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拗救共四种形式;1:本句救,2:对句救,3:特殊句式,4:可救可不救。现将关于对句救贴上供参考;
2.对句相救:
在格律诗A式句中,也就是五言诗“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中,和七言诗“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改用仄声字,那么在对句中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必须用一平声字来补尝。这样就变成了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对句救。
在格律诗中孤平拗救也是种技巧,所谓“大拗”是指“对句救”从无应避免之说,这在唐诗中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对句救。
例如: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首联第一句的“水”字该是平声,却用了仄声字,“拗”。而第二句中“混”该是仄声字却用了平声,“救”。以“混”补尝“水”字,这就是对句救。再例如七言诗:
元夕逛灯街
十里长街彩烛光,银花火树映天堂。
龙飞凤舞灯数万,虎跃鸡鸣车几行。
户户窗前照圆月,人人身上饰新装。
星移汉转玉轮去,仍是满城烟火香。
这首诗颔联第一句中的“数”字应该是平声字,但用的却都是仄声字,“拗”了,但颔联第一句中的“车”字,为平声,这样就以“车”字,补救了“数”字。这就是对句救。
再例如: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大息燕然未勒名。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