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24-4-1 10:42 编辑
春来料理唤吟朋,暖日江亭便可登(1)。 林杪山光能映酒,芦根泉脉欲消冰(2)。 闲曹踪迹人谁觉,老辈追陪我亦曾(3)。 犹有后山同刻意,故应风味爱盲僧(4)。
【笺说】 郑孝胥在1889年的12月初离南京,在沪小住会友。12月7日乘船至天津,20日至京。至京后,兼充镶红旗官学堂教习。郑常与诸友人聚会。1890年除夕过后,初七日,郑孝胥、王仁东、王仁堪、丁立钧、陈与冏、陈与同雅集陶然亭。“薄暮始归,灯下”作此诗。 人日,旧称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友朋多在此日饮酒赋诗。庚寅,即1890年(光绪六十四年)。 陶然亭:在今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旧时文人常聚会于此亭。为清代名亭,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取名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二字。 诗写与友人游陶然亭。据《石遗室诗话》卷十,郑孝胥次日即将此诗交与陈与冏,陈并有和诗《庚寅人日小集江亭明旦苏堪诗来答之》,江亭即陶然亭。诗云:“佳约春游鹊唤醒,冲寒联袂上江亭。吟边短发还吹白,睡后遥山未放青。花药待寻槐市路,筳篿似扣草堂灵。眼前胜会无多子,便合携觞一再经。” 朱大可评此诗“似放翁”(《<海藏楼诗>之研究》)。大约是指中二联而言吧。 (1)“春来”二句:春天做好了安排,召集来作诗的朋友,暖暖的阳光里登上江边的陶然亭。 料理:安排;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吟朋:吟诗的友朋。 (2)“林杪”二句:举起的酒杯,倒映着树梢与山光;芦苇根部的寒泉,也要渐渐冰雪消融。 (3)“闲曹”二句:我们这些闲散官员的踪迹,又有谁知道呢?我也曾陪伴与追随老辈人的行踪,来到这里。 闲曹:清闲的小官。黄庭坚《再和答为之》:“薄禄庇闲曹,且免受逼卒。” (4)“犹有”二句:还有这里的后山,尤其值得一起来关注,因为我们趣味相同,都喜欢那寺中盲僧。 后山:指北京陶然亭的后山,山有慈悲庵。庞石帚认为指陈后山,恐错。 盲僧:郑孝胥自注:“寺有盲住持,陈弼宸太史与之熟。”寺,指的是陶然亭的慈悲庵(又称观音庵)。此寺住持确为一盲僧。《今传是楼诗话》云:“亭(按指陶然亭)本大悲庵旧址,曩有住持,乃一盲僧,驶庵先生(按陈宝琛)清季入都作云:‘盲僧能说同光事,歌者何戡恐亦无。’” 陈与冏,字弼宸,号缄斋。1880年(光绪六年)进士,以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典试山左。工古文辞,长于诗。有《缄斋遗稿》。 刻意:特别关心。为什么爱与盲僧交谈?除了盲僧善谈同治旧事,原来陶然亭的文昌阁还有另一项有趣的活动:文昌阁旧有为人预卜命运的“文昌阁签诗”百首,皆系集古诗而成的七言绝句,僧人把这些诗写成“文昌灵签”,供来此问卜者抽签。郑孝胥等的此次聚会,也曾前来抽签。《郑孝胥日记》记载:“众入文昌阁乞签,余属弼臣之郎代乞,得三十签,诗曰:‘履迹衣香逼上台,可怜头角尽卿材。蓬山此去无多路,吏道何劳贾谊才。’祠中签语,不知何人集唐(按传为纪晓岚所作),多有佳者。”细看此签语,似言多才而无所施。不知郑孝胥内心是何滋味?大约也是有所触动,不然不会记于日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