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6|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学堂预科一班第一讲:初识对联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主题
179

4856

帖子

3

精华

9万

积分

联都顾问

Rank: 9

UID
39561
经验
1707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8 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冈李飞 于 2013-1-8 13:22 编辑

【题外话】本讲义的来源,有一些是历届老师们辛苦撰写的,有一些是老师们从网络上收集整理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心存感恩之情,记得历届老师们对学堂付出的劳动。我们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源于我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290年左右),出现了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1700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互相影响、借鉴,历经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深厚。

对联之确切起源,众说纷坛,尚无定论,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是:先有了先秦时期的桃符,而后从桃符演变成春联,并与同步发展的文体合二而一,形成了最初的对联形式。对联与其他文体相比,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偶句形式。要探索对联,就得首先从桃符和对偶句谈起。

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后汉书·礼仪志》中说,“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止恶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一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见鬼祟,他们便捆之喂虎。民间在春节时,便在桃木板上画上二神像,以去鬼瘴,这就是关于桃符的最初记载。后来,人们将这一习俗继承下来。到了宋代,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把祈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贴在门上,这便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门贴。


对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影响。对偶句式、句法,早在先秦之前就已形成。如《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易经》中有“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经》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都是工整的对偶句。秦汉瓦当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的对偶句,对工极巧,令人叹止。刘麟生先生在其《中国骈文史》中说道,《道德经》中裁对之法意境变化多端,“有连联作对者,有参差作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还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必具”。


自觉运用对句艺术应用于创作中,始于西汉的司马相如等赋家。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体,很讲究文采和韵律,最大特点是讲究骈偶对仗。到了南朝,诗人以作诗工稳为胜。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严格要求对仗和声律,并有了“四声八病”之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南史?陆厥传》说:“永明末……汝南周颙善识声韵‘(沈)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关于永明体诗的声律特征,沈约在《宋书·谢灵道传论》中曾说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为以后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对联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楹联界对此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认为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题桃符之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还有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中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对联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有这段记载,说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对联了。这比孟昶的那副对联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只是为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而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并未形成体系。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虽对“声律”“丽辞”作过精辟的见解,对诗、骚、赋、乐府、颂赞、祝盟、铭、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诸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数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阐述,却未提到对联。这说明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但当时并未形成文体,或者并未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


有一点是公认的,由永明体发展而来的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已经是完全成熟的对联了,并对后世对联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凡符合律诗音节的五言和七言联,称为律句,格律上均以律诗的要求为准绳,甚至在一些名词称谓上也一直延用了律诗的叫法。


在唐代律诗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


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如李白题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
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写的杭州观潮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其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诗中这样写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赵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诗中这样写道:“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这说明,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像寺僧契盈陪吴越忠懿王钱倜游黄浦江时,为碧波亭题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为广州真武庙题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頫等人的少数作品,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对联形式,微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对联的一种新形式吧。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则在明清两代。期间,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列入科举考试中。因此高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到了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摘自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七律《咸阳城西楼晚眺》: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文字的风流天子,每逢出游总是到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不多,但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草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晚清时期,对联写作手法有了很大创新,不过随着语言变化和白话文、新体诗出现,长联的平仄要求不像过去那么严格了。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期间出现了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闿运、林则徐、张之洞、钟云舫等楹联高手。随着对联的兴盛和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汇集、记叙对联的专家学者,梁章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楹联丛话》等几本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渔洋、谭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专著传世。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入侵,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之作,其中尤以四川刘师亮为驰名。他于1929年创办《师亮随刊》,颇有影响。他气质洒脱,语言幽默、诙谐,作品讽刺性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其他还有冯玉祥、孙中山、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等,都写过较有影响的名联佳作。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对联这一古老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全国各地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各地楹联大赛和征联活动纷纷举办。我们欣慰地看到,对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联这一古老的长青树,必将展示诱人的姿容,迎来繁茂的明天!


附录:
一、对联的书写及张贴
1、根据传统,书写对联时,上、下联是从上向下竖写,横批是从右向左横写。


2、根据传统,张贴对联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横批在上、下联的上方位置居中。
注:横批一般用于春联、寿联、婚联和挽联,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二、对联分类
1、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2)楹联: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3)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4)挽联:哀悼逝者用。
(5)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6)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注:(2)中的“楹联”指狭义上的意思,“楹”泛指柱子。


2、按艺术特点分
(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3)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4)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5)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可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6)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7)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8)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9)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三、对联习俗
对联习俗一般分为以下4种:
1、春联习俗
春联古称春贴,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一种时令对联。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代已很普遍。在中国乃至海外华人聚集地,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春联具有祝颂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特点,并突出一个“春”字。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2、婚联习俗
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的对联,通常张贴于婚娶之家的大门、洞房门、厅堂或妆奁堂上。其内容多是对结婚双方的热情赞美和良好祝福,带有浓烈的吉祥、喜庆色彩。


3、寿联习俗
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是评赞过寿者的功业才能、道德文章,祝福过寿者多福高寿、美满幸福,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情色彩。


4、挽联习俗
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往往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一般用白纸配黑字,具有肃穆、庄严和沉痛的感情色彩。透过联语,唤起对先人、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四、对联的艺术格调
对联的艺术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10种:
1、律诗格调
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主,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2、词格调
到了宋朝,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如徐达的故居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3、民歌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如解缙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4、散文格调
以散文入联,如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5、戏文格调
有的对联从表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例如: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再如:
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冶;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调
曲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铺联:
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
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7、成语格调
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绕口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绕口令。如: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9、谜面格调
有的对联像一则谜面。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注: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


10、骈文格调
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清末民国初期,对联越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如清代诗人李联芳写的武汉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此联用了大量的骈名,如“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等,把人带入旷远、舒展的诗情画意之中。


五、对联特征概括
“湖湘楹联七子”之一的傅小松先生在其《中国楹联特征论略》中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


从结构上看,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下联,只能算是半副楹联。当然,许多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他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联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或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中去。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之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之意促爽劲,散文之自由潇洒,经文之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楹联的艺术魅力。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楹联来概括: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人们常说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哪种文学形式像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像其他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


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然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有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分。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言斗才和思想斗智。


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的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楹联的大师。


清末有个叫赵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上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的深刻性和严肃性。伟大领袖毛主席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并予以了高度评价。

字走;
号爬。
在线时间
258 小时
主题
16

225

帖子

0

精华

4659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3006
经验
108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0
2
发表于 2013-1-8 13:1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非常感谢老师!芽芽一定努力学习。领讲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主题
54

926

帖子

0

精华

3905

积分

荣誉版主

懒懒

Rank: 6Rank: 6

UID
43408
经验
39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3
3
发表于 2013-1-8 14: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讲义!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41 小时
主题
404

1460

帖子

6

精华

693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3140
经验
693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5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5
4
发表于 2013-1-8 14:4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李老师!恒阳唯有努力学习,才能不负历届老师们的辛苦!
恒心壮志常与共;
白雪阳春两相宜。--阿圆老师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12 小时
主题
30

681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36401
经验
211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27
5
发表于 2013-1-8 14:43 | 只看该作者
班主任辛苦啦
寒花初澈骨;白羽每经心。
——缅校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8 小时
主题
9

165

帖子

1

精华

669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3035
经验
66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1
6
发表于 2013-1-8 14: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15 小时
主题
4

406

帖子

0

精华

2185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267
经验
218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6
7
发表于 2013-1-8 14:5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老师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9 小时
主题
10

246

帖子

3

精华

1329

积分

联都贡士

Rank: 6Rank: 6

UID
42602
经验
1329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7
8
发表于 2013-1-8 14:58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好丰富的内容,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9 小时
主题
9

525

帖子

0

精华

8646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024
经验
206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21
9
发表于 2013-1-8 15:23 | 只看该作者
学后知无知。尧山一剪梅感谢老师的讲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44 小时
主题
2

47

帖子

0

精华

2157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2519
经验
44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9
10
发表于 2013-1-8 15:27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元起始满园春,妙笔生花论古今;众里难挑君品貌,蜂迷蝶猜最开心。——by Julia【诗清话逸】
一别经年,莫解花心事;几番提笔,难猜月性情。——石上泉赠联
两小无猜文笔秀;一难有助弟兄多。——洪都小子赠联
一纸风云生我笔;难联字句请君猜。——洞庭青草赠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63 小时
主题
23

667

帖子

1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银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UID
42301
经验
304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6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9
11
发表于 2013-1-8 16:38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一定不负老师的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77 小时
主题
7

64

帖子

0

精华

3380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40176
经验
80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7-8
12
发表于 2013-1-8 18:14 | 只看该作者
l老师喝茶 辛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主题
5

40

帖子

0

精华

1558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2495
经验
31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7
13
发表于 2013-1-8 20: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82 小时
主题
18

651

帖子

2

精华

2359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8228
经验
235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7
14
发表于 2013-1-8 21: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老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838 小时
主题
12

501

帖子

6

精华

9557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289
经验
215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83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8
15
发表于 2013-1-8 22:14 | 只看该作者
菁草青如玉    柳花白似霜 ----洪都小子赠
思乡愁绪似菁丝,闲赋一行青琐诗。鬓侧涟如春雨落,归途柳系有谁知?----望海赠
菁藻参差乱雨狂,青青万木为谁妆。如烟往事成尘土,柳叶垂丝暗自伤。----无尘冰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27 小时
主题
83

955

帖子

1

精华

3425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9839
经验
342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6
16
发表于 2013-1-8 23:35 | 只看该作者
武老师您辛苦啦!学生谨记您的教导!!!!
湖滨漫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8 小时
主题
4

90

帖子

0

精华

1552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26980
经验
38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1
17
发表于 2013-1-9 21:27 | 只看该作者
简单过了一遍,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46 小时
主题
59

1205

帖子

9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42844
经验
530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7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8
18
发表于 2013-1-10 12:22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了
山仁可隐贤,放眼而量,风物不殊成曲线;
水智宜承德,弹歌以隐,性情脱俗醉闲云。--高原汉子老师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9 小时
主题
2

31

帖子

0

精华

1460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1924
经验
30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1
19
发表于 2013-1-10 12:33 | 只看该作者
领讲义,老师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87 小时
主题
0

17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2039
经验
11946 点
威望
8 点
在线时间
3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9
20
发表于 2013-1-10 12:35 | 只看该作者
已经学习,谢谢老师,辛苦了!
清香有意住闲门,风绕繁花月已昏。
雅兴更须一杯酒,笛声吹落梦无痕。
                                    ——任杰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11:42 , Processed in 0.1073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