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兰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兰芷讲课记录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1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5:04 | 只看该作者
雾都雨点 发表于 2024-7-7 11:52
已阅读,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2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3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5:0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律诗第一字和白脚字的平仄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顾炎武)
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驷流萍度此生。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
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


七律八句话的第一个字,不要求平仄,但大部分都是平仄总体平衡,四/四,或者三/五

这首八句话的第一个字,居,隙,远,老,常,惯,举,可,两个平声字,六个仄声字。二/六

扬州 其一 ( 吴伟业)
叠鼓鸣笳发棹讴,榜人高唱广陵秋。
官河杨柳谁新种,御苑莺花岂旧游。
十载西风空白骨,廿桥明月自朱楼。
南朝枉作迎銮镇,难博雷塘土一丘。

(八句话的第一个字,五仄三平)

扬州 其四
拨尽琵琶马上弦,玉钩斜畔泣婵娟。
紫驼人去琼花院,青冢魂归锦缆船。
豆䓻梢头春十二,茱萸湾口路三千。
隋堤璧月珠帘梦,小杜曾游记昔年。

(八句话的第一个字,五仄三平)

也就是说,前人作品,第一个字的平仄(或者仄平),二/六也有,但三/五,四/四居多。

还有,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最后一个字为仄声,这个字称白脚字。这三个字(首句如果不押韵,就是四个字)的声部要有区别。也就是说,不能都为上,或者去,入声,要有变化。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变化的居多。比如吴伟业的《扬州四》院,二,梦,皆去声。

大多数作品,是有变化的。

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果避无可避,是不用计较的,律不害意。创作有规则,也要灵活。

诗歌是需要诵读的,文字中有抑扬顿挫的音韵,所以如果在可调整的情况下,尽可能在细节处多注意一些。简单总结一下:
1.首字,八个字的平仄要平衡分布。
2.不押韵的白脚字,上去入要有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4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5:08 | 只看该作者
化用前人诗句(句典)

扬州 其四(吴伟业)
拨尽琵琶马上弦,玉钩斜畔泣婵娟。
紫驼人去琼花院,青冢魂归锦缆船。
豆䓻梢头春十二,茱萸湾口路三千。
隋堤璧月珠帘梦,小杜曾游记昔年。


吴伟业扬州这组有四首,这是第四首。这首大家读着是否有熟悉的感觉?

这首诗,前半部分化用了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后半部分化用杜牧《赠别 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赠别 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对比一下就看出来了


扬州 其四(吴伟业)

拨尽琵琶马上弦,玉钩斜畔泣婵娟。
紫驼人去琼花院,青冢魂归锦缆船。

(琵琶,青冢,人去,魂归,出自杜甫诗中,借昭君出塞故事,描写女子被清军掳走北去。)

(锦缆船也能从杜甫诗中找到出处,杜甫《秋兴八首》其六有句“锦缆牙樯起白鸥”)

豆䓻梢头春十二,茱萸湾口路三千。
隋堤璧月珠帘梦,小杜曾游记昔年。

(豆蔻梢头,珠帘,借用杜牧诗句,追忆明朝灭亡前扬州女子舞榭歌台的生活。)

(此外,诗中有几处地点,紧扣题目:玉钩斜,琼花院,茱萸湾,皆与扬州有关的地点。隋堤,南起江都也就是扬州)。


古人诗词作品,经常使用化用前人诗句的手法。


举个词化用诗的例子

怀古类的一首词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刘禹锡写了五首关于金陵的绝句,有两首最为著名。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家读一下,就能看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周邦彦擅长化用前人诗句入词。宋代词人张炎这样评价周邦彦:清真最长处在融前人诗句,如自己出。意思是,周邦彦的词里,化用前人诗句,就像自己想出来的一样。

化诗入词,这种手法叫隐括,也是用典的一种,

化用前人诗句,属于语典。

用典分为语典和事典。

我们要多读,读的多了,作品之间的联系自然就能看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5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24-7-20 15:57 编辑

7.20

补充“卒章显志”


《圆圆曲》是吴伟业一首七言歌行名篇,模仿白居易《长恨歌》,借陈圆圆的故事讽刺吴三桂,这是这首诗的中心立意。这一立意的表达用了两种方法:一是正面用笔,以陈和吴的故事去表现,不具体说了。二是用夫差和西施类比,这一方面在诗中两处提及,前后呼应。一处是前半部分“梦向夫差苑里游”“前身合是采莲人”借陈圆圆的梦境,说她是西施转世。另一处是结尾,写的就更加明确了。馆娃宫、响屧廊,皆用夫差西施旧事,把陈圆圆吴三桂和西施夫差联系起来。
在文章结尾处,明确自己的观点,这种手法之前说过,叫:卒章显志。

再给大家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汴河亭(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隋炀帝杨广为了东游广陵(扬州),令人开凿一条运河,即今通济渠。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的行宫,即“汴河亭”。很显然,这首诗是借古迹以讽刺统治生活奢侈无度,这是其主旨。
但作者的观点是在哪里明确体现的呢?在最后一联。
前三联写景叙事,通过艺术想象描写炀帝修运河及游玩。最后一联陡然转笔,四海义师纷纷揭竿而起,以义师归“有道”,而反衬前面六句的“无道”。迷楼,炀帝所修。胭脂井位于景阳楼下,南陈后主亡国的见证。诗人把两楼比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金陵怀古(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07:53 | 只看该作者
怀古诗的主题大概这样几种:

第一,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这种侧重于诗人感性层面的分析。比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如寻常百姓家。
第二,思考历史,抒发自己的见解。这种表达观点,我认为其侧重理性层面。比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三种,扣自身,借古思今,寄托年华已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同病相怜等感想。比如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吊人亦是伤己。
第四种,以古讽今,扣国家、社会、时代,表达对现实的批判、揭露等等。就是说,是借怀古而慨今。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7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07:55 | 只看该作者
对许浑《金陵怀古》第三联的理解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明·谢榛《四溟诗话》:许用晦《金陵怀古》,颔联简,板对尔;颈联当赠远游者,似有戒慎意。若删其两联,则气象雄浑,不下太白绝句。


明朝谢榛评这首诗的颈联说,当赠远游者,似有戒慎意。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一联可以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用来赠远行的人,要注意安全。当然这个安全,字面来看,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世事的“风雨”。晴亦雨,夜还风,这种呼风唤雨,兴风作浪,应当不是褒义。


也就是说,我从谢榛的评论,推测“石燕”“江豚”不是指英雄人物,是指兴风作浪,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人。

风,雨,意味着动荡。

许浑(约791年-约858年),安史之乱结束于763年,之后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等,唐朝走向了后期的衰落和动荡。

怀古讽今,是怀古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分析一首怀古诗的主题,要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其所处的时代。

第一句“王气终”,最后一句“惟有青山似洛中”,洛阳是东都,像征盛世,只有青山与洛阳相似,说明盛世不再。前后呼应。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这一联,是指以前,还是现在(许浑所处的时代)呢?

我认为是许浑所处的唐朝晚期,至少是延续到当时,这一时期佞臣弄权,风雨飘摇。

所以才有最后一联的”英雄一去豪华尽“

优秀的诗歌都具有”浑成“这个特点,从这个方面也能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8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07:59 | 只看该作者
松滋渡望峡中 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外是荒台。

首句,渡口之景,近景;第二句,由渡口到水,写雪山融化的江水从天际奔来,远景。置景一疏淡、一宏阔。客观之景。

三四句,此联为所望陆地之景。楚望:指楚国山川。梦渚、楚望、夷陵、秦灰,楚秦侧重人文之景,扣怀古。写青草生长遮掩楚国山川,秦将白起攻楚曾火烧夷陵。以荒草和黑土作引子进行描述,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慨,诗人的情感蕴含其中。有现实所见,亦有心里之联想,虚实结合。

五六句,此联为所望江中之景。五句系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歌,这两句表现巴人的哀愁,船夫的艰辛和三峡的迂回曲折。上联写王朝旧事,这一联写百姓,情感在递进。

七八句,这两句完全是想象,因望而生联想。从巫峡十二峰想到神女所居的阳台,用永安宫为神女的阳台作陪衬,神仙帝业,皆缥缈无踪。

总结一下:

空间层面:首联,渡头之景(寒梅,陆),由渡头到江水,诗人视线放远(水)。中二联,一承“陆”,一承“水”。第四联联想十二峰,巫山神女,白帝城永安宫。(水边)

“望”“思”结合:第一联,侧重于所见,情感相对和缓。第二、三联,所见加人事点染,情感增强。第四联,为目视之外,望里联想,让人感喟无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9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0:5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分析许浑《金陵怀古》中二联 7、23日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我们继续分析这两联

松楸,禾黍,植物;相关联的是被植物遮掩的千官冢和六代宫,呼应首联的“王气终”

这一联好理解,用赋笔直接描写眼前之景,属于实写。

远近,高低,从方位来说,一横一纵。

再比如,“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云起日落,一升一降,纵向。风满楼,风可从东西南北吹来,横向。

禾黍,很常见的亡国之典。

诗人写金陵怀古,首句交待了隋灭南陈,言事。第二联用景语补写这一事件的结果,也就是诗人登高所见松楸荒冢,禾黍残宫。这是近景。

下一联

石燕,江豚,动物,一陆一水。

石燕,出自《湘州记》,“零陵(位于湖南)山有石燕,遇风雨即飞,止还为石。”意思是零陵这个地方有石燕,风雨天会飞,晴天就变成了石头。此诗写金陵,借用了描写湖南的石燕。

对于石燕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是像燕子的石头,二是南京燕子矶。这个我们不作定论。有一点可以确定,诗人应该是由金陵的景物想到了湖南的石燕

石燕拂云晴亦雨,注意这个“亦”字,有两种意思,其一,从晴天到雨天,石燕都在飞(拂云);其二,石燕飞翔,使晴天又变成了风雨的天气。以前如此,现在也是这样。网络解释是第一种,但我个人认为是第二种的意思。

江豚,即江猪,像鱼。属于鲸目鼠海豚科,最大的1.6米左右。金陵临江,江中有江豚。夜还风,我们也要注意这个“还”字。同样有两种解释,一是白天起风,夜晚也会起风。二是,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诗人由金陵的山川风物,联想到石燕和江豚,进而引发进一步的联想。这一联,有比兴的手法。就是说,不仅仅是写石燕和江豚,而是这个意象背后有另一种更深刻的内涵。

石燕拂云,江豚吹浪,一在天,一在水。不是眼前所见,而是想像之景,是虚写。与前一联虚实相应。

简单总结一下,从这两联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景物的分类,比如有植物,动物,天文气象等。
2、景物的方位:远近、高低的对照。
3、虚实结合
4、运用比兴的手法
5、用典故
6、注意虚词的运用

我个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分析—得出结论—用事例印证结论—运用结论

结论,也可以理解为规律。大家在以后读诗时,注意体会这几点,我们这次作业,将要求运用一、两个手法写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30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24-7-24 18:50 编辑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昨天提到了“浑成”。我认为“石燕”“江豚”不是指英雄人物,“浑成”,这一点也是我的一个判断依据。

宋李清照《词论》云:“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李清照批评几位词家,说他们的词虽然有妙语,但破碎,所以不能称之为名家。破碎,就是完整度不好,就不是浑成。


浑成,就是浑然天成。意思是什么呢?是指作品各部分之间浑然一体,无隔裂刻琢的痕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诗里即有景,又有情,要情景一体,不能各说各话。浑成,是判断作品是好是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许浑这首《金陵怀古》,它的立意点是哪几个字呢?或者说,全文是从哪几个字生发的呢?是首句的“王气终”三字。可以说,全诗都围绕这个核心结论铺陈的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玉树后庭花》是靡靡之音,代表着统治者奢靡的生活,是“王气终”的原因。“景阳兵合戍楼空”,隋灭陈,金陵开始衰败,是“王气终”的标志性事件。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第二联,从景物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千官荒冢,禾黍残宫,六朝繁华已逝。
第三联,用比兴手法继续写景,“江豚”和“石燕”唤雨兴风,以风雨喻世事的风云变幻,动荡不息。与作者所处的晚唐局势相映照。这也说明了英雄不再,繁华不再。


中二联从景物以及景物引发的联想,继续表现首句“王气终”这个主题。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尾联承上,英雄一去,只有青山还和盛世时相似。绾合前文,首尾呼应。许浑生活在晚唐,大唐盛世,经过安史之乱,已不复存在。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爆发?我们都知道和唐玄宗的腐化享乐有关。《玉树后庭花》,未尝不是诗人想影射的《霓裳羽衣曲》。所以,当诗人看到昔日金陵的没落,联系大唐的风雨飘摇,自然怀古慨今。


网络的解释几乎千篇一律,是这样说的:“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所说的英雄。这个说法,和《唐诗鉴赏辞典》一样。(百度百科里的赏析,很多是从鉴赏辞典搬过来的)。我手里有本书,1988年出版的施蛰存著的《唐诗百话》。网上和辞典里的解读,和这本书里是一样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石燕,江豚是英雄人物,如何体现首句的“王气终”呢?第三联如果是英雄们呼风唤雨,那么第四联,怎么就英雄一去了呢?这个第三联和首联什么关系呢?显然,这不符合诗歌“浑成”这一特点。所以我昨天说,浑成这个特点,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在网络里目前没有看到这样的说法。和大家说这些,是希望能给大家另一种视角去分析律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主题
249

2981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8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3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3 15:24 | 只看该作者
介绍怀古诗的几种开篇写法

1、以写景开头。这种写法是先写景,然后抒情。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前四句描述了四处古迹:冶城渚(东吴冶铸之地)、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蔡洲(江中洲名。东晋陶侃、温峤起兵处)、幕府山(晋元帝过江,王导设幕府于此 ),四个地方分别对应的景色描写:潮满、日斜、新草绿、旧烟青。写景为后面的议论抒情铺垫。


富春 吴融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未必柳间无谢客,也应花里有秦人。
严光万古清风在,不敢停桡更问津。
      以景语起笔,首联写景,宏观描写。第二联云、帆、潮、鸟,用细节具体描写。第三联谢客,谢灵运。花里有秦人,桃花源。尾联,严光,严子陵,汉朝隐士,隐居富春山。也是前景后情的写法。


2、以叙事开头,而后抒情议论。

过陶征君隐居 崔涂
陶令曾居此,弄琴遗世情。
田园三亩绿,轩冕一铢轻。
衰柳自无主,白云犹可耕。
不随陵谷变,应只有高名。
首联说当年陶渊明曾住在这里,弄琴避世。这是叙事的方式。

听人话丛台 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尽,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踪迹,风雨惟知长碧苔。
首联叙事,意思是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首联点题,用叙事的方式。诗人借朋友游丛台之事,将朋友眼中见到的丛台景象加上自己的感慨,描绘出丛台一片荒凉萧索情景,第二联,远景,自然之景,登台所见。第三联,弦管绮罗,为人事相关的事物,为想象,虚写。山鸟野花,为耳边所闻,眼中所见,为实景。这一联虚实结合,近景,联想人事。“弦管”“绮罗”引出第四联的“金舆玉辇”,说武灵王与惠妃金舆玉辇不见踪迹,路上铺满青苔。表达昔盛今衰,使用今昔对比的手法。

这首诗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叙事手法开篇。首联写有个朋友刚从赵国回来,说自己登上了丛台,叙事也是交待这首诗的缘由。再比如前面我们分析的《荆轲里》“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不同的是,这两首是以昔日之事起笔,而这一首是以现在之事起笔。
       第二,以写景为主,使用了很多意象,意象叠加的手法比较常见。
       第三,采用了虚实结合,古今对比的手法。以眼前的实景对比、或反衬昔日之景昔日之事,从而使文字虚实相济气韵生动。特别是第三联的写法,在其他作品中也能找到类似的手法。比如杜甫《琴台》“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还有头几天提到的姚鼐《登永济市阁,寺是中山王旧园》“绮罗昔有岩花见,钟磬今流石殿高。”

3、以抒情开头,此种写法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过侯王故第    于武陵
过此一酸辛,行人泪有痕。
独残新碧树,犹拥旧朱门。
歌歇云初散,檐空燕尚存。
不知弹铗客,何处感新恩。
首联“过此一酸辛,行人泪有痕”,起笔抒情,情感强烈。以下六句均为对首联的诠释。中二联以景语表现风物依旧、人去檐空的情景。尾联,弹铗客,以冯谖客孟尝君的典故,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这一组诗,题目为咏怀古迹,实则写与古迹相关的历史人物。这首诗的第三联“江山故宅”,扣古迹,也就是宋玉宅。首句,看到秋天草木摇落,景物萧条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宋玉怀才不遇的感慨,以抒情的方式起笔。

4、以议论开篇,这种写法更见思力骨力。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首联,开篇议论,时间是一条流动不停的长河,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总是不停止地变化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变迁,古往今来。首联,高屋建瓴,阐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


项亭怀古  窦常
力取诚多难,天亡路亦穷。
有心裁帐下,无面到江东。
命厄留骓处,年销逐鹿中。
汉家神器在,须废拔山功。
窦常这首五律句句议论,不作景物的描写。

馆陶李丞旧居 皇甫冉
盛名天下挹余芳,弃置终身不拜郎。
词藻世传平子赋,园林人比郑公乡。
门前坠叶浮秋水,篱外寒皋带夕阳。
旧日青松成古木,只应来者为心伤。
首联,议论。首句说李丞名垂身后,人皆挹其余芳,但恨位卑禄薄不得舒展其才耳。第二联,用典,用其他人物类比李丞。说他文字水平堪比汉代的写赋大家张衡,居住之地堪比郑玄的乡里,把李丞比拟为让孔融敬佩的郑玄。这一联补写对“不拜郎”的婉惜之情。第三联,写景抒情,尾联首句借景抒情,尾句作者直抒胸臆。

赤壁怀古 崔涂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
不知征伐由天子,唯许英雄共使君。
江上战余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首联,叙中有议。

以写景、叙事起笔,情感相对和缓;以抒情、议论起笔,情感相对来说,更加强烈饱满。后两种方式,如果写不好的话,后面会有难以为继、头重脚轻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01:20 , Processed in 0.0762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