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七八青目,嘱余为自己之“得意之作”写几点体会。回想几年以来,无甚“得意之作”,若论体会,或许能道出一二,以博一哂。
百年圆大梦,纵马时,听牧笛渔歌,各族融情酬热土; 廿载起宏图,射雕处,看云笺雁字,谁人摛藻赋明珠?
创作心得:此次“天河明珠,幸福松原”全国楹联赛是2012年为了庆祝松原建市20周年,更好地展示松原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三化’,建设幸福松原”的精神风貌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好地展示和推介松原独有的历史遗迹、自然风光、满蒙风情等人文景观而举行的,本联获得一等奖。 96年前(1918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松花江和嫩江交汇处建立一个中等城市——东镇,就是现在的松原。上联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以孙中山《建国方略》的雄伟蓝图为起点,通过松原市特有的风情如纵马、吹牧笛、唱渔歌等的描写,反映出松原市各民族之间的融洽关系;下联也是采取先总后分的写法,从松原建市20周年出发,通过对几种松嫩平原上雄浑景物的描写,如射雕处、云笺雁字等,反映出松原市今日积极进取、舍我其谁的精神风貌。全联紧扣松原市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去写,句式长短有序,音韵和谐,对仗工稳,且言之有物,读来顿生豪迈之情。 写这种庆典联最大的难度在于选取的角度。写得大了,容易流于口号形式,显得空洞乏味,豪迈有余,内涵不足;写得小了,言之难尽,容易落入繁琐有余而雄浑不足的窠臼。为了同时打破这两种弊端,让其既有雄浑壮阔、舍我其谁的豪迈一面,又有历史人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实质内容,我选取了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远景规划和松原建市20周年这两大视角为出发点,以松原市特有的纵马射雕、牧笛渔歌、云笺雁字等民族风情作铺垫,用热土、明珠等富于情感的词语作点缀,将松原市努力打造“天河明珠,幸福松原”的雄伟目标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过目不忘。
岩骨蕴花香,一杯参透佛儒道; 金风携玉露,千古融通天地人。
创作心得:此联获得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旅游节最佳茶楹联征集大赛一等奖。武夷山不仅秀甲东南,名驰宇内,武夷岩茶也同样是香飘四海,饮誉天下。名胜配名茶,真是天作之合,两相益彰。蕴含于武夷山山水以及武夷岩茶的人文历史和底蕴,更是令人吟诵不绝。上联将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骨花香”嵌入,阐明了武夷岩茶和佛儒道三教的密切关系,让人联想到武夷岩茶悠久的历史和底蕴;下联点明第六届武夷山茶博会的举办时间在秋季,而武夷岩茶更是一位沟通天、地、人三者关系(包括两岸同胞的关系)的“天使”。全联紧扣武夷山最具特色的岩骨香茶和茶博会的举办时令,将武夷岩茶与佛儒道三教的悠久历史及其沟通天地人的作用做了一个全方位的阐述,短短二十四个字,词约旨丰,事近喻远,清新典雅,雄浑大气。 由于考虑到上一届茶博会已经成功举办过一次征联大赛,且征集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再加上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咏茶这一题材的对联自古至今多如恒河沙数,而佳联妙对亦是层出不穷,因此要在这次大赛上脱颖而出,使用“常规武器”看来是不行了,必须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才能最终击败各路高手,站到领奖台上。以茶博会为主题撰联,不仅要写茶博会的盛况,更要写茶,写出两岸同胞以及四海茶友之间的茶缘茶谊,写出武夷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正如茶博会所宣传的那样:“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为了把这些元素写进联里,通过深思熟虑,我决定从宏观方面去写这次茶博会,大角度描写茶文化及其与人的关系,而不是把笔墨重点放在描写茶的色香味上面去,这样才能做到视野开阔,雄浑大气。所以“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这样的联写茶馆可以,但写茶博会则不行。考虑到千百年以来,武夷山一直是佛儒道三教心驰神往的胜地,而武夷岩茶更是这三教爱不释手的杯中物,且自古以来,茶的内涵一直被佛儒道三教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解读着,再联想到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吸天地日月雨露之灵气,悦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之心,直接沟通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而且为了做到“切事切地”,使之具有唯一性,还必须增加一些地域色彩。联想到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骨花香”,了解到这次武夷山茶博会将在秋季举行,而秋风又有金风之称,所以写出了这样一联。在这里,“玉露”有着双关的含义,既可指秋露,又可指珍贵的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