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古体诗 (王力)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14 0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六節 古體詩

    古體詩除了押韻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縛,這是一種半自由體的詩。現在把古體詩的韻、平仄、對仗等,並在一節裏敘述。
    (一)古體詩的韻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一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我們在本章第二節講律詩的韻是時候,已經把平聲30韻交代過了;現在再把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開列在下面:
    上聲29韻:
    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麌、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豏[1]
    去聲30韻:
    一送、二宋、三絳、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三問、十四願、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箇、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豔、三十陷[2]
    入聲17韻:
    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纔能通用。依一般情況看來,平上去三聲各可分為十五類,如下表:
    第一類: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第二類: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
    第三類: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薺,去聲寘未霽。
    第四類: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第五類: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
    第六類: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願半[3]。
    第七類[4]: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願半。
    第八類:平聲蕭肴豪,上聲篠巧皓,去聲嘯效號。
    第九類:平聲歌,上聲哿,去聲箇。
    第十類: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禡。
    第十一類: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第十二類:平聲蒸[5]。
    第十三類: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第十四類: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五類:平聲覃鹽咸,上聲咸儉豏,去聲勘豔陷。
    入聲可分為八類:
    第一類:屋沃。
    第二類:覺藥。
    第三類:質物及月半。
    第四類[6]: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類:陌錫。
    第六類:職。
    第七類:緝。
    第八類:合叶洽。
    注意:在歸並為若干大類以後,仍舊有七個韻是獨用的。這七個韻是:
    歌 麻 蒸 尤侵職緝[7]
    現在試舉一些例子為證:

古風五十九首(錄二)
李白
其十四
胡關饒風沙,蕭索竟終古。
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
荒城空大漠,邊邑無遺堵。
白骨橫千霜,嵯峨蔽榛莽[8]。
借問誰凌虐?天驕毒威武。
赫怒我聖皇,勞師事鼙鼓。
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三十六萬人,哀哀淚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營農圃?
不見征戍兒,豈知關山苦?
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

    (全篇麌韻獨用)

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清”、“行”、“卿”、“兵”、“纓”,庚韻;“星”、“冥”,青韻。)

傷宅
白居易
誰家起甲第,朱門大道邊?
豐屋中櫛比,高牆外迴環。
纍纍六七堂,棟宇相連延。
一堂費百萬,鬱鬱起青煙。
洞房溫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虛且迥,坐臥見南山。
繞廊紫藤架,夾砌紅藥欄。
攀枝摘櫻桃,帶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載為大官。
廚有腐敗肉,庫有朽貫錢。
誰能將我語,問爾骨肉間:
豈無窮賤者?忍不救飢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見馬家宅,今作奉誠園?

    (“邊”、“延”、“煙”、“錢”、“年”,先韻;“園”元韻;“干”、“欄”、“丹”、“官”、“寒”,寒韻;“環”、“山”、“間”,刪韻。)

醉歌
陸游
讀書三萬卷,仕宦皆束閣;
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
不得為長虹,萬丈掃寥廓;
又不為疾風,六月送飛雹。
戰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
窮邊指淮淝,異域視京雒。
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
平生為衣食,斂版靴兩腳。
心雖瞭是非,口不給唯諾。
如今老且病,鬢禿牙齒落。
仰天少吐氣,餓死實差樂!
壯心埋不朽,千載猶可作!

    (“雹”,覺韻;其餘的韻腳都是藥韻。)
    從上面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古體詩雖然可以通韻,但是詩人們不一定每次都用通韻。例如李白古風第十四首就以麌韻獨用,不雜語韻字。特別注意的是:上聲和去聲有時可以通韻,但是平仄不能通韻,入聲字更不能與其他各聲通韻。試看陸游《醉歌》除了一個“雹”字,一律都用藥韻字。就拿“雹”字來說,它也是入聲,並且是覺韻字。覺藥是鄰韻,本來可以跟藥韻相通的。
    古體詩的用韻,是因時代而不同的。實際語音起了變化,押韻也就不那麽嚴格。中晚唐用韻已經稍寬,到了宋代以後,古風的用韻就更寬了。
    (二)柏梁體
    有一種七言古詩是每句押韻的,稱為柏梁體。據說漢武帝建筑柏梁臺,與羣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其實鮑照以前的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韻的,古代並且另有一種隔句用韻的七言詩。等到南北朝以後,七言詩變為隔句用韻了,句句用韻的七言詩纔變了特殊的詩體。
    下面的柏梁體的一個例子:

飲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也有一些七言古詩,基本上是柏梁體,但是稍有變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eb59e0100cvvv.html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0:57 | 只看该作者

古体诗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言古诗 诗体之一。形成于东汉初。每句五字,每篇句数不拘。用韵较灵活,可以隔句或每句押韵,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一韵到底也可换韵。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兴寄咏怀手法是五言古诗的传统技法。行针布线是指诗歌的布局、结构,古诗章法讲究的是首、腹、尾三段,文章要婉转回复,首委相应,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纵观文体的艺术水平,以古体为高(五古),近体次之,近体之中又以绝句为高,律诗次之。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0:58 | 只看该作者
古体诗,是中国诗的一种。又称古风。又称「古诗」。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

五言和七言是古体诗中最主要的两个类型。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五古,七古,总是以每句的后三字为主,尤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最重要,句末字是平声的句子,则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如果句末字是仄声的句子 ,则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其中,押平声韵的古诗句子,(平平平)这一式最为常见,前人称为三平调。
在唐人的古体作品中,还可以找出一些原则:
1) 平韵的古诗,出句一般以用仄脚(句末一字仄声)为原则。
2) 七古如果句中第四字用平,则第六字必须用仄。


1、每首句数不限,可以为八句,也可以多于八句或少于八句。
2、不限对仗,但偶有对仗句,也纯以自然之法为之。
3、不讲求平仄。
4、有押韵,可押平仄韵,可换韵,亦可一韵到底。(五古大多两句一押,七古多一句一押。五言首句押韵的较少,七言首句押韵的较多。)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古体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也有像律诗一样八句一韵的,有一点,仄声韵与平声韵是可以考虑交替的。  

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

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的。(近体诗首句往往押韵。)
逗韵法:
就是换韵处的开头一句就押上所换押的韵,作为第二句的引子,这样在音节变换上事先有个准备,使读者不会感到突然。杜甫的(兵车行)诗中不但平仄韵互换,而且换韵的地方,好多是用逗韵的。

如果要用对偶,只求意义上相对称就行,可以用同字相对,可以不讲究平仄的相对,大概一篇中的末尾地方总是不用偶句的。

换韵的七古,大量运用偶句,大量地使用同字相对。

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纔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诗所容许的那一两种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拗句:
  (1 )从三字尾看,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
  (a )平平平。这种句式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中最明显的特点.
  (b )平仄平。
  (c )仄仄仄。
  (d )仄平仄。

当然,不拘粘对也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
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


古体诗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叙事遂多用古体,而抒情则多用近体诗。


我们往往看到唐人绝句,特别是五言,很多用仄韵的。实际上这种仄韵的绝句,是古体的绝句,前人常称为'古绝',平韵的绝句 ,才算是近体绝句。

唐人五律诗,仄起多于平起,故仄起视为正格,平起视为偏格。 (七言律诗刚好相反,也是据作品数量的多少而定)。


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

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1:02 | 只看该作者
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诗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例如:

悯农(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7]!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绅《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也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1:19 | 只看该作者
古绝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古绝分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古绝与律绝相对论。

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⑵        用仄韵;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可以认为古绝。

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

古绝不受律诗格律束缚,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20:26 | 只看该作者
古绝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古绝分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

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可以认为古绝。

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

古绝不受律诗格律束缚,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古绝和律绝),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律诗简介

律诗为八句、四联,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与颈联是相互对仗的。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

古体诗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言古诗 诗体之一。形成于东汉初。每句五字,每篇句数不拘。用韵较灵活,可以隔句或每句押韵,可用平声或仄声韵,一韵到底也可换韵。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兴寄咏怀手法是五言古诗的传统技法。行针布线是指诗歌的布局、结构,古诗章法讲究的是首、腹、尾三段,文章要婉转回复,首委相应,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纵观文体的艺术水平,以古体为高(五古),近体次之,近体之中又以绝句为高,律诗次之。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体诗,是中国诗的一种。又称古风。又称「古诗」。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

五言和七言是古体诗中最主要的两个类型。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五古,七古,总是以每句的后三字为主,尤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最重要,句末字是平声的句子,则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如果句末字是仄声的句子 ,则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其中,押平声韵的古诗句子,(平平平)这一式最为常见,前人称为三平调。
在唐人的古体作品中,还可以找出一些原则:
1) 平韵的古诗,出句一般以用仄脚(句末一字仄声)为原则。
2) 七古如果句中第四字用平,则第六字必须用仄。

1、每首句数不限,可以为八句,也可以多于八句或少于八句。
2、不限对仗,但偶有对仗句,也纯以自然之法为之。
3、不讲求平仄。
4、有押韵,可押平仄韵,可换韵,亦可一韵到底。(五古大多两句一押,七古多一句一押。五言首句押韵的较少,七言首句押韵的较多。)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古体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也有像律诗一样八句一韵的,有一点,仄声韵与平声韵是可以考虑交替的。
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

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的。(近体诗首句往往押韵。)
逗韵法:
就是换韵处的开头一句就押上所换押的韵,作为第二句的引子,这样在音节变换上事先有个准备,使读者不会感到突然。杜甫的(兵车行)诗中不但平仄韵互换,而且换韵的地方,好多是用逗韵的。

如果要用对偶,只求意义上相对称就行,可以用同字相对,可以不讲究平仄的相对,大概一篇中的末尾地方总是不用偶句的。

换韵的七古,大量运用偶句,大量地使用同字相对。

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纔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诗所容许的那一两种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拗句:
  (1 )从三字尾看,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
  (a )平平平。这种句式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中最明显的特点.
  (b )平仄平。
  (c )仄仄仄。
  (d )仄平仄。

当然,不拘粘对也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
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

古体诗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叙事遂多用古体,而抒情则多用近体诗。

我们往往看到唐人绝句,特别是五言,很多用仄韵的。实际上这种仄韵的绝句,是古体的绝句,前人常称为'古绝',平韵的绝句 ,才算是近体绝句。

唐人五律诗,仄起多于平起,故仄起视为正格,平起视为偏格。 (七言律诗刚好相反,也是据作品数量的多少而定)。

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

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

古绝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古绝分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古绝与律绝相对论。

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⑵ 用仄韵;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可以认为古绝。

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古绝

古绝不受律诗格律束缚,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古绝和律绝),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律诗简介

律诗为八句、四联,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与颈联是相互对仗的。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

第六节 古体诗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节里叙述。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本章第二节讲律诗的韵是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纔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咸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歌 麻 蒸 尤侵职缉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23:02 | 只看该作者
古体诗的种类与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分古体诗(古风)和近体诗(格律诗)两大类。
  一、古体诗又分:
  (一) 五古:五言古诗。
  (二) 七古:七言古诗。
  (三) 杂言诗:包括三言、四言、六言、一般归入七古。
  (四) 柏梁体:七言,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五) 入律古风:多为七言,基本是律句或准律句(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四句一换韵,平仄韵交替。
        (六) 乐府诗:汉,南北朝民歌,历代有仿作。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歌唱,“感于哀乐,缘事而作”。
        (七)歌行体:多为七言,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流畅,亦可歌唱。
        (八)古绝:不入律的绝句,不粘不对,平仄韵均可用。

    二、古体诗的特点:
     (一)字数、句数多少长短不拘。
     (二)押韵自由。可用同韵部,也可用邻韵:平、仄韵均可用:上、去声可通押(入声不行);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偶数、奇数均可用韵;韵字可以重复;还可用无韵散文句子。
     (三)平仄不规定。可用三平调或三仄尾;可用拗句;不求粘对。
     (四)不讲究对仗。如有对仗亦越拙越高古。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23:37 | 只看该作者
古体诗 主言情,尚温雅,多含蓄之言

古体诗  特点: 1) 篇幅可长可短 2) 句子有整齐和不整齐的,整齐的是通篇五言或七言,不整齐的称为长短句  3) 韵可用平声,亦可用仄声,并且可以换韵,不一定要一韵到底。  4) 句中平仄不固定,自由调配。

五言和七言是古体诗中最主要的两个类型。

五古,七古,总是以每句的后三字为主,尤以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最重要,句末字是平声的句子,则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如果句末字是仄声的句子 ,则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照此,后三字的平仄形式有四:
1) 平平平
2) 平仄平
3) 仄平仄
4) 仄仄仄
其中,押平声韵的古诗句子,(平平平)这一式最为常见,前人称为三平调。

在唐人的古体作品中,还可以找出一些原则:
1) 平韵的古诗,出句一般以用仄脚(句末一字仄声)为原则。
2) 七古如果句中第四字用平,则第六字必须用仄。


怎样押韵    之一

首先要提出的是:前面曾经提到,句中调平仄只要分别平声和仄声就行了,用仄声 的地方,用上声,或用去声,入声都可以。但是押脚韵时不但要分平仄,而且仄声 韵中,还要分上,去,入声。也就是说,用平声韵的就只能用平声韵,用上声韵的就只能用上声韵,用去声入声韵的也都如此,上,去,入不能相通。

下面再讲讲押韵规则:

(一) 近体诗押韵规则
1) 律诗和绝句不论五言七言,一概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不得换韵。但是我们往往看到唐人绝句,特别是五言,很多用仄韵的。实际上这种仄韵的绝句,是古体的绝句,前人常称为'古绝',平韵的绝句 ,才算是近体绝句。

2) 押韵位置是固定的,偶数句末必须要押韵,换言之,就是只准两句一押韵(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格式参见前章各平仄格谱),不押韵的单数句末一定必须是仄声。

3) 一定要用本韵。例如(一东)韵,只能用(一东)韵范围内的同韵字,不能通用(二冬韵)。(当然亦有偶然的通用,但那只能算是变例。)

4) 绝对不能有重复的韵脚。

(二)古体诗押韵规则
它没有一定的规则,可以自由变化,表现在:
1) 可用平韵,亦可用仄韵(要分上,去,入,见前)。
2) 每首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上好几个韵,而且四声的韵可以更迭换用。
3) 通常是两句一押或一句一押(五古大多两句一押,七古多一句一押)。但也可三句一押或四句一押的。
4) 可以同声通韵。往往可以和同声的邻韵相通用,例如平声的(东)(冬)韵相通;(肴)(豪)韵相通;入声的(陌)(锡)韵相通,.....甚至可以三个韵以上相通的,像 入声的(质)(物)(月)(曷)(黠)(屑)等韵相通。偶然有上声韵和去声韵相通的,那是因为上,去这两个声调,原本有些游移不定,或者因为某些字本可上 ,去声两读的。杜甫(石壕吏)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苦)上声,(怒)去声,便是上,去声通 押。至于那些韵可以通转,韵书中有注明,读者可参阅,这里不一一备举了。
5) 长篇的古诗,可以不避押重复的韵脚。如(孔雀东南飞)诗中重复用(妇),(母),(语),(归).....等字为韵脚的屡见不鲜。又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共三十二句 ,其中押二(舡)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至于字同义异的字韵,更不必避了。
6)首句押韵的情况,大体上和近体相似,五言首句押韵的较少,七言首句押韵的较多。
怎样押韵    之二

另外,附带说一说古体诗用韵的变化技巧:
1) 平仄韵轮换法:
在一篇中平仄韵倒换错综地运用。有些更精密到平韵的多少句数,仄韵的亦是多少句数。

2) 逗韵法:
就是换韵处的开头一句就押上所换押的韵,作为第二句的引子,这样在音节变换上 事先有个准备,使读者不会感到突然。杜甫的(兵车行)诗中不但平仄韵互换,而且 换韵的地方,好多是用逗韵的。今单抽出其中一节作例:".....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𣏌....."前六句换用平韵,首句就逗韵,"行人"的"人",与后面"频","田","边"都同韵 。后四 句换仄韵,首句亦逗韵,"水"与后面"已","𣏌"同韵。汉时"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 行"那一首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换韵处亦逗韵。
 

对偶   之一

对偶,也叫对仗("仗"的意义来自"仪仗",因仪仗是两两相对的),又叫做对章,就是 说章句相对。对偶是汉语中的一种特色,因为汉字是单音的,一字一音,同时都成方 形,将相似的或相反的两种语句并列起来,字面既富丽,形式又整齐,所以它不但在韵文中特别被运用得多,连散文中也常用。

对偶在诗歌中,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意义的排偶,一是声音的对仗,上下句(即出句和对句)的平仄要相反。

古代的诗,老早就运用对偶,不过出乎自然,不加雕琢。(诗经)中有很丰富的对偶,例如"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多得不胜枚举;甚至还 有隔句相对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便是。汉代古诗同样多用对偶,如"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 ,游子恋故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 柳".....等均是。到了晋以后对偶渐趋严谨,同时亦注意于句中各字的平仄。谢脁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和"停琴伫 凉月,灭烛听归鸿"便是偶句,甚至那时的诗人有全篇用对偶的。不过那时的用对偶,还不能悬为定格,仅仅给唐代律诗的对仗开了一个端倪罢了 。在当时文学理论中,也出现了关于对偶的形式。例如(文心雕龙)中就有正对,反对,言对(以旧籍中的成语为对),事对(以史传中事实为对)等名目。
 
(5/2010)

对偶   之二

综合唐以前的古体诗用对偶的情况归纳起来,可有下列几点(这几点也可说明古体诗用对偶的自由变化):

1) 可以用对仗,亦可以不用,取舍自由。
2) 如果要用对偶,只求意义上相对称就行,可以不讲究平仄的相对。
3) 对偶句的位置没有一定,大概一篇中的末尾地方总是不用偶句的。
4) 对仗可以不讲求工整,不一定以物对物或以事对事。亦可以意对而字面不对。
5) 可以用同字相对。如(诗经)中的"夏之日,冬之夜","鹑之奔奔,鹊之强强","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 ,泳之游之"。再如(古诗十九首)中的"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去者日以疏 ,生者日以亲","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等均是。

当然唐以后的古体诗用对偶也不例外,但是我们知道,五古,特别是七古,发展至唐才算完满,同时受了律诗的影响,他们的古体作品中运用对偶便呈现几种特点:

1) 换韵的七古,大量运用偶句,如李颀的(古从军行),全篇十二句中有六句用对偶;王维的(桃源行),全篇三十二句,偶句占十八句;白居易的(长恨歌),其间亦多对偶 。同时偶句的平仄好多和七律句子的平仄相同(就是说上下句平仄相反对)。

2) 大量地使用同字相对,如"存者无消息,死者委尘泥"(者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魂字),"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先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山泉水)(以上杜甫诗);又同字而隔句对的,如白居易的"三月无雨旱风起 ,麦 笛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旱,禾穗未熟皆青干"(月字,旱字),"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中字)。

唐代上官仪,皎然等创有六对,八对的名目,于是此后对偶之法更臻精密工整,而且使用到近体诗上加以规律化,因此对偶便为构成近体诗的一个重要条件。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23:39 | 只看该作者
兴寄咏怀手法是五言古诗的传统技法。行针布线是指诗歌的布局、结构,古诗章法讲究的是首、腹、尾三段,文章要婉转回复,首委相应,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纵观文体的艺术水平,以古体为高(五古),近体次之,近体之中又以绝句为高,律诗次之。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主题
645

5258

帖子

1

精华

11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13095
经验
1980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2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23:51 | 只看该作者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
点苍拾翠揽天下  浮白踏青攀顶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1 08:06 , Processed in 0.0872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