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句: 雪笑梅红梅笑雪(中华剑客)
对句: 春催柳绿柳催春(武冈 张梦 隆回 姜灯银 山东 杨玉汉) 春怀柳翠柳怀春(隆回 罗吉生) 春迎李白李迎春(隆回 黎祜银) 春怀燕紫燕怀春(隆回 吴晓阳) 春迎草绿草迎春(邵东 罗红英) 天连水碧水连天(新邵 刘治安) 梅输雪白雪输梅(岳阳 颜秋生) 春融柳绿柳融春(湘潭 刘霞林) 春歌柳绿柳歌春 (河南 马开民) 风迷柳绿柳迷风(天津 傅绍智) 春知柳绿柳知春(河南 文金涛) 春描柳绿柳描春(河南 葛永红) 春邀柳绿柳邀春(河南 刘洪敏) 风吟柳绿柳吟风(广东 冯兆烈) 风吟竹翠竹吟风(广东 余仁杨 江苏 张修顺) 风言月白月言风(内蒙 包苏日嘎拉吐) 点评:出句是一个回文句,而且是一个全回文句,即上下联顺逆同一,能分别倒读,且倒读时字、义相同,这是此出句的最大特点。如果更分析得细一点,还要注意出句中两个重要字的对仗:第一个“笑”字具形容词和动词属性,“红”字具有形容词、名词、动词三重属性。要完全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做到一部分就已经不错了。千万不能为了照顾这些细节而忽略了顺读和倒读的自然流畅。此外就是修辞上运用的拟人手法,这也是颇为重要的。所选对句除“天连水碧水连天”外,其余对句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句中以“柳”对“梅”的句子比较多,一是因为“梅”是冬天的景物,“柳”是春天的景物,冬去春来,切合自然之规律,所以最容易被人们想到;二是因为“柳绿”、“柳翠”对“梅红”见工,古人对颜色词是十分重视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与其它词类相对的。 (邹宗德)
本期出句:冬终春蠢动(刘可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