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语法盲扫盲的基础常识——语言的模糊性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 1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模糊语言学
〔孙逐明按:对联理论研究者里有一些语法盲。继续介绍一些基本常识给他们扫盲。〕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扎德在他的模糊理论中对模糊性的定义是:模糊集合是其他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   
  模糊语言学是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运用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语言的模糊性。人类语言在诸层次和诸方面都存在一些模糊性的问题,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方面都成为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在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教授是最早引进并研究模糊语言理论的学者。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作/译者:伍铁平
[1]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年07月   ISBN:9787810094641 [十位:7810094645]   页数:434 重约:0.395KG   定价:¥20.20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研究和探讨了模糊语言学以及它与词汇学、词典学、词源学、修辞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广征博引,取材丰富,思想新颖,深入浅出,论证充实,富于实践指导意义。其理论的科学性和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对理论语言学和其他跨学科领域学术研究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书荣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并有20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本书的书评。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序   自序   第一编 模糊语言通论   第一章 模糊语言初探   第二章 模糊语言再探   第三章 模糊语言三探   ……   第二编 模糊语言和词汇学、词典学、词源学   第十章 语言的模糊性和词汇研究   ……
参考资料
1
模糊语言学   
扩展阅读:
1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0:20 | 只看该作者
  寻到明晰显情韵 难得糊涂最风流
  
  ——论模糊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柏 章 发
  
  贵州省都匀一中    贵州    都匀   558000
  
  
  指  摘:模糊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其应用的范围之广,它研究的对象从工程技术到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不同的领域。恰当的运用模糊理论指导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即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阅读文本的审美意象,和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模糊理论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模糊
  
  The theory of obscurity has come into practice for over 4o year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technigue and social cultural science. lt’s active if the theory is proper used in guiding middle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which  cal can both help students grasp actually the aesthetic imagination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context deeply and also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 obscure theory;   middle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Obscurity
  On The Theory of Obscurity Used ln Middle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一
  在客观世界中,由于各种事物及其属性之间存在不明确性,导致了记录它们的语言符号也不可能有确定的外延,使语言的内涵呈现出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对并存的特点。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控制论专家查德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为语
  作者简介:柏章发(1967-),男,布依族,贵州黔南人,中学高级,贵州省都匀一中科研处副主任,贵州省优秀教师,享受黔南州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言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标志着科学思想方法的划时代变革。此后,产生了一系列新科学:模糊教学、模糊逻辑学、模糊语言学、模糊心理学、模糊修辞学等。查德主张要正视客观事物存在的模糊性,以适应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计算机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人类认识世界的总体趋势是由以分析为主的对确定性现象的研究而进入以综合为主的对不确定性对象的研究。各门学科在一个一个、一点一点进行精确而细致地研究之后,转而又研究各门学科的综合性,从总体上来认识各门学科的共性或共同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必然产生模糊现象。模糊现象,是指客观事物之间难以用分明的界限加以区分的状态,它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之时,并反映于概念之中。在客观世界中,模糊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人类一般语言以及科学技术语言中也大量地存在着模糊概念,例如,高与低、长与短、好与坏、有与无、左与右、明亮与昏暗、复杂与简单、敏捷与迟钝等等这样一些对立的概念之间,都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为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①
  作为一种特殊的双边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理解和感受语言传达出的潜在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效果,受制于教与学双方对语言等媒介的感性体验、理性分析水平、教学场景等多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不可否定的模糊性。教学中暗存的这种特殊的模糊现象应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力求运用模糊理论来加以解决。美国学者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中,运用统计教学的测试方法,将教育目标分为认识、情感与技能三大领域,并将每个领域又具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无疑为语文教学要求的精确性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照等。但是,教育目标分类学并没有绝对规范化,它为语文教学的模糊性留下一片空白,这片空白有待于模糊学理论来填补。本文试就模糊理论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作些浅显的探究,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β彩| 六合投β注| 网络赚钱去SO娱β乐β城:顶级信用β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0:21 | 只看该作者
  二
  审美意象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产物,在艺术创作的感受阶段,首先要融入对象,入而观之,感受美的具体形态,这就必然打上主体审美意识的烙印。由于主体审美情感所决定的审美意识指向不同,对对象构成因素的感知会形成不同意象。模糊是人类认识过程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的体现,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运动在人们思维活动中的反映。生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不确定性,是模糊思维产生的基础。模糊思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神经细胞轴突传递时含有递质的突触小泡运动的不确定性有关。这种不确定性状态是模糊思维的生理机制。模糊现象与模糊思维在任何领域都存在,“在人的感知、辨识、护理、决策以及抽象的过程中,模糊性简直是一种天意,人的大脑能安之若素地接受、贮存、处理模糊信息,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计算机就没有这样的能力。”②在艺术创作中,模糊思维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毫无夸张地说,艺术是模糊的王国,艺术构成的各种要素,艺术发生与接受过程都无不闪烁着模糊的光泽。清代叶燮说:“诗之至外,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③这里的“无垠”、“微渺”、“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冥漠恍惚”等,道出了诗歌中的模糊性。由于诗歌自身具有模糊性特征,这就导致了审美意象的模糊性。例,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截取首句头二字为题,并非咏瑟之作。实是无题诗。它带有浓厚的模糊色彩,后代注家解说纷纭:一种解释是悼亡说。谓此篇为作者悼念妻子王氏之亡而作。另一种解释是题序说。谓此篇最早曾被置于义山集卷首,当为作者自题其诗文集。还有一种解释是爱情说,谓此篇是追忆意中之人。又如,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去春梦不多是,去似朝云无觅处。”朦胧的诗境,扑逆迷离、朦胧恍惚,或为云遮,或为月迷,但正是这种含蓄、迷茫的诗境,使人感到一种模糊美的审美愉悦,这种模糊的美感不知要胜过明晰之美多少倍。
  诗歌的无定点的解释越多,越能给读者以极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美感。美感就是指审美主体接触了审美对象后,在感情上产生的强烈反应和理智上所获得的启示。美感是“理性和直觉、思想和感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④从诗的本质上讲,多义性首先产生于作品本身之语法结构的模糊和语义上的模糊,这种模糊最终又会导致一种“模糊”体验。在特定的审美对象的刺激下,种种不同的含义,会通过内在心理的转换,不断射向读者心灵的接收机制,使读者无法分析,也无法追查。例:张继《枫桥夜泊》中的首二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短短的两句诗,却一连向我们展示了六种互不联系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有机组合,使阅读者产生出一种模糊的意味和体验,它不易表达,却逗留在读者的经验之中,它无法追溯,却经久不散。正如刘勰所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文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文,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⑤
  在诗歌要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不仅要启发学生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要学会思维,要发挥创造性的联想。作品留给读者的思考余地越多,也就能越体现作品意义的丰富性。包含一定模糊性的诗歌,恰恰由于表达得不那么明晰精确,给读者留下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也较多。王国维在评宋人宋祁的《玉楼春》时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⑥也就是说,正是这两个模糊字眼,不但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深刻感受,而且让读者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去体味那春意究竟是怎么个“闹”法,去构思那春色的繁华美景,去玩味那花儿在微风吹拂下的娇媚姿态。在不少诗中,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可以自然的“模糊”了,而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对读者刺激最强烈的部分,却又可以通过读者的创造性想象来补足和加强。由于语言自身具有模糊性,因而导致了审美意象的模糊性,例,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同的读者感受到诗人所呈现的画面不相同。有的想象到在船舷上有一只鹭鸶站着,有的想象到船篷上有一只乌鸦,有的想象到一个船夫伏在船尾,已经熟睡了,身边还横着一只竹笛,似乎闲得连笛子也懒得吹了。这些都是诗中的审美意象的模糊性给读者留下的艺术空白处。
  
  三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与读者的交流没有直接对话的特定语境来作为中介的语境调节问与答的双方,没有共同的“参照物”来链接文本与读者。文本不能像在日常交流中那样或肯定、或否定、或修正对方的理解,读者也不能检验他对文本的解释是否恰当、合理,除了依赖自己对作品书面文字的理解去探究、猜测作家的创作意图外,别无他途。同时文本中可以调节关系的符号也已被分为断片,散兵式的隐藏于文本各处,有待读者重新聚合,或重新组构。这就构成了这种交流的特殊形式――不对称形态。伊瑟尔指出:“不对称和‘无物’都是空域的不同形式。空域是不明确的,但有组合能力,构成所有相互作用的过程。”“空域是本文中不易察觉的联结点,它们在划出各个部分的要点和场景时,同时也在怂恿读者形成自己的看法。”⑦读者与文本间的交流不对称造成了不平衡势差,形成了读者与文本间的空缺。这种空缺导致了文学形式或技巧发展中追求对称和平衡的势能。为了改变阅读中文本无法随机应变的空缺,文本以模糊的手法,文本以双关、借代、隐喻、暗示、象征、寄寓等语义,对时空逻辑顺序的结构章法构成无意识的破坏而产生跳跃、穿插、转接、倒叙、缺失等结构模糊;由叙述者的单一视点发展而为人物视点、情节视点、读者视点等多种视点的游移交错,从而产生了“象外之象”的意义模糊。
      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是由感知触发情感,进行引起想象,在感、情、思的共同作用下,最终达到审美性的理解。在这一审美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用自己的全部感情与整个心灵去与作者交流,与作品对话,由于语言文字的模糊性而带来的文学审美活动的非理性。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未定性,它的存在本身是一个“召唤结构”,具有很多“空白点”。这种“召唤结构”中的“未定性”和“空白点”,对于阅读者来说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未被阅读的文学作品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而从“可能的存在”到“现实的存在”的中间区域也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具有不清晰性,这种不清晰性正是文本召唤阅读者走进模糊领域,读者解读作品的召唤结构。在作品具体化过程中,并非完全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高明的作者,常常把美的感受,留给观赏者自去揣摩,在脑海里自由自在的酝酿,才会影射出无限的遐思和品味,所以说,由自我发乎直觉或幻觉,由揣摩而得来的那种想象的‘美’,才是每人所向往的属于自己对‘美’的隽永感。”⑧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激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体验和感悟能力,通过对作品符号的解释,不但把创造主体所创造的典型形象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在大脑中再现出来,加以充分的理解和体验,而且溶入自己的个性,生命意识,进行二度“创造”,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甚至体悟到作家创造艺术作品时未曾想到的东西,从而深化原来不深刻的东西。这样,读者以其独特的性格、气质、审美趣味、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期待视野中完成了对具有开放性召唤结标的文本的解读。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既不违背作品,也不囿于作品,不落言筌,也不离言筌,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演绎和模糊之美。例,朱自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写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达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韵了。
  这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月光下荷塘的美。在行文中作者扣住“荷叶、荷花、茶香、茶水”这四种物象,由上到下,运用形象而精妙的辞格,新颖而别致的通感,从形、色、声、味诸方面把茶塘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如梦似幻、若痴似醉的模糊的美感享受。宋人严羽曰:“羚羊挂角,无奇可求。故真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⑨到底月下的荷塘有多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莱特”,对于不同的读者,你心中的“刚出浴的美人”有多美,那荷花就有多美;你心中的星星有多璀璨,那荷花就有几多娇美。心理学指出,人的左脑主于语言及语言相关的功能,右脑主于综合,整体的听辩,包括想象、感知、直觉等。可以说,意境的感悟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右脑,使学生在音、图、声等多种显性手段结合的形象环境中,加强对文句语言的咀嚼体味,利用学生与文句相通或相关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亲切感,缩短文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带着模糊的抒情情绪,进入文本的意境感悟文本的意境。等等,这样的模糊美感,方能准确地把作者在特点的社会环境里产生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的情愁表现出来。李渔曰:“大约即不如离,近不如远,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于无穷耳。”⑩否则,作者用任何准确的语言来表他此时此景的心情都将是徒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0:22 | 只看该作者
  中学语文教材中遴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反映了复杂而又多元的社会生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精彩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但它终究是凭借语言文字来描述的,依赖读者自己的阅读、揣摩、想象、重构,而以这种依靠想象,品赏出来的生活、情感、意蕴,无不是阅读者间接的人生体验和思想的折射,因而是独立的、封闭的和模糊的。阅读教学所具有的模糊性,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依照言语作品的不确定性进行笼统认识与模糊理解。它以其更广泛、完美与高效的特征,使学生与课文迅速沟通起来,节约信息传递,并且更灵活更自由地诱激学生大脑中表现的聚集,促使学生更深切地把握文本整体意蕴之美以获得更充分的审美享受。例如,汪曾祺《胡同文化》中的: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如果学生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单独理解“‘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几句话,很难确切领悟其中的真正含义的。“这话真的精彩”?“真有你的”是对北京人“睡不着也不烦躁,不起急”的肯定吗?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用心去反复涵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这种“似睡非睡、如梦如醒”,“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感受,从而体会作家复杂而含蓄的内心情感。“准确需要精确,但又不等于精确,‘准确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容忍一定的模糊性。’为什么可以忍一定程的模糊性呢?因为生活是复杂的,表达是艰难的,只要主要信息准确度很高,其余可以使用糊语言,而且模糊语言的衬托,准确性显得更突出了。”⑾
  中国人的思维“以直觉、顿悟和启示性见长,运思的方向指向内心,指向现世人生,注重经验体验和情感感受,不讲究分门别类的精确,而讲究融会贯通的全面,尽管时常模棱两可,‘亦此亦彼’,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申张性和丰富的联想余地。”⑿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言的,汉字特定的方块形体和固定的结构模式,字音、字义的隐蔽性,这就天然构成了在精确认知的同时带来理解意义的模糊性。鲁迅说:“例如我自己,最常常会用些书本上的词汇的。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的字。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支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谈过这山是‘峻嶒’的,那山是‘峥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呢?您不会画画也不要紧,就勾出一点轮廊来给我看看罢。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汁,恨无地洞可钻。因为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峻嶒’‘馋岩’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形容词,是从旧书上抄来的,向来就并没有弄明白,一经切实考查,就糟了。此外如‘幽婉’,‘玲珑’、‘蹒跚’、‘嗫嚅’……之类,还多得很。”⒀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不应苛求学生用一种眼光概念化,公式化地去图解作品的主题,而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人去感受作品,去品赏作品,例,从《邹忌讽剂王纳谏》的故事中可看出,众人的审美判断是一种模糊判断,邹忌的妻子、爱妾和客人的审美判断分别是:“君美甚,徐何能及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自己的审美判断为“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一系列判断语言的表意都飘浮不定,模糊不清。徐公为何不如邹忌美?邹忌的妻、妾、客人皆说其然而未能道其所以然,就连邹忌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作者驾驭模糊语言的高超技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审美空间,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作者任何多余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剥夺了读者审美判断的权利。伊瑟尔认为:“文学中的交流是一种建立在情感的调节基础上的过程,这一调节不靠既定代码,而是通过明确与暗隐之间、展现与隐伏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以及不断扩大的相互作用而实现。所隐之意激发读者去行动,但这一行动也受到已呈现之物的制约,而当暗隐之意得到显现时,明言之物就向相反方向转化了。”⒁
  作者通过模糊的艺术手法把邹忌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邹忌到底有多美,“情人眼里出西施”,读者可按照自己理想的美男子的形象去锁定。这既是模糊语言的张力又是其魅力之所在。如果稍稍精确一点,作者若对其身高、眼神等作细化,那么美便荡然无存了。
  教学实践表明,模糊认识是普遍的、大量的,而精确认识是特殊的、相对的。“过分的精确反而模糊,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⒂如果将精确认识绝对化,否定与排斥阅读认识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模糊状态,教师精讲深析,把文章嚼得烂烂的,“仿佛语文课就是一种‘分析课’,不分析就没法办——教师没法教,学生没法学”⒃,课堂上概念、术语满天飞,教学内容空洞贫乏,教学方法机械呆板,教师的“包场”替代了学生个性化的读,教师讲得越多,效果越差,学生的语文能力无从谈起。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⒄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度”,模糊也亦然。合理应用模糊理论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如果过于强调模糊,语文课堂教学必然变成雾水一团,学生掌握到的知识也不过是肤浅的,甚至游离于知识之外。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35页。
  ②美﹒J·A·查德·模糊集合、语言等变量及模糊思维[J]·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③郭绍虞﹒中国历代论文选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21页。
  ④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25页。
  ⑤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⑥王国维﹒人间词话
  ⑦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下)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510,512.
  ⑧陈子斌﹒文明的生命力——河洛八卦开创新时代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⑨严羽﹒沧浪涛话。
  ⑩李渔﹒闲情偶记。
  ⑾李海林﹒“感悟”及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北京,2004年第11期。
  ⑿申小龙﹒语文的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13页。
  ⒀(鲁迅全集(第2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36页)
  ⒁金元浦﹒周宁译﹒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02页。

  ⒂徐长山﹒王德胜﹒科学研究艺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页。
  ⒃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页。
  ⒄《老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0:33 | 只看该作者
模糊修辞学导论http://www.gg1994.com/Product.do?id=883992

模糊修辞学研究综述韩庆玲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CXX199802003.htm

【摘要】:正 模糊修辞学是随着模糊理论引进语言学领域而兴起的一门新的修辞学分支科学。自八十年代初以来,模糊修辞学得到较多的关注,有了较大发展。本文拟对前段模糊修辞学研究状况进行认真的总结,肯定已取得的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模糊修辞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近年来模糊修辞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上,但由于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加之模糊语言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致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尚显不足,对有些关键理论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具体分析如下:
【关键词】: 模糊修辞 模糊言语 传统修辞学 模糊语言 研究综述 模糊性 修辞学研究 修辞格 明晰性 语言机制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模糊修辞学是随粉模期理论引进语言学领域而兴起的一门新的修辞学分支科学。自八十年代初以来.棋栩修辞学得到较多的关注,有了较大发展。本文拟对前段模栩修辞学研究状况进行认真的总结,肯定已取得的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模栩修辞学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90 小时
主题
11

383

帖子

0

精华

5316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5573
经验
988 点
威望
3 点
在线时间
5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8-13
6
发表于 2011-11-2 12:27 | 只看该作者
文盲职业路过。
但凡扫盲教材,必须深入简出,让文盲一看就懂。
但我确实看不懂。
莫非我不是文盲?痛哭中……
反穿马甲,爆炒鸡丁。
——胡有章自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7
发表于 2011-11-2 1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1-2 15:28 编辑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扎德在他的模糊理论中对模糊性的定义是:模糊集合是其他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   模糊语言学是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运用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语言的模糊性。人类语言在诸层次和诸方面都存在一些模糊性的问题,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方面都成为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在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的伍铁平教授是最早引进并研究模糊语言理论的学者。
--------------------------------
他研究他的。如同以“字”取代“词”来研究汉语一样。可惜现在教学语法不承认。

研究的东西未必是对的东西和有用的东西。

孙先生能证明他的研究对吗?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8
发表于 2011-11-2 1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山耕棘石 于 2011-11-3 06:33 编辑

在人类一般语言以及科学技术语言中也大量地存在着模糊概念,例如,高与低、长与短、好与坏、有与无、左与右、明亮与昏暗、复杂与简单、敏捷与迟钝等等这样一些对立的概念之间,都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
-----------------------------------
这是词义的模糊性。
不能扩到语言学这个层面上来。
提出这个问题的老师把问题扩大了。

有一位卖假药的说:我这个药可以治病,治好了蛮多人。蛮多是多少,你信他,他要你的钱还耽误了你的病。这大概是这位卖药的利用了“蛮多”这个词来编人。
还有一位算命的说:我算定你今年的运不差,调动工作遇上好人可以办到。你信不信。结果这个人三年都未调成。
明事理的人,当判断是非,不去上当。不去上模糊词义的当。也不会上“易经”先生的一句屁话“遇上好人”的当。
孙老师懂“易经”,算一算自己,模糊两句来听一下。
当然骗子是模糊大师。我理解的模糊是忽悠,换一个词好“耍”人。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9
发表于 2011-11-2 17:22 | 只看该作者
词义的模糊性并不是词义的缺陷,它能更加灵活、方便地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

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是模糊的,这个民族完蛋了。如果一个人天天用词的“模糊”现象来忽悠人,这个人不是骗子就是精通“易经”的算命先生。

如果你进入原始森林,遇上土著人,你模糊他。他们准确的告诉你:杀死你。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0
发表于 2011-11-2 21:29 | 只看该作者
寻到明晰显情韵 难得糊涂最风流     ——论模糊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柏 章 发     贵州省都匀一中 贵州 都匀 558000
---------------------------------------------------
个人研究,不等于语言学界共识。
有人研究鬼,也有人研究神仙。
有人研究算命,有人研究如何讲谎言。
得出结论谁信?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1
发表于 2011-11-2 21:29 | 只看该作者
模糊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人类一般语言以及科学技术语言中也大量地存在着模糊概念,例如,高与低、长与短、好与坏、有与无、左与右、明亮与昏暗、复杂与简单、敏捷与迟钝等等这样一些对立的概念之间,都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
--------------------------------
这些例子只能说明:有一些词的词义具有模糊性。怎么能扩大到语言这个层面上说语言有模糊性呢?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2
发表于 2011-11-2 21:3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现代汉语》是规范国人用语规则。
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为全人类服务的。语言的社会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特点
作为工具,具有模糊性是极错误的,如果真的是坏事。
某些词的词义有模糊性,不是缺陷,是人们交流的需要。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3
发表于 2011-11-2 21:31 | 只看该作者
寻到明晰显情韵 难得糊涂最风流
  
  ——论模糊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柏 章 发
  
  贵州省都匀一中 贵州 都匀 558000
  
---------------------------------------
这种老师教学生写作文,一定是假话多!
高考评论早就有了。

语言具有三种性质:性会性、全民性、体系性。这些该教的不教学生,反而将个人不对的理解教学生。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不正常的产物。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主题
86

803

帖子

0

精华

970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7437
经验
97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4
14
发表于 2011-11-2 21:3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一些人总想搞点哗众取宠的东西来语惊四座。
把根本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
习惯沉思勾股理艰难深入字词林欣然结缘摄影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5 01:15 , Processed in 0.0985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