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律诗“八病” 李 海 涛 在中华传统诗词发展史上,早有“四声八病”之说。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周颙首先发现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之后,南朝的沈约又发现四声应用在五言诗中有八种情况属于病句,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四声八病”之说为后来格律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但是现在我想说的律诗之“八病”,并非重复古人“四声八病”之说,而是想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从四个方面举例说说在律诗(包括律绝)鉴赏与创作中值得注意的失对、失粘、拗句、孤平、三平、三仄、正格变格不分、新旧声韵混用等八种毛病或问题。 一、“失对”与“失粘” 大家知道,律诗的一二两句称“首联”,三四两句称“颔联”,五六两句称“颈联”,七八两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同一联内,上下两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应相反(五言诗是二四字平仄相反),谓之“对”,否则就叫“失对”;两联之间,上下两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应相同(五言诗是二四字平仄相同),谓之“粘”,否则就叫“失粘”。对唐诗乃至唐诗中的某些传世佳作,逐字分析其平仄会发现,“失对”、“失粘”的情况并不罕见。但有的属违律,有的则属“变格”。前者是失当的;而后者则是公认合律的“变格”,是允许的。 例1:〔唐〕杜牧《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注:“︱”仄声,“—”平声,“入”古入声,“▲”仄韵,“△”平韵。为便于观察平仄规律,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标注符号用红色,其余用黑色。 杜牧的这首五绝,首句第四字应为平声却用了仄声“树”,因而与下句“失对”;第三句第四字应为仄声却用了平声“秋”,因而既与上句“失粘”又与下句“失对”。这种情况正常说来属“失对”、“失粘”,但在本诗中是由变格造成的。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拗救变格,第一句的情况叫“对句相救”,第三句的情况叫“三四字互救”,对此本文第四部分说到变格时将作介绍。 例2:〔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注:“出”现代汉语读平声(阴平),古汉语诗词上用是入声(仄声)。 王维的这首七绝,第二、三两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完全相反,是联间用“对”不用“粘”。但这种情况不叫“失粘”,而是公认合律的“变格”,是允许的。这是格律诗的一种特殊形体(变体),这种形体叫“折腰体”,也正因为王维这首诗的关系,这种“折腰体”又称“阳关体”。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视为不符合格律。 例3:〔唐〕杜甫《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 注:出、峡、哭,现代汉语均读平声,古汉语诗词上用都是入声(仄声)。 杜甫的这首《白帝》,除一个字外其余全部合律,这就是第二句的第二字应为平声却用了仄声字“帝”, 结果导致第二句与第一句“失对”,又与第三句“失粘”。 这虽属失当的违律,但属故意违律,作者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只好牺牲格律。 通过以上举例应当明确以下三点∶首先,格律诗是讲究粘对的,要努力避免失粘、失对的情况发生;其次,对失对、失粘的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如“折腰体”两联之间用对不用粘等公认合律的变格,不要盲目认定为失粘或失对;第三,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当有了好的诗句,但又受到粘、对之格律约束时,可先在变格中寻求出路,如仍无变格可循,宁突破格律也不因律害意。 二、“拗句”与“孤平” 先说“孤平”。关于“孤平”的传统定义是:“在平收句(押韵句)中,除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现象。”照此说来,许多五绝都犯“孤平”的毛病。 例1:〔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这首五绝的第四句,除韵脚“楼”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层” )。 例2:〔唐〕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注:首句的“黑”字现代汉语读平声(阴平),古汉语为入声(仄声)。 卢纶这首五绝的第四句,除韵脚“刀”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弓” )。 例3:〔唐〕杜甫《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 ︱︱︱—︱,︱——︱△。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 杜甫这首五绝的第四句,除韵脚“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场” )。 类似例证还能举出许多。 上述三首五绝的尾句是否都犯“孤平”?否,这都是典型的五言律绝,其尾句也都是典型的律句。这说明关于“孤平”的定义传统的表述并不准确。什么情况算“孤平”?如五言平起平收句“——︱︱△”中的第一、三字都用了仄声,成了“︱—︱︱△”;或者七言仄起平收句“︱︱——︱︱△”中的第一、三字都用了仄声,成了“︱︱︱—︱︱△”,类似这种情况才算犯“孤平”。因此,关于“孤平”的定义应修正为:“孤平”是指在平收句(押韵句)中,除韵脚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且被仄声字分割孤立开来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