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一词出现于何时 偶见陈树德教授一篇文章《“对联”说》,提到“随手翻阅中华楹联巨匠乔应甲的对联专著《半九亭集》,”“就明明白白提到: “余仿赵清献焚香告天之意,每白日看书得料,夜间想为对联,次早书于格,三阅月矣。””又说“至少在《半九亭集》成书的明天启六年,即公元1626年之前,乔应甲就已在使用“对联”这一词语了!”并且说““乔阁老第一个把对联作为文学艺术进行全方位创作,第一次把对联文学艺术创作推向前无古人后傲来者的高峰。”对于中国楹联发展史来说,“对联”一词的起源,实实在在应该重重地记上一笔。” 此说并不准确.《中国对联大辞典》(顾平旦,常江,曾保泉主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在对联词条中讲:“对联一词始出现于明代, 《西湖二集·忠孝萃一门》:“洪武爷抚定了婺州,于城楼上立大旗二面,亲书对联道: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一统天。”这时对联一词就出现了.《西湖二集》是一部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共三十四卷,每卷一篇,四十余万字。第34卷写到万历二十一年朱凤翔为胡宗宪事上奏本叙功之事,故成书当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以后若干年。从时间上看,还是先于1626年的..不妥之处,尚希指教. (刊《中国楹联报》2015.10.30第4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