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四班第二讲——出句与对句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主题
69

764

帖子

2

精华

4027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69
经验
402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3 1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原为初十八班第二讲讲义,凝集众多前辈心血,希望各位学员认真研读。
我们知道,学习对联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能独立创作出合格的成联作品。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达到创作出一副合格的成联作品,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根据前人的经验,一般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出对句的练习,打下牢固的应对基础,然后才能过渡到独立学习和创作成联的阶段,所以出句和应对是我们学习对联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一节  出句


作为楹联爱好者,在这之前学员们大多都练习过意境联的应对(我的建议,也希望初学习的同学从意境联开始),一般的对联教材,也往往从应对练习开始。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初学者在面对一些出句时,往往绞尽脑汁都对不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句子来,这当然有应对者本身的文学修养和对联基本功的问题,但我们也发现,对不出好句往往也跟出句有很大的关系。许多貌似工整雅致的出句却往往存在许多语法、逻辑、声韵、结构、修辞、内涵等等问题,这跟目前联界重视对句而忽略出句的风气有关。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出句是“只管生不管养”,出句太随意,随便化句古诗词或是随意凑几个词组就生个出句来,也不管语法逻辑,更遑论立意和境界。更有甚者,故意出些所谓的机巧句为难应对者。其实,上面曾说到,对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联,而一个不会出句只会应对的联手,无论他的对句如何优秀,也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思路后面亦步亦趋,是不会写出有自己的思想、立意和风格的成联作品的。所以,我们这一讲试图先从出句开始学习,纠正以前重应对、轻出句的现象,为大家进入成联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出句的形式
      出句按上下联,可分为上联出句与下联出句,以联脚的平仄为据。但最好是以出上联为主,为下联的应对留足发挥和出新的空间。
      出句按句型(音节节奏),可分为律句与非律句。律句就是之指符合格律诗平仄交替原则的五言和七言句。非律句一般是指四言句,六言句;一四节奏的五言句;一六、三四节奏的七言句以及七言以上的长句等。一言、二言、三言句也属非律句,但要慎用。
      出句按句数,可分为单句出句和多分句出句。两个分句及以上,就是多分句。

       二、初学出句的基本要求
      (一)、语法通顺。出句说白了,就是造句,起码你的句子是合乎基本语法,能让人读懂。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直白的口语入联。
      (二)、符合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出句所说的话,应该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不要闹出“广州雪花大如席”的笑话。
      (三)、平仄安排符合联律,多分句尽量依马蹄韵安排句脚平仄。
      (四)、立意明白无误,境界要高雅。特别要慎用可能造成歧义的字词。
      (五)、尽量少用典故、专名、重字、析字、双关、联谜等机巧手法,除非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联手。
      (六)、出句要留有余地,为应对者留足空间。一个出句如果能获得更多的不同对法的应对句,就是一个成功的出句。

下面是我心飞扬 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如果说对句是在出句有所提示的前提下前进行的一种应对式的创作,那么出句就是一种没有直接提示的创作。出句有些象小学生的造句,他要求根据你所看的或者所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体味与感受,按对联格律的要求把这个句句子表达出来。
    一、出句是怎样炼成的
    “出句是怎样炼成的”呢?我认为“来源”最重要。出句的“来源”又有哪些呢?结合自己的出句,我粗浅地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物
    我们常说,文学来自于生活。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给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取之不竭的“原材料”。对这些“原材料”,因加工的方式不同,会产生小说、散文、诗词对联等不同的作品。但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则要求诗词对联的“加工”要更精细、更深刻,因为,它需要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字词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面对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景物,我们应如何去“加工”呢。
    1、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为了配合这个材料,我们不妨把“境界”改为“写景”,先来谈谈写景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的解释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说白了,就是写景时不要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
    但写景也分两种,套着王国维话说,就是:“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所谓“写境”,就是把真实客观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我们去游玩,看了江河湖海,看了花草树木,看了山石楼台,我们把它原本的描述出来,这就是“写境”。“写境”一定要注意你观察事物的几个“点”,然后进行发挥。
   先举个 “写景”的例子:有一次我出外游览,看到一栋高楼立于山上,白云在楼边环绕。这时在我心中就有了这么两个点:“高楼”、“白云”。但怎么把这两个点写到一起去呢,我就开始思索。首先,我马上想到的是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句子,接着,又想起《明觉禅师语录》中“云挂角后如何”的句子,两个句子经我一拼接后,便有了“白云挂角危楼立”的句子。
    所谓“造境”,就是在真实景物我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发挥,造出一个本不存在但又让人感到相对真实的景象来。
    再举个“造境”的例子:一日饭后散步,见楼前花坛中红色的美人蕉盛开,一只蝴蝶落在一朵花上。于是“美人蕉”“蝴蝶”两点进入心中。但如果只简单地写蝴蝶落在花上,似乎过于平淡了。想着这两个东西,我继续散步,这时突然看见另外一栋楼上有一家把窗户装修的十分像古代的“画屏”,我灵感突至,我能不能把美人蕉挪进“画屏”中去呢?于是,一番“乾坤挪移”后,便有了“屏上红蕉栖小蝶”的句子,意为画屏上的美人蕉十分逼真,把蝴蝶也骗了,从而停在了画屏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写境”还是“造境”,不能简单的描述,一定也要“用心”去写,不能写得毫无生气。取的物象之间要有合理性。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我们细看他这两句,几乎没有什么修饰,无非是写微云淡淡的飘浮在银河边,稀疏的几滴雨掉在梧桐叶子上。但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豪,就是因为他以“写境”之笔,雅致地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正合了王国维所说“然二者(“写境”、“造境”)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有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也给了解释:“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所写的景象有了人的情感。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的确如此,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均是此类句。在我的出句中,这样的句子也很多。
    记得有一次去张家界游览,在金鞭溪边,听到溪水潺潺,景色十分雅静,我于是想到“溪声”和“幽静”两个词。因是循着金鞭溪走,于是我便赋予溪水于生命,把它当做“导游”,让它带我游览,于是就有了“溪声引我寻幽境”的句子。
    再有一次北京香山看红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也不由的有了创作的念头。心里琢磨着“秋天”、“红叶”这两个词,想到了女孩因羞而脸红,于是拼出了这么一句“秋波一转羞红叶”,这样一来,秋天、红叶是不是也可爱起来了呢?
    (二)诗词
    在应对版做版主时,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出三至五个句子。刚开始时就是问景物要句子。可是,写着写着问题来了:一是我不可能天天在外浏览,处处找到灵感;二是在我日常生活的几点几线上,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几个景物写的多了,自然就“难产”了。怎么办?
    没关系,“联瘦诗书补”嘛,向诗书要句子呀!
    有的联友可能会说,写句子应该真情实景呀,没亲眼见的,不能乱写。这句话原则上我是同意的,我们写东西应尽可能从真实中来。但说实话,我们每个人的的活动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我们都能亲自看到。我们虽然不能亲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媒体间接去“见”呀!也就是说,没见过大海、沙漠,但只要我们电视上、电影上看到,心里有所感触,并不妨碍我们写大海和沙漠的句子。同理,诗词看多了,把诗词中写的景象,合理转化成自己的“所看”的,写出来,并不算剽窃。
    随便举个例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我们都很熟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们不妨就借“江清月近人”这一句,结合诗的意思,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既然离月亮近,就造一个:满面风尘明月中。
    适当演绎一下,还可变成:
    心如止水且随月
    且纵诗心随月远
    乡愁驾月逐波去
    明月逐人云让路
    一诗留月数千载
    感觉不够吗,那么结合原有江、月、人等这些东西,我们不防添加些舟呀、酒呀、曲呀什么的,于是还能造出一大堆的句子:
    一曲乡愁明月里
    醉漾轻舟邀月饮
    醉卧小舟明月里
    新月娟娟霜入酒
    且掬江风清泪眼
    小舟映月清如洗
    轻舟伴月听流水……
    怎么样,是不是很多?这就叫:人有多大胆,“句”有大产!只要结合诗意,别跑了题,想象合理,那句子你想怎么编你就怎么编!
    (三)思想
    人是有思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活的磨练,我们对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会有感悟。那么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写一些性情联。
    比如,我时常与朋友品茶聊天,围绕这个,我写了不少句子:
    风云几句茶香里
    一壶尽煮浮名去
    晓烹夜雨尝秋意
    挑灯对友多清话
    烦愁一煮茶香起
    浅壶煮雨斟冬夏
    清香妙语如茶沏
    一杯绿水清心府……
    聊得高兴,往往常有感受,于是把感受再化成句子。
    先写几个世理的:
    糊涂一悟聪明始
    成俭败奢千古事
    云成万象终虚化
    身有高低心自稳
    世人多被浮名累……
    再写几个修身的:
    万般轻看心方远
    漫卷烟云长放眼
    心田且守种蔬稻
    我与春风拼散淡
    且典浮名沽浊酒……
    当然,出句的来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总结。
    二、写出句的几点体会
    1、没事多读诗词,努力培养“文气”。
    2、要敢写常练。
    3、善于发挥想象。
    4、善于总结。
    三、学写出句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自然合理。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
    2、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用华丽的词语堆藻,出句要使对句者能够理解句意。
    3、联句流畅。用词不能太生涩,更不要自造词,要学会反复练字词。很多同学喜欢出分句,那么在多分句中,分句间要一定要存在逻辑性,前分句为后分句的铺垫。
    4、贵在出新。能言自己心声,切合自身实际,那么都能有打动人的东西,能翻出新意。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与眼光都是独有的。
    5、富有余味。即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
    6、杜绝抄袭。前人已经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对联作品,所以要出新句比较难的。学员们千万不要把前人的句改几个字就发出来,这可是联品与人品的问题了哦。


                              

                                第二节 应对


下面是我心飞扬 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初学者在对联创作上往往都是从“ 对句”开始的。学习如何对句之前,先学一下对句的概念。
    所谓对句,即与出句相反,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对句的原始概念应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对句的一般概念是指按对联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句的原始概念,在这里我们不讲。我们学习对句的一般概念。
    注意,对句的一般概念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格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句一般概念必需遵守的东西。
    一、对句步骤
    按照对句的一般概念,我们来尝试总结对句的步骤(七班时,铁判官老师曾经写了一个讲义《临屏快速出句及应对的技巧》,总结的非常好,我们先把它借鉴过来)。
    对句要因对而对。这是每一个初学者必经之路。建议每一个初学的朋友,一个句子在手里,首先学会断句(断句可以参考余德泉 老师的马蹄韵,和王力的意节说),而后再进行对词,接着再去校正平仄,炼字,最后在锤炼意境。下面我们就一个出句,系统的学习一下:
    出句:夜雨随春到
    第一,断句(“节奏相应”要素,即判断出句的节奏点):夜雨\随春\到。
    
         第二,对词(“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要素,即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夜雨”对“天风”,“随”对“伴”,“春”对“夏”,“到”对“来”。得到这么一个对句:
    天风伴夏来
    对完词后,大致看一下,“天风”好像不知所指,我们炼一下字词,将其改为“山风”试一下:“山风伴夏来”,这句比原来那句似乎好了一些。
    
         第三,查律(“平仄相谐”要素,即检查一下平仄):从平仄的角度上来看,“平平仄仄平”没有问题。
    
         第四,炼意(“内容相关”要素,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联结紧密):从整联来看,一春一夏,隔了。那么我们试着将这两个景物拉近一些,将“夏”改成“晚”字,将“伴”改成“向”字,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
    夜雨随春到
    山风向晚来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基本找出的对句的基本步骤。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步骤”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如何做到内容相关
    通过上文的例子,我们发现,六要素中,“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五个要素相对容易掌握,“内容相关”这一要素是最难把握的。那么,如何做到“内容相关”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环节下功夫。
    第一,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句练习后,为了提高对句的质量,我们应学会养成首先找“关联点”的习惯。
    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如何找对联的“关联点”呢?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就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关联点”就如同一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才能打开一个完整的扇面,否则,要么打不开这把扇子,要么打开的扇子就会破损。对句应在“关联点”下进行延展、深化、升华。
    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一是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
    也就是说,上联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
    
         二,是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第三,是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见下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种拟人的手法自然成为特殊“关联点”。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四,是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读到此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是: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那么,找“关联点”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第一,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改变刚开始对句时“断句、对词、查律、炼意”的四步骤习惯,改为“关联、断句、对词、查律、炼意”五步骤。即对句时首先考虑找“关联点”,找到“关联点”后,再“断句、对词、查律、炼意”,这样才能保证既“对”又“联”。
   第二,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一条出句可能有多个“关联点”,但他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句找到最佳对句。找到“关联点”后,要注意它的稳定,也就是在调整平仄或提炼意境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字词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应以不影响对联的“关联点”为前提,否则,就会造成因词害义或因韵害义的现象出现。
    第三,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
          1,找到“关联点”。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否则,即使找到“关联点”,也不能对出好作品。比如说正对,在找到“关联点”后,一定要注意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侧面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否则,就会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对虽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关联点下注意要互相映衬,否则还是会出现“对”而不“联”的问题。串对则要在找到“关联点”的基础上注意顺连,使之形成因果或控制关系,否则又会出现只“对”不“串”的问题。
    2,控制。“控制”两字,实际上说明了出句与对句的基础关系,即对句是要受到出句控制的,如果不理会出句的“控制”,对句肯定要犯“隔”的毛病。
    我们借一个写景的出句,试着分析一下出句是如何“控制”对句的:
    出句:静水飞花惊月影
    第一,出句都写了哪些东西?看完例句,我们把“水、花、月影”罗列出来。
    第二,能判断出季节、时间和天气吗?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在对句中出现“冰”、“雪”、“梅”等表现冬天的字词。出句有“月”,时间应是夜晚,所以你最好也应在夜晚的环境下找寻事物应对。同时还是因为有“月”,我们可判断出应是睛天,所以我们尽可能不要让“雨”、“雾”等看不见月亮的字词在对句中出现。
    第三,能分辨出出句的“色调”吗?其实,一个句子,就像一种颜色,它也是有色调的,它是“暖色调”、“冷色调”还是“中性色调”?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分辨出它的“色调”来。就这个例句而言,出句活泼灵动,我们可以把它归入“暖色调”。同理,“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其子女告别而作的一副联)”这个联便是“冷色调”。色调定了,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在这个色调下来应对,最好不要出现“暖调”“冷调”相互乱对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整联在情感上和谐一致。
    从以上例句来看,“控制”一说,有些像破案推理,即通过事物的因果关系来推理未知的东西。同一个犯罪现场,有的警探看不出所以然,有的警探却能根据现场的很多细节将犯罪情景推理的八九不离十。“控制”的掌握与出句的分析,没有捷径可言,这需要大家平时一定要“细看、多想、多对”。
    3、超越。
    如果出句是上联,按上文所讲的“控制”,是不是说下联的对句就应在出句的控制下亦步亦趋呢?不是的,一个好的对句(以下均指下联),应该使努力使对句在出句“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使对句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这样,这个对句才更有质量,整联才有更好的意境。
    如这么一个出句:
    琴伴庭前月
    两个人各对了一句,分别是:
    对句一:箫吹岭上云
    对句二:衣无世外尘
    两句均符合对联格律“六要素”,但我们再细细品一下,就会发现“对句一”完全受“控制”于出句了。如:见到出句的“琴”,他就只想到在乐器的范围内挑其它乐器,见到“庭前”,就只想到找另外一个具体的景物,见到“月”就只想到在天文景物中找个其他的,结果对的句子只能说中规中矩。
    再看“对句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在用字用词上,摆脱了义类工对的束缚,在词性一致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结果便出现了对句二这种上联写景,下联写理的对联,通过下联的写理,将“无尘”“潇散”等传统哲学意味的清逸之气贯通,使得整联有了更高的意境。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一个好的对联,就像一个美女,不仅要天生丽质,还要有学识修养,一个没有学识修养的美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瓶而已。所以说,容貌之美与内在之美相比,内在之美更重要,同理,辞藻之美与意境之美相比,意境之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所以,我们在对句时,一定不要随随便便对完就算了,也学学古人的“推敲”,同一个意思,尝试着多换几个字或几个词,或面对同一个事物,多换几个角度写,看能不能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越”?
    虽是如此,“超越”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宽”而不乱。用字用词虽然可以宽,但关键的词语词性、词语结构、词语节奏要尽可能保持一致,而绝不能“超越”的没了规矩。
    二是适可为止。下联的“超越”要把握尺度,要注意“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而绝不能“飞的更高”,否则很容易造成“上轻下重”过犹不及问题的出现。(另外说明:诗钟绝对不容许“上轻下重”或“头重脚轻”,对联只要合理转承,下比稍重是可以的,如果一幅对联,出现头重脚轻,就是不怎么好了)

文摛华藻皆人奉,
笔有余哀只自知。
在线时间
322 小时
主题
6

398

帖子

0

精华

4950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1945
经验
103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19
2
发表于 2013-11-3 18:0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领讲义~辛苦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 小时
主题
6

398

帖子

0

精华

4950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31945
经验
103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19
3
发表于 2013-11-3 18: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85 小时
主题
6

287

帖子

0

精华

187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6623
经验
187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9-12
4
发表于 2013-11-3 18:14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马校长辛苦了;第一期的作业,老师还帮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57 小时
主题
3

116

帖子

0

精华

1258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861
经验
12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19
5
发表于 2013-11-3 19:28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匿名  发表于 2013-11-3 19:53
领讲义。马校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在线时间
196 小时
主题
5

80

帖子

0

精华

3219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855
经验
75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18
7
发表于 2013-11-3 19:54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马校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主题
1

146

帖子

0

精华

3931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5582
经验
9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8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4
8
发表于 2013-11-3 20:23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辛苦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56 小时
主题
8

648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进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6577
经验
369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9-4
9
发表于 2013-11-3 21:0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老师!
心若水,韵如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46 小时
主题
21

1353

帖子

12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进士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5779
经验
54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0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11
10
发表于 2013-11-3 21:18 | 只看该作者
已学习。问好马校!
不梦不想≠没有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11 小时
主题
5

115

帖子

0

精华

1249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26592
经验
25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2-11
11
发表于 2013-11-3 2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兔儿来领教材了! 校长好!老师好! 同学们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225 小时
主题
91

3596

帖子

2

精华

5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3867
经验
1316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2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9
12
发表于 2013-11-4 15:4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才看到!敬礼!

马老师辛苦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清立意新,可以话高人。
气概还鲜逸,折腰多苦辛。
【通八洲集句】赐玉

与时俱进,与人为善,超越昨天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17 小时
主题
1

225

帖子

0

精华

668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439
经验
163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3
13
发表于 2013-11-4 20: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30 小时
主题
15

340

帖子

0

精华

9358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39213
经验
176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8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30
14
发表于 2013-11-4 21:21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马校长辛苦了
醉语落云天,有不世谪仙,妙笔顿亭台月色
悠游开眼界,看今时墨客,鸿文封沧海潮声
                        ------大国手吴清源老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8 小时
主题
7

641

帖子

2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45635
经验
349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7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29
15
发表于 2013-11-5 07: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马校!辛苦了!
大漠西风飞翠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116 小时
主题
135

2978

帖子

98

精华

5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5165
经验
132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1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30
16
发表于 2013-11-5 12:14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马校长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43 小时
主题
43

1579

帖子

19

精华

6234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6210
经验
623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29
17
发表于 2013-11-5 13:11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马校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56 小时
主题
62

1709

帖子

3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6539
经验
658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0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28
18
发表于 2013-11-5 19:22 | 只看该作者
书香梦领讲义,多谢老师,辛苦老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0 小时
主题
0

20

帖子

0

精华

142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6393
经验
32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3
19
发表于 2013-11-5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主题
5

373

帖子

0

精华

2510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3052
经验
251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1
20
发表于 2013-11-5 20:52 | 只看该作者
还好偶跑来瞄了眼,好险没领上讲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0 20:44 , Processed in 0.1286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