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89
在线时间107 小时
主题2
记录0
联都贵宾
经验512 点
威望0 点
金钱860 ¥
在线时间107 小时
主题2
联都贵宾
- UID
- 81305
- 经验
- 512 点
- 威望
- 0 点
- 在线时间
- 10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11-1
|
本帖最后由 叶落无痕 于 2018-12-22 18:44 编辑
联都门下省暨开心联苑诗钟半月赛第一期点评帖
主评人:叶落无痕
钟题一:至仁三唱
题 解:
三唱是将题字分嵌于七言偶句上下比中的第三个字位上,又叫鸢肩格。鸢肩是形容人两肩上耸,像鸱鸟栖止时的样子。古人认为具此形象之人仕途能速达高升,故取以为格名。
关于三唱的特点,宗子威有说明如下:“三唱地位与一唱同。惟可与上二字连成三字截,而正格则仍连一字也。”
所谓三字截即今人所说的三音节词,而二字截相应地说的就是双音节词了。也就是说,三唱的题字对仗,除正格的与第四字构成双音节词作为对仗单元外,也可以与第一、二字一起构成三字截作为对仗单元。与正格相对应,这种格式或可称之为别格。题字本身,按照比翼格诗钟的定义,原本是不允许自身就能成对的,本题至、仁两字,本义一名一动能不能对,不用管它,只要适当设置“辅题之字(诗钟里称为眼)”与题字一起合成三字截或二字截去相对就可以了。以三字截成对的,辅题之字称为两字眼,以二字截成对的,辅题之字称为一字眼。凡不设辅题之字,直接用题字构成对仗的,古人称为“无眼”,旦月时会被减分。
附文:
在上面这段文字里,涉及到了比翼格诗钟里三个很基础但却是很重要的概念:字、眼、眼字。关于这几个概念的具体规范,先贤并非仅留下一种说法,其中,王鹤龄先生认为王毓菁在《诗钟话》里的说法最为简洁精当——笔者亦支持这一观点。今将相关文字抄录如下:“游散一唱:‘游遍青山归纂史,散将声伎起勤王。’ 注:嵌字要有‘字’有‘眼’。此联史公信国跃然纸上,论者或病其有‘字’无‘眼’。盖题是‘字’,附题之字是‘眼’,合之曰‘眼字’。一题到手先寻‘眼字’,‘眼字’得,造句乃有范围。”
细读这段文字,不难明白,“题”,就是钟题,他包括钟格与题目,而“字”就是用作题目的汉字;“眼”就是附在“字”上面用来帮助“字”(理论上规定是不能成对的)成对的工具,当“眼”与“字”结合时,就构成了“眼字”——这里特别指出的是:“眼字”是一个专用术语,它不是指“用来作‘眼’的汉字”,它是“眼”与“字”相结合而后形成的不能拆分的对仗单元!在三唱里就是前面说过的二字截或三字截。也就是说,在比翼格诗钟里,“眼字”是作为基本的对仗单元出现的,论其对之佳与否,或者说能对不能对,必须以完整的“眼字”而论,而不是再拆分成“字”与“眼”分别各自为对!
虫子这段附文仅提供给初学诗钟的朋友参考,斫轮老手无视即可。
选 评:为更方便清晰地选出钟赛的优胜作品,本次选评采用捉“虫”法——就是先挑毛病,且是从容易辨识的毛病挑起,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渐次淘汰,直到最后剩下优胜作品为止。依次操作如下:
一、超量或重复提交的。
尊贤至孝涛声远;
立德仁怀玉阁春。
工能至善精于器;
物以仁矜贵在心。
堂上至亲堪是福;
身边仁里可为家。
叶案:参赛前朋友们最好先读一遍赛事规则(重复提交的只留下一幅,超量的直接不录)
二、与命题格目不相符的。
至治长为开盛世;
仁恩广施得高名。
知至堪为多胜事;
怀仁不改小尘心。
师行至德称贤者;
品具仁和比圣人。
微言所至江湖客;
大义居仁智慧心。
官语每多仁爱士
童言最是至真心
友结金兰同至契
情从肺腑共仁和
崁字敲钟情独至
开心逐句趣同仁
叶案:本期诗钟格目为至仁三唱,非至仁登楼格。非常感谢以上七句作品的作者热情支持,从一唱到了七,然而规则如此,不录莫怪。另其中三唱似为别一ID用以参赛,故这里也不再择出留存。
又云至圣无一土;
兹口忈慈不二心。
莫否至惪真善美;
且言忈义尚忠實。
叶案:以上两比作品以异体字代替题字参与,与嵌字诗钟格目要求不合(异体字与通用字的区别不等于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区别),不录莫怪。(待续)
三、平则格式不符合赛事规则要求的。
迎冬至清樽入醉
掷安仁妙趣横生
叶案:冬、清平仄失替。
崇高至德景行止;
宅厚仁心大业成。
叶案:“景”仄读于本赛事规则不接受。
诗有仁心风雅颂
山中至爱梅兰芳
叶案:下片三平尾。
名言至理古今赞;
君子仁人中外尊。
叶案:“古”仄读于本赛事规则不允许。
民知至则是非辨;
君履仁而礼义兴。
至:准则。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
叶案:“是”仄读于本赛事规则不允许。
说明:虫子本人其实很喜欢“仄平仄”收尾的格式,独具桀傲不驯的性格。然规则已然定下,便当一视同仁,敬请谅解。(待续)
四、文理或逻辑不能圆融的。
推崇至理何须佛;
抱定仁心敢问天。
叶案:上比乃不言自明之理,赘述无意义。下比质之屈子《天问》,合共一百七十问,都与仁心无涉~~
尧临至德邀贤者;
子用仁心育大家。
注:上联引自东至县(原名至德县)传说:上古尧王南巡登大历山请舜出山之传说。下联“子”指孔子。
叶案:下比“大家”古汉语中多用指在某领域中造诣深厚之人,指无分彼自的所有人,是白话中的口头语词。用在这里,显得文白杂糅。
文言至简天行健;
道德仁谦地育才。
叶案:上比拟句见匠心,但“地/育/才”不对“天行/健”,若以三字截成对,则“天行健”为成语,“地育才”不是。
佛祖至尊香烛盛;
素王仁德圣贤多。
叶案:佛祖得檀越供养,本于大慈悲、大法力,而非地位尊荣。孔门之下,贤人众多是事实,但说连圣也多,就过了。
言悭至理崇平实;
身具仁风有笃行。
叶案:具仁风未必能笃行,这是两个层面上的事,“有”字不稳,改“向”字便佳。
常许至情观世界;
更期仁义铸云天。
叶案:“义薄云天”的薄是接近的意思,言义之高。但若直指“仁义”比云天,则“云”字不稳,作“钧天”乃佳。
处世存仁终利己;
为人至礼定多朋。
叶案:“至礼”则视人若己,视人若己自然朋友便多,下比立论有据,挺漂亮的说。但“存仁”则不以利己为目的,且也不一定能利己。不然就没有“杀身成仁”一说了。
心怀至善心无碍;
世满仁慈世有情。
叶案:这种套路式的重字句式,会大大降低成句难度,且若数量一多,必讨人嫌,历来为诗钟不录。
人通至理能成圣;
事有仁怀可作贤。
叶案:人能成圣,事如何作贤?下比主谓搭配有问题。
贤君至德安天下;
赤子仁心慰世人。
叶案:“赤子”指婴儿,喻取一体天真之义,所以没有赤子仁心一说。
世彰至善流芳远
德重仁心济世长
叶案:不规则重字。
修行至善真心境
处事仁和美誉声
叶案:誉从言,本身就说明誉就是声之一种,“美誉”后再接一“声”字,语义重复。
深情至爱三观共:
慈善仁心万界同。
叶案:“深情”不对“慈善”。
梦追至极真君子;
心拥仁慈大丈夫。
叶案:“仁慈”未必就能大丈夫哈,先不说悯蛇农夫,就慈母多败儿也可证其伪~~。上比的“梦”与“真君子”如何关联,也费解。
莫道至尊无道义;
只缘仁悯有缘由。
叶案:可能是想给谋位暴君找个所以要暴的理由,然而因句中无法指向具体人事,泛而论之,句子是不成立的:凡至尊则须无义,无缘由便不怀仁悯,都是不成立的。
莫道至纯还久远
谁言仁善尚沉绵
叶案:“沉绵”是疾病缠身的意思,下比句意不明。上比表意亦欠清晰。
工能至善精于器;
物以仁矜贵在心。
叶案:上比说匠人之艺再精也只能体现于所加工的器物中,意欲先抑后扬。可惜下比主谓搭配有问题。“仁矜”是自持身份体恤下人之意,所以人可以仁矜,物则无仁矜一说。
厚德至诚金玉贵;
孝心仁爱子孙贤。
叶案:前四字各自为对的句式,先贤认为成句过易,若非特定场合与人事,泛而用之,为诗钟所轻视。
君怀至德贤才善
臣秉仁心社稷安
叶案:“贤才”不对“社稷”。
若是至言能警世
何疑仁道可服人
叶案:上下比句首用关联词作对若无实际用途,则嫌凑字。如本句,去掉前两字不仅无碍表达,反而更清晰简练。
人无至孝应知悔
心有仁慈始不栽
叶案:上比成立,下比则不然。先不说悯蛇农夫,就慈母多败儿也算是一栽吧~~
但用至诚参学问;
常持仁爱见清明。
叶案:同上,“仁爱”与“清明”并无必然因果。
幸有至交存善念
岂无仁爱贬忠良
叶案:下比表意不明。作者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哪些昏君)怎么会连仁爱都没有,竟然排挤贬斥忠良。但因为主语的缺失,反而成了仁爱就该贬忠良了,反问句式成就的是肯定的语义。
天下至诚兴大业;
心中仁爱化春风。
叶案:上比述理,下比说事,上下画风不搭。
零落至交书信少
偶逢仁友德才高
叶案:上比自嘲无不可,下比后三字凑对痕迹太重。既云仁友,则德蕴其中,前下仁后下德,叠梁了。
民逢至治民安乐;
国有仁人国盛昌。
叶案:这种套路式的重字句式,会大大降低成句难度,且若数量一多,必讨人嫌,历来为诗钟不录。
初见至交梅半吐
再逢仁者月高悬
叶案:从字面上看,上下后三字除用于点明时间,同时也映衬见、逢之人的品性。然而正因安排过于刻意,句子失去自然:见老友一定在冬初,见仁人必定在中秋,可能么~~~
人称至善家园好
我住仁和集镇安
至善家园在通州,仁和集镇在滁州,两个地名是小类工对。
叶案:发现两个能工对的楼盘名,然后平平弄成两个句子,文法自然没问题,但巧趣并不突出。欲凭以胜出,未免轻易了诗钟。
名言至理堪醒世
博爱仁心可兴家
叶案:前四字各自为对的句式,先贤认为成句过易,若非特定场合与人事,泛而用之,为诗钟所轻视。
童子仁心馴雉过;
仙翁至化祝鸡呼。
“馴雉”,自《后汉书.鲁恭传》。“祝鸡”,自汉 刘向《列仙传.祝鸡翁》
叶案:童子仁心体现在稚过而不捕,而非稚过本身。“至化”一词本义为极好的教育与社会风气(教化),用在这里显得生硬。拟句的粗糙,有枉费一双好典的嫌疑。
山存至德高千古;
海有仁怀纳百川。
叶案:海纳百川,有成典可查,山存至德的说法似未曾见过。其实至德一词应用很广,可与关联的物事很多,稍用点心,更换山存两字很容易的。比如“天齐至德”,“光被至德”之类,俯拾可得。
先师至圣传儒学;
老子仁君著德经。
叶案:从文义看,先师与至圣都指孔子,老子仁君也同指老聘,如此重复叠梁,即普通对句也不成体统,况是诗钟~~
年于至日分长短:
礼重仁风尚往来 。
叶案:上比大实话,下比一厢情愿。《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显然没有“仁”什么事。
五、质朴无文太过的。
堂上至亲堪是福;
身边仁里可为家。
佛祖仁慈源印度;
安拉至上号清真。
医者仁心求几杏;
齐公至信退三城。
叶案:以上四杵,共同的特点就是说的都是事实,然而也就平平陈述了件事实而已,简单说就是缺乏“字趣”或者“字味”。
寻求至理心须静;
学习仁人意要真。
愿把仁心传一世;
不求至德颂千秋。
至诚铸就千秋业;
仁厚赢来一世情。
世上至情焉可负;
心中仁德更需存 。
叶案:以上四杵,共同的特点就是平平表个决心:(我决定)要做(或不做)某某样的人~~~。同样,“字趣”、“字味”不足。
诗钟,本质上是一种文字游戏,既是游戏,句子自然需要寓文字的趣或味于其中,平平成句,达不到竞技的效果,自然也就达不到娱乐的目的。
六、余下的句子相较上面的而论,能相应地体现出较强的进取心,符合诗钟应力争上游的竞技特点,兹作讨论如下:
1、天涯一人
周公至礼招贤士;
汉祖仁亲纳将才。
叶评:稍嫌直白,胜在对仗工整,用事有据,可以成钟。
5、陋室生
道教至高三界上;
儒家仁列五常前。
叶评:数字对的参与提供了些些对趣,其余同上一杵。
6、蓬蓬远春
攀峰至顶胸襟阔;
立世仁民道义崇。
叶评:上比的赋法运用,使句子显得不过于平直了。然而下比又走上了纯议论的路子。本次赛题,所拈两字都比较抽象而缺乏形象性,用术语来说就是字味较“枯”,对于这样的题字,用纯议论且不涉人事的句法拟句,大体就只能从对仗上去寻找钟趣了,或工或巧,若工、巧全无,难免味如嚼蜡。
9、乐客
三生至爱添长恨;
一饭仁心证大同。
注:
1.“三生”义出”三生石“。
2.“长恨”义指绵绵遗恨,又指唐·白居易《长恨歌》。
3.”一饭”义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之“一饭之恩”,或见“一饭之德”。
4.“大同”义指“人人互爱互助”的仁爱最高理想,又指《礼记·礼运》之《大同篇》。
叶评:平凡字面,一经烹调,便生出字味来了。收响。
10、雪山飞狐
至礼蜂君臣有序;
存仁鹿得草寻群。
叶评:句子从“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化出,得句天然,非律句能依律则。收响。
13、铃子山人
当行至训修身事
不做仁言满口人
叶评:虽然也是表决心的句子,胜在上下兴比自然,尚可一读。
16、相约
须将至理融家训;
莫把仁怀付水云。
叶评:水云两字的象征法,终于让句子透出一丝生趣,不至一命呜呼~~
17、逸鹤
行能至德心常泰;
言若仁和气自平。
叶评:虽也嫌干枯,述理也平常,然毕竟含有自家领悟在,可以一读,遇心性寓合者,或可书为座右。
20、无瑕
修心至始轻名厚
不欲仁归在善行
叶评:用三字截拟对,使前三字对仗活络自然而不失工稳,是可欣常处。其余同上。
21、洞庭小生
夫妻至爱同船度;
儿女仁心与日升。
叶评:生活中的直接体会,至少使句子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是胜人处。然而诗钟以竞较腹笥见识为依归,因此这种分享纯个人生活的白描句子,与诗钟不是一路,只好割爱。
24、好事近
难攀至德犹追梦;
欲效仁人好立身。
叶评:这个梦大体是指理想、愿景的意思。文理上可以接受,但对诗钟来说,这样蹈空成句,如个人决心书之类的做法是不够的。
26.柳暗花明
穷途至圣名堂阔
广法仁王宝镜清
叶评:上比有“孔子穷乎陈蔡”的影子,只是名堂乃近现代口头语,与全钟的语言风格差别太大,全钟文法上不够雅驯。这些地方是一定要认真处理的,不然一字词病全钟废,是非常可惜的。
27、小字
心从至简尘无碍
性到仁和世不欺
叶评:喜欢上比,下比如前面说过的类似句子一样,稍显一厢情愿:老实人给欺负了就欺负了,老天爷并不管事的例子多海去了,喂心灵鸡汤解决不了问题~~~
28、满船月明
飘零至味黄州月
旷达仁心赤壁风
叶评:如果题为苏轼合咏,是很不错的一杵。但在比翼格诗钟里这样写,就见拘谨而失了格局——类乎上下合掌。
30.蝉时暮夏
常效至行修自我
当推仁政济黎民
叶评:文理没问题,于对联甚至作座右读都是挺不错的。但蹈空成句地说一通人所共知的大道理于诗钟就难见警策了。
32.放鹤闲人
从来至德何须急;
自古仁心永不迟。
叶评:与上面一杵同类,依然是平平说“浅理”,这样做的句子虽然内容可能并不一定都一样,但无论手法及句法基本上是众口雷同的,蹈空成句而无自家独特处的句子,句子好不好另说,在诗钟里是很难争胜的。
34.叶青阳
情在至诚梅做伴
心存仁义玉为邻
叶评:以梅、玉为美好品格的象征套路太熟了,成钟固然是没问题的,但欲恃以争胜就比较难了。
37.糊涂
师行至德称贤者
品具仁和比圣人
叶评:是对自家师门的嘉许么?贤字没问题,圣字一下,如没实事支撑,只怕就过了。若泛泛而谈,仁和两字尚难与圣人相称。
38.逸斋
但求至道多为善
独抱仁心懒问名
叶评:也是表决心的座右类句子,与13、24、30等等句子看上去是不是一般面目?这类句子,其实在开篇点评前就已淘汰了一部分,保留下来的是在文采上尚可一读的句子。但诗钟仅有文采是不够的——甚至可被称为“清词丽句”的都依然会为钟家垢病。因为清丽或者说文采,只能娱人目而不能震人耳,更难以动人心,故难以为佳钟。
42.千种风情无处
为访至贤骑白鹭
但邻仁者种青莲
叶评:与34号句相类而稍见生趣。
44.白小白
行当至信方能立;
名到仁和自不孤。
叶评:与17、27号句如出一辙~~~
45.张久生
苦无至药疗心梗
幸有仁方拯世风
叶评:一比一兴之间就体现出了不甘过于平直的追求,这种意识对于打钟人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值得初习诗钟的朋友借鉴。
47.小象
德配至贤乘白鹤
师称仁祖座青牛
叶评:与白鹤相关之人不止一位,但大多为贤能之人,上比可以接受。凡涉青牛者,多指道家一路人士,然而虫子识陋,确没考得被称(或名字)为仁祖的名人是道家一路的,若有其事,加一注来。
49.冷月寒梅
人生至爱诗书酒
天道仁方孝悌忠
叶评:上比虽评,但下比将份属人伦的“八德”提升到天道层面,更见警策之意,是全钟佳处。附案:八德全体陈述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但在七言句式中,限于字数,截取前几位,以局部代全体,这种手法是允许的。
50.猜猜
言无至理难醒世;
自有仁心可服人。
叶评:与13、24、30、38一类。
51.晚风夕霞
赵芳至政才三载
刘秀仁民有万天
叶评:赵芳,猜得不错的话是指赵德芳,宋太宗赵光义之兄,976年受职兴元伊,979年病死,为三年之数。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合一万两千日左右,以约数万天入句倒也无不可,只是从味道上来说,终究难逃凑对之嫌。再加上赵德芳能不能称为赵芳亦是疑问,句子尚欠琢磨,难以称佳。
55.赵客缦胡缨
孟以仁心名亚圣
季凭至信价千金
叶评:孟轲季布,用事确切。惟价字略不稳——字面上成了季布能卖一千两金子,而本义应该是其信誉价值前金。故“价”字宜换“誉”字为佳。
但得至诚行号令【宋 朱翌】
犹怜仁义对诸侯【宋 范仲淹】
叶评:工整。学习过。
58.红尘有梦
常持至德为君主;
永葆仁心惠子民。
叶评:为人主立座右,然因是泛泛而淡,非具体人事,作自家观点去理解,君主、子民,立意嫌腐旧。
63.忆往琴声
胸存至善宽如海
世有仁心暖胜春
叶评:虽与13、24、30、38一类,用在后三字有比兴,稍胜一筹。
65.榔头钉子
家传至圣频趋鲤
戏说仁宗假作猫
“孔鲤趋庭”,自《论语注疏.季氏》。“狸猫换太子”,戏剧、野史。
叶评:用事确实,对仗工整,收响。
70.王奇顺
如持至宝为知足;
便拥仁心自忘名。
叶评:与17、27、44同一类~~~
因用至情倾大爱;
便知仁道出初心。
叶评:上下比间没因果关系吧,后五字表意已经很充分,强用关联词构成所谓流水,是诗钟排斥流水对的原因所在,表面上拟流水,实质是凑字数。
点评完毕,依例奉拈题人式例句两比以证钟题可成句,非故意难人:
叶落无痕:
至仁三唱(仄起)
病涕仁谁讥项羽
讹三至母弃曾参
自评:病涕、讹三,双字眼意对尚稳。上比用韩信说项羽“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为妇人之仁事,下比用讹传三次“曾参杀人”,其母逾墙逃走事,书袋子里寓意似也不空。
至仁三唱(平起)
于冬至节歌长夜
拥里仁怀卜所居
自评:冬至、里仁,眼字工整且之前似未曾见,可有效避免与人句子雷同。值今日恰为冬至,应时而句,不至完全蹈空。以述事行文,避免议论,使偏枯的题字得以活泼。有此三得,可以及格。
小结:
本题题字“至”、“仁”,俱为抽象意义的字词,用行话来说,属于字味偏枯的一类。对于这一类钟题,如果仍然用纯议论的句式行文,而又没有警策之义理或文典支撑,句子很容易陷入直白干枯的陷井中。其实见题之人,大体不难预料,如至情、至性、至德、至理、至圣,仁心、仁义、仁怀、仁和、仁者一类的眼字一定会撞个人仰马翻的,但绝大部分钟友依然乐此不疲,且也多以议论的形式蹈空成句,以至句式雷同,述理雷同者俯拾即是,归纳起来最多的是两类:一是表决心式的个人砺志类,二是平平直直地说一通人所共知的大道理。显然,这种全无自家面目的做法,入诗入联也难以上乘,于战诗中就更难争胜了。
在大陆,时人对诗钟的认识,因了特殊的历史原因,了解并不深,大多只从表象上认为其与诗联句的差别就是在规则上更为严苛,其实大谬不然。诗钟因了其竞技性,游戏性,在技术层面上较量固然难免,但诗钟与诗联句的最大差别真不在规则而是在内容。
先来读读以下文字,也许从诗钟发展史的概说之中能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
“诗钟既始于闽人,当夫草创之初,以诗为钟,但取其句之工。积之既久,写景言情,俯拾即是。始以为清词丽句者,继以为浮烟涨墨矣。始以为一夫善射者,继以为众口雷同矣。其弊也失之浅滑,非真性灵也。于是典实派如异军突起,连夺名城。其卒焉征典务避,使事贵新,割裂强为求工,附会全非载实,羊质虎皮,蛇神牛鬼,妲己竟赐周公,昌黎误认熙载。其弊也失之穿凿,非真典实也。”
这段话是说,诗钟在最初的草创阶段(其实也可以对应钟友初习诗钟的阶段),也大体是只要求有一定文采就可以了,但随着诗钟越来越普及与发展,句子越积越多,仅仅有文采就显得不够了,因为雷同的句子实在太多,这时候内容肤浅空乏,且而目雷同的毛病就特别让人难于接受了。这时候就出现了纠正这种局面的典实派(粤派),但典实派的毛病也不少,典事错讹,牵强附会的句子所在不少。且过于追求典实,为了让句子事典不可移异,竟至比比点名簿,也让句子变得单调乏味,于是最后就有了由闽入粤再由粤入闽的说法:即以用事(典实)为基础,参以个人情怀的结合(性灵),诗钟进入成熟的繁盛期。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成熟期的诗钟,其内容最主要的特点是尽可能避免完全蹈空成句,追求句子有实事或文典支撑,若无具体实事或文典,则至少所用词语须有来处(于文典或事实相关),即所谓要能通根,而不能以口头泛泛的字词入句(谐巧一路除外),个人性灵的抒发,要以句子本身能通根立定为基础。质之前人诗钟集子,完全蹈空成句的句子是很少的,偶然一见者,必是在义理上特别警策或是笔下独立高标发人所未发者,而这很难做得到,如“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天我五唱)”,“危滩石独当流立,绝巘云皆向下看(流下六唱)”之类,实可遇不可求。
哪么,什么样子的是蹈空,什么样子的是典实,什么样子算用字有根,什么样子的是冶粤闽于一炉?特举钟王钟圣各两比句子为例:
钟王易顺鼎
茶/松子分咏
春愁禅榻看烟飏
秋梦琴床听雨敲
字词俱为常用者且无特别象征义,是为蹈空。
帆/杜牧分咏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下各述一事,是为典实。
钟圣陈宝琛
安木四唱
十年竿木逢场戏
一梦槐安作宦归
借竿木、槐安事写自家事,是为用字有根。
补/颜六唱
生际圣朝无补甚
老营陋室欲颜之
上下各述一事,却于具体典实中灌注个人沧桑际遇之情感,动人心魄。是为冶粤闽于一炉之无上精品。
以上各类型句子,蹈空式的句子正如上面说过的,前人集中甚为少见。实甫这一杵,因了字面华丽,得其本人自吹自擂,倒也能侥幸流传,然附会之人很少。凡转述者也是因为作者名气实在太大,难以弃之。
行文到这里,相信有心之人对诗钟与诗联在内容特点上的差别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作为“科普文字”,就到此打住吧。
初初评到此结束,下面进入公示讨论阶段。钟友们对点评有异义或其它批评建议者,可于本主题下跟帖讨论,三天后出终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