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320 小时
主题30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UID
- 84742
- 经验
- 1269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32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2-11-18
|
登岳阳楼 陈简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江西诗派一祖三宗
江西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嗯,陶渊明的形象呢,已经被这两首诗所定格。嗯,那么。江西呢,也是江西诗派的发源地,江西诗派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这个派别呢,有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组就是以杜甫为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和陈羽翼三人为诗派之宗,这个概念是方回提出来的。方回在盈亏律随中把这四个人这个。
就是说这个方回把这四个人呢,定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就江西诗派他的诗法是法于杜甫,从这一点上来说呢,是一脉相承的。那么江西诗派呢,在中国历史上啊,它的影响也特别的大,是宋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这个流派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影响呢,遍及整个诗坛。比如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诗人都曾经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和洗礼,那么这个江西诗派的影响力呢?一直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他是江西人,那么江西诗派呢?强调写诗的特点,诗作的特点是点石成金,夺胎换骨。或者师承前人之词,或者师承前人之意,崇尚受硬启奥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但是呢,重要的作家,他们的诗作风格又迥然不同,各自自成一体。
2、从生平时间分析陈与义作品风格
江西诗派三宗:
①黄庭坚(1045-1105)
②陈师道(1053-1102)
③陈与义(1090-1139)
北宋灭亡于1127年。
我在网上找了一下江西师派三中,他们的生卒年代,黄庭坚1045年到1105年,陈世道1053到1102年。陈羽翼1090到1139年,那么他们的生卒年代,生卒年代跟他们的作品风格是相关的,特别是陈羽翼。因为这里有个重要的时间,就是北宋灭亡于1127年,这一年金兵南下,被宋灭亡,被称为靖康之变,像我们都比较熟悉的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那么这个靖康耻指的就是这个,哎,宋灭亡,靖康之变。我们通过这个127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再对比三位诗人他们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来黄庭坚和陈师道。他们是属属于北宋晚期,并没有经历北宋灭亡,然而陈羽翼他经历了从北宋到南宋,可以说呢,他的生平和杜甫是很相似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而陈羽翼经历了北宋灭亡,就是国破家亡的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的变故。那么这样一个经历,使得陈羽翼在学杜甫方面,特别是他的后期,他的诗风跟杜甫是非常相似的,诗风接近杜甫。那么。简单介绍一下成语一。
陈与义(1090年-1139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两宋之交的著名爱国诗人。陈与义自幼聪慧,24岁考中进士,做过文林郎和太学老师,33岁得宋徽宗青睐,被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不久就晋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后受王黼牵连,被贬陈留酒监,北宋灭亡,陈与义南下避难,辗转四年,于绍兴元年(1131年)抵达临安,宋高宗感其忠义,任其为礼部侍郎,五年后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陈羽翼呢,字旭飞,号简斋,是洛阳人。他是两宋之交著名的爱国诗人,24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得到了宋徽宗的青睐。后来在北宋灭亡以后,陈羽翼南下避难,并且也抵达了,在131年抵达了临安,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宋高宗呢,委任他为礼部的侍郎。可以说,陈与义是北宋的官员,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他也是南宋的重臣,受到了宋高宗的器重。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词句明净,诗风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南迁之后,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对学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风有了改变,转学杜甫。
陈羽翼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这个北宋灭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表现个人的生活情趣,词句明净。十分明快,很少用电,清新可喜。后期因为经历了北宋灭亡,国破家亡,这个加上个人的颠沛流离。所以呢,他对学杜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十分改变,也就是说,在他的后期的诗作当中,他更多的是把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势,而且他的作品呢,可以说寄托摇身风格也是沉郁悲壮,雄阔慷慨。陈宇是南宋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最接近杜甫的是七律,比如我们要学的这首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有两首,当然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那么这两首岳阳楼,其中第一首是特别特别著名的名篇。再比如说呢,像巴丘舒适除夜等等这些作品呢,都是这个非常接近杜甫的,杜甫的七律的风格,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3、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这两首《登岳阳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