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3班第三讲:对联基础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主题
179

4856

帖子

3

精华

9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561
经验
1707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11 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冈李飞按】本讲由四部分整合而成:①结合《联律通则》修订稿(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对联的基本规则(六条);②以悱忱老师《对联六要素》为摹本;③借用恩师胡有章《对联初级知识回顾》部分内容;④武冈李飞老师增加了小部分内容。请不要外传,谢谢!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对联六要素为: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当、③结构相称、④节奏相应、⑤平仄相谐、⑥内容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下面详细解说对联六要素。

一、字数相等
在《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对应的是字句对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这个比较好理解,不必“上山打老虎”,只要会数“一二三四五”。如:
寒尽桃花嫩;
春归柳叶新。

另外,讲一个与对联字数相等有关的故事。

解缙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从小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解缙家对面是一户财主,解家的门口对着财主的竹林。除夕,解家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财主看见了,叫人把竹子砍掉一半,让对面见不到竹子。解缙深解其意,在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把财主气得目瞪口呆!解缙此联改了两次,每次上联添一字,下联也要添一字,否则对联就不能成立。

不过,迄今为止,有一副对联是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的,而且还被称为好联。那是清末民初“四大才子(缪荃孙、王闿运、张謇、赵尔巽)”之一的湖南湘潭人王闿运给袁世凯写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质疑王说:“三个字的‘袁世凯’怎么能对四个字的‘中国人民’呢?”王回答:“确实对不起,‘袁世凯’ 确实对不起‘中国人民’!”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王正是反用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来表达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意思。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共和,人神共愤。此联获得广泛赞赏,成为千年来仅见的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

兴致来时,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可偶尔为之。平时作联,字数不相等自然是不行的。

二、词性相当
在《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对应的是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对联的基本要求为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再细分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如联友佳人挽袖和空空道人的出句和对句:
花落方参生死理;
云浮常悟盛衰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详见【附1】

一般而言,对联对虚词的要求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①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②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③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分别举例如下:

清朝湖南邵阳人车万育所撰《声律启蒙》中联句:
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
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

上联“霜飞”之“飞”系动词,下联“雾暗”之“暗”系形容词。

金武祥题扬州平山堂联:
胜迹溯欧阳,当年风景何如?试问桥头明月;
高吟怀水部,此去云山更远,重探岭上梅花。

联语咏怀胜迹,生沧桑兴替之慨,抒缅怀前贤之情。“欧阳”,欧阳修。“试问”句,化自唐朝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之句。“水部”,南朝梁诗人何逊,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联语中“明月”、“梅花”均为偏正结构成对,“明”与“梅”分别为形容词和名词修饰“月”与“花”,然“月”与“花”对偶工整,“明月”“梅花”可视成对。

杜甫《登高》诗之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联语对仗尤为工整,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此联谓语之修饰部分“萧萧”“滚滚”即状语,“萧萧”为拟声词,“滚滚”为形容词。

三、结构相称
在《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对应的是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的句式一致,词组的结构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

现代汉语中,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种成分组成。其中以“主谓宾”为主干成分,“定状补”为枝叶成分。

关于句子成分的划分,这里有一首顺口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顺口溜可演示成这样:(定)主[状]谓<补>(定)宾

词和词组构成的主要结构有主谓结构、动宾(述宾)结构、并列(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动补(述补)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等七种。主要举例如下:
1、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属于动词性词组,有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语表示“谁”或“什么”,谓语回答“干什么”或“怎么样”。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天庭饱满|地角方圆

2、动宾结构
动宾结构属于动词性词组,有时相当于一个省略主语的句子,谓语表示动作,宾语回答谓语“什么”或“谁”。
附庸风雅|颠倒是非
蹉跎岁月|整顿乾坤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属于并列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词性的词或词组并列构成。一般可互换位置,但涉及到时间、大小、年龄、逻辑顺序或语言习惯时,则不能互换。
山清水秀|花好月圆
张牙舞爪|抓耳挠腮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4、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主要有“定名式”和“状动式”,中心词在后面,去掉修饰词后词意基本不变。
光辉岁月|锦绣河山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惊弓之鸟|漏网之鱼

5、动补结构
动补结构属于动词词组,中心词在前,补充部分说明和完善动词(或形容词)。
慎终若始|嫉恶如仇
飘浮不定|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6、连动结构
连动结构属于动词性词组,表示下一个动作是上一个动作的连续,不能颠倒,与动词性并列结构有别。
守株待兔|打草惊蛇
敲山震虎|混水摸鱼
潜身远祸|触景生情

7、兼语结构
兼语结构属于动词性词组,上一个动作的宾语是下一个动作的主语。
饮鸠止渴|画饼充饥
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移花接木|点石成金

结构相称,首先要求上下联之间的句型大结构相称,即句子主干成分相称。一切都是在大结构相称的基础上,才有必要谈小结构上的相称。

怎样确定句型的大结构呢?一般来说,把句子压缩成主干成分(主谓宾)即可。假若主干成分在上下联中对应的位置一样,则大结构是相称的。

如联友苏三和红袖流云的出句和对句:
水 聚 千峰 影
主 谓 定语 宾
风 扶 万柳 腰
主 谓 定语 宾

该联上下联压缩成主干成分(主谓宾)为“水聚影”和“风扶腰”。其中,名词“水”和“风”为主语,动词“聚”和“扶”为谓语,名词“影”和“腰”为宾语。被压缩掉的同为偏正结构的“千峰”和“万柳”是定语。由此可见,这是一副句式一致、结构一致的工整相称的对联。

四、节奏相应
在《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对应的是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在联律中,节奏指在语法结构、语意逻辑上的语气停顿。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同步。如:
天高/气爽;
春暖/花开。
此联是二二节奏。

望/天边/月;
思/山外/乡。
此联是一二一节奏。

寒风/直/彻梦;
往事/甚/缠人。
此联是二一二节奏。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此联是二二二节奏。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此联是三二二节奏。

对联节奏一般分为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声律节奏又叫语音节奏,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其显著特点是按照诗中用字顺序,以两个字为一节奏,每一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即音步)。如:
临水/看云/起;
钩帘/待月/来。
“水”“云”“起”和“帘”“月”“来”均是节奏点。

语意节奏又称意节,依词语结构划分,根据语意所产生音节上的停顿方式。语意节奏无固定字数。如: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明”“暗”和“水”“山”均是节奏点。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借”“风”“笛”和“邀”“月”“觞”均是节奏点。

一般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先从声律节奏入手,这样有助于作好平仄相谐。

五、平仄相谐
在《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对应的是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交替和平仄相对;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联句自身的节奏点之间的平仄应交替使用。如果上下联中内部不作平仄交替,而连续用平声或仄声,便是“失替”(失去交替)。

所谓平仄相对,就是上下联的各个节奏点(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如按声律节奏而言,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节奏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并不一定要求整副对联平仄相对,只要求在节奏点上平仄相对即可。节奏点平仄如不相对,便是“失对”(失去相对)。

我们来看下面这副联(今声):
立品定要如华玉;
仄仄仄仄平平仄
读书何止到青云?
平平平仄仄平平

按声律节奏,上联中“品”和“要”都在节奏点上,又都为仄声,这叫“失替”;上下联中,“要”和“止”皆为仄声,这叫“失对”。

平仄相谐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替或失对,亦可通融(在一些传世名联中时常有之)。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

接着讲一下古今四声。早在南北朝时期,先贤们便确立了四声系统。四声的运用,使词句富于变化,听起来有一种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的韵味。但古四声和今四声是有所不同的。

古四声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而上声、去声和入声则为仄声。但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四声(即今四声),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少了古声中的入声(详见【附2】)。另外有轻声,通常按平声来处理。

像诗词曲赋一样,对联也有自己独特的格律,简称“联律”。联律是通过平仄来体现的,目前联界没有统一的联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蹄韵。由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对联学刊》主编余德泉老师总结得出。

马蹄韵是这样描述的:“对联平仄的运用,犹如马之行步,后脚踏着前脚的脚印行走,每个脚印要踏两次,使平仄交替出现连珠的形式,而开头与末尾一般又是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的特点:①同一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②上下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

单句1—7字联的律图示如下:
上联(单仄尾):
每句一字:仄
每句二字:平仄
每句三字:平平仄
每句四字:仄平平仄
每句五字:仄仄平平仄
每句六字:平仄仄平平仄
每句七字: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平”,平←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平←平←仄。以此类推。

下联(单平尾):
每句一字:平
每句二字:仄平
每句三字:仄仄平
每句四字:平仄仄平
每句五字:平平仄仄平
每句六字:仄平平仄仄平
每句七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仄”,仄←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仄←仄←平。以此类推。

以上称为正格,另有变格如下:
上联(双仄尾):
每句一字:仄
每句二字:仄仄
每句三字:平仄仄
每句四字:平平仄仄
每句五字:仄平平仄仄
每句六字:仄仄平平仄仄
每句七字:平仄仄平平仄仄
注:八字句及以上类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仄”,仄←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仄←仄。以此类推。

下联(双平尾):
每句一字:平
每句二字:平平
每句三字:仄平平
每句四字:仄仄平平
每句五字:平仄仄平平
每句六字:平平仄仄平平
每句七字: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八字句及以上类推。一字到七字的规律是从右向左,先加“平”,平←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仄”,仄←平←平,当个数达到2个时再加“平”,平←仄←仄←平←平。以此类推。

在学联初期,联律只需要掌握七字句及以下就行了。详见【附3】

六、内容相关
在《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对应的是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对联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样,都要表现一定的主题。没有主题的对联,即便有华丽的言辞,也算不上是好作品。

从对联六要素的归纳上可看出对联既要“相对”,又要“关联”。“相对”是指在词性、结构、节奏和平仄上对应,属于对联的外在形式,而“关联”则属于对联的内在灵魂。

内容相关,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语意语气相呼应,上下联之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是一个相对广泛而又难以把握的话题。作为初学者,首先要知道两个应避免的问题:隔与合掌。

1、关于“隔”
对联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可简单看作是一个人在一定环境下说的两句话,只是按对联特定的工艺要求加工而已。正常人说话,首先要具有语言逻辑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如:
中午吃啥子?
明天要上班。

这两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以,没有毛病起码也是喝多了的人才会说的话。我们姑且把这两句话看作是一副对联,抛开对联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论,从关联方面看,第二句话便是“隔”,因为它们之间缺乏了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再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地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内在逻辑联系。像这种只对不联,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充其量只能算是对偶句,要是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隔”。

联都2006年状元——扫地僧老师曾说过:“纵是对句,也要把出句当成是‘我’写的!”也就是说,对句要以出句者的角度和立场去完成未说完的话。而一个人说话,是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的,这就要求语言风格上的融合统一。比如出句风格上俏皮可人,对句古板平稳,便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就造成了风格上的“隔”。

关于“隔”的问题还有情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道理上都大同小异,在此不一一列举。任何思维的空间跨度,都需要一个内在的逻辑当作“轴”去贯穿联系,使上下联之间转承无断缝,形成协调统一,圆融而相得益彰,始终像是一个正常人说的两句话。

2、关于“合掌”
先看下面这两句话:
今天是周二;
明日为周三。

这两句话是很有数学逻辑的,肯定是不隔了,但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个意思。作为平时说话,人家会说你啰唆,在对联里,就是“合掌”。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再看下面这组由联友明月如斯和佚名写的出句和对句:
一抖诗囊成半阙;
浅掏笔管又三车。

明月如斯老师有评如是:看似比较成功的流水对,然“掏笔管”跟“抖诗囊”合掌,因为都是比喻搜刮心中的积累,喻体不同,本体毫无二致。这就属于比较隐蔽的合掌了。

前面只是浅谈了一下关于“隔”与“合掌”两个关联上的问题,给我们划出了两条平行线,在“隔”与“合掌”两个区间内,我们的思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下面浅谈一下对联创作时遇到的几种情况:
1、工对
指类对,尤其指小类互对。能工则工。如: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鹰/马:飞禽对走兽,属于动物类(禽畜鸟兽虫鱼)相对,工对;眼/蹄:属于形体类(五官肢体内脏)相对,工对。

2、宽对
指实对实、虚对虚,仅要求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动词等等)。当宽则宽。如:
春风送暖花千树;
骏马扬蹄路万程。
风/马、暖/蹄、花/路,皆属宽对。

3、正对
指用反映同类事物或概念的词语两两相对。也就是从一群事物的相关个体或一件事物的相关侧面,来表达相同的主题,所使用的词语具有一定相关性或相近性。如:
汉柏秦松骨气;
商彝夏鼎精神。

4、反对
指用相反的内容来构成统一的主题。强调的是上下联意的对比或反衬、时间或者空间的对比或反衬,既对立又统一,常使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如: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5、串对
又叫流水对,指上下联都不具有独立意义,必须串联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语序上不可颠倒,一句分作两句说。既不属于正对,也不属于反对。

串对有时为单句,但大多为复句形式,表达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关系。串对虽然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对联,但限于对仗难以工巧的原因,使用率比正对和反对要低得多。如: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最后谈谈对联的基本禁忌,大致有六类:
1、字词上忌不规则重字:包括同位重字与异位重字,不包括异位互重与叠字。
2、格律上忌乱脚:句脚通常上仄下平,避免同声落脚、上平下仄。
3、格律上五七言律联忌三平尾、孤平(格式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和“平仄仄平仄仄平”两种),小忌三仄尾。
4、内容上忌合掌: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
5、内容上忌隔境: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不相关或者相反,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
6、内容上忌不相称:上下联忌虎头蛇尾;通常允许下联胜过上联,但应有度。

【附1】实词和虚词
1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其中数词、量词、代词这三类习惯上划归到名词中,分别叫做数量名词和代名词。

1.1名词
名词主要分为以下21类:
1.1.1天文类(天体与气象)
如:日月星空、风雨雷电、云雾虹霞、雪霜冰雹、露气烟火、瘴霰霓雯、潮汐霭霾、海市蜃楼……
阿兄门外邀双月【苏小妹】
小妹窗前捉半风【苏东坡】

1.1.2时令类(时间与节令)
如:年月日时、春夏秋冬、世纪代季、廿四节气、晨昏朝夕、寒暑伏腊、辰刻分秒、逆塑望晦、昼夜晚午……
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陈生】
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李生】

1.1.3地理类(自然环境)
如:江河湖泊、山川峰峦、林沼泽水、城廓乡村、波涛池岸、岛屿沙滩、泉溪涧壑、县邑郡镇、田垄阡陌、石崖道路、港埠津汊……
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1.4建筑类(门户与宫室)
如:楼台房舍、宫殿阁宅、篱馆台榭、驿斋庭院、栏杆檐壁、梁柱阶牖、砖瓦井窗、街巷店铺、庙观寺庵、仓库坛屯……
庵中少客风敲户;
寺内无灯月照窗。

1.1.5器物类(行寝厨军祭作)
如:舟帆车辇、席枕榻簟、帷幄屏帘、杯壶斛樽、锅碗瓢盆、辔绳鞍鞭、干戈刀剑、香烛炉灯、镜尺筐箱……
锅漏漏干船漏满;
灯吹吹灭灶吹燃。

1.1.6衣饰类(服装与饰品)
如:衣裳衫裤、巾冠带靴、盔甲扇杖、环佩钗簪、履屐袍缨……
赵云登场,盔明甲亮银枪颤;
关羽行兵,冠紫袍青赤兔飞。

1.1.7餐饮类(酒食与饮料)
如:酒酿茶茗、糕点饭浆、油盐酱醋、羹汤粥脯、沽酎醅醪、米面包粉、笋蔬菜肴……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几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再拿一碗酒来。

1.1.8动物类(禽畜鸟兽虫鱼)
如:鸡鸭鹅鸽、牛马羊猪、燕莺鹤鸿、虎龙豹罴、鲍鲨鲤虾、蝶蜂蝉蝇……
牛头且喜生龙角【僧人】
狗嘴何曾吐象牙【于谦】

1.1.9植物类(花草与果木)
如:梅兰竹菊、松柏杨柳、桃杏李梨、荷桂栀榴、橘柑橙柚、苗麦稻禾……
因荷而得藕【李贤】(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程敏政】(有幸不须媒)

1.1.10形体类(五官肢体内脏)
如:眼耳口鼻、手腕臂肘、肩背腹胸、足爪趾膝、心脑怀腑、肝胆肠胃、皮毛羽翼、头发须眉、身体肌肤、骨肉牙齿、蹄角鳞翎……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1.1.11修养类(言行情感道德)
如:功名利禄、七情六欲、心性品行、宠辱梦幻、歌舞才志、言论辞语、吟笑恩怨、宴游醉怀……(这类词有时可作动词)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分,分外无求。

1.1.12伦常类(称谓与称呼)
如:三纲五常、亲戚朋友、渔樵耕读、尼僧道俗、神仙圣坚、伴侣伉俪、儒道佛法、孤寡鳏偶、翁叟媪婆、兵农商贾、王侯将相……
稻草扎秧父抱子【佚名】
竹篮提笋母怀儿【熊廷弼】

1.1.13代名类(人称与疑问代词)
如:吾余予我、自己人或、君子尔汝、谁孰哪何、你他众独……
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言,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1.1.14文具类(文房与雅致)
如: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轴卷幅幛、简册策翰、笛箫管弦、印签筒毫、剑笙瑟钤……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1.1.15文学类(仕途与才学)
如:旨敕诏诰、疏谏表章、典籍集策、礼制令符、经约论缄、诗词歌赋、碑碣谣篇、图画咏颂、风雅骚辞……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1.1.16方位类(方向与位置)
如: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边际疆界、中涯头脚、腰半内间……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1.1.17颜色类(五光十色)
赤红粉朱、殷橙黄金、绿碧黛青、玉靛紫赭、黑暗玄淡、白银丹绯、苍翠素浅、缁皓黔彩……
黑白不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君借点东西!

1.1.18数字类(自然数与序数)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亿零、无半独孤、单匹寡只、双对偶两、俩相再又、满全诸众、群数重具……
独庙孤山,一将军单枪匹马;
夹江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

1.1.19干支类(天干与地支)
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半夜生孩,子亥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酉巳两命相当。

1.1.20人名类(专有名词)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1.1.21地名类(专有名词)
马当牛行归鹤壁【北山高卧】
龙须虎跳至燕山【胡有章】

以上分类还可分得更细。

在上述21个名词类别中,通常分为九个门:
①天时门:天文|时令
②地势门:地理|建筑
③生活门:器物|衣饰|餐饮
④生物门:动物|植物
⑤身心门:形体|修养
⑥称谓门:伦常|代名
⑦人文门:文具|文学
⑧形态门:方位|颜色|数字|干支
⑨专名门:人名|地名

1.2动词
动词主要分为以下八类:
1.2.1表示行为动作
如:吃喝玩乐、说学逗唱、听看闻尝、赞骂奖罚……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1.2.2表示存在变化
如:生老病死、增减升降……

1.2.3表示心理活动
如:觉想望羡、喜怒爱恶、思想欲念……这类词有时可作名词。

1.2.4表示祈使命令
如:让请求叫、托选推令……

1.2.5表示开始终止
如:开始、进行、继续、终止……

1.2.6表示发展趋向
如:来回归去、上下进出……

1.2.7表示可能意愿
如:可能或许、必须该肯、需会要得……

1.2.8表示判断
如:是、非。

1.3形容词
形容词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3.1表示外貌
如:大小长短、高矮胖瘦、方圆直曲……

1.3.2表示性质
如:美丑真假、优劣好坏、正邪善恶、酸甜苦辣……这类词经常转换为名词。

1.3.3表示状态
如:快慢闲静、倦急勤怠、舒畅郁闷……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武状元】(鲁肃不如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杨升庵】(狄青怎比萧何)

2虚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六类。

2.1副词
副词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2.1.1表示程度
很最极挺、顶更颇愈、越稍微略、几近绝别……

2.1.2表示范围
都总共统、只仅单光、齐概相互、并对孤独、皆具俱全……

2.1.3表示时间频率
已曾刚才、正将要就、即瞬终常、时渐向永、频偶倾顿、忽乍屡每、又复重尝……

2.1.4表示判断语气
必须定当、准确不没、却该未合应、岂否是可、偏直许约、幸反果何、枉徒空怎、唯堪竟敢、欲拟翻转……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教胡马度阴山。

2.2介词
介词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2.2.1表示时间
从自打到、在当于趁、乘随赶临……

2.2.2表示处所方向
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顺……

2.2.3表示方式方法
按照依本、经据以将、就凭用靠拿……

2.2.4表示原因目的
因由为……

2.2.5表示对象关联
对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

2.2.6表示比较
比和同与跟……

2.3连词
和跟同与、而且及或、虽但然若、纵那因故、宁不也或……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2.4助词与叹词
着了过所、的地得罢、之乎者也、矣焉哉欤、耶尔耳然、噫呸呀咦……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2.5象声词(也称摹声词、状声词)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朱友】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朱亦巢】

【附2】入声字
入声字在两次汉语音调变迁改革中,被划归到现在普通话的各个声调中。划归到三声及四声中的,因古今都属于仄声,不需要特别注意。给我们造成最大困扰的往往是那些被划归到普通话中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中的字,即我们常说的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在这百余字中,常用到的也不过几十字,且有专门的入声字例表和检索工具可供查询。所以,在勤于练习写作对联的过程中是会逐渐记住这些入声字的。

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柏(柏林)泊博搏拨剥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
E:额
F:发罚乏伐筏阀佛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劾嘿豁
J:疾积激击缉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藉籍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攫
K:嗑瞌壳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泼扑璞
Q:七染漆戚掐曲缺
S:杀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突凸秃托脱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胁协歇蝎薛学穴削
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泽择贼炸(油炸)铡闸扎札摘宅翟蛰螫折哲蜇辄辙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

上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如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对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字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可查询上表,没有的去《平水韵》中再查。另外,古今四声平仄查询系统:搜韵网(http://sou-yun.com/qr.aspx)。

【附3】联律
1、三言联的律
(1)第一种律:单仄尾(指上联而言,下同)
平平仄
仄仄平
中南海;
北戴河。

第一种律的变化:通格
通平仄
通仄平
黑玫瑰;
红牡丹。
注:通表示可平可仄。下同。

(2)第二种律:双仄尾
平仄仄
仄平平
千里马;
九方皋。

第二种律的变化:无
通常这种情况下,首字如果变化了,就成为:
仄仄仄
平平平

这在联律上被称为“三仄尾”与“三平尾”。虽然《联律通则》修订稿中说“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但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创作对联时,不要三仄尾,更不要三平尾。但作为分句中的领字却是允许的,因为领字是允许不计平仄的。

2、四言联与六言联的律
(1)第一种律: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2)第二种律: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以上两种律,从对比中不难发现,各句偶数位(二、四、六位)上的平仄相同,而奇数位(一、三、五位)上的平仄不同。综合这两种律,确定四言联与六言联律的通格是:
通仄通平通仄
通平通仄通平

这在联律上被称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
大江东去;
佛法西来。

铁石梅花气势;
山川香草风流。

需要注意的是:在六言联,还有五、七言及以上联中,一些“不可分割”的词语,或因语意停顿而用节奏来协调平仄,就不属于马蹄韵的范畴了。如郑板桥题静检书斋联:
东邻/文峰古塔;
西近/才子花州。

3、五言联与七言联的律
(1)第一种律:单仄尾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种律的变化:通格
通平通仄通平仄
通仄平平通仄平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千年仙枣不留核;
五月落梅犹有花。

五、七言联也与四、言联一样,通常情况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在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特定格式中,如果倒数第五字用了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仄平”,就被称为孤平,忌讳。“平仄仄平仄仄平”,个人认为也是孤平。

为了避免孤平,需要在倒数第三个字的位置上,使用一个平声字来协调,即“仄仄仄平平仄平”。如上两例中的“名”“犹”二字即是。

(2)第二种律:双仄尾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律诗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通格
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无论怎么变化,后四字的平仄都不可更改。第一字不论;第三字若论则为律诗格,若不论则为通格;第五字必论,若不论则为三仄尾或三平尾。如:
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字走;
号爬。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主题
179

4856

帖子

3

精华

9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561
经验
1707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3
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1 22:05 | 只看该作者
同学们对讲义若有任何疑问,请跟帖提出。我会通知对应的辅导老师及时解答,暂时解答不了的,统一到总校教研室讨论后回复。
字走;
号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32 小时
主题
3

253

帖子

0

精华

9735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58143
经验
227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7
3
发表于 2015-5-12 10:27 | 只看该作者
李校辛苦!
领到讲义,回去慢慢消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60 小时
主题
443

1万

帖子

73

精华

1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58846
经验
3293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96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18
4
发表于 2015-5-12 21:43 | 只看该作者
李校辛苦!好好学习。
龙途破壁;
联旅在心。[武冈李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6 00:15 , Processed in 0.2196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