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句: 调皮雨点敲竹杠(贵州 嵩 明)
对句: 自在荷盘打水漂(邵阳 罗乐洋) 淘气江涛拜码头(隆回 文本受) 鼓噪蛙群灌水军(岳阳 嘟嘟颜也) 得意雷声唱大风(郴州 朱珉辉) 贪色霞光掉染缸(郴州 朱珉辉) 落魄花儿打水漂(娄底 胡稳新) 奔命江波撞码头(北京 也借山馆) 撒野苔痕露马蹄(贵州 嵩 明) 醒眼风儿赶浪头(湖北 胡有章) 淘气风儿翻草书(山东 泓泉居士) 出彩莲花赶浪头(甘肃 沙 非) 抢眼杨花滚雪球(联都 围山湖) 点评:出句运用了双关、拟人的修辞手法,“敲竹杠”本义是说雨点敲打竹竿,但它又是一个专有名词,以某种借口勒索讹诈人家钱财之谓也。当然,这一层意思并非句子的本义,只是为句子增添了情趣而已。这一情趣正是出句的机关所在,对句也应运用相应的修辞才行。一看到“敲竹杠”这个词,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打秋风”和“耍花枪”两个词,可出边限定了竹字不能作入声字用,只能作平声,因而整副对联只能用新声。“打秋风”和“耍花枪”就用不上了。如果将出句改为“雨点调皮敲竹杠”,“打秋风”和“耍花枪”就可以用上了。“敲竹杠”只是为了制造情趣,对“打秋风”也算不上合掌。虽然这两个词用不上,但部分联友也找到了很有情趣的词语,如隆回文本受先生的“淘气江涛拜码头”和北京也借山馆先生的“奔命江波撞码头”就很有意思,尤以“拜码头”灵动形象,双关、拟人用得绝妙。江涛拍打码头,似人叩头跪拜,而“拜码头”又是一个专有名词,指新到一个地方,为求人和,先去拜会当地有势力的人。它与“敲竹杠”可谓绝配。郴州朱珉辉先生的“得意雷声唱大风”和“贪色霞光掉染缸”两句也都颇有趣。雷声往往与大风相伴,而“唱大风”亦指刘邦的《大风歌》;霞光映照在水缸中,好像是掉在染缸中染上了缤纷的色彩一样,这画面实在是太美了。发现美、创造美是艺术的职责所在。(邹宗德) 本期出句:荷笔轻扬题夏序(贵州 谭文庆) 对句请在china-liandu.com.cn联都网《邵阳晚报》巧联句专栏跟帖 截稿日期2020年5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