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土逗 于 2013-9-17 13:12 编辑
第11法:七绝 ·《解闷》(1)
陶情遣兴依何物?改罢新诗久自吟。
试问清风明月在,谁人知我苦痴心。
逗语: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成立,合11法。但首句作问显得没必要,挤占空间,难以铺陈。三句的设问,又问清风又问明月,宊不出重点。绝句的关键在三四句,情感的寄托全在此,景语作结,也是借景婉转抒发情感。问句也不例外,是为情感抒发服务的。选择的意象要与情感吻合。尽量使诗意丰满。努力,加油!
第14法:七绝 ·《悟》(2)
风逐飞花杜宇啼,夕阳远映小楼西。
如何不与韶光约,来岁还能意转迷?
逗语:首句以近景作起,视觉,听觉并举,景语比较丰满,承句远景描写。空间安排合理。夕字当斟酌。转合句用如何作起,作连属诘问,成立。合14法。
但合句费解?
第14法:无题(3)
别后沧桑久忘名,青花伞下共谁擎。
如何一夜丁香梦,又向江南雨巷行。
逗语:好一把青花伞,雨中行,缠缠绵绵,情之所在。名利,声誉可以忘却,可以抛弃。唯有情,最是刻骨铭心,久久不能忘怀。所以才梦绕魂牵,时刻回味那青花伞下的缠绵,温柔。难怪会有千古一问,情为何物?诗脉通畅,语义连贯。三四句作连属诘问,成立。合14法。不足之处:久忘名,有那种恬淡,超脱的感觉,与情稍有不符。但瑕不掩瑜。赏,推精鼓励! 第11法:习作 寻(4)
金风唤我上兰舟,不见旧时燕子楼。
试问芦间采莲女,烟波深处几沙鸥?
逗语:于十一法略有差异。可以看成问你有几只沙鸥。但更多的理解是问而不答,而用景语作结。烟波深处有几只沙鸥闲适地自由翱翔,是一个很有味的合句。但作为前解,则索然无味。另:承句孤平了,燕,只有在作地名时为平音。燕子楼是关盼盼的居所,很容易联想到那个典故。与情有关。而烟波深处几沙鸥是闲适,洒脱的味道。继续努力,加油!
第14法:习作 缘 (5)
风敛浮云月半悬,断肠杯酒忆从前。
如何再续阳春曲,前世今生都是缘。
逗语:起句远景铺陈,很合理的场景安排,月半可以指弦月,那弯弯的银钩仿佛勾起了无数的心事。符合情绪。承句近景安排。一个“忆”字,为转句作准备。空间布局合理有序。转合句入情,淡淡的愁绪,思念隐含其中。不错。欣赏了。唯感不足,与14法有差异,要求是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但现在四句作答了。
十一法--浮萍 (6)
星星点点在清波,顺水随风傍白鹅。
试问瑶池莲下客,何曾吟唱自由歌?
逗语:浮萍,身不由己,百般无奈,常比作游子。顺水随风,隐含了这种情绪。但转句截然相反,去问修仙者。情绪上不够统一。另,水随连在一起,语感不佳,拗口。此诗还有个毛病,客,歌,鹅,同韵母。撞韵,诗之忌。这也许是初学者的通病,当注意。第三句四个仄音字也全是去声,缺少抑扬之感。最好是上去入交错使用。
努力,加油!
十一法 七绝 迎难而上(7)
斜枝布障叶先枯,坎石百千无倚扶。
试问今朝阴暗处,何人执意踏征途?
逗语:费解,恕豆逗没读懂意思,从章法来看,起句有点议论的味道,貌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意思。但承句又是另一层意思。没承接,且“无”,韵字入诗,忌。无倚扶 ,也拗口。转合句连属诘问 成立。但意思费解?阴暗处 ,第一印象贬义,阴暗的角落,不光明之处。查了下汉典,另一层意思为比喻懊丧、消沉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还一意孤行,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迎难而上,也没必要在阴暗处啊?
十四法:七绝《月无眠》(8)
一地清辉两地留,三更怕上五更楼。
如何填就声声慢,徒惹广寒桂殿愁。
逗语:复字的应用,是在诗词中增加艺术效果,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把这个空间无意中拉的很开,使人联想的空间也无限扩展。看首句,一地,已经下了定语,再来个两地留,感觉是否很别扭?次句的效果可以,三更已经寂寞难耐,别说五更了。就章法而言,起承转合符合。三四句应作连属诘问,但第四句是肯定句式。与十四法不符。三个韵字皆为阳平。注意阳平阴平交替使用。
第十一法:七绝《无题》(9)
已临岁尽尚长途,更漏声声酒一壶。
试问长空皎然月,窗前梅树著花无。
逗语:游子思乡,永远的话题,立意不错。首句点明时间,事由。承句取一个点细写,但也是纠结处。在途中,于古代,不是马上就是船上,在现代,火车汽车或是飞机。用“更漏声声”不是很合适。转句使用了特殊句法,转合句不错,合十一法。意在言外。就是熟了点,欣赏了。
第十四法:七绝《无题》(10)
明月已斜星满天,蛩声四起绕窗前。
如何静夜敲平仄,难拾清词入我篇。
逗语:起句,远景,承句,近景,空间安排合理,不错。注意景语的描述。静夜与蛩声四起矛盾,静不下来。三四句转合成功,但稍嫌直白,且与十四法有违,没构成连属诘问。加油,继续努力!
第十一法七绝《雨》(11)
漫天大雨似倾壶。千里人传亦不殊。
为问真州羁旅客,此时檐下静看无?
逗语:起句就景比起,但这比喻不够恰当。这个壶盛不了漫天大雨。承句有跳跃之感,缺乏关联。三四句的铺陈也与羁旅客不甚相符。合句牵强,大雨躲也来不及,有什么可看?欲寄托什么情感呢?
第11法七绝·送别 (12)
汽笛凄凄人远去,问君何日再归来。
如何暖暖思亲泪,几度随风洒月台。
逗语:与11法不合。11法要求在第三句用试问,为问等问字作起,现在这个问字问错地方了。汽笛凄凄,三个同音字,语感不佳。首句不入韵为七绝之变格,一般要求对仗。初学者建议用首句入韵式练笔为好。
《磨山行》 (13)
不堪回首磨山行,弱柳凝神步步惊。
试问梅亭谈笑客,狂风骤雨几时晴?
逗语:磨山行,从“我”的角度入笔。次句以弱柳为主语,从柳的角度入笔,但步步惊,又转到“我”的角度。转句又是“我”的角度。一个字“乱”。这狂风骤雨来的突然,而在这背景下,谈笑风生也够镇定的。到底想表达什么呢?费解!
十一法七绝《学诗》(14)
慢吟诗赋自陶然,夜色阑珊无意眠。
试问窗前上弦月,蟾宫可有一诗仙。
逗语:起承转合符合要求,问句符合要求。合十一法。转句使用特殊句法。问题:诗字,不规则虫子。弦,前,韵字入诗。
第十四法 七绝《相望》(15)
已是深秋夜转凉,岸前疏柳染清霜。
如何弯月栖湖底,更与残荷相对望。
逗语:起句,点明时间,秋夜。承句点明地点,以景展开铺陈。转合句连属诘问成立,符合14法。转合句用景语作结,婉转有新意。冷风飕飕,弯月似钩沉于水底,几枝残荷,与之相映对。画面协调,隐丝丝苍凉,悲愁于其中。意在言外,不错,学习了。不足之处:清霜一词可斟酌。清霜,寒霜,在南方冬季里常见,而深秋季节很难见到这景。如果喻月色,则弯月下也不甚符合。如果用暗凝霜,暗飞霜之类的词,或许会好点。 转结有新意,鼓励新学员,推精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