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2037
在线时间2689 小时
主题188
记录0

超级版主 诗词学堂初级班校长
   
经验5669 点
威望1 点
金钱10493 ¥
在线时间2689 小时
主题188

超级版主
诗词学堂初级班校长
   
- UID
- 31757
- 经验
- 5669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268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3-2
|
偶滴七绝56法汇总:
=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虽感力有不逮,但对古韵的迷恋无法放弃,喜欢那份清幽,那份悠扬,在纠结中反复舔舐其中的韵味,品味笔下的艰难、苦涩与成文后的愉悦。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一个圆满,进而几近与如痴的状态去涉猎对己而言眼高手低的古韵,不论怎样,也将一堆无关的文字码在一起,心中甚是欣喜,其中僻陋不尽,期待金砖,如烟致谢!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习作:七绝•夜雨
曾听窗前敲夜雨,寒斋凑句寐难成。
如今偶揽苏黄卷,还忆当年夜雨声。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习作:七绝•秋色
西风谱就万顷秋,水带风萧起白鸥。
潮落严滩明月处,荻花萧瑟隐渔舟。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习作:七绝•登泰山
叠嶂巍峨涧水幽,天街堆絮古风留。
客心已沐烟云爽,还望烟云过远丘。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习作:七绝•入岫
终日纷繁难入岫,偷闲踏露觅兰枝。
林中惬意春来鸟,总在春风曼舞时。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习作:七绝•寄远
去年堤畔柳知心,落絮无声送客临。
今日柳丝飞细语,春风送得友佳音。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习作:七绝•雨后
昨夜窗前急雨时,凄风席卷柳疏枝。
今朝踏露堤边望,已是春来水满池。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习作:七绝•偶感
耕云锄月忘昏晨,伏案行文是去春。
今日窗前无瘦影,一番风雨一纶巾。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习作:七绝•过秦淮
金粉六朝成往事,楼空歌断已云烟。
只今唯有垂丝柳,犹引衔春紫燕穿。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习作:七绝•致友
素手拨弦奏古琴,高山流水寄知音。
天涯挚友如相问,若水君心似我心。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习作:七绝•春归
滩平水绿伴清风,新蕊初开淡淡红,
欲问春情何处寄,一番悠梦落花中。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习作:七绝•黄昏
一帘清影理丝簧,音绕芳庭满地霜。
试问香风明月在,谁人泪下断衷肠?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习作:七绝•盼归
怅望山横路带沙,楼头独倚眺天涯。
何年共剪窗前烛?相对青灯细品茶。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习作:七绝•晚霞
岭上苍松隐晚霞,云烟缥缈水如纱。
孤蓬一叶行何处?江门之外是天涯。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习作:七绝•荷花
出水芙蓉接露台,冰心不染勿相猜。
如何得与清波约,玉洁天成一并来?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习作:七绝•春
郊原老圃话桑麻,瘦柳舒腰几树花。
今夜春风吹野径,如何不见入吾家?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习作:七绝•梅曲
应念香魂缕缕音,冰心浴雪意深深。
何如三弄梅情曲,一种相思两处吟。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习作:七绝•思乡
独坐楼前似梦痴,乡音绕耳泪如丝。
不知巷口当年菊,昨夜秋来绽几枝?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习作:七绝•题图
睡草舒腰紫燕鸣,风熏柳岸惹人迎。
不知扇叶谁裁出,便有新荷立水生。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习作:七绝•竹
莫谓轻吟逸韵来,高标霁色别尘埃。
不知几度如春至,霜影随风对雪梅。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习作:七绝•兰
纤枝细叶亦凌霜,浮动参差抵露凉。
瘦影不知萦草色,风中犹带喜春阳。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习作:七绝•冠岩行
熔岩洞里嵌云天,翠柏苍苍绿地连。
石路蜿蜒闻鸟唱,不知此景为谁妍?
第22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
习作:七绝•夜游漓江
漓江云去晚风悠,正值波清水静流。
醉看渔翁垂钓影,不知明月照轻舟。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习作:七绝•秦淮
十里烟波动桨声,六朝粉黛去无争。
画船摇曳游人影,谁解秦淮那缕情。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习作:七绝•冰雪
谁遣晶霜降九霄?缤纷玉屑步逍遥。
忽惊飘絮凝华韵, 知是冰花化雨凋。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习作:七绝•偶感
青山苍郁接江潮,黯向云乡极目遥。
不及窗前飞燕子,春来还返旧窠巢。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习作:七绝•春归
剪剪清风草色微,晴光转绿柳花飞。
独怜不及堤边燕,一路春风相伴归。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习作:七绝•夜雨
湖上风来水更清,幽思偏动故乡情。
时常细听梧桐雨,不及今宵落几声。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习作:七绝•梅
独发虬根对冷霜,携风弄影暗流香。
千葩枝上三分白,雪色不如梅意长。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习作:七绝•《江南》
云雾轻飘伴晓风,荷塘犹见有花红。
分明一夜春深景,却是江南盛夏中。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习作:七绝•松花江晨曲
楼船逐雾水茫茫,浩浩江流去路长。
日出忽闻仙乐近,分明只在舫中央。
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习作:七绝•入荷花池
循堤轻步入荷池,恰遇娇童对水戏。
一种爱莲心有别,粉花醉我女怜枝
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习作:七绝•夜游苏州河
灯火阑珊夜色深,白楼枕岸静沉沉。
多情一种娥眉月,犹挂船头照我心。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
习作:七绝•春雪
开轩又见裹银装,恰似梨花绽满岗。
记得今晨桃蕾笑,庭前无意弄清香。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习作:七绝•秋
寒光缕缕照清波,一夜飞花白露多。
莫向池间寻翠影,满溪水冷动残荷。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
习作:七绝•雨后
绿树浓阴雨乍晴,黄河桥上送舟行。
凭栏流水心犹远,莫教弦音出泣声。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习作:七绝•春雨
缠绵冷雨细如愁,水洗天涯客路酬,
不用飞鸿传尺素,一樽浊酒也悠悠。
第37法: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习作:七绝•偶思
不觉离家已五年,仍将潮信载篷船。
凭谁说与江村远,借我飞舟返故园。
第38法:“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习作:七绝•寄人
湖边落日隐渔家,忍送舟行问夕霞。
竟说离人明月伴,孤灯酌酒在天涯。
第39法: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习作:七绝•看海
有约迟来柳影斜,微风曳动水如纱。
堤边漫步无他事,闲看娇童戏浪花。
第40法: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习作:七绝•夜读
夜静更深人未眠,情追李杜韵盈笺。
无端窗外阿黄吠,扰乱心中诗一篇。
第41法: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习作:七绝•西湖月
夜落波心漾小舟,霓虹闪烁映琼楼。
多情只有西湖月,依旧清辉照水流。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习作:七绝•天涯海角
云空水色不分明,细浪轻推小棹行。
最是天涯奇绝处,椰风送爽我心清。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
习作:七绝•三亚湾
浓阴似画醉天涯,碧水轻推脚底沙。
纵使风光无限美,游人见此也思家。
第44法:“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习作:七绝•重游故宫
风雨侵吹紫禁园,雕梁绣柱自雄浑。
历朝纵有铜城在,难挽狼烟更几番。
第45法:“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习作:七绝•思归
已拟归舟返故乡,那堪道路隔山长。
潺湲只是他园水,纵使东流不见堂。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习作:七绝•寄友
日落平湖棹影长,深烟犹锁隐莲塘。
忆君心似珠江水,一路东流对斜阳。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习作:七绝•过沈园
亭台落寞壁留尘,翰墨清香已失真。
唯有残垣题两阙,至今犹忆作词人。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习作:七绝•江南
早暮江南处处幽,亭台水榭两相酬。
更无乱絮因风起,唯有如烟细雨柔。
第49法: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
习作:七绝•思乡
门外池边野草花,风催柳絮向天涯。
自从一别云乡远,唯见高山不见家。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习作:七绝•雨中
无风细雨柳含烟,小径长阴正触肩。
好是一帘浓翠帐,谁知竟藉客心牵。
第51法: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习作:七绝•落花
已见残妆叶落沙,芳菲褪尽向天涯。
若为化作纷飞蝶,愿教青枝不妒花
第52法: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习作:七绝•偶感
南浦山边金桂香,清波倒影树阴长。
等闲飞渡漓江水,掬得珍珠一两行。
第53法: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习作:七绝•小岛春归
山花满眼垂杨緑,波上渔翁把酒酣。
正是暖风熏满袖,水村小岛似江南。
第54法: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习作:七绝•深秋
斜阳飞过碧山头,漫卷行云处处悠。
如此清风如此月,不知一扇到深秋。
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习作:七绝•紫薇
俏丽琼英与谁同?娇颜有意寄春风。
新花不惧霜欺早,又展仙姿百日红。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
习作:七绝•姮娥
一帘清影满庭霜,殿里姮娥泪望乡。
夜静独吟谁作伴,广寒宫及桂花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