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2005年度殿试 一号卷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30 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应对(30分)

出句:雅兴殊多偏怨柳(飘萍浪子) 对句:诗情太白枉骄杨

说明:1、太(白):指代李白(李太白);2、白:直白(我们常说:你这话说得也“太白”点儿了吧);3、枉:白白地、枉然;4、骄:骄纵;5、杨:指代杨贵妃。

典出: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特地召李白入宫命写新乐章,李白借着酒意立进《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全诗构思精巧,清丽自然,咏花咏人,难分难辩,可以说李白对贵妃娘娘的近乎于赤裸裸的、直白的赞美,在诗情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一览无余。然而事与愿违,虽然当时皇上和贵妃娘娘心中大悦,却不期后来宠臣高力士为报李白令其脱靴之辱,伺机曲解“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说是李白故意用汗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后来的作风不正来影射贵妃,导致杨贵妃恼羞成怒,在玄宗面前大说李白坏话,李白终至被逐出长安。对于李白李大学士来说,即便是诗情陈述得“再美、再直白、再华丽、再天花乱坠”亦枉然,也只不过是白白地骄纵了杨贵妃一回罢了。

二、创作(30分)

挽巴金(今音)

世纪良知,百年荣辱凭心论 文学巨匠,千古精神仗笔谈

注:“百年、千古”双解。

三、评论(40分)

材料:以下是清代名家彭玉麟的三幅作品(创意提供:杨柳困)

小池波皱风三面;乱石崖围月一弯。

——题江西石钟山且闲亭

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

——题江西石钟山江天一览亭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题吴城全楚会馆

赏析: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刚直,湖南省衡阳人,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幕僚、门生和部将,一生所留联语颇多,尤以名胜楹联有很深的造诣和艺术价值。1853年(咸丰三年)其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与太平军多次交战,上述三联就是其驻扎时先后留下的。

第一联题的是“江西石钟山且闲亭”,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所以就有了联中“风三面”、“月一弯”之白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却悬崖险峻、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太平军就在这里重创了曾国藩的水军。全联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石钟山的形态和特点却恍在眼前,并揭示出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皱”字勾勒出时局的动荡与心境的复杂,一个“乱”字又刻画出战事的胶着与前路的迷茫,月夜临亭远眺,心情自是如潮水久久不能平静,整句给人以沧桑、空旷、肃杀、落寞之感,让人读来有如身临其境。

第二联题的是石钟山顶的“江天一览亭”,上句集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下句集自王勃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我们单是透过这两首诗,就似乎已经真切地触摸到了作者起伏的心境,不难想见: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鄱阳湖水波涛万顷,匡庐云遮雾障,双钟月涌江流,心中自是感慨万千。作者巧妙地将两句诗集在一处,通过上下联错落的景致描写和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进而形成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于平淡中更见神奇。

第三联题的是吴城全楚会馆,吴城今属江西省永修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东吴周瑜曾在此练兵,元·陈友亮和天平天国石达开皆据为要塞,派重兵扼守。全联作者时空并蓄、收放自如,抒发了其广阔而超脱的视野和胸怀,也自然地流露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前路的迷茫。上联刻画了作者的游子心境和情怀,连年征战、抛妻弃子、背井离乡,以至“到处便为家”,却又仿佛见家人“异地同临明月色”,自是一番凄清与落寞,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异曲同工。下联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无以为寄和前途的吉凶未卜,只能寄希望于“天涯都作比邻看”,以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怀去感染和慰藉自己。涛走云飞、星移斗转,“他年谁是主”——是作者对满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发出的最深沉的喟叹,极富历史沧桑之感。同时,也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无奈:据记载,当年曾国藩攻破南京、天平天国覆亡之时,湘军将士便强烈地萌生了拥立曾国藩为皇帝的意愿,但如出此举,那便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一点曾国藩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在当时的情境之下,曾国藩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选择了冷处理,他挥笔写了一幅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掷笔而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观读联语后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热泪盈眶的、表情各异,此事就这样被曾国藩生生压了下来,彭玉鳞即属于诸将士之列。其实,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的部将就有了劝进之说。当时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宴相贺,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其部将李元度第一个撰成: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其他将领所拟也没有一联合曾意。其后“曾门四子”之一的张裕钊来安庆,以一联呈曾:天子欲开麟阁待,相公新破蔡州还,曾国藩一见此联击节赞赏,即命传示诸将佐,但有人认为“麟”字对“蔡”字不工,曾国藩却勃然大怒说:“你们只知拉我上草案树(湖南土话,湘人俗称荆棘为草案树)以取功名、图富贵,而不读书求实用,蔡者为大龟,与麟同属四灵,对仗当然工整。时左宗棠也有一联,用鹤顶格题神鼎山:神所凭依,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辗转送至曾处,曾阅后乃将下联的“似”字用笔改为“未”字又原封退回,一字之差含义全变,成了“鼎之轻重,未可问焉!”,一问一答,一取一拒。作为曾国藩的门生、幕府和部将,彭玉麟当然亦有类似激进之举:其在往迎曾国藩东下所乘坐船犹未登岸之时,便遣一位心腹差弁,将一封口严密的信送上船来,于是曾国藩便拿着信来到了后仓,展开信后,见信上并无上下称谓,只有彭玉麟亲笔所写的十二个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时后仓里只有曾国藩的亲信倪人皑,他也看到了这“大逆不道”的十二个字,同时见曾国藩面色立变,并急不择言地说:“不成话,不成话!雪琴(彭玉麟的字)他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接着便将信纸搓成一团咽到了肚里。由此不难看出也姑且可以推断,彭之联语中“他年谁是主”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在里面,那就是一方面他已经深切地预见到“清王朝大厦”之将倾,江山必将易主,何时改换门庭也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另一方面,自己心中的“明主”却又讳莫如深,决不愿冒这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彭玉麟才发出了联中“他年谁是主”的深沉的感叹,可以说其间夹杂着的:除了对时局的隐忧之外,还浸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4 22:01 , Processed in 0.07745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