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6|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六班第三讲 应对入门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7-2-26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size=3>第三讲 应对入门</FONT></P>
<P><FONT size=3>同学们好:
</FONT>
<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前两讲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平仄和对联的对仗,这一讲由我和久伴梅老师共同与大家一起学习对联应对。</FONT></P>
<P><FONT size=3>  网上的对联论坛,“应对(即任一联友贴出出句,其它联友依此写对句)”往往是论坛的主要部分。很多初学者都是在不断应对别人的出句中,提高着自己的对联水平。那么,面对一个出句,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呢?</FONT></P>
<P><FONT size=3>  1、找准关联
<P></FONT>
<P>
<P><FONT size=3>  面对一个出句,很多联友常从对字词入手:见“山”就对“水”,见“长天”就对“大地”。这样对下来,易出现一个问题:上下两层皮,“对”而不“联”。对联的初学者,在应对时应养成首先找“关联点”的习惯。</FONT></P>
<P><FONT size=3>  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如何找对联的“关联点”呢?</FONT></P>
<P><FONT size=3>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就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关联点”就如同一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才能打开一个完整的扇面,否则,要么打不开这把扇子,要么打开的扇子就会破损。对句应在“关联点”下进行延展、深化、升华。
<P></FONT>
<P>
<P><FONT size=3>  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P></FONT>
<P>
<P><FONT size=3>  一是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FONT></P>
<P><FONT size=3>  两岸晓烟杨柳绿。</FONT></P>
<P><FONT size=3>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FONT></P>
<P><FONT size=3>  一园春雨杏花红。</FONT></P>
<P><FONT size=3>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濛、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FONT></P>
<P><FONT size=3>  也就是说,上联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FONT></P>
<P><FONT size=3>  二是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FONT></P>
<P><FONT size=3>  一味黑时犹有骨;</FONT></P>
<P><FONT size=3>  十分红处便成灰。</FONT></P>
<P><FONT size=3>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FONT></P>
<P><FONT size=3>  三是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见下联:</FONT></P>
<P><FONT size=3>  天地入胸臆;</FONT></P>
<P><FONT size=3>  文章生风雷。</FONT></P>
<P><FONT size=3>  此联出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且气势豪放。那么这种修辞的手法和豪放的气势自然成为应对的特殊“关联点”。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FONT></P>
<P><FONT size=3>  四是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做为“关联点”。</FONT></P>
<P><FONT size=3>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读到此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是: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FONT></P>
<P><FONT size=3>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最后,讲一下找“关联点”要注意的几个问题:</FONT></P>
<P><FONT size=3>  一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即网上应对,应改变见字对字、见词对词的应联习惯,即应联首先考虑的不应是先对字词,而应该是先找“关联点”,找到“关联点”,再组织字词,这样才能保证既“对”又“联”。</FONT></P>
<P><FONT size=3>  二是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一条出句可能有多个“关联点”,但他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句找到最佳对句。找到“关联点”后,要注意它的稳定,也就是在调整平仄或提炼意境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字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η彩| 六合投η注| 网络赚钱去SO娱η乐η城:顶级信用η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在线时间
2823 小时
主题
1646

1万

帖子

92

精华

1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聯都永久居民+聯都貢士

Rank: 6Rank: 6

UID
8690
经验
301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26
47
发表于 2007-5-10 14:57 | 只看该作者
再重温一遍:))[em20][em20][em22][em22]
有情有义有烦恼;
无欲无求无是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14

365

帖子

0

精华

4732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11268
经验
65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11
46
发表于 2007-5-9 16:14 | 只看该作者
太难了,慢慢学习,谢谢飞扬老师。
朋友,认识您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

57

帖子

0

精华

96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 恬然淡定 .

Rank: 2Rank: 2

UID
11373
经验
13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22
45
发表于 2007-4-24 15:09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P><P>秋梦学习中..</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 小时
主题
28

702

帖子

0

精华

5729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高钙低脂奶+马德利面包

Rank: 4Rank: 4

UID
10841
经验
72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25
44
发表于 2007-3-20 22:4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叩荆菲</I>在2007-3-6 19:51:53的发言:</B>


<P>笨笨同学,可能俺没有解释明白,因为俺自己就犯糊涂,你就当俺是胡言乱语好了,嘿嘿。</P>
<P>俺的意思是说,虽然没有忌讳,但三同平读来拗口,对比下三同仄却可能不会。而许多句子因为仄的多却被认为是音律不和谐。以这个句子为例,是否说明某些时候粗略的按平仄来区分,并不能对句子的音律顿挫进行准确的描述呢?</P>
<P>俺也是瞎问的哈,俺不耻瞎问的。</P>
<P><FONT color=#ff0033>飞扬:对联格律本无定律。正因为她成为一门艺术了,为方便学习,所以要给她定些规矩。格律一定要学,但千万不能学死。古诗讲韵律,可很多古诗也不严格按律走。联为重,意为先,律不出大错即可。就如同我们参加军训,走正步、站军姿其实是个标准,但我们不能天天在生活中都那样。如果都那样,你觉得自然吗?</FONT></P>
</DIV>
<P>老师这个比方打的妙,我想这其实和联意一样,也是个入境和出境的关系。用马哲来说,就是矛盾论。谢谢老师仔细讲解!</P>
6班最后一名,就是偶!多鼓励下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87

帖子

0

精华

134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1004
经验
18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2
43
发表于 2007-3-13 18:02 | 只看该作者
飞扬老师讲的又细又清楚,太精彩了,真是辛苦了,谢谢飞扬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23 小时
主题
1646

1万

帖子

92

精华

1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聯都永久居民+聯都貢士

Rank: 6Rank: 6

UID
8690
经验
3015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26
42
发表于 2007-3-12 21:54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受益匪浅!!再谢飞扬老师[em22][em23][em25][em26][em27]
有情有义有烦恼;
无欲无求无是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5

1108

帖子

0

精华

1550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9078
经验
155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9-2
41
发表于 2007-3-12 14:57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飞扬老师精彩讲解!</P><P>九儿上茶,认真学习讲义</P>[em27][em27]
菊花入盏斟重九 月色盈窗话晚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 小时
主题
28

702

帖子

0

精华

5729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高钙低脂奶+马德利面包

Rank: 4Rank: 4

UID
10841
经验
72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25
40
发表于 2007-3-6 19:5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笨頭笨腦</I>在2007-3-5 0:23:31的发言:</B>
<P>老师辛苦了。谢谢!</P>
<P>楼上同学说的我看不明白,三同平、三同仄并不忌讳哦。是不是打错字了?</P></DIV>
<P>笨笨同学,可能俺没有解释明白,因为俺自己就犯糊涂,你就当俺是胡言乱语好了,嘿嘿。</P>
<P>俺的意思是说,虽然没有忌讳,但三同平读来拗口,对比下三同仄却可能不会。而许多句子因为仄的多却被认为是音律不和谐。以这个句子为例,是否说明某些时候粗略的按平仄来区分,并不能对句子的音律顿挫进行准确的描述呢?</P>
<P>俺也是瞎问的哈,俺不耻瞎问的。</P>
<P><FONT color=#ff0033>飞扬:对联格律本无定律。正因为她成为一门艺术了,为方便学习,所以要给她定些规矩。格律一定要学,但千万不能学死。古诗讲韵律,可很多古诗也不严格按律走。联为重,意为先,律不出大错即可。就如同我们参加军训,走正步、站军姿其实是个标准,但我们不能天天在生活中都那样。如果都那样,你觉得自然吗?</FONT></P>
[此贴子已经被我心飞扬于2007-3-7 11:54:01编辑过]

6班最后一名,就是偶!多鼓励下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2

7

帖子

0

精华

433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10941
经验
6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6
39
发表于 2007-3-6 16:04 | 只看该作者
<P>学习了!很好!</P>[em17][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

48

帖子

0

精华

784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0936
经验
10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5
38
发表于 2007-3-6 14:45 | 只看该作者
<TABLE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TR><TD 10.5pt; LINE-HEIGHT: 12pt" width="100%"><img src="http://www.china-liandu.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B>
学习了 </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72

帖子

0

精华

116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6125号学员

Rank: 2Rank: 2

UID
9888
经验
16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3
37
发表于 2007-3-5 00:23 | 只看该作者
<P>老师辛苦了。谢谢!</P><P>楼上同学说的我看不明白,三同平、三同仄并不忌讳哦。是不是打错字了?</P>
腦笨尤须奋笔 师雄最好学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7 小时
主题
28

702

帖子

0

精华

5729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高钙低脂奶+马德利面包

Rank: 4Rank: 4

UID
10841
经验
72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25
36
发表于 2007-3-4 19:08 | 只看该作者
<P>听君一段话,胜看万幅联。 (一从今音)</P><P>这个句子三同平对三同仄, 感觉三同平念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念的时候要念出味道得这样念,听君/一段话,可就是这样也还是没味道。三同仄却还可以抑扬顿挫一下子,这样念,胜看/万幅联,咦,就有那么点味道了,好象是因为念的时候呼吸进出的原因,前者一直平下去,呼气一次完成,所以没味道;后者呢,三个去声第1,2个字下去后,不着急,可以再提一口气,然后换个夸张点的口型来念这个“万”,所以就有了那么些韵味。</P><P>俺学识浅薄,不知道这样分析对是不对,也不清楚这是不是一个特例,更不明白这种情况能说明些什么问题。老师同学们有空的话帮忙分析分析吧,谢谢!</P><P>说实话,但凭看联去摸索,揣测,简直无济于事于事无补(夸张点哈),所以实在要感谢飞扬老师辛辛苦苦把这些条条框框梳理得顺顺当当。</P><P>还有一句:鸳鸯道人眼神很厉害,不知道有没散光:)也许你看明白了可儿老师的签名:)</P><P>谢谢!</P>
6班最后一名,就是偶!多鼓励下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3

57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0552
经验
13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3
35
发表于 2007-3-4 01:08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3>找“关联点”,读懂的句子勉强可以</FONT>[em01]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6 小时
主题
20

306

帖子

0

精华

450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0317
经验
45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4
34
发表于 2007-3-3 15:08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的教诲。


寻常更向壶中睡,醉抱晴晖枕落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4

497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10372
经验
69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7
33
发表于 2007-3-2 21:28 | 只看该作者
飞扬老师辛苦了[em27][em27][em27][em27]
秋风故事 茉莉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1 小时
主题
16

1014

帖子

0

精华

1422

积分

联都贡士

贵宾

Rank: 6Rank: 6

UID
7870
经验
142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4
32
发表于 2007-3-2 15:04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飞扬老师!</P><P>联律问题众说纷纭,对我们初学者来说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我也倾向于把联律简单化.规则不能不要,但太多了就会束手束脚,不利于楹联的普及和发展.[em04]</P>
入枕轻风, 恍惚借苍茫唤我;   
侵窗月色, 悄然移寂寞触心。---------云师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1

89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9927
经验
29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5
31
发表于 2007-3-2 14:4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我心飞扬</I>在2007-3-1 11:55:02的发言:</B>

<P><FONT size=3>  </FONT><FONT size=3>说实话,我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可提个建议,供大家参考:对五言将“仄平仄仄平”做为孤平,对七言将“仄仄仄平仄仄平”视为孤平就可以了,其它的均可放宽。如果过于苛刻,那不仅是因律害联,还可能因律害人呢。
</FONT></P>

</DIV>

[em23][em24][em25][em26][em27]飞扬老师辛苦了,赞同老师的观点,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16

帖子

0

精华

749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0114
经验
11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8
30
发表于 2007-3-1 23:57 | 只看该作者
<P>飞扬老师辛苦了!</P><P>好好学习,希望天天能向上!</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1 小时
主题
679

3064

帖子

0

精华

5230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240
经验
523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1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11:55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  感谢鸳鸯道人的细心。关于对联格律,我谈几点看法与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FONT>、对联必需讲格律吗?很多联友认为:只要联意好,干嘛还要“平平仄仄”的讲对联格律呢?既难学,又难掌握,有时为了照顾格律,还影响了对联的联意。我的看法是:好的音乐之所以美,是因为她有好的旋律,对联也是如此。试想你读两行没有节奏的话,会好听吗?</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FONT>、所有的对联都必需严格按格律对吗?对联可分为广义对联和狭义对联。如果我们把“工联(严格按对联写作要求写的联,如联都应对区的绝大部分对联)”做为狭义对联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将“工联”、“水联(如联都水部的很多联)”、专有名词联等所有形式的对联都统称为广义对联。需要说明的是:平常我们所讲的对联格律规则,应是对狭义的“工联”而言的(并不绝对,但为学习、交流和比赛的需要,我们姑且约定俗成,去遵守它),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些规则放之四海,认为所有对联都应遵守这些规则,如果这样,那就错了。那么,对于“非工联”如何讲格律呢?我的意见是:可按“意节”来调整平仄。如句中加有专有名词,如“哈哈公”、“星巴克”、“社会主义”等,你就没有必要非得两字一节平平仄仄的论。你可以将“公、克、义”作为意节点进行平仄轮换或相对。</FONT></P>
<P><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3</FONT>、到底怎么看“孤平”?在对孤平的定义上,大致分为两大派。一派即如王力所述,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个定义有一点儿不明确,使有人误认为,仄仄仄平平也是孤平。事实上,两平相邻就不是孤了。此派所定义的孤平只适合于五言,而且只对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例:仄平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另一派是从字面定义的,顾名思义,孤平即是两仄夹一平。为什么可以从字面定义呢?因为古人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甚至没有可信的说法,于是乎后人便只好顾名思义了。此派关于孤平的定义并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也不限于韵句。由此派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现代学者里,如果王力算是前一派理论的代表,启功或可算是后一派理论的代表。这样一来,大家肯定要问:我们到底按那个说法来?说实话,我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可提个建议,供大家参考:对五言将“仄平仄仄平”做为孤平,对七言将“仄仄仄平仄仄平”视为孤平就可以了,其它的均可放宽。如果过于苛刻,那不仅是因律害联,还可能因律害人呢。

</FONT>
<p>
<P><FONT size=3>  其实说来说去,我认为,讲对联格律从根本上就是要讲对联的“节奏变化”,说不定以后规定:对联在节奏点上只要不是今音的同一个声调轮替或相对,一声、二声轮替,三声、四声相对都是允许的呢。不管将来如何,但那是以后。至少在今天,我们还是在继承中去发展。需要提醒的是,“继承”一定要活学活用,不要钻牛角尖,说实话,如果联意大好,节奏稍有差错,我看未尝不可。但对初学者来说,我建议还是认真点,这对理解古代诗词文化、发展创新古代诗词文化是大有好处的。</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 11:55:33编辑过]

联无俗韵,诗有雅风http://wxfeiya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63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9477
经验
14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14
28
发表于 2007-3-1 10:12 | 只看该作者
飞扬老师辛苦!献茶![em27][em27][em27][em27][em27][em27]
月移花影遮书案 风送墨香溢砚池 潇湘游子老师赠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18 17:03 , Processed in 0.1091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