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年少捉黄鳝 小时候,夏天捉黄鳝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家住四方湖南岸的农村,沟渠众多,稻田也多,而黄鳝是最喜欢在稻田的田埂和沟渠边打洞栖身乃至做窝孵仔的。于是,在农村土生土长的我,自然少不了很多与捉黄鳝有关的故事。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我上初中这三年期间,故事大多是开心、快乐的,但也偶尔遇到一、两次惊险。 捕捉黄鳝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笼捕、钩钓、手掏。 笼 捕 下笼子捕是三种捕捉方式中最为文明的一种,就是用放有诱饵的笼子来诱捕黄鳝,俗称下黄鳝笼子。这种笼子一般是用竹篾或苇篾编织的,为长圆筒形,约50厘米长,两端开口,其中较小的一端直径约5-6厘米,可以用草塞住。另一端稍粗些,在编织时设计了带有倒须刺的、只能进不能出的小口。 诱饵是事先从家前屋后的菜园地里挖来的蚯蚓。下黄鳝笼子前要先将蚯蚓穿在细竹签上,放到笼子里,然后用稻草塞住出口,在黄昏时下到沟渠或稻田埂边。放置诱饵是有讲究的,一定要将诱饵放到笼子带倒须刺的那一端,这样黄鳝进来后必须转过身来才能够得着诱饵,而转身时那些预留的须刺会让其很不舒服,于是就黄鳝就会把全部身体都钻进来舒舒服服地享用美味,而它们吃完后就再也无法出去了。如果诱饵下得太靠近塞草的那一端,黄鳝进来后不用转身,嘴巴享用美味,尾巴还可以留在外面,吃完后可以顺着尾巴的方向倒着退出去。因此我刚开始下黄鳝笼子的那几天,经常有诱饵被吃掉却没捕到黄鳝的现象,后来问了有经验的同伴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下黄鳝笼子也是很有讲究的,在稻田埂边下的相对较简单,由于稻田里的水不是太深,一般不会淹没笼子,只要顺着田埂放置,然后挖一块泥巴压在上面就行了。而下在沟渠里的就要注意了,放置时一定不能将整个笼子全部没入水中,因为黄鳝要经常露出水面呼吸空气的,如果全部没入水中,那么捕捉到的黄鳝就很可能被水闷得半死不活的。 第二天早晨在太阳出来之前就得去收笼子,否则就很有可能被早起下地干活的农民给捡了去。收笼子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希望,不用拔掉塞在出口处的稻草看,用手拿起拈量一下或摇一摇就知道有没有了。那个时候黄鳝很多,运气好的话10来个笼子一晚上可以捕到7-8条黄鳝,差一点的也能捕到2-3条。有时候惊喜也会变成惊险:当你拿起笼子时感觉沉甸甸的,心中窃喜,感觉这回收获很大!等到拔去塞在笼口的草团,定睛往里面一瞧:哎哟!妈呀!一条白花花的水蛇盘在笼中,还咝咝地吐着信子!吓得一下子把笼子扔得老远,好半天才回神来!然后仗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把笼子捡回来。如果这时那条蛇还不知趣,仍然赖在笼子里不出来,那它就死定了!当然这样的惊险不多,只是我的同伴遇到一次,但一次已足矣! 钩 钓 用钩钓是另一种相对比较文明的捕捉方式,就是用钢条或钢针制成钓钩,穿上蚯蚓,放到黄鳝栖身的洞里将其钓出来。钓钩都是自己制作的,一般有两种:硬钩和软钩。做硬钩时,找一根自行车条,先将一头用锉稍微锉尖,接着在火上烧红,用铁钳将其折成大小合适的弯钩状;然后另一端用细尼龙绳缠绑在一根较粗的竹筷上,这样一把硬钩就做好了。做软钩时,得先找一根大号的钢制缝衣针,将针尖端烧红后折弯成钩状,再将针鼻端烧红折弯成较小的 “回”形钩,以方便拴上细尼龙绳,最后在绳子的末端横着拴一截5-6厘米长的筷子,这样一把软钩就做好了。不管硬钩和软钩,钩尖都不能太锋利,且软钩做好后还要将原来的钩尖用钳子给夹断。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致于在钓黄鳝时轻易钩破黄鳝的嘴巴,因为被钩破嘴巴的黄鳝,你再也别想让它吃钩了,而钝的钩尖在操作过程中也不会误伤自己。 钓黄鳝时两种钩都要事先穿上蚯蚓。一般是沿沟渠、田埂,找到黄鳝洞后,先用硬钩伸入洞中试探。如果感觉有东西在咬钩,别急着就想把它钓出来。可以先把硬钩撤出来,再把软钩放进去,待到黄鳝吃下去后,逐步收紧线绳,慢慢把黄鳝给拉出来。此时一定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很容易把黄鳝的嘴给扯裂而脱钩。为什么不用硬钩直接把黄鳝钓出来呢?这是因为黄鳝被钩住后,会急于把钩给吐出来,这时它会快速地左右转动身子以期把嘴巴从钩子上给脱下,钓者要根据黄鳝的左右转动而跟着转动硬钩,稍有不慎,黄鳝就会脱钩,你再想让他吃钩就不可能了。这是要有一定技术的,初学者很难掌握,所以不建议直接用硬钩钓黄鳝。而用软钩钓时,因为软钩是用线绳拴着的,当被钩住的黄鳝开始转动身体想脱钩时,黄鳝嘴里的钩会跟着它一起转动,任它怎么转,钩都不容易脱落。当被钩住的黄鳝头部露出洞口后,钓者要一手拉住绳子,另一只手用中指紧紧扣住黄鳝的脖子部位,然后到离水稍远的地方,将黄鳝放到布袋里。 黄鳝最好钓的时期是初夏时节,这时沟渠和水稻育秧田里新灌了河水,黄鳝也从蜇伏中醒来,饥不择食。这时候只要看到有洞口,不用硬钩试探,直接用软钩,保证一钓一个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在我看来,初夏时节刚刚从蜇伏中醒来的黄鳝也算得上是呆子,那时候下午放学回家路上,不用太费心就能钓到好几条。 当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笼捕、钩钓之后,不再是所有的洞里都有黄鳝了,经常是找了半天才一、两个洞有反应。原因之一当然是被捉走了不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黄鳝天天都能吃到食物了,它们也不象一开始那样急着咬钩了。这时就要考验钓者的耐心了,把硬钩放进洞以后耐心地等,这期间还会用中指弹击水面发出“咕咕”的声音,据说这种声音可以引诱黄鳝出来吃食。这种方法我也用过,至于有没有效果就只有黄鳝自己知道了。对于这种开始没有动静的洞,初学者或是性子比较急的人可能要不了两分钟就走开去寻找下一洞口了。而有经验的钓者,发现了一个认为有价值的洞口后,会花费很长时间呆在那里,有时候会达到半小时以上。因为他们知道,越是大的黄鳝越是老奸巨滑,开始的时候你把食物放在它嘴边它都不吃,它要等待一段时间以判断诱饵是不是安全。这个时候钓者得静下来,不能乱走动,放在洞里的硬钩也不能频繁移动,只要隔一会稍微动一下就可以了,造成是诱饵自己动的假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斗智之后,黄鳝认为安全了,就开始上钩了,而且这样的洞里钓出来的黄鳝一般个头都较大。 很多时候,硬钩试探有反应的也不全是黄鳝,有时会是龙虾,虽然动静很大,但就是咬不上钩,钓不上来不说,还常常把钩上的诱饵给夹烂夹掉。遇到这种情况还算好,更有甚者,听说有人在钓黄鳝时竟然还钓出一条蛇来!看来鸠占鹊巢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树上,水下也有!幸好我没遇过! 手 掏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用手伸进洞内掏黄鳝,是三种捕捉方式中最不文明的一种,近乎野蛮了!这是个略带惊险而又刺激的活,只在想当年做过,现在你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敢去这样干了。 掏黄鳝有时是在 “钓”的程序失败后才采取的下策。如果是在稻田埂上,洞一般都比较新且不深,而黄鳝也不太大,还没到老奸巨滑的年龄,通常都是傻乎乎地呆在洞口下面,有时还能隐约看到头部。这时只要用手指往里一伸,紧紧抠住黄鳝的腮颈部,紧贴洞壁就可以把黄鳝给抠出来,这种方式我屡试不爽。但如果是在水沟里,就得费些功夫了。因为水沟里的黄鳝一般都有两个洞口,上面的露出水面,就是我们平时钓黄鳝时的洞口,供黄鳝透气用;还有一个隐藏在水下,俗称底洞,是黄鳝出洞觅食和逃生用的。这时就得先找到水下的洞口,用一只脚堵住,然后再用手从上面的洞口进去掏。有时候洞口太深而胳膊又不够长,或是洞口太小手伸不进去,我们也有办法:找一个大一点的口袋,敞开袋口放在上面的洞口下方,然后下面用脚连续往底洞里揣水,躲在洞里的黄鳝经不住这样的折腾,就会从上面的洞口逃生,却不想正好钻进布好的口袋里。那时候的暑假天,我和弟弟每天早晨要去割草喂牲口,经常是完成任务后顺便去沟里掏几条黄鳝,乐此不疲! 在我掏黄鳝的经历中,遇到两次惊险,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 一次是在村子前的那条3号大沟中,我发现了一个洞口,但洞口较小,手指并拢才刚好能伸进去。当时也没带钓钩,就伸手去掏,恰好里面住着一条黄鳝,感觉还挺大的,心里很高兴!就抓住黄鳝的头往外拉。由于抓黄鳝手要握成拳头状,而洞口又较小,一到洞口手就被卡住了,只好松手放了黄鳝。这样一抓一放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心里很急。黄鳝可能也被我这几下给惹火了,当我最后一次伸手进去准备抓它的时候,它突然张口咬住了我的小拇指。我猛地一惊,下意识地把胳膊往回一收,竟然硬生生地把那条黄鳝给拽了出来,紧接着胳膊一甩,将其甩到岸上4-5米远。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条半斤多重的大黄鳝,由惊变喜,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还有一次,也是在这条沟里,在寻找黄鳝洞的时候,我发现沟边的一团水草有异样,就怀疑下面可能有鱼。于是我下到水中,用双手从底往上收拢那团水草,最后果然感觉手里面有了东西,心中窃喜。通过手指缝乍一看,那花纹好象是青蛙的大腿,但仔细再一看,感觉花纹不对,吓得我赶紧撒手扔了出去,原来是条一尺来长的水蛇!虽说水蛇没有毒,我并不怎么怕它,但看它那样子就令人恐怖,更何况是被我抓在手里呢,着实惊出一身冷汗。 捕捉来的黄鳝平时都放在一个坛子里,够一定数量时就给吃了,很少拿去卖,因为那时黄鳝很多,在当地集市上不好卖。只有一次,因为要付买黄鳝笼子的2块钱,就和同伴一起,一大早骑行三、四十里地赶到县城东菜市,把聚了几天的黄鳝给卖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是卖了不到3块钱,然后饭也没舍得吃就回家了。回想起来,虽然辛苦点,但是更多的还是快乐。 现在的农村沟渠池塘由于且多年没有清淤,加上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以及大量秸秆丢弃在田间地头,造成水体严重污染,鱼虾基本没有了,更不用说野生的黄鳝了。捉黄鳝的故事只能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了,特别是那两次掏黄鳝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深,也成了我茶余饭后经常向别人炫耀的谈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