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贺所有上榜的师友! 同时欣赏大家的精彩联对和君扬的精心制作的古雅的图联一体的动画!
蒙图联版君阳首版相托,点评本期古诗重配的精品佳对,因事耽搁,差点有负所托,诚惶诚恐。今天终于抽时间真正的坐下来全身心的欣赏所有的精品对句,实在是一种奢侈,不过,倒是非常值得的幸事,这有赖于图联众同仁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从这首《山行》原诗和众多师友的佳对中汲取了营养,陶冶了性情。谢谢大家! 评联前,我觉得先要欣赏透《山行》这首七言绝句的诗意。很明显,这首诗描绘的是深秋的山行中看到的景色,好像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以及山行中停下来的人,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象有主有从,层次分明。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当我们读到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时,我们领略到这首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当然整诗的赏读和各句的重配在欣赏的角度上会有很大的出入,这点也是点评的难点所在,分句的联对毕竟不是为整诗改句。闲言稍叙,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各个精彩对句吧。特别说明,因是点评精华句子,所以要求或许严格了点,但也纯属个人见解,囿于学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师友海涵!
出句1: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对句1:静听野寺钟声晚【阵风】
对句1:遥看茅屋炊烟直【石桥耕夫】
对句1:独行空谷跫音响【余仁杨】 出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远上”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对句1:静听野寺钟声晚【阵风】
散评:寒山野寺,意境相合.行在绵长向上的山路,静静听到野寺钟声悠扬,为行者徒添了一份想往.画面静中有动,静中有声,钟声益显寒山之静.字面上,对仗工整,意境也非常出尘.惜最后一字"晚"和开头一字"静"关联不紧.
对句1:遥看茅屋炊烟直【石桥耕夫】
散评:炊烟直,言山中无风,一切皆在静穆中,唯行者远远地眺望.对句用朴素的联语营造了一种尘世的朴素的美好,暗示安静的生活,是人们心中所向往的,是最大的亮点.
同样,遥看和直没有必然联系,茅屋和原诗白云深处人家比,略显直白,茅字对寒欠工.
对句1:独行空谷跫音响【余仁杨】 散评:对句营造了人行道中,听大自然中跫音,因为四围之静,也显的异常的响亮,用跫音来衬托静穆的世界,也暗示着生机,好! 然出句为向上行山路,对句言向下行山谷,部分意境相似了.跫音,在这个以山或谷为自然之象面前,略觉小了点.
出句2: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
对句2:紫陌桥头飞燕子【阵风】
对句2:红杏枝头栖燕子【陌上】
对句2:林海尽头飞宿鸟【石桥耕夫】
出句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写白云写人家,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山上有人,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句2:紫陌桥头飞燕子【阵风】
散评:出句虽是写的人家,但因在白云深处,也就有了飘然出尘之象.对句用彩笔写桥,饱含浓情的写燕子,表达了一种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较工,然燕子老飞于桥头,好像定格一样,这燕子也太老实了.
对句2:红杏枝头栖燕子【陌上】
散评:出句好像是山水画高手的作品,欣赏这个对句,作者用简洁的笔触捕捉初春的一个自然和谐的镜头,使我又忽然想到了工笔画大家喻继高的工笔画,意境和手法上虽和出句不是很一致,但都表达了一种向往,情在字外.
对句2:林海尽头飞宿鸟【石桥耕夫】
散评:白云缭绕,林海苍茫,但见晚归的鸟儿飞在林海尽头,静中有动,白描中有所渲染.然林海对白云属于意对,尽头不太准确.
出句3: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
对句3:把盏轻吟桂殿秋【阵风】
对句3:策杖独听山籁清【闲月】
对句3:侧耳静听溪水潺【晨曦微露】
出句诗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蕴含丰富.这句笔锋斗转,从一二句的铺垫中,道出了鲜明和强烈的感情倾向,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这里的坐是介词,因为,为了的意思.
对句3:把盏轻吟桂殿秋【阵风】
散评:出句本是写枫林,点名秋景,对句联之以桂殿,秋意更浓,一个吟字,写出了情感倾向.但末字实不宜点出秋字,可用一个形容词替代.
对句3:策杖独听山籁清【闲月】
散评:寄情山水之人独钟山籁清音,作者为我们勾勒了林泉高士超然物外的一份闲适和雅致。
对句3:侧耳静听溪水潺【晨曦微露】
散评:山有枫林之美,有溪水之韵,沉浸其中,何能不醉?对句前四字略觉费了些笔墨。侧耳和静听本就是一回事,所以,侧耳如能换个意象更好。
出句4: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对句4:秋波绿似三春柳【陌上】
对句4:松声惊破三更梦【陆游】《夜闻松声有感》鸿爪踏雪泥集句
对句4:溪声晴带三秋雨【林云】【王铁柱】集句
此出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用“红于”,揭示了红色的枫林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证.一个于字,足见炼字之工.
对句4:秋波绿似三春柳【陌上】
散评:出句蕴含深意,对句略显单薄了点,意思趋于表象。
对句4:松声惊破三更梦【陆游】鸿爪踏雪泥集句
散评:集句巧妙,实是不易。因是集句,字词对仗的要求自然略宽,但这句的对仗上实是有可圈点的地方。
对句4:溪声晴带三秋雨【林云】【王铁柱】集句
散评:一联能有两个集句如此巧妙,实在难得,叹为观止。大家有心了! 不过类似的还有,象 泉声急泻三更雨《题罗浮山中阁》(宋·陈元晋)
松涛忽捲三更雨《夏夜山中偶成》(元·吴景奎)
愁深白下三秋月《送罗浮陈山人》(明·胡应麟) 疏梅艳夺三冬雪《和外见赠原韵其一》(清·方荫华)
等等,但要以能有比拟的为上。
以上散乱的学评,权当是一次向大家学习的机会,错误在所难免,还请大家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