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维英台北太古巢 陈维英(1811--1869),台湾教育家,字实之、硕之,号迂谷。台湾淡水人。他的父亲陈逊言在1788年由福建渡海来台,兴建了今天的陈悦记大厝,并捐钱兴建学海书院,教育乡里子弟,陈维英继承父亲遗愿,扩充学海书院,大厝所在被表扬为“树德之门”,咸丰元年(1851)他因为品行端方,诏举为“孝廉方正”,地位備受尊崇,咸丰九年(1859),他更以四十九歲之齡,考上咸丰举人,后任福建闽侯县教谕。在任上,他颇有举措和政绩,并身体力行倡导教育。任期满后,纳捐为内阁中书,在六部任事。后来致仕回到家乡淡水,他开始全力以赴提倡教育。他将在内地的教育经验带到台湾,兴办乡学,聘请当地名师任教。掌教于仰山、学海两大书院,为台湾教育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心力。晚年他在台湾剑潭旁边建起一屋,起名为“太古巢”。著作文集有《乡党质疑》、《偷闲集》、《太古巢联集》。
看剑气寒书案月;停琴韵湿墨池烟。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将愚公山移屋背;以智者水洗尘心。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赏观城市富豪家,篑山沼水,笼鸟盆鱼,纵繁华整饬,究无活泼泼机,似雅仍俗;
幸得林泉幽僻地,屏嶂襟江,茵花幄树,只潦草安排,使我坦荡荡境,宜酒与诗。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山色、水光、云阴、树影、虫鸟声,皆文章真趣,非遇读书人,会心象外,便件件寂寥,味同嚼腊;
农夫、牧竖、樵子、渔翁、僧道辈,与翰墨何缘,自得吟诗客,把臂句中,觉个个风雅,情若投胶。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以上为其自题。余觉得太古巢三字值得玩味。是以效仿题之:
一。
曾经太古居巢父;
现在清闲赋野风。
----联之手法。上联典故运用:巢父;唐尧时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贤.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遂归隐。以巢父比喻陈的晚年归隐,并嵌太古巢屋名。下联因为现在太古巢已经成为台北旅游景点,清闲赋野风模拟出主人已经不在,惟有风来思念的意境。上下联古朴兼淡雅之风格。自感觉不错。
二。
何谈拖累谁?舍己从人,但得山水充其量;
莫笑隐居此,推心置腹,还剩夕阳慰我怀。
三。
太上忘贫,难为面积思窘,坐而卧,起而行,已颇具仙人风范;
古中觅静,怎因世道生忧,竹够多,花够好,都不离老朽诗巢。
一联”巢含太古诗灵性;榻卧糊涂月老儿”打趣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