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对联的音律与平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5 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先秦的对偶句发展到汉、南北朝时期的赋、骈俪,文人们逐渐感觉到音律在赋、骈文中的神奇作用,人们开始对对偶声律注重考究。后来,沈约、刘勰声律说的出现和传播则是对联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沈德潜认为:“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刘勰对音律说得比较清楚生动,他主张飞沉交错运用,即把平仄调配得像井上的辘轳的绳子一下一下,回环往复,像龙鳞有逆有顺,紧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钱大昕在其《潜研堂文集》中说沈约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侧(仄)相间耳”。沈约说: “十字之内,颠倒相配”。这些论述.为后来的对联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对联中,平仄律犹如它的双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脚走路一样,要保持平衡才好,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以,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即标准拼音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联诗同源,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副对仗工整的联句,酷似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律诗在平仄对仗中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规则对于对联依然适用。就是说,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规矩对当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须按平仄格式对出,否则,便犯了孤平的错误。   现将五言、七言对联(同样是律诗的)平仄格式列举说明如下.先看长沙爱晚亭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按平仄写出,即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加框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再看峨眉山万年寺联:   海到天边云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这是—副仄声起头式联,如用平仄调写出,即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言字联格式。下面谈谈五言联的两种起头式:   看一书斋联:   开窗林月白   洗砚石泉香   这是一平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按平仄写出,即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联是一副峨眉山雷洞坪联:   老雪凝千古   殷雷迟半空   此为仄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用平仄调写出,则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面再谈一谈四字联。四字联没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平仄交错,一般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如奉节县白帝城联:   节以明理   德能立名   平仄调为:   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   再如黄州赤壁联:   月色如故   江水有声   其平仄调为:   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   最后再说六字联的格式。六字联的格式比较松散,归纳起来,大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在线时间
18 小时
主题
119

1073

帖子

15

精华

1772

积分

联都贡士

联都甲科第四名进士

Rank: 6Rank: 6

UID
317
经验
177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6
2
发表于 2003-9-9 2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缘真人 于 2016-6-17 14:51 编辑

如成都杜甫草堂联即上平下平式: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石为仄声 , 如何说是上平下平式呢?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π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π提现即时到账SO.CC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纵有欢肠已似冰(苏曼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9-27 06:57 , Processed in 0.0814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