载:犨城旧曰稚阳。开皇十八年改曰湛水,大业初改名焉。又有后周置武山郡,开皇初废。后魏置南阳县、河山县,大业初并废人焉。有应山。武德四年(621年),在原犨城县境设滍阳县。
自此以后,就没有犨县记载了,犨地此时可能已经成为鲁山的乡村治所。
直到明洪武二十五年,即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亲御都城左顺门诏令指挥葛川:“伊王于明年出阁河南,你可先于五百里地内屯垦,多种小麦,以便家口就食。”于是葛川奉命率领所部移师汝州、襄城、鲁山、郏县、叶县等处,“设置百户二十,典仪所六,屯垦营盘七十二”,垦种无主荒田,以其收获物供给住在洛阳的伊王府。犨地周围军屯营盘比较集中,占了七十二营盘的一半还多。在犨地由远及近分布着小营、磙子营、张官营、季官营、梁官营、洪营、陈营、吴营、老聂营、小聂营、肖营等将近30多处营盘。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十二月滚子营乡洼陈村赢生陈维明常去村南古犨县废垄训练乡勇以固守村寨,可知,此时的犨城故地一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废弃的土岗。
清·乾隆八年《鲁山县全志》记载:犨城离城五十二里,一百五十二户。又载:犨城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左传》:“楚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史记》:“汉高帝破南阳太守吕齮于犨东”是也。汉置县,属南阳郡。晋属南阳国。后又名雉阳。隋开皇十八年,改曰湛水。大业初,改名犨城县,属襄城郡。又后周时,置武山郡,开皇初废。后魏,置南阳县、河山县,大业初并废入焉。今为鲁山地,城址尚存。综上可知,此时的犨城已经是乡村级单位,而犨城遗址还略有痕迹。
清嘉庆年间仍称犨城村。
清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下令全县各村镇修筑寨堡,犨城村开始修寨。犨城寨位于古犨城内略靠西,呈东西长方形略微偏圆,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犨城寨古匾现存于前城村村民刘金奇家。
民国到解放前后,一是为了书写方便,二为与后城村相对,故更名为前城村,意为在犨城故址前。
放眼中原大地,乃至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也只有河南省鲁山县张官营镇一带有犨县、犨城、犨河、犨桥以及众多有“犨”字的古石碑。除了镇域内前城村、后城村、紫金城村附近的犨城遗址。还有杨孙庄村树龄2200年的犨城古柏和犨滨杨公墓古碑。还有梁官营村犨河石桥以及三块修桥古石碑,其中有一块明嘉靖十一年的重修犨河石桥碑,浮雕栩栩如生,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犨河上游支源洪水河的石龙桥,厚重大气,保留有完整的龙头龙尾,也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上述以外,犨地带“犨”字的古物遗迹仍数不胜数,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与发掘。
千年犨城,屈原故里。
说犨城是屈原故里,概括来说屈原曾早年生活于此,甚至出生于此,至少可以说其先祖曾长期活动于此,后来屈原两次出使齐国以及被放逐汉北,均有可能路过或者寓居于此。而屈原庙极有可能,是其后人纪念他而建,后逐渐演变成大型的拜谒场所。
屈原在出使齐国,流放汉北曾长期于此。
犨城北依犨水,南依方城山,西靠鲁阳,东靠叶邑,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属于楚国版图,楚国经常是重兵把守,楚国王族屈姓便与此地结下不解之缘。屈家长期担任楚国“莫敖”一职,“莫敖”是楚国掌管王族事务重臣,有参与国政军事决策的资格。屈巫、屈御寇、屈完、屈建等屈氏家庭成员长期在犨城周边地区担任要职,守护边疆,屈原出生之时,其父屈伯庸正在犨地周围抵御秦兵。后来,也就是公元前331年屈原从鄂褚县丞升任为左徒,这一年深秋,屈原首次使齐,他从郢都北上,途径鄢、邓,折向东,又历申、息、陈、蔡,往返齐国必经犨城,在犨城休息。公元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其后楚怀王两次兴兵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史称“丹阳之战”。第二年,屈原便被楚怀王重新启用出使齐国,重修盟好。但是从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的黄棘之盟到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四国联合攻楚为止,屈原一直流居汉北,屈原的汉北情结总是挥之不去的,汉北地区即汉江以北,包括今天的南阳淅川、西峡、鲁山、叶县等地,屈原流放汉北犨地期间,《抽思》、《天问》、《思美人》等作品应运而生,游览各地山水,踏寻祖先足迹,虔诚的拜谒楚国历代先祖和公卿的祠堂,而犨地作为其祖先长期守卫的边防要地,屈原很有可能会在此地逗留和游览。
犨城是屈原故里,犨城屈原庙是中国正史记载最早的屈原庙。
在本土文化方面,鲁山原犨城附近就有屈庄村,但屈姓居民不多。叶县的任店镇有屈庄,而叶县东部水寨乡有东屈庄,有屈姓族人千人左右,而叶县北部遵化店镇(现属平顶山市高新区)有北屈庄村。这些屈姓村落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很可能与屈原有着远祖关系,属于本地原始型居民。在张官营镇杨孙庄村北头,有一棵古柏,树龄达2200年,树枝遒劲,干围三抱之多,属国家一级古树名木。当地村民口耳相传,说古柏处过去有一座古庙,古柏就是庙内树木。古庙很可能就是屈原之庙。
在传统习俗方面,犨城本地端午节到来时,家家门前插艾草,饮雄黄酒,儿童身佩香袋、五色线。当天早上,家家户户要吃粽子、槲坠,吃煮过的大蒜和鸡蛋,吃炸油馍,喝米汤。小孩儿们都会唱端午歌谣。
在史料记载方面,《后汉书·延笃传》史书记载:“延笃,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也。……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因为延笃聪明好学,尊师尚礼,为官清、慎、勤,为人谦、真、实,著书立说,修葺屈庙,所以去世后才有了配享屈原庙的荣誉。说明在延笃去世前,犨地已经有屈原庙了。并且是中国正史记载最早的屈原庙。
在专家论述方面,曾长期担任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主编黄崇浩教授,曾著《屈原:忠愤人生》《屈子阳秋》等书,其治学之严谨有目共睹。他在《中州学刊》1998年第5期发表《屈原生于南阳说》论文,当时轰动整个学术界,使争论了两千多年的屈原故里问题研究升温,成为新时期屈原文化研究关注的焦点。黄崇浩所提屈原故里南阳说并未坐实南阳何处。经过十几年的考证与反思,2015年,黄崇浩敢于否定自己,撰写出“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是屈原故里”的文章。其敢于否认自己研究成果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在2012年6月18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屈原故里倾听学者的声音》里讲:“根据《后汉书·延笃传》记载,在东汉时期,南阳地区即有屈原庙,这是现存历史文献中关于屈原庙的最早记载。”2013年2月18日,他又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发文《屈原与时代的连接点》,进一步强调:“延笃家乡南阳犨县的屈原庙,是我们今天所知正史中最早记录的屈原庙。这说明最迟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修建永久性的、以纪念屈原为目的的庙宇祠堂了。”中国政法大学黄震云教授在《屈原的故里和籍家》中称:“以理恒之,(犨县)屈原庙建成的时间应该很早,最迟在东汉。”
2016年7月29日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黄震云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姚小鸥,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黄凤显,中国屈原学会国学文化高级研究员廖名春,中国屈原学会国学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卢永璘,中国屈原学会国学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梁枢教授一行7人莅临河南省鲁山县考察犨城屈原庙与屈原文化。考察之后,又与市和县的地方历史文化学者座谈交流,并就中国屈原文化的研究和犨城屈原庙与屈原的关系作学术分析报告。中国屈原学会的专家们综合考察情况与史书资料,认为犨城屈原庙是我国北方纪念伟大爱国诗人的重要祭奠场所。也说明屈原曾经和鲁山犨城有着割舍不断的非同寻常关系。
2017年5月30日端午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屈原研究专家学者、屈姓后裔和犨城旧地的乡亲父老数千人,齐聚在千年古柏下屈原庙遗址旁,成功举行了中国鲁山2017年犨城祭屈原纪念活动。
2017年10月8日,张官营镇前城村的干部及热心村民,在距庙北五十米处发现古碑通,在热心的村民又把古碑拉到庙前保护中,擦拭碑面时发现文字记载中有“闫都屈原之寺久矣不存”字样,通过专家研读,将其定为犨城“屈原之寺”碑。这又是犨城是屈原故里的又一佐证。
2018年,鲁山县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民俗与屈原文化”大讲堂与研讨会、《屈原》特种邮票首发式、万人诵《楚辞》等系列活动。书声琅琅的恢宏画卷,颂扬出屈原文化的美好品德。包槲坠、插艾叶、射五毒、兰汤祓禊、系五彩线等传统民俗体验活动同步进行。这些活动的开展把鲁山的端午节与屈原文化推向了高潮。
2019年端午节,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专家学者莅临鲁山犨城考察,并授予鲁山“中国屈原文化传承基地”,这一基地的建立一时间把鲁山、把犨城的端午节以及屈原文化推向全国,影响广泛。
2019年屈原与楚辞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黄震云在《屈原的故里鲁山和江淮行迹田野调查》一文中提到“庙的前提是设在乡邑,亦即食采故地,那么史书记载有屈原庙的地方只有南阳犨水,当然屈原故里是南阳,没有问题。……就此,屈原是鲁山人,不仅有史书为证,也有方志文物佐证,自是最真实不过的了。”因此,屈原故里在鲁山,就在鲁山的张官营镇犨城!
总之,犨城与屈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待继续深入研究和发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