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177
在线时间111 小时
主题58
记录0
联都贵宾
经验652 点
威望1 点
金钱1310 ¥
在线时间111 小时
主题58
联都贵宾
- UID
- 38456
- 经验
- 652 点
- 威望
- 1 点
- 在线时间
- 11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2-8
|
评论文字的使命和力量
邹宗德
俊良先生《文字的使命与力量》一书出版了,这是一件大喜事。虽然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文学评论集,但是楹联占了较大的比重,该书共收入各类评论鉴赏文章50篇,其中楹联方面的就占了10篇,篇幅仅次于诗词,且把它放在第一部分,可见作者对于楹联的重视。打开书本,前面是我们邵阳市文联主席兼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千山先生和邵阳市政协委员、原邵东县政协常委朱亮辉先生的序言,序言对俊良先生的文学事迹和这本评论集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我没什么新的观点可以阐述,觉得无从下笔。于是反复地欣赏着邵东县委黎仁寅书记亲自题写的书名,飘逸的书法,仿佛在告诉我文字的使命和力量。但是,它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呢?力量到底有多大呢?书中好像告诉了我,又好像没有告诉我。于是我就琢磨这个问题,就楹联鉴赏这一专辑,为俊良先生诠释一下这本书的题目吧。
俊良先生是邵东县楹联家协会的副主席,作为唐贤甫主席的副手,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楹联事业,他不负使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这本书中有关楹联的文字,可以说都是肩负着这种使命的。《一卷摊开凭放眼》是《中国对联集成·湖南邵东卷》编成出版的感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于邵东联坛的这一盛事,他既撰写联语祝贺,又撰写文章大力宣传,把该书出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条分缕析地进行总结,既鼓舞联家,又昭告世人。他俨然肩负起了邵东县楹联家协会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一道楹联文化的靓丽风景》一文是对昭阳公园楹联的点评,一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楹联,二是为了宣传这一文化工程,三是为了给少数联人答疑解惑,消除了某些对评联的误解和对某些联语的质疑声,承担起了联坛润滑剂的使命。《两行文字的自由抒写》、《才气学养相辅成》、《腹有诗书“联”倍佳》、《知法度而敢逾矩》等文章分别是对县内联家唐贤甫、赵健之、刘细云、彭永寿等四位同志的推介,宣传地方联家,扩大邵东联坛的影响,他承担起了记者兼评论家的双重使命。《岁月如诗放胆吟》则是应联界朋友之邀而作,承担起了邵东联坛的“外交”使命。还有,《嵌名贴切尚悠然》、《为别开生面的春联叫好》、《联律普及应向高层鼓与呼》等篇什,对联界的一些突出现象进行及时评论,为积极的现象热情地叫好,凝聚正能量;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鼓与呼,行使着联界“政协委员”的使命。总之,俊良的这些评论文字,使命明确,热情似火,为邵东楹联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今楹联界,搞创作的多,搞评论的少。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是不利于楹联事业的发展的。因为创作可以去参赛获奖,有名有利,评论则不然,不但没奖金,可能还会得罪人。所以,我认为,繁荣楹联文化,楹联评论必不可少。邵东这么多的联人,搞评论的却是凤毛麟角。所以我希望何俊良先生的这本集子,能为促进邵东联坛理论研究的进步和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可能是俊良先生自觉或不自觉肩负的一种使命吧!
至于文字的力量,我想,作为评论文章,一是要把被评论的楹联的力量展现出来,一是要展现评论文字本身的力量。要展现好对联本身的力量,就必须要做到对对联精准的理解。我觉得俊良对作品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这本《文字的使命和力量》,他对邵东联家及其楹联作品作了一次全身心的解读,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咀嚼、回味、拓解。当我们从一副联中读出那么多的涵蕴,得到许多的心得,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仿佛在俊良的引导下,对邵东联坛作了一次开心的旅游。 俊良先生不仅在楹联理论上颇有造诣,而且在楹联创作上也不同凡响。他被誉为邵东楹联界三大青年才俊,写出过很多高质量的楹联作品。所以他在此书中,往往能以自己的独到创作经验和审美视角,而发人之未发,论析了许多艺术的真谛。从而形成他独特治学风格,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且,只有作为一个优秀实践家,才能很具体地洞悉创作中的艺术妙谛,才能发现一般人难以发现的艺术技巧。宋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刘克庄(后村)曾经说过:“诗必与诗人评之。……不习于诗,于诗人高下深浅,未尝涉其藩墙津涯,虽强评要(总)未抓着痒处。”(《后村诗话》)。所以,无论是对联理论的阐述还是鉴赏别人的对联佳作,俊良总是能切中对联写作中的肯綮,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评论文字的第一层次,出乎其外才是高致。东坡云:“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清代的袁枚说:“此言最妙。然须知作此诗而竟不是此诗,则尤非诗人矣。其妙处总在旁见侧出,吸取题神;不是此诗,恰是此诗。”所谓“必此诗”,就是说一不二,直白浅露,毫无含蓄蕴藉之致。这是作诗之忌。明乎此,我们对于读诗也不妨借来衍化一下:“读诗必此诗,定知非解人。” 诗的含蓄美就是诗中一个字能当百个字,百个字能当千个字!蕴藉的诗联中这百字、千字留下了多大的评论空间啊!唐代崔护写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四行诗写了两年间发生的事。去年经过此门,桃花盛开,一位美丽的姑娘“人面桃花相映红”,今年又经过此门,只见花不见人,但两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没写,留给读者去想象。有人根据这首诗,张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一出戏《人面桃花》。这中间何止是一千字的空间啊?俊良也是知道如何在欣赏楹联作品时填补这种“空间”的。如他在评点邵东县政协副主席郭竟成先生题昭阳公园的八字联时,虽然限于点评的篇幅,但“填补”得很到位:“大气如奔、豪情如醉。桐江是邵东的母亲河,邵东人的根本。‘千重浪涌’既是写实,又是象征。邵东的历史风云波翻浪涌历历在目。好男儿志在四方,对邵东人来讲尤其是古今一脉相承的励志名言。‘胸罗寰宇’的气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成就非凡的邵东人。‘万卷云舒’眼见为实,遐想为虚。仰望天空,云卷云舒,联想邵东风云集会的历史画面,大有登斯楼激情澎湃,望广宇壮志凌云之感。”评点想象丰富,有虚有实,有总有分,十分精当。在赏析凌一二格言联中“祸因贪起”一句时,俊良拓解道:“贪口舌之利、贪非分之财、贪位贪名贪色贪天之功……莫不是祸之所伏也。”作者限于联语的文字,一些语意空间没有表达出来,被俊良发挥得恰如其分。
南宋词人姜燮在《白石诗说》中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别人容易说出来的,我就少说;别人难以说出来的,我就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去说明,这才不流于俗套。有些东西人们可以意会,但却难以表达出来,比如纤细微妙的感情、独特的体验、触景见情突发的朦胧感悟,自己感觉抓到了,但无法鲜活且具体地解说。也指某人或某文章好,内容大家都有体会,但却无法付诸笔端,无法精准地加以描述,即所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也。其中的创作艰辛只有诗人联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才能深刻感受,纯粹的评论家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俊良能够创作和评论并行,以理论指导创作,在创作中升华理论。在此,我建议我们的创作家们也多写点理论文章,理论家们多搞些创作。
诗歌鉴赏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黑格尔曾经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我觉得黑格尔的话不仅说到了艺术创作的关键,也说到了艺术欣赏的关键。特别是欣赏我国的诗歌和楹联,尤其需要想象。因为诗歌和楹联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的天地。清代谭复堂在《复堂词叙录》里也讲过这样的话:“作者用心未必然 ,读者用心未必不然。” 谭复堂这段话表明,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读者可以从诗词的形象中引起联想。“形象大于思想”,艺术欣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创造。而读者联想到的东西,可能是诗人创作时想到的,也可能是诗人创作时没有想到的。这就需要鉴赏者去想象,去再创造。如我为昭阳公园揽胜亭写的楹联,我自己创作时并没有想从刚和柔两个方面来构思,但他评论时却说“一则以柔,爽心悦耳;一则以刚,豪气萦怀。”这就是评论文字的力量。显然,这样的赏析是有赏析者的创造蕴在其中的。
如果要我给俊良提点建议的话,我希望他的评论中再多一些这样创造性的文字,多一些“出乎其外”的想象和意旨。诚然,其评论会更加精彩,其文字的力量会更加得到彰显。
【作者简介】邹宗德,隆回司门前人,“湖湘楹联七子”之一。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度中国联坛“十大新闻人物”。著有《对联散论》、《邹曾联墨》、《湖南楹联》、《湖湘楹联七子作品选》、《城步隐字联探秘》《对联快捷入门》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