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荆轲里》写作模版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主题
30

127

帖子

0

精华

530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84742
经验
126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0 小时
注册时间
2022-11-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7-5 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荆轲里》
清·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译文】
易水边壮歌唱罢送行的人们举杯告别,一腔热血孤身入秦向虎狼。
力气用尽固然能够报答太子的重恩,谋刺未成魂归怎么对得起田光?
似见当年饯行时英雄的悲泪,如今过客衣冠还凝上一片清霜。
匕首无灵荆轲你莫要抱憾,看乱山如剑万古都直刺咸阳!
【创作背景】
    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作者为广西巡抚金珙所推荐,进京应博学鸿词试,在途经荆轲故里、今河北省易县时,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此诗的首联追忆荆轲在易水边别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决死入秦时的情景;颔联言荆轲刺秦王事败而殉身,自谓可以报答太子却不忍见田光之灵;颈联写荆轲的大无畏气概受到古今之人的赞颂和景仰;尾联言荆轲刺秦之举虽未遂,然已感天动地。这首咏怀之作格调高昂,毫无迟暮、悲凉之感;用典自然圆熟,无斧凿别,联想奇特。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两句概括易水悲歌送别,写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因为从当时情势看,荆轲无论行刺成功与否决无生还之理,所以易水之歌自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不还却义无反顾,所以为壮士。段秀实入郭晞乱军中自言“吾戴吾头来矣”,戴头就用这个典故。这两句写荆轲出发时的英雄气概,是扬。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两句概括荆轲的失败,有无限惋惜之情,好像辜负了田光的举荐。以上四句写当日情事,先扬后抑。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一句写当时,遥应“水边歌罢”的祖饯场面;一句写今天,衣冠上被霜沾白了,使人想象当时“白衣冠送之”的场面,今天的霜源于当年之白。
    “匕首无灵公莫恨,乱山终古刺咸阳。”这两句安慰荆轲,却是前人所未道,特别是结句非常聪明,把当地的山形和荆轲事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好像山川有灵,都像荆轲刺秦王一样刺向咸阳。写荆轲的失败前人都是叹惜剑术之疏,认为是千古恨事,袁枚却从另一角度来安慰荆轲,因为“乱山终古刺咸阳”,足以弥补“匕首无灵”的失败。这首诗概括古事简练形象,把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一结尤其出人意表,在前期七律中是较好的作品。
《荆轲里》是袁枚诗歌创作中比较成功的一首。他在这首诗里倾注了自己诚挚的感情,用寥寥数语,为读者勾勒出了两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一个是为报王恩,视死如归的英雄荆柯的形象;另一个则是诗人本人。前者通过“生戴吾头入虎狼”和“魂归何忍见田光”的白描手法的刻面,荆柯的性格骤然成形;匕首无灵人有情,虽然事败人殁,但荆柯的伟大精神却与日月同辉,永耀后人。作者论人不论事,主张精神至上的性格跃然纸上。
《荆轲里》写作模版:
首联:追忆荆轲在易水边别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决死入秦时的情景;(写事:人物、地点、事情)
颔联:言荆轲刺秦王事败而殉身,自谓可以报答太子却不忍见田光之灵;(情:以荆轲的角度抒发内心的情感)
颈联:写荆轲的大无畏气概受到古今之人的赞颂和景仰;(议论)
尾联:言荆轲刺秦之举虽未遂,然已感天动地。(作结)
首联写荆轲出发时的英雄气概,是扬。颔联概括荆轲的失败,有无限惋惜之情,好像辜负了田光的举荐。以上四句写当日情事,先扬后抑。
前两联写荆轲刺秦的故事,是谓古,后二联以今人角度发表议论,是先古后今。由叙事到议论抒情,先事后情。

在线时间
2455 小时
主题
248

2965

帖子

6

精华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31418
经验
673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4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3
2
发表于 2024-7-6 14:19 | 只看该作者
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8 09:22 , Processed in 0.0888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