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句: 甲午双周,黄海炮声犹在耳。(马轶麟) 对句 1. 冬春初替,沧瀛腐藻未干心(上海 曹雅琪) 2. 祖孙百代,中华辱史总萦心(江西 李家孟) 3. 恨仇千唤,马关国耻永铭心(黑龙江孙福奎) 4. 春秋几度,碧空霾影定当心(甘肃 张毓婷) 5. 东瀛频闹,中华国耻每于心(湖北 毛先武) 6. 战争八载,东瀛魅影又扇风(隆回 谭日清) 7. 中华重振,航空母舰正出头(广东 余仁杨) 8.嫦娥三访,神州儿女正扬眉(福建 王世淳) 9. 江山一统,中华史册更生辉(北京 魏春雷) 10.中华重振,东洋鬼手敢遮天(江苏 张修顺) 11.扶桑四岛,狂徒魔咒又嚣尘(隆回 袁健中) 12.长城万里,青霄巨剑定除妖(隆回 萧伟群) 13.危亡一劫,南京惨剧永锥心(广西 陈英训) 14.卢沟七夕,中华仇恨永铭心(联都 好梦桥) 15.江山一统,蓝天箭影自扬眉(联都 方 他) 16.春秋几度,神州国运正当头 (锟铻舞乾坤) 17.风云百载,马关条约总萦心(联都 宇宙洪荒) 点评: 干支纪年源自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六十年一个轮回,称为六十花甲。公元2014年,又逢农历甲午年。中国人听到“甲午”二字,便会不假思索的想起两个轮回之前的甲午中日战争。那场以黄海海战为主战场的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侵略者迫使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两次轮回之后的今天,以安倍晋三为首相的日本右派势力,购岛、修宪、强军、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对国际公理正义和人类良知进行粗暴践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和国际秩序进行狂妄挑战,加快了复辟军国主义的步伐。作为曾经遭受过侵略的中国人,备感形势的严峻,不能不防。新年到来之际,举国上下,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而笔者出此上联,征求对句,用以警戒自己和亲人们不忘国耻,居安思危。 “甲午双周,黄海炮声犹在耳”。在形式方面,“甲午”是专用名词,天干地支相配,属并列关系。“双周”有点难度,“周”,除了作姓氏和作形容词之外还可作名词或动词,作名词,“双周”即“两个轮回”(“个”是物量词);作动词即“两次轮回”(“次”是动量词),笔者出句时意在后者。“黄海”是偏正关系,“炮声”也是偏正关系,“黄海炮声”即“黄海”的“炮声”,属大的偏正关系。“犹”是副词,“在”属存在动词,如果理解为“在耳边回响”,那么,“在”就成了介词,也可以这样理解。 不难看出,出句的第一个词就是“甲午”,出对的时间又是在甲午新年的前夕,显然是作为春联来写的,于是,那些不符合对联基本规则的句子以及与春联无关的句子都落选了。又因为出句有“莫忘国耻”的主题,于是像“和风万里,邵阳晚报总飞春”之类的句子虽然与“春”有关系但与主题无关的句子同样落选了。笔者以为,在众多的好对句之中,被选的第1句应该算满园春色中的一支红杏了,堪称工对。从意义方面来讲,出句写的是沉痛的历史,对句写的是严峻的现实,彼此呼应,主题更加完美,而且“冬春初替”与春有关。从形式上来讲,对仗十分工整:“初”和“全”、“屡”等字一样,在旧时对仗中,可以看作数词,与“双”相对;“沧”的意思是“暗绿色”,与颜色词“黄”相对;耳对心,都是人身器官,可谓精到。在表达方式上,出句中用“黄海炮声”来指代甲午中日战争,对句中“沧瀛腐藻”的指代对象同样清楚巧妙而且隐晦含蓄。在遣词方面,用“腐藻”而不用“腐草”,因为“沧瀛”是海,海中多藻;用“干心”而不用“甘心”,因为前者更形象。 其他句子各有所长,供大家欣赏分析。
(邵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马轶麟) 本期出句:万马奔腾,千里马酬千里志(郴州 凌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