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对联合掌的文章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7 0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这两串“合掌对”拟得很好很有启发性: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德大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在线时间
131 小时
主题
4

103

帖子

0

精华

300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6423
经验
711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6
2
发表于 2015-7-7 09:27 | 只看该作者
明白了,合掌就是意思一样,用字不同罢了。
志在长天,何止为山九仞;
笔如利剑,试看入木三分。   -----断剑悲歌老师题赠

22班 学号A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9:50 | 只看该作者
4月13日祖巍的文章“浅谈对联合掌”在世界日报的上下古今版刊出,全文如下:

           对联合掌



        对联是即景即事以简短对偶句写出所感所思的一种文体,以过年时的春联应用最广。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好象合在一起的左右手掌。一副对联,除上下联各30字及以上的长联外,一般字都不多。

        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如果还出现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撰写对联要避免合掌的原因。

        对联由被叫作上下联的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一般说来,上下联内容应该有所关联,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只有无情对要求上下联尽可能字字相对,而且不仅词性相对,最好词性细分成的小类也相对,但是上下联的内容却毫不相干。作为特例,无情对别具情趣,自然不存在合掌问题。

        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即上下联内容存在反向关联,这叫“反对”,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身居陋室无欲则刚。”把所要表达的主题分成上下联来说,两句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上下联内容存在连续性关联,这叫“流水对”也叫“串对”,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很明显“反对”和“流水对”,这两种情况也不会出现合掌。

        通常见到的对联,大多数是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即上下联内容存在的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通常还要求“上下联相对应的正向关联,这种对联叫“正对”,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撰写“正对”的对联,不小心就容易犯合掌的毛病,这是创作做据“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上下联的内容却毫不相干,对联时需要注意的。其实,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的合掌联也不容易做,笔者曾经撰写过一副,作为典型的例子:“洞庭波涌丛林侧,云梦浪翻兰若旁。”

        “兰若”是梵语音译,本意是佛门子弟修行的寂静处,后来常被用作指佛教的寺庙。禅法传入之初,禅宗僧侣大多栖住在律宗的寺院,时日一久,龃龉丛生,所以禅宗六祖慧能的徒孙马祖道一就在荒山另建“丛林”,作为安顿禅僧之所。因此后世也把佛教寺院叫做“丛林”(严格地说“丛林”是禅宗的寺院)。“云梦泽”是秦代以前洞庭湖的称呼;浪翻、波涌说的是同一件事;侧、旁在这里的含义也相同。

        这种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情况并不多见,但“正对”中上下联部分词语意思相同,在构思对联,追求上下联词义相当时十分容易出现。例如一副流传极广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中的“通四海”和“达三江”就有人认为存在合掌之嫌。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9:5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摘字“汉武楹联学堂”的合掌讲义中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作者一剑

上下联正如一对夫妻。如果两句话连平仄和对仗都格格不入,就如同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根本进不了一家门;如果两句话虽然貌似对仗工整声律协调,但内涵毫无关联、“隔”得太远,那也只能算是一对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夫妻;但假如这对夫妻的性情脾气、举止言行完全一致、如出一辙呢?这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谁愿意找一个自己的影子作配偶呢?事实上,只有情投意合、性格互补的夫妻,才能称得上玉配!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9:54 | 只看该作者
浅析对联之合掌——联友交流篇之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字(方块字)精妙绝伦。汉字的一大特点是:描述精准,细腻,排他。每一个字(古代以字为词)或者词语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即使是同义字或者词语都有其微妙的不同。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径须。其寓意彰显于此。对联的避忌中有一条,避免出现合掌。不才以为,主要指的是对联两比的寓意不能合掌,而不是部分字词不能合掌。

   对联本是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诗中诗,词中词,赋中赋。对联字简义丰,寓意合掌就失去了对联的功用和精华。而部分字词的合掌,却更能体现对仗的精髓。对立与统一是对联的特点和本源。部分字词的合掌并不能造成联意的合掌,而更能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描述。

   合掌的对联没有内涵,品味欠缺。如:“五洲千古秀;四海万年春。”“大棚长年绿;温室四季青。”这样的对偶就属于合掌对了。前一副合掌主要是,内容单一,词汇一致,寓意浅白,内涵缺少。五洲对四海,同指世界;千古对万年同指时间;秀对春同指赞美。后一副就更容易理解了。

   然而,有些对联,就并非如此。同用五洲加四海对仗,联意所表达的内容深刻的多。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从字面表义上看,似乎也属于合掌范围,五洲对四海,翻腾对震荡,云水对风雷。但是,从联意上看,却并非如此。关键点在于两比的最后一个字:怒和激。四海翻腾是因为云水在发怒,五洲震荡是因为风雷在激励。发怒和激励绝不是同一概念,表达的寓意明显不同。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这副对联还有其更深刻的含义,这里不作赏读。

   再如:“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买卖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对达,四海对三江,意思也是基本相同的。仔细分析,并非如此。买卖是指流通,物流;财源是指盈利,取利的途径,方法。四海对三江也有讲究,为什么不用五江,五湖,五洲?三江除了是人们约定成俗的用语和典故(五湖三江)外,当然也是泛指,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按照对联的特性要求,对联的下比应较上比用词重或者平衡,那这一句怎么四对三了?除了是因为字词调平仄的因素外,有没有其他的含义泥?笔者妄猜,物资流通是要通达四海的,而利润小于流通的量是正常的,所谓:薄利多销,货不停留利自生。商品的价值要与价格成正比。当然,价格中也存在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因素。那种搜刮民脂民膏的“欺诈”和“暴利”行为是最终会得到报应的。什么“算(蒜)你狠”“将(姜)你军”“楼歪歪”“房涨涨”等最终也会受到市场无情判决的。扯远了,回归正题。

   对联讲求工,稳,贴,切。实对实,虚对虚。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小类宽松。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回到主题,对联本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粹文学艺术。她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人们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她的存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神清气爽,虎啸龙吟,龙飞凤舞,张灯结彩,张口结舌,张牙舞爪,飞沙走石,天寒地冻,地老天荒,给力加油,神马浮云......。所以说,没有部分词语的合掌,就没有对联意义上的对仗和工稳贴切。合掌吧,笔随心转。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附录:同义词间的差别:

   1)范围广狭不同。如“人”和“民”,“民”的外延比“人”的小。它的范围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问、询、访”三个词中“访”的适用范围比较小,通常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征求意见。

   2)性状情态不同。如“坐、跪、跽。”

   3)程度深浅轻重不同。如“饥”是一般的饿,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长时间未进食,受到死亡的威胁。另外,一般的病叫“疾”,病重叫“病”。一般了解叫“知”,深刻了解叫“识”。

   4)侧重的方面不同。如“恭、敬”“恭”侧重外貌,“敬”侧重内心。

   5)感情色彩不同。如“诛、杀、弑”“杀”是中性,“诛”表示杀死有罪者,含罪有应得的肯定意味。“弑”用于下杀上,含犯上违礼、应予贬责的意味。

   6)语法功能不同。如“耻、辱”中“耻”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辱”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


摘自《中华楹联网》。
感想草野先生编辑奉献此文!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9:55 | 只看该作者
论对联中的合掌(转)



合掌是对联的禁忌之一,这个错误,在网上的对联爱好者中,出现率很高。以对版而论,我的估计大概有八成以上的版友都出现过合掌问题。



什么是合掌,其实在诗词对联界,也存在争议,这个我也会谈一部分;但首先,多数版友出现的合掌问题,都是对基本层面的理解不够造成的。 我先来谈基本层面的问题:合掌,就其根本而言,是雷同。先举几例:上联出一双蛤蟆,下联对两只青蛙;上联是娇娥醉酒,下联对美女酩酊,这些字面上看似不同,实则一样,这样一来,等于废话,怎么体现对联的洗练呢?这一点,初学者尤其要注意。我想,重要的是:当准备对一幅对联时,应当首先考虑用和上联不同的事物来对,而不是相同或相近。很多对联爱好者往往是后者。比如上联是寒,马上想到用冷去对;上联是枪,马上想到用炮去对,这样对出来往往境界狭窄,打不开思路。比如杜甫的工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是点,一行是线,这是从平面构成上有变化;上联黄和绿色彩明媚,趋于暖色,下联蓝和白色彩清淡,趋于冷色,这是在色彩构成上有变化;翠柳是线的排列(柳丝)与点(黄鹂)搭配,青天是面的展开与线(白鹭)搭配;上联在地上,下联在天上。这样的对联既工整又灵动,而且互为补充。



再如昆明大观楼长联首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上心头————五百里是上联,但下联没有对空间,而是对时间,数千年,一下子境界就打开了,时空立体了,让人感慨万端。版内有上联曰:观云自在三千岁,很多对“五百年”“五百秋”“一万年”“二十年”“一小时”“一整天”“一百年”等,都属于合掌一类。再举一例,杜甫七律《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如果上句是千岁,下句是百年,境界就很难开阔。



下联用反对,会不会跑题呢?不一定,有时候,看似相反的对句却能表达同一主题,比如著名的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埋和铸,忠和佞都是相反的,但却有力表达了爱憎分明的主题思想。



当然,整联当中,有时出现局部词义相近的情况,只要内容不重复,并无大碍。



最后谈谈几个著名的公案。“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有说是合掌,我认为是合掌不假,但这种属于特殊对联,类似于祝福语,下联再说一遍同样的话主人会更高兴,可以例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一直有人认定是合掌,是病句,其实不然。这两句极富诗意,蝉噪和鸟鸣宛如交响曲,以动衬静,两句意象不同,下句对上句是递进和补充的关系;再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2】也是递进和强调的关系,这两个例子虽有合掌之嫌,但这样的“合掌”是必须的、允许的。也就是说:合掌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只是多数情况应当避免。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9: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对联“合掌”的问题(转)

关于“合掌”之忌

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一副对联,一般字都不多(长联除外)。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数字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下面一副对联就是合掌的: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就是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

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情况,相对地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例如: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当避免。但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略,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

“反对”的意思一正一反,“串对”是一句话分成两半说,上下联的意思一般不会重复。“正对”则不然。“正对”要求上下联互相补充,稍不注意,语意就重复了。因此,完全可以这么说,“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

也有同一联内出现意思重复者。如湖南羊年征联,有人撰联如下:

积极地热情地欢送旧岁;

高兴地愉快地迎接新年。

此联用语就不像对联。下联“高兴地”、“愉快地”意思又雷同。这种雷同,虽然不是出现在上下联中,也是一种合掌,因此也应当避免。

为了加强对合掌的认识,现特将《楹联报》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转录如下。这两串“合掌对”拟得很好很有启发性: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9:59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合掌”“合掌对”与“合掌联”
锦中一风水汇编改写


所谓合掌就是对仗的两字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合掌对就是对仗的两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对。

从语言学、欣赏角度以及格式角度看,出现合掌对的诗词水平不算很高,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篇章。这在惜字如金的古时候,是被一些文人骚客所不屑的。  

    出现合掌对的诗从格式角度看水平不算高,因为它两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费了句子。

  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又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诗的“合掌”之忌
    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要避免完全一样。第一联对仗和第二联对仗,如果结构一样,这种毛病称为“合掌联”,或邻联“合掌”。更是律诗中的“合掌”之忌。


     例如: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诗。
     前一联中的“高昌”、“崇敬”是地名,后一联的“短李”、“迂辛”是人名,总之都是名词,而且都是专用名词。两联都是以专用名词开头,句子后三字的结构也一样。这就是“合掌”,是对仗之大忌。上面例举的两联中,有四个专用名词,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但高明的诗人有办法规避它。

    这两联,白居易实际上是这样写的:
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这样一调整,就辟开合掌之病了。


     一联对仗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雷同或基本雷同,也叫“合掌”。如出句用“河”,对句用“川”;出句用“红”,对句用“赤”,出句用“兵”,对句用“卒”,等等,形成同义反复,亦为“合掌”之弊,应予避忌。

如何判断合掌对

     想避免合掌. 先要学会判断是否合掌.
    合掌其实是一种技术操作的失误.可用技术分析的办法判断是否合掌.合掌的实质是意思重复.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凡是: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合为一句者为合掌.凡是出句与对句可以部分互换者为部分合掌.现在我们就按这两个凡是来干活吧.

    首先请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出场.看茶.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英雄与豪杰意思相近.虎豹与熊罴 的喻意相同.两句可合为一句.英雄豪杰不怕虎豹熊罴.合掌.

    下面请鲁迅先生出场.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看起来出句与对句一正一反.其实 可以合为一句:

    有情人怜子如何不丈夫.合掌.

    下面请王籍出场.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可以部分互换为蝉噪山更幽.鸟鸣林愈静.  部分合掌.

    下面请杜甫出场.啊.对诗圣客气些.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可以部分互换为漫卷诗书愁何在. 却看妻子喜欲狂.部分合掌.

    技术处理的办法简单易学.具有操作性.请诸君一试.



合掌对诀!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0:01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合掌30例

王祖定  整理


1、新知旧雨常来往            
   野鹤闲云任去留                  

2、善男俯首拜
     信女念心虔

3、两岸同胞齐谴责            
     全球华裔共批评                  

4、人间此处寻博爱
      世界何期得大同

5、情海滔滔藏本性         
     爱河滚滚落中天   

6、涛声皆入梦            
      皓月共神游

7、宗宗富贵承天好            
     子女荣华得地隆

8、渴死不饮盗泉水            
      饿毙不受嗟来食

9、呆头哪晓夫妻爱            
     笨脑唯将书卷亲            

10、高楼倒映湖光里
       大厦蜿蜒树荫间

11、心载豪情何老态           
       胸藏热血尚青妆           

12、闲谈秘术怀奇道  
        漫话聊斋忆蒲公

13、地湿厌闻天竺雨            
       月明来听景阳钟               

14、云横越岭天涯近
        浪洗吴山公渍留

15、园丁灌育千桃涌              
       国策勤施万李栽               

16、德如越女诛鱼日
       艺似湘妃入画时

17、陶然月下吹箫管         
       沉醉关东横笛舟                  

18、精益求精学绝技  
       美中求美创宏升

19、千载清池腾鲤                  
       万年渌水跃蛎               

20、双肩背篓穿千户  
       一店春风暖万家

21、出出进进笑颜开,人人满意      
       挑挑选选花色全,件件称心      

22、伟业千秋垂史册
       长歌万代铸飞虹

23、成败功名随浪逐               
       兴亡世事静心观               

24、碎骨只缘途遇阻   
       粉身岂为客倾心

25、笔下前吟水                 
      毫端后动情                     

26、仰望飞鹰如逝电  
       回看衰草已成霜

27、千夫笑说洋旗落               
        万众欢呼赤帜升               

28、欣逢盛世歌长治  
       喜遇清时话小康

29、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30、情投诗万里  
        意合酒三杯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0:15 | 只看该作者
试说楹联写作中的合掌问题(转)

  前言:
  老朽原计划是在<<楹联写作基础知识讲析>>一文发出后,继发一篇与联友们共同探讨楹联写作知识的拙文<<紧握楹联写作知识大要>>借以增加与各位联友笔交的机会。现在老朽以为:写一篇内容完整且又系统,并兼有实际写作经验和理性感知相汇融的,带有、有一定学术性的文章耗时较长,且又众多内容相杂于一起,不便一事一议把问题解深解透加之老朽必定年事已高,能力、精力均为不足,所以不如一事一议的和联友们共同学习为好。
  合掌在楹联写作中较难把握,稍有不慎就陷入其中,之所以如此根据我自己楹联写作的经验以为:主要是楹联写作中有:“上下联相对时可以相反亦可以相符”在平时写作中“相反”易于防止合掌,相符易于陷于合掌。联友们知道“同意相对”即是合掌,此时的“同意”和“相符”就易于混淆。相符不等于相同,相同即为合掌。
  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是允许的,比如一些不重要虚词“之”“而”之类。
  严禁恶意合掌比如:“神州”对“赤县”“玉兔”对“银蟾”。
  合掌、我认为包括字意和联句整意的合掌。比如下面的联句:
  天开见赤日.空晴看骄阳。
  在这副联中“天开”与“空晴”词同意“赤日”与“骄阳”词同意。
   “见”与“看”字意相同“日”与“阳”同意。因此造成了整体上下联的合掌。
  另 无边落木潇潇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无边与不尽近乎同意
  上下联合掌所反应出的主要形式是上下联内容重复,或者说上下联内容雷同,有时上下联的同位字出现重字,也可称之为合掌。
  要避免重字、字意、联意的合掌,同时也要避免上下联在三字尾时不要节奏相同、句式相同。
  沧海横流波浩浩,大江东去浪滔滔.:“波浩浩”“浪滔滔”这就属于三字尾的句。
  另如“门通杏苑年年景,家居松荫日日春”句式是二二二一,就不属三字尾。
  广昊霞光艳,长天彩色新。
  纵目无极知世界,飞眸不尽晓七洲。
  以上两幅联分别是各为五七字的合掌联。
  见于篇幅又见于雅座高手很多,我不便多出示例请各位举一反三吧。
  楹联写作时如何避免合掌呢?我以为是:
  (1)加强学习,提高对汉字认和知的能力,要善解汉字字意,应对时要逐字逐字的推敲理解字意,并由此而始正确判断出联意。认的字越多,理解的字意越多,用起字来范围越大,
  这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用字无垠和用字有师”
  (2)理解上联的本意善对下联的反意或应对必工如: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秋深霜万里,夜冷露千滴。
  北固山中甘露寺,许昌市灞陵桥。
  心中有路,不用红灯照. 朝上无能,全凭义和団
  善下方得久远 持中可了纷争(古羊云剑)
  猛虎嫌山小 强龙愿海宽
  
  以上是我对楹联写作中有关上下联合掌向题的理解,个见不一定正确,希望广大联友以平和的心态,用文明的语言发表高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扬长避短,去伪存真,各抒己见,携手提高楹联写作水平,
  请各位联友阐述论点时只围绕合掌问题,其余别设话题
  谢谢
  
  楼主作者:鰥叟 发表日期: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0:1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对联的“合掌”
2014年3月19日
文/大道中庸

         首先,谈谈什么是对联的“合掌”
    合掌原是佛教的用语,指两手合十。后被联界借用,指联对中对仗的一种毛病。到底“合掌”的定义是什么?,诗、联界众说纷纭。《王力近体诗格律学》说:“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黄星岩随园偶成云:‘山如屏立当窗见,路似蛇旋隔竹看。’厉樊榭咏崇先寺云:‘花明正要微阴衬,路转多从隔竹看。’二人不谋而合。黄不如厉者,以如字与似犯重。竹垞为放翁摘出百余句,后人常以为戒。”(卷五·二二),在这里,袁枚并没有给“合掌”下定义,只是说“如字与似字犯重”。将这种毛病或瑕疵称为或纳入“合掌”,是后人的主张。
    王力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大忌。”
    显然,王力给出的两个定义是有不同的。前一个定义重点在对偶中使用“同义词”上,凡有这种现象就是“合掌”;后来的定义放宽了些,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才叫“合掌”。“合掌”的概念被对联使用后,要求对联避免“合掌”,因为“合掌”是在浪费文字,囚锁思路,困窄联意。对初学对联的人,或者不注意的人,往往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下面所举的例子,个别联的语句的平仄结构,可能以2007年6月1日颁布的《联律通则》试行,有些出入)。例如:
华夏/江山/迎晓日;
神州/湖海/沐朝阳。
    从对联格律的三大基本要求(平仄、词类、语法)来看,这副对联完全符合。但是它上、下联(比)对应的短语完全同义或近义,这便导致“合掌”。下一对联有“合掌”的嫌疑: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韩信墓前的祠堂联)
    有人认为此联“合掌”的理由,是“生死”与“存亡”完全同义。该联的联意是:生死之命运都与“一知己”萧何相关;得以生存和导致诛杀乃因“两妇人”(“两妇人”指淮阴城下的漂母和长乐宫中的吕后,前者是韩信的救命恩人,后者是诛杀韩信的主谋)。
    对这种情况,有些人提出所谓的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这些理论还是围绕“同义词、近义词”做文章,而从佛教的“两手合十”的内涵相比,“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显然不是“两手合十”,这不是对“佛祖”大大不敬?其实,古人早有说法,南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就明确指出:“两句不可一意”。对仗中“两句一意”应是“合掌”的本质。我们再来看下联:
大棚/常年绿;
温室/四季青。(尹贤著的《对联写作指导》)
    我们在此不说此联的平仄违律,只讲“合掌”。此联的“大棚”和“温室”并不完全同义,“棚”和“室”是两种不同的建筑物,它们前面的修饰词“大”和“温”的含义完全不同。但此联乃然是“合掌”,理由是室内种的蔬菜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因此,我们在作对联时,就要认真思考,通过不断推敲,避免“合掌”。
         其次,撰写对联如何避免“合掌”
           在构思、立意时就要统筹全局,安排好上、下联的布局──这是对联创作中避免“合掌”的根本。只要在上、下联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寄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时空落笔,上、下联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就不会重复,就不会“合掌”了。下面选择避免“合掌”的表现手法,供读者参考。
    1、时空对。上、下联分别从时间和空间构思落笔:
    人间/岁月/闲难得;
    天下/知交/老更亲。
    ──【清】佚名赠友联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清】孙星衍自题联

    2、形声对。上、下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构思落笔: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清】佚名题趵突泉

     一片/湖光/比西子;
     千秋/乐府/唱南朝。
     ──【清】李尧栋题莫愁湖

     3、今古对。上、下联分别从过去和现时、古代和现代构思落笔: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
     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清】佚名题西湖岳庙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中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4、动静对。上、下联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事物构思落笔:
小楼/容我静;
大地/任人忙。
          ──【清】杨应琚题罗浮山酥醪观楼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方休。
          ──【清】鲍桂星自挽联

5、纵横对。上、下联分别从景物、事件的纵向和横向构思落笔:
积石/导流/趋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清】左宗棠题拂云楼

6、远近对。上、下联分别从近景和远景落笔:
对岸/绿杨,摇乱/三春/旗影;
出场/红杏,招来/几个/酒人。
         ──【清】戴鸿庥题杏村古酒

    7、前后对。上、下联分别从空间的前后或时间的先后构思落笔: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清】秦大士题岳墓

为过去/古人/重写照;
看将来/吾辈/亦登场。
        ──【清】蒋士铨题戏台联

8、俯仰对。上、下联分别从空间的俯瞰和仰瞻构思落笔:
玉宇/琼楼/天上下;
方壶/员峤/水中央。
        ──【清】赵翼金鳌玉蝀桥

9、有无对。上、下联分别从有什么和无什么构思落笔:
并无/半点/生机,饿死/不如/读死;
只有/一条/活路,文通/即是/运通。
    ──【清】钱沣自题联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清】百龄引苏轼诗句戏题联

10、收放对。上、下联分别从景观、思路的聚拢和开放构思落笔: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清】朱彜尊题山晓阁

11、轻重对。上、下联分别从内容、气势的轻重构思落笔:
小筑〈于〉山水间,直以/云霞/为伴侣;
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
     ──【清】佚名贺梧门书屋落成

12、别物对。上、下联分别从不同的事物构思落笔:
    鹤舞/关河动;
    云飞/楚塞长。
         ──【清】顾景星题黄鹤楼

    酒/不能豪/偏爱客;
    米/犹难索/更藏书。
         ──【清】吴嵩梁题赠昌彝
13、别景对。上、下联分别从不同的景物构思落笔:
九曲/初通/三岛近;
万山/遥拜/一峰尊。
     ──【清】黎士弘题九曲溪

14、别位对。上、下联分别从我方、他方或此方、彼方构思落笔:
           富贵/无常,尔小子/匆忘/贫贱;
          圣贤/可学,我清门/但读/时书。
                    ──【清】佚名题宅中飨堂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王夫之题湘西草堂

15、问述对。上、下联分别从设问题和叙述或回答问题构思落笔:
有客/临舟/怀帝子;
何人/下榻/学陈公?

16、怀望对。上、下联分别从怀念往事和想望未来构思落笔: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清】佚名题滕王阁

17、行感对。上、下联分别从作者的行为和感想构思落笔: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清】佚名题黄鹤楼太白亭

18、景人对。上、下联分别从景物和人物构思落笔: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清】张鼎题徐州府道署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清】佚名题大观亭

19、景情对。上、下联分别从状景和抒情构思落笔:
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
      ──【清】佚名题兴化柳园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清】陈大纲题岳阳楼

20、景事对。上、下联分别从景观和事件构思落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指/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清】佚名题碧山书屋

21、景史对。上、下联分别从景观和历史构思落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侭]朱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清】孙髯翁题大观楼

22、流水对。上、下联一意相承,不能颠倒的对联叫做流水对。
无可/奈何/新白发;
不如/归去/旧青山。
     ──【清】郑心一自题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地/销魂。
        ──【清】曾国藩嵌名题赠“大姑”
    通过以上二十二类构思落笔,不同构思作出的对联,其意境是不同的。我们清楚地看到,在选择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寄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时空构思落笔,肯定还会有多种手法。例如:1998年,中国楹联学会、中央电视台等八个单位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环宇大团圆”的海内外征联。其中一等奖的对句:
出句:[任是]海角天涯,此际月明千里共;
    对句:[何分]苗笙藏鼓,今宵春好八音同。
    该对句紧紧围绕“环宇大团圆”的主题,避开出句以景色为主的构思,选择热闹欢乐的画面,以乐器对地理,以春色对明月,以声音对距离。一静一闹,一声一色,当称佳配。
    我们在创作中,只要举一反三,对联能够远离“合掌”,达到精彩纷呈的目的。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对联本身是一种以对称为特点、受格律约束的独立的文学体裁。每副对联一定要能够完整表达一个主题思想。而主题思想的表达是通过上、下联的句意来实现的。我们在采用手法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同一个主题思想。否则就会出现“隔”的毛病,隔得无边无际,让读者无法理解,不知所云,失去主题思想,就称不上是独立体裁──对联。

注:参考电白楹联知识讲稿。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0:18 | 只看该作者
对联合掌之我见(转)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字(方块字)精妙绝伦。汉字的一大特点是:描述精准,细腻,排他。每一个字(古代以字为词)或者词语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即使是同义字或者词语都有其微妙的不同。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径须。其寓意彰显于此。对联的避忌中有一条,避免出现合掌。不才以为,主要指的是对联两比的寓意不能合掌,而不是部分字词不能合掌。
   对联本是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诗中诗,词中词,赋中赋。对联字简义丰,寓意合掌就失去了对联的功用和精华。而部分字词的合掌,却更能体现对仗的精髓。对立与统一是对联的特点和本源。部分字词的合掌并不能造成联意的合掌,而更能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来描述。
   合掌的对联没有内涵,品味欠缺。如:“五洲千古秀;四海万年春。”“大棚长年绿;温室四季青。”这样的对偶就属于合掌对了。前一副合掌主要是,内容单一,词汇一致,寓意浅白,内涵缺少。五洲对四海,同指世界;千古对万年同指时间;秀对春同指赞美。后一副就更容易理解了。
   然而,有些对联,就并非如此。同用五洲加四海对仗,联意所表达的内容深刻的多。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从字面表义上看,似乎也属于合掌范围,五洲对四海,翻腾对震荡,云水对风雷。但是,从联意上看,却并非如此。关键点在于两比的最后一个字:怒和激。四海翻腾是因为云水在发怒,五洲震荡是因为风雷在激励。发怒和激励绝不是同一概念,表达的寓意明显不同。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这副对联还有其更深刻的含义,这里不作赏读。
   再如:“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买卖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对达,四海对三江,意思也是基本相同的。仔细分析,并非如此。买卖是指流通,物流;财源是指盈利,取利的途径,方法。四海对三江也有讲究,为什么不用五江,五湖,五洲?三江除了是人们约定成俗的用语和典故(五湖三江)外,当然也是泛指,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按照对联的特性要求,对联的下比应较上比用词重或者平衡,那这一句怎么四对三了?除了是因为字词调平仄的因素外,有没有其他的含义泥?笔者妄猜,物资流通是要通达四海的,而利润小于流通的量是正常的,所谓:薄利多销,货不停留利自生。商品的价值要与价格成正比。当然,价格中也存在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因素。那种搜刮民脂民膏的“欺诈”和“暴利”行为是最终会得到报应的。什么“算(蒜)你狠”“将(姜)你军”“楼歪歪”“房涨涨”等最终也会受到市场无情判决的。扯远了,回归正题。
   对联讲求工,稳,贴,切。实对实,虚对虚。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小类宽松。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回到主题,对联本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粹文学艺术。她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人们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她的存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神清气爽,虎啸龙吟,龙飞凤舞,张灯结彩,张口结舌,张牙舞爪,飞沙走石,天寒地冻,地老天荒,给力加油,神马浮云......。所以说,没有部分词语的合掌,就没有对联意义上的对仗和工稳贴切。合掌吧,笔随心转。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附录:同义词间的差别:
   1)范围广狭不同。如“人”和“民”,“民”的外延比“人”的小。它的范围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问、询、访”三个词中“访”的适用范围比较小,通常指君长就重大问题向臣下征求意见。
   2)性状情态不同。如“坐、跪、跽。”
   3)程度深浅轻重不同。如“饥”是一般的饿,想吃东西。“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长时间未进食,受到死亡的威胁。另外,一般的病叫“疾”,病重叫“病”。一般了解叫“知”,深刻了解叫“识”。
   4)侧重的方面不同。如“恭、敬”“恭”侧重外貌,“敬”侧重内心。
   5)感情色彩不同。如“诛、杀、弑”“杀”是中性,“诛”表示杀死有罪者,含罪有应得的肯定意味。“弑”用于下杀上,含犯上违礼、应予贬责的意味。
   6)语法功能不同。如“耻、辱”中“耻”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辱”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摘自网络《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备注:本文参考尹贤先生的《对联写作指导》一文。谨表谢意。)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0:19 | 只看该作者
说说几个“合掌”名联
作者:侯清海


    稍有对联常识的人都知道,合掌是对联的一个大忌。在一些指导我们如何写对联的书中,老师们都谆谆教导我们说,创作对联千万不能合掌。就和马路上的双黄线一样,是碰不得的。

    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

     相传清道光年间,湖南浏阳南邦寺一僧人圆寂,时逢何绍基游此,寺僧便请他写一副挽联,何信笔写下:

        南邦寺死个和尚,

     和尚大哗,何绍基也觉有误,但他稍一思索,立刻写出下联:

        西竺国添一如来。

     和尚们的脸立刻变了回来。此联的特点在于救险。上联极其平常,但下联一转,和尚变如来,境界立刻升华。对联也就变成了绝妙好联。也有说这事是纪晓岚干的,稍有不同的是对联为“南岳山死个和尚,西竺国添位如来”。

    对联好则好矣,但是,它的上下联内容却是一样,是不是合掌?

    清代乾隆年间,湖南有一位百岁的老人作寿,请岳麓书院的山长王文清写了一副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此副寿联的上联,首先引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不满百”的句子,而隐去“百”字,下联则首先引用了《俗语》中的“世上难逢百岁人”的句子,而隐去了“百岁人”三字。都是采用了引用和缺如的修辞手法,意在对“人生”和“世上”的“百岁”进行否定。而在下面又用“公今满”和“我独逢”,对这位老人的个例进行了肯定,这是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

     这副对联,调动了多种修辞方法,突出了对这位老人长寿的称颂,写得确实不错。但是,上下联写的是一个意思,这叫不叫合掌?

     据说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两个曾为一个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写过一副对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花甲,指六十岁,“重逢”,即乘以二,一百二十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一百四十一岁。同样,古稀,指七十岁,“双庆”,也是乘以二,一百四十岁,再加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

不用说,这肯定是合掌的了。

    以上这些对联,都为名家所撰,也是名联,好些书籍都有传播,评论。但评论都是正面的,没有一个说他们犯了合掌的毛病。并因此指责、批评这些对联。

    由此想起了另一件事。

    按对联的对仗规律,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但是就“内容相关”这一条来说,就执行不来。如以下几联:

     木已半残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五品天青褂,
     六味地黄丸。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岑春萱拜陆凤石,
     川冬菜炒山鸡丝。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这些对联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下联的意思,八竿子打不着,是“果然一点不相干”。它们是对联中的一个特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无情对”。大家都认为它们是好对联。

既然冲破“内容相关”的规律能创作出无情对,那么,像开始那些合掌的对联,是不是也应该算一个特例,并给它们一个天地,并赐予一个名字呢?



                                                                     作者:侯清海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主题
614

1万

帖子

28

精华

16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340
经验
36224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52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2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0:21 | 只看该作者
谈谈“合掌”及对偶句与对联的区别(转)


合掌的定义:
上下联全部或部分词语意思相同或基本同义、或一联内出现意思重复现象者,叫合掌。
对偶句:
对偶是在诗词赋及其他文章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修辞技巧,表现为上下两句句型结构和对应的词语类别基本一致。
对仗句(对联):讲究声律的对偶句。除了讲究声律外,还有另外一些规定或约束。对仗句首先必是对偶句。
对偶句不要求上下两句平仄相对,广泛适用于骈体文和词中,也没有如不可以“合掌”“重字”之规定,原因在于骈体文和词并没有字数的限制,对事物可以进行铺排似的描写,所以可以出现句型相似,内容也近似的对偶句或排比句。如司马相如《上林赋》,用了大量意近的对偶句,以渲染皇家园林游猎场所的富足奢侈的场面。对偶排比几乎通篇都是,许多是意近甚至合掌的。如:
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霸浐,出入泾渭,
出乎椒丘之阙,行乎州淤之浦,径乎桂林之中,过乎泱莽之壄。(排比)
视之无端,察之无涯
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玫瑰碧琳,珊瑚丛生
盖象金石之声,管龠之音
千人倡,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德隆于三皇,功羡于五帝      (司马相如《上林赋》)
佇龙颜而振腕,想日角以叹息。(《魏书·尒朱荣传》)
----像上面句型基本相同的句子中,只有地名,山名,水名,乐器名,玉石名,动物名不同,但句意基本相同,如“终使/出入”“出乎/行乎/径乎/过乎”“视之/察之”“之音/之声”等,就属于合掌,但这些合掌不是“病”。这是因为不同的文体要求不同。
现象的存在与“规则”:
无论在诗,词,还是赋中,只要存在对偶句的地方,就可能存在合掌现象。在评价其中的这些对仗句(或说对联)时,也可以使用“合掌”这个词(概念),但不可以以此作为评价该“词”或“赋”作品好坏的标准。
对某种文体作为“规则”说“忌合掌”,只有“(格律)诗”和“对联(文体)”。对于“词”和“赋”这两种文体,没有“其中的联要'忌合掌'”之“规定”。
    格律诗如绝句律诗都有字数限制,为了在有限的字数内容纳更丰富的内容,故少有重字和合掌的现象。对联来源于骈体文和诗词,故兼有两方的特点,既忌讳重字和合掌,又可以铺排详述(如昆明大观楼长联),所以是要求很严的文体。所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对偶句,但不算对联(楹联文体),故虽然该对偶句可有合掌与否之论,但无论此句合掌与否不影响该篇作品的评价。而“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是律诗中的一联,是有合掌之嫌,但律诗也是源于骈文和古诗,这种意近的对偶句也是可以存在的。如:
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李商隐《九成宫》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李商隐《咏史》
----可见正对很容易意近。

我认为词里的对仗句,不必有合掌之忌。因为词里的对仗句,要求比格律诗宽松得多,甚至无要求,似对非对也可。词里的字数相等的句子,一般是适于用对仗句的地方,但不对仗也可以。如浣溪沙的第四第五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浣溪沙 晁补之
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
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潇潇,碧沙窗外有芭蕉。
既不对仗也不避重字。
浣溪沙 陈克

窗纸幽幽不肯明,寒更忍作断肠声。背人残烛却多情。
合下心期唯有梦,如今魂梦也无凭。几行闲泪莫纵横。
第四第五句近合掌且不避重字。
浣溪沙 张孝祥

日暖帘帏春昼长,纤纤玉指动抨床。低头佯不顾檀郎。
豆蔻枝头双蛱蝶,芙蓉花下两鸳鸯。壁间闻得唾茸香。
第四第五句句意合掌。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四第五句似对非对。
浣溪沙 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对的颇工。
所以工对更好,合掌或不工也没关系。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句,上世纪80年代后,陆续有不少责其合掌。我以为不是。虽然从单个词来说,“英雄”与“豪杰”,相近;“虎豹”与“熊罴”同类,但从两个句子来看,表达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都有具体所指。出句暗合,里面包含着毛泽东那著名的论述即“帝国主义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所指“美帝”。对句熊罴比喻贴切,熊罴多生长在北方,北极熊之意,特指“苏修”。在特殊的60年代,国内出现灾荒,老大哥走向反面,老美极力排华,毛公以政治家的胸怀和诗人的幽默,以“冬云”为题,表达了他对国际风云的清醒审视和对国家前途的乐观态度。这一联,系表达对面前两个最大敌人的轻蔑,没了这两个专指,此诗无基,意味全无,岂是合掌?!

单从字面看,是有合掌之嫌。因为英雄=豪杰。虎豹=熊罴,当然作者另有所指,是分析背景所悟。但对这样一首有强烈政治含义的诗,是不应按一般的“合掌”来看待的。所以一般不评论他的诗词。



抛开词和对联,我简略地阐述一下我个人对于诗中合掌的理解。我个人认为“两句话只要不在一个平面内”就不算合掌,所谓一个平面就是以对为对,单句之意境完全成立。按我的这种理解法其实律诗中合掌的例子并不是太多,“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句,“独有和更无”使前一句延伸出后一句,一气贯通,他跟老杜的“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是一个概念,故而愚意不算合掌。
仓促间我也找不到太多太工巧的合掌例子来,唐代许浑以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得以使此诗名垂千古:
《登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愚意合掌。若硬是去把“夕和秋”析为眼前时令使之大小错落也无不可,但上句“日沉”终显“夕”之累赘耳,不能补败。
以上个见,未必正确,仁智互参吧。



王力《诗词格律》第三章第二节 (三)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两点和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城对河,是平对平;外对下,是仄对仄)。第二,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如"千里冰封"对"万里雪飘"。除了这两点之外,词的对仗跟诗的对仗是一样的。”


任何词谱,都没有哪几句“对仗”的要求,全在填者自由栽量,所以无论工对还是合掌还是不对,只要合谱,都是允许的,事实也是如此。我还可以找些例子。



词的对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923/22/1323471_150749088.shtml

对仗是古典诗词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近体诗的对仗,要求相当严格。例如律诗颔(三、四句)、颈(五、六句)两联必须用对仗——联中两句各字的平仄要相反(这只是大略的说法),词性和意义要大致相同,并且要尽量避免重复字。而词的对仗就不象近体诗那么严格,什么地方用对仗也不那么固定。这是因为词调有上千种,各调的句式不同,就某一个词调说,用不用对仗可以有所限定,而就整个词体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一致的要求。
  词的对仗,有些象散文的对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字相对。如:
  春到—分,花瘦—分。(吴文英《一剪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前者两个“一分”相对,后者两个“头”字相对。
  (2)不拘平仄。如: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住长江”重出,平仄也全按词谱,不要求相对。(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3)同韵相对。如:
  堂阜远,江桥晚。(上片)旗影转,鼙声断。(下片)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这些对仗的特点,在律诗中,都是不许可的。
  由于词的对仗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就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凡不要求用对仗的句子,如果用了对仗,或是在一般要求用对仗的地方而某词却不用对仗时,这里往往就是作者刻意琢磨,别具匠心之处,特别值得细心品味。
  究竟如何对仗,我们在读词,填词时可以注意下达几点:
  第一,凡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时,词人经常运用对仗手法,特别是在两片开头的地方。如晏殊《踏莎行》上下片首二句: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辛弃疾《西江月》上下片首二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第二,用与不用对仗,看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如苏轼《木兰花令》六首,第三、四两句三首用对仗,三首不用对仗。象“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用了对仗,对照而言使醉眼看花的情态更加真切;“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下句把人在寒秋中的感受更逼进了一层,不用对仗,更觉深沉。
  第三,有些句子,上句除了开头有个一字逗或两三字顿以外,其余的部分与下一句字数相同,往往也用对仗。这种对仗,有时不限于两句,可以连对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气势颇盛。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辛弃疾《贺新郎》)



通过宋词阅读可见,要否对仗,或严格到什么标准,这完全取决于填词者的个人的追求。无论什么词谱,均无强制性的对仗要求(这是词不同于律诗的特点之一)。前面的“浣溪沙”就是例子:浣溪沙第四第五句是非常适合对仗的,但对于不同的作者的情况完全不同,有的第四第五句皆工对,有的却皆不对。 “任何词谱,都没有哪几句“对仗”的要求”?


http://longyusheng.org/cipai/cipai51.html
《龙谱》【沁园春】
【定格】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例作对偶
===================

可轩观点:
今人填词,不一定要依词谱例求处用对偶句。
然而,若用了对偶,亦应避合掌。





例如沁园春下片4-7句即可轩谱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有对仗的,如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
也有不对仗的,如:
苏轼: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苏轼: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林正大:  盖先生心地,超乎日月。又谁知光武,器量包荒。
文天祥: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
张先: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文未尽题
另:所举“许多是意近甚至合掌的。”例子大部错误:

左苍梧,右西极,
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霸浐,出入泾渭,
出乎椒丘之阙,行乎州淤之浦,径乎桂林之中,过乎泱莽之壄。(排比)
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玫瑰碧琳,珊瑚丛生。
盖象金石之声,管龠之音
佇龙颜而振腕,想日角以叹息。(《魏书·尒朱荣传》):

赋中的同义或基本同义,不能用“合掌”解释。“合掌”还是主要对诗尤格律诗来说,格律诗文字有限,中二联又需要对仗严格的对仗,所以才有了不能合掌要求。赋则不同,其无文字限制,又无苛刻的对偶要求亦无须做此要求。尤其大赋,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杨雄的《长杨赋》、左思的《三都赋》等等,里面都是极尽铺张排比、夸张渲染,没有词句堆砌,就不会形成逞辞大赋,如果以“合掌'yueshu,这些赋就不会有淋漓酣畅而变得萎缩。“合掌”,应该是属于律诗作法的专用名词。




初日临书屋,
来年誉艺坛。——大蒙校长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17 小时
主题
41

1651

帖子

31

精华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68381
经验
697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8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6-11
15
发表于 2015-7-8 23:2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在下全部复制到电脑文档,以备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54 小时
主题
98

3466

帖子

30

精华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68853
经验
1115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7-1
16
发表于 2015-8-12 14:04 | 只看该作者
认真阅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15 小时
主题
4

147

帖子

0

精华

5086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69446
经验
116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7-27
17
发表于 2015-8-22 22:15 | 只看该作者
合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15 小时
主题
4

147

帖子

0

精华

5086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69446
经验
116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7-27
18
发表于 2015-8-22 22:2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请问有关于隔景的文章吗,我对的时候老是犯隔景的问题。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02:17 , Processed in 0.0960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