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答:《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305篇诗歌。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全书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其中的6篇有目无辞(有题目无内容),称为笙诗。
2、《诗经》的六义是指哪些?
答: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雅”是“王畿”之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诗经修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反复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打比方。我们现在说比喻,且有明喻暗喻之分。
兴:起兴。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3、请提前预习《周南•关雎[jū]》,熟读即可。
《诗经·周南•关雎[jū]》 先秦·佚名
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w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xìng]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xìng],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选自《诗经·周南》(朱熹《诗集传》卷一,上海股东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称,泛指洛阳以南到汉江流域一带。关雎,篇名,取第一句”关关雎鸠”中的两个字。
[2]关关:雌雄二鸡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1]:一种水鸟,即王雎。
[3]洲,水中陆地。
[4]窈窕,美好文静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5]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之意。
[6]参差,长短不齐貌。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7]流,求取。之,指荇菜。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8]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9]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10]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1]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12]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芼,择取,挑选。
[14]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快乐。[2]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结构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诗经错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悦)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幻想)
钟鼓乐之
很多人都理解为取悦淑女,让淑女高兴,才能得到欢心。其实不然,钟鼓在当时应该是礼器,平常是不会敲打的,只有在祭祀和重要礼仪,才会很庄重的“钟鼓乐之”。在古代,女儿出嫁不像如今有这么隆重的婚庆典礼,还请人来吃喜酒,来人送红包,非常快乐喜气洋洋的场面。最后一句是求之不得后的幻想,幻想自己能用钟鼓来取悦淑女。
“琴瑟友之”才是取悦淑女。
词典解释
《诗·周南》篇名。为全书首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历来对这首诗有不同理解。
《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后汉书·皇后纪序》:“故康王晚期,《关雎》作讽。”现代研究者或认为是写上层社会男女恋爱的作品。后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义也常不同。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既无关雎之德,而有 吕霍之风。” 唐 张说 《祈国公碑》:“内被螽斯之德,外偃关雎之化。”
宋王銍(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 《默记》卷中:“﹝ 李公弼 ﹞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曰:‘此关雎也。’”一说,非鸟名。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关雎》:“按,‘关关’,和声;‘雎鸠’,王雎。《诗序》总撮句内二字以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鸠为关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