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绝句基础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15 0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绝句基础

绝句易学难工,诗会了,可以动笔填词,这样不至于写出的词像老干体,词先小令,后中调,像十六字令这类很短的小令和长调应该在最后去写,因为最不易把握。
绝句的几种格式:
并列式。如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杜甫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并列式布局,江山丽而花草香,从气化说向物情,此即一起一承,下从花草说到飞禽,便是转折处,而鸳鸯转江山呼应,此又是收合法也。

白居易 遗爱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此诗以人的动作、行为为线条,分别写“坐溪弄石”,“绕寺寻花”,“时闻鸟语”,“每听泉声”,每句各写一景一事。

(二)承接式。
如刘禹锡 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为白描体,四句诗上承下接,如行云流水,自然畅达,句句点题,很有魅力。

(三)转折式。如: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间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首二句赏花饮酒,折花行令,三句以“忽忆”折转,写想到故人远去,大约已到梁州,点题,反映二人友情之深

(四)因果式。如: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李涉 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首句起,二句转,以转为承,三句“因”,四句“果”,“因”转“果”收,自然流贯。

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因为“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所以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因诗而异,灵活多样,不是几种“归类”所能概括得了的。

初学要旨
一:贵有新意
苕溪渔隐云:“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黄鲁直亦云:“文章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依人”诚至论也。宋子京亦云:“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古人讥为屋下架屋也”。率皆在阐明立意之重要,读者务须熟记。

二:律绝之诗切忌意杂
盖意杂则诗不纯矣,尤以绝诗为最,因绝诗只四句,于此短短之二十八字中(五绝为二十字),欲阐明一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叹,如数意夹杂其中,则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如有数意,可分成数首连章描写,较为妥切。如李白之【清平调】等即是。王夫之亦云:“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又云:“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首尾顺成,谓之成章。诗赋、杂文、经义有合辙者,此也”。

三:辞意最忌相碍与犯复
沈德潜云:“写景写情,不宜相碍。前说晴,后说雨,则相碍矣。亦不可犯复,前说沅澧,后说衡湘,则犯复矣。即字面亦须避忌,字同义异者,或偶见之;若字义俱同,必从更易。如‘暮云空碛时驱马……玉靶角弓珠勒马’,终是右丞之累”。盖因初学者,诗思不够宽阔,常有此病。尤以律诗之颔颈二联,每有合掌之疵,最宜注意。

绝句章法
一首诗,在确定了主题(立意)并且选择好题材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这些题材来更好地表现主题。一般要求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题材主次分明,有起有结地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一首完整的诗篇。
章法无高下,只要适宜表现主题就为好。章法无定法,以适宜表现主题为原则,可以用前人的成法,也可以自己创法。
古人论诗的章法,多主起、承、转、合。起是发端。承是承接。转是转换。合是结束。一章之内,起结转换皆应随意而发展,不可离题过远以致脱节。
下面一句一句进行分析。
一、 首句起:以首句点题为正起。有明起、暗起、陪起和反起四种。以“平直叙起为佳”,也有人主张“起首贵突兀”。本人认为,应以适宜表现主题为准,不可偏执。

1、点题。
点题要尽可能避用题面字。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诗中用“朝辞”点题中“早发”。“白帝城”因没有别称无法避开。《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中用“故人”点题中的“孟浩然”,“西辞”点“送”,“下扬州”点“至广陵”。
点题多在第一句,也有在其他句的。第二句点题的如:孟郊《洛阳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只见嵩山雪。

第三句点题的如: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此诗起手突兀,用的是逆入法)

第四句点题的如: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还。

有的诗全篇不点题,然而句句又都切题。如牡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明起。从题之正面说,明见题意。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极云间”。
3、 暗起。不从题之正面直说,而题意自见。 如:邵雍《清夜吟》中“月到中心处”。
4、 陪起。先借他物他事说起。 如:苏(廷页)《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5.  反起。不从题面说,而光从题之反面着笔。 如:杨万里《伤春》中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二、第二句承。多为承接上句,以“从容承之为是。”
因绝句的内容大都是即景抒情或即事发感,故起承二句多为写景或叙事。 写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起句写下,承句写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起句写近,承句写远。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起句写先,承句写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起句写地,承句写天。
叙事:叙事一般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当然,不是每首诗都是具备这五要素的,应根据立意的需要定取舍。起句没交待清的,承句接着交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起句交待了人物“故人”、地点“黄鹤楼”、承句接着交待了时间“三月”、事情“下扬州”。 也有叙述人的先后行为的。如:僧志南:“古木荫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三、第三句转:
就承笔之意转入正题之意。一般是从前一境界的写景或叙事,转入后一境界的抒情、议论或推理。若全篇平铺直叙,必然呆滞刻板,缺乏生动之气。所以说“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由叙事转议论。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写景转推理。”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由写景转抒情。

四、第四句合:
阐发第三句的意思,收住全篇。从章法上讲,第三句为主。从内容上讲,第四句为主。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意、理,一般都在此道出。所以此句最当用力,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为上。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在第四句表达出自己为政清廉,如冰清玉洁一般的自豪感。
为什么说第三句“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推舟矣。”从诸多古人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四句一般都是一义贯之,也就是一句话分作两句话来说。两句间的关系有单句式的,而更多的则是复句式的。
单句式中常见的是主谓关系:上句只说出主语(谁、什么),下句说出谓语(干什么、怎么样)。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复句式的有:

1、 并列关系: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2、顺承关系: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如: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祜《赠内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 补说关系:下句对上句补充说明或归结。如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 选择关系:说出两种可能的情况,让人选择。如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5 .   递进关系: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如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山衢道中》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2
 楼主| 发表于 2018-4-15 02:16 | 只看该作者
绝句律诗的起承转合(转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1-10-21 22:07:50)[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载[/url]


标签: 杂谈分类: 语文学习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 只要我们抓住古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从诗句之间的联系上去理解诗意,关节处往往会迎刃而解,正所谓起承转合皆关“情”。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诗词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即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笔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它是诗的精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绝句的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则一句承担一项功能,例如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起)名成八阵图。(承)guo,tu,zhuan,wu
江流石不转,(转)遗恨失吞吴。(合)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起)夜泊秦淮近酒家。(承)天,地,人,sha,jia,hen,hua
商女不知亡国恨,(转)隔江犹唱后庭花。(合)

以上的感觉是先远景(起),再近景(承),再是事情(转),合里再有一个动词(合,就是感情入物入景)。有一点电影里拉镜头的感觉。很合人的视觉感觉。先整体,再细节,然后是人与事,交融。动词很重要,一下就把静景变活了。

其他类型:

(一) 并列式:句句并列,内容不分高下。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tian,景,由近渐远。二__二__一__二。数对数,名对名,动对动。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huan,景,近景。一__一__二__二__一。对联式。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xiang,景,由远至近。二__二__一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yang,景,由近及远。二__一__二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xing,有人入景 zuo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sheng         yu

一句一个画面。这种写法一般见于整首绝句和五七律的局部。

(二)承接式: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连贯动作。由景生出动作,先举后望。shuang。二__一__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xiang,二__一__二

(句句顺承)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由景生情,比拟呼应。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隔句承接:三承一,四承二)

(三)转折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行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船速)对比

  (内容的转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欢愉)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粱州。(惆怅)

(情感的转折)
(四)因果式: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因)春日凝妆上翠楼。(果)人,事,景,情,顺叙
忽见陌头杨柳色,(因)悔教夫婿觅封侯。(果)

(前因后果)

 登山    李陟
终日昏昏睡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人,事,情,顺叙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多重因果)

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果)事,起因,倒叙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

(前果后因)

章法的划分是相对的。有的作品,分析者站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归属,另外,有的作品并非单纯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从而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并列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是因果关系了。有的作品,总体看是按起承转合安排的,细类又杂以并列、因果、承接等,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之,如何布局谋篇,要看如何更有利于题材的组织和主题的表达,变化之妙,存乎于心,分析人家的作品和自己创作,都切忌拘泥。

再附一例
唐·李绅《悯农》(之一)
春种一粒粟,(起)
秋收万颗子。(承)
四海无闲田,(转)
农夫犹饿死。(合)
第一句是起,起事--春天种上一粒种子,交代了时间(也暗含地点)、事件。
第二句是承,承续首句写出:(在春天辛勤播下少数的种子),到秋天能收获很多很多像种子一样的粮食。一二两句的关系是顺承的,其顺序不能颠倒,其思想内容还是较为具体的话,那么,第三句就不再是一味地顺承下去,或具体实在地写来了。
第三句,作者的笔触开始转移,由眼前的一粒粟、万颗子,一垄田、一畦地的春耕秋收的“点”,联想到整个天下春耕秋收的“面”,使诗意由此及彼、推而广之,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四海无闲田”是说:全天下的田地都耕种了,也都取得了种“一粒粟”得“万颗子”好收成。
第四句是合,就是把前三句的诗意合成、概括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感悟点上,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民以食为天。”前三句诗,春种也好,秋收也好,不使有“闲田”也好,夜以继日、辛辛苦苦的耕作,全是为了“盘中餐”这个“吃”的问题。然而,最终结果怎样呢?--“农夫犹饿死。”作者卒章显其志,和盘托出了诗的“悯农”主题。
  全诗共四句,起承转合,自然顺畅,清晰有序。一首小诗,起承转合,不仅表现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更揭露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律诗的起承转合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之口论诗,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起、承、转、合,即起始、承接、转折、收合。这是律诗最常见的章法。

律诗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戬《诗法家数》又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

例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起,写环境)远景,cheng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承,写该环境出现的事件)当下,zheng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转,写情怀)情,qing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合,瞻前顾后)情入当前景,ming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地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近景,yi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事, xin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      jin

  起、承、转、合在五律和七律中一般一联承担一项功能,但也有例外。比如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岸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起)远,全貌,chuan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承)近,细节,chuan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水际天。(再承)近,细节,tian
政尔清和还在道,(转)为谁辛苦不归田。(合)     tian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使环境更加丰满迷人,用以突出重点。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颔联写安史之乱后春城败象,颈联运用进一层转,实仍写安史之乱严重后果尾联结以衰老,通体呼应,和谐一致。转笔推开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胸襟开阔,遂成千古名句。尾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文气舒荡,活泼自然,转笔呼应,跌宕有致、珠联璧合。反转是从反面着笔,前后对比,产生反差,造成奇趣。如王安石的《示长字君》。尾联即合,方法多样,不不一一列举。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195 小时
主题
3

169

帖子

1

精华

9990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82029
经验
230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19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3-26
3
发表于 2018-8-17 08:38 | 只看该作者
荷风茂林 发表于 2018-4-15 02:16
绝句律诗的起承转合(转帖)         (2011-10-21 22:07:50)转载▼


虽无缘灿烂,但永远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22 小时
主题
27

7533

帖子

3

精华

10万

积分

版主

木有

Rank: 6Rank: 6

UID
79065
经验
26636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6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8-5
4
发表于 2018-8-17 15:15 | 只看该作者
一百个大赞。
个人简介:王吉远,男,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潍坊市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楹联学会会员;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经常参加诗词楹联征集活动,多次得奖。主要的有河南文姬归汉园全国征联一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2 18:31 , Processed in 0.0852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