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8939 小时
主题346
联都顾问
- UID
- 10975
- 经验
- 13140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893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3-10
|
若干年前,《对联杂志》社曾约我为“获奖之路”写篇创作体会,由于我对自已的“产品”没信心,且不擅总结经验,(回头看自已一路歪斜的脚印,总有一种难为情的感觉。)所以我回之:等我有了满意的作品,再写不迟。直到今天,受联都论坛管理员万峥嵘先生的再次邀请,我只好怀着惶恐的心情,与大家聊聊写对联的一些感受,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要写好一副对联,(尤其是应征对联)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掌握背景资料,对材料的掌握,可谓是多多益善。然后从中汲取可用的东西。有时看似支离破碎的几句话、几个词,甚至几个字,都可能触发你的灵感。鉴于自已才思愚钝,再加上没时间在电脑前,把搜来的资料全部消化掉,然后一气呵成的把对联写出来,就自备了一台打印机,把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打下来,在工作之余,或完成家务之后,反复阅读,然后尽量展开联想想象,在脑际形成一个大概的场景,如果是风景区联,就想象下一揽众山小、或是凭水临风、或是畅游花海的感觉;如果是人物联,就要体会下其人的喜怒哀乐,梳理下他的思想脉络、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一副联的立意的高低多是在此阶段形成的。身边的朋友问我:写那么多的风景名胜联,你都曾实地游览过么?苦笑答曰:神游罢了。其实,古人也是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与物游”,视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可见神游是多么的重要。这种写作时的感受,就好比一个演员,在逐渐走进某一个角色,需要要用心去体会(角色心理),去理解资料(看剧本),去搜肠刮肚的想词儿(背台词表达)。。。。。。难怪有人说:写作是一种状态。这种过程虽然辛苦,却也很享受,这也正是一些人乐此不疲的原因吧。当然一副作品水平的高低,又与作者的天资、修为、境界、阅历息息相关,千人千面。同一个主题,不同人的作品,却是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而写作的方式更是因人而异的。)
下面就两个获奖对联,向大家展示下自已创作的思路。
1、龙女祠(湖南郴州市北湖区龙女寺全国征联 入选刻挂)
芳心济世,善念怡人,湖畔常随花雨至;
祠宇更新,香烟再续,天边又驾彩云归。
【创作心得】
郴州龙女寺之源-----陷池塘是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源地。所以一说到给龙女祠写楹联,脑海中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柳毅传书》的故事。但细审启事中提供的资料:“寺中有“龙三娘”大型雕像。传说“龙三娘”有呼风唤雨,有求必应之灵气,因此每天来这里求神拜佛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逢龙女生日,四月初八,两湖、两广及江西四川等地的信徒都提前赶到这里烧香拜佛,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此时此地的龙女,不仅仅是传奇故事中的女主角,更是佑护百姓平安的使者,是百姓心目中的神祗。所以我在构思龙女祠的楹联时,把重点放在了龙三娘能呼风唤雨,有求必应之灵气这一主题上。因此构思出了“芳心济世,善念怡人”两句,体现出龙女慈悲、善良的心性。唐岑参《龙女祠》诗云:“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龙女应百姓所祈,为人间普降甘霖而来,所以有“湖畔常随花雨至;”一句。
该寺始建于唐朝,重修于清咸丰年间,于文革期间夷为废墟。2005年龙女寺又重建,新建的龙女寺集观光朝圣、佛教修行、殡葬祈福文化于一体。法会活动以“重建龙女寺、造福天下人”为主题,重建后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上千名信徒观光、朝拜。因此有了“祠宇更新,香烟再续”两句,体现该寺天灾人祸后的再度辉煌。“祠宇更新,香烟再续”,龙女在天之灵,遥相感应,也会欣喜异常,魂兮归来,重返人间,“天边又驾彩云归”。
作者的创作视角有如蒙太奇的电影镜头,而读者随着镜头的上下移动,观赏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湖畔花雨、天边彩云,营造了一个浪漫、唯美的空间意象,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余地,仿佛让人看到了襟带当风、衣袂飘飘的龙女、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妙曼影象。而联中祠宇与香烟的出现,又把人拉回了熙熙攘攘现实之中,似看到香烟缭绕的大殿上,人们在顶礼膜拜他们的女神。一霎儿天上,一霎儿人间的虚实结合,让人目不暇给,使语言艺术的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至的体现。句中自对手法的使用,使词韵气脉更加优美、流畅。
2、芥子园(笠翁杯”全国征联一等奖)
春色未央,胜景如来天地外;
诗心无碍,闲情偶寄水云间。
【创作心得】
要写好此联,首先要了解透的两点就是李渔其人及他的芥子园。
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多才多艺,又颇具争议的风流文人。他不仅是位出色戏曲家、诗人、楹联家,还是一个有着极高审美情趣的造园高手。他的芥子园极具诗情画意:板桥茅舍、曲径廻廊、舞榭歌台、流泉飞瀑、茂林修竹、芳草名花、游鱼鸣禽,天下园林之精妙,尽在其中。芥子园独一无二的景致,当真是“胜景如来天地外”。
芥子园里的生活是李渔一生最惬意的日子。李渔在芥子园完成了《无声戏》、《一家言》、《闲情偶寄》等著作,度过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正如他本人所言:“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每日的歌舞笙萧,如此诗意的栖居,可不就是“春色末央”,此句不仅仅是道出了芥子园的现实之景,更是对这位饱受争议的老人一种肯定,在他死后的数百年里,他的影响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与日俱增。
妙语连篇,年复一年的的潜心创作,可谓是“诗心无碍”。此一句,使李达观、乐天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病痛还是贫穷,都不能阻碍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他向我们诠释了一种别样的人生意义——所谓快乐,就是在逆境中也要活得有滋有味。
在构思此联的时候,我想起十几年前买过的一本书,封面上有一句:中华第一风流才子传世之作。当时,好奇心让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书,原来这就是《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所写的《闲情偶寄》。闲情偶寄,寄于何处?文人、士大夫往往都喜欢寄怀于山水之间,而李渔也不例外。他携带他的戏班远途跋涉,走遍了燕、秦、闽、楚、豫、广、陕等省区。“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经六七”,“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河则俱未尝遗一”,中华大地的奇山秀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云水禅心,闲情偶寄,想到此灵机一现,“闲情偶寄水云间”一句,便脱口而出了。
此联上比言景,下比写情,情景交融。书名《闲情偶寄》的嵌入,也精巧自然,没有凿斧之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