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4937
在线时间5571 小时
主题389
记录0
管理员 副站长
经验14235 点
威望10 点
金钱25636 ¥
在线时间5571 小时
主题389
管理员
副站长
- UID
- 28974
- 经验
- 14235 点
- 威望
- 10 点
- 在线时间
- 557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8-22
|
清代对联技法探微之——曲笔法
文\高原汉子
任何文学都有其法度,元代揭曼硕在《诗法正宗》中说:“学问有渊源,文章有法度,文有文法、诗有诗法,字有字法,凡世间一能一艺,无不有法。得之则成。失之则否。”清代来裕恂在《汉文典》中说;“易曰有序,诗曰有章,序与章者,所以明言之有法也。”可见,文法就是文章写作中应当遵循的规律、技法。对于文章的做法,宋代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说:“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清代散文大家姚鼐说过:“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文有一定之法,有无定之法。有定者,所以为严整也;无定者,所以为纵横变化也。二者相济而不相妨。故善用法者,非以窘吾才,乃所以达吾才也。”当代作家王若虚在《文辩》说;“定体则无,大体而有。” 意思就是固定(不变的)的文法是没有的,但是大体的规律还是有的。
我们阅读清代对联,无不被它精深的思想、高远的意境、得体的语言所折服,那么,清代对联究竟有没有秘诀呢?对于这一点,我个人的观点是:清代对联绝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作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定体则无”。但是,我们认真分析清代对联,还是可以发现,许多对联尽管主题相异、语言各别,但在创作手法上还是有许多共同点,这就是所谓的“大体而有”。为此,笔者就个人的理解,试对清代对联的技法做一总结。
第一、清联技法探微之——曲笔法
曲笔原为历史编纂术语,指的是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后来被引用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指的是作者不便于或不愿意直接表达思想感情,故意王顾左右而言他,曲折地表达或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散文和小说中,曲笔技法俯拾皆是,在清代对联中,曲笔的运用也时有所见,略举以下几例:
王夫子题湘西草堂联: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这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子给湘西草堂自题的一副对联,这副联表面看是一副写景之联,其实是通过“清风”、“明月”这两个带有双关意义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坚决不做清朝臣子的高尚气节。相传,作者在明朝灭亡后,曾在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就隐居石船山著书立说,生活十分贫困,连写作用的纸墨笔砚也要靠朋友接济,在他晚年时,清朝官员曾带着一些生活用品来拜访他,但他拒不接见来访官员,也不接受礼物,事后,他就给自己的草堂题写了这副联,全联言在景物,但思想在情操上,他坚定的决心是曲折地表达出来的,这种手法,就是曲笔在对联中的运用。
傅山题太原晋祠云陶洞联:
日上山红,赤县灵金三剑动;
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朝灭亡后为道士,隐居养母,顾炎武极其崇拜傅山的气节,相传,傅山曾在太原晋祠隐居过一段时间,这副联就是为晋祠云陶洞题写的. 这副对联表面意思似乎不难理解,其实要读懂作者的思想还必须破了联中的两道机关,一是,日月二字合为明,作者为了合字法,二是最后两字“珠明”谐音“朱明”王朝,表达了作者的心永远属于明朝,到此,我们似乎也明白了作者“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的原因了。日月合成明,珠明谐音朱明,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精思巧构。这也是用的曲笔技法.
鄂尔泰题菜圃联: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
这是清代鄂尔泰为菜谱题写的一副联,鄂尔泰(1680—1745),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清满州镶蓝旗人。康熙举人。后官至军机大臣,卒谥文端。 这副联看似描写种菜的时节和原因,实则表达的是作者体察民生,关心农事的思想,作者在联语中并没有直说自己的思想抱负,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这种炽热的感情,这也是曲笔的表现之一.
赵藩题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兼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关于这副对联的写作背景,笔者曾在<《清联何以能打动人心?》一文中说过,为了进一步说明曲笔的运用,不妨引用到这里:赵藩在四川代理盐茶道使时,他的学生岑春煊任四川总督,岑一上任就实行严政,大肆镇压,招来一片怨声,作者不便明说,就为武侯祠写了这副联,待岑春煊拜谒武侯祠时才一语点破,没想到惹恼了岑春煊,后来岑调任两广总督,依然不思悔改,继续严厉,不但人民怨恨,还触怒了清朝权贵,被削职为民,这时候他才悟出赵藩那副联的深意,后来岑春煊被再度起用,到四川平息保路风潮,他悟出了那副对联中正反、宽严的深邃哲理,终于避免了悲剧的重演。很明显,这也是一个成功运用曲笔撰写对联的例子。
曲笔之联,言在此而意在彼,要彻底理解这种联的思想内容,必须对作者的出身、经历以及写这副联时的处境和时代背景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清代对联时,要多动手、查阅相关资料。
用曲笔手法写成的对联,在清联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多,但是这种手法是一种更加高超的表现技法,仔细品读这些数量并不多见的曲笔联,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文字驾驭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还需我们加以借鉴并尝试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