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长泰楹联文学全国研讨会发言稿选登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8 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马长泰先生《七秩童联稿》研讨会上的发言

                                                 《山西文学》主编 鲁顺民
首先祝贺马长泰先生《七秩童联稿》出版,并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得到马长泰先生的《七秩童联稿》,心里顿时很遑惑,战战兢兢。或者说,《联稿》像是给读者推开另外一扇窗户,看到一处从来不曾涉足的园圃,奇花异草,繁花盛开,让我们再次以另外一种形式领略到汉字之美。
对联,大概中国人不知道为何物的很少,它是节庆时节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小的时候,每到腊月节,父亲要给乡里乡亲写对联,后来,我也照猫画虎替父亲写两笔。写得据说还不坏,乡亲们这样鼓励:够好啦,横平竖直像回事,字也写得黑黑的,总不用年年用碗底子扣啦。过去村里识字人少,据说,过年的时候,村里人会买回几张红纸,认真裁开,然后找一只破碗,将炕洞里的煤黑用水调匀,碗底蘸上煤灰一个一个印在红纸上。这种情形没见过,但至少可以看出,即便蠢拙不文的乡下人,过年喜庆,在对待对联这件事情上还是蛮认真的。后来上学识字,再后来看《红楼梦》,宝黛诸人为大观园拟联,哪副联工稳出奇,哪副联又显平实,才知道,对联原是有大学问在里头的。但到底有多大的学问在里头,并不甚了了。今天看马长泰先生的这部联稿,才知道对联这件事情有如此大的学问。
但是我知道,对联训练,在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里,是跟《三字经》、《幼学琼林》这些发蒙读物同样重要的内容,依稀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一点的人常跟孩子们念叨,一些口诀,记得国民初年的初小、高小小学课本里也有这样的内容,而且数量相当可观。这是训练发蒙孩童对汉字音、形、韵之美的最直接方式。但是,我们这一茬受过完整文革教育出来的人,对联的这种训练几乎是缺失的,能记得的也就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这些充满文革气息的对联,这样的训练,说实话,有还不如没有,这是要坏人心术的。
对联相对于传统的赋、格律诗、乐府、词、曲这些进入正统文学史叙述的内容,算是一个相当不起眼的晚近小文体,不可小视的是,尽管它产生的时间并不太长,大致上产生于五代,成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但是他却一直是文学家钟爱把玩的一种文体,联句是从庙堂到江湖草泽普及性很强的雅事,韵事,蔚成大观。有些联句,虽然正统文学史里绝少提及,其实没有妨碍其成为千古名句。它起自于民间,繁盛于民间,成为民间社会民意、民情的一种直观表达方式。尽管它绝少进入文学史,可是,我们每读一段近世的历史,对联这种形式会不失时机地进入历史表达,唯其有这样一些对联,历史才显得生动许多,丰富许多。它的民间性,既体现在它在民间的普及性,也体现在它的民间担当上,它有着其他文体不可能达到的功用,有着其他文体不可能抵达的地方。比方说,一处名胜如果没有一副隽永的对联,游兴会顿减,一处古迹,如果没有对联,会显得秃头秃脑,莫名其妙,而一处新宅子,如果不请对联光临,灰里灰气,就像没有植物来映衬那样显得阴森可怕。
虽然不知道对联的关窍,但不妨碍对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话题,谈起对联,我们往往会说:民间有高人。
长泰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他的名气远远超出了盈联界,前几天,我曾跟忻州几位朋友说起征联的事情,他们几乎异口同声,说有个马长泰,写的对联真是好。忻州和运城远隔没有千里,他的名声就那么大。原来,他曾给元好问的故撰写过一副流传甚广的对联,而且在忻州也有学生。他的名声不独在三晋,在全国都很有名头。联稿一书里,收有马先生为全国各地名胜题写的许多对联,不一一缀述。
长泰先生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他们那一茬知识分子,莫说大学生,就是中学生的文史底子就相当厚实,马先生先做记者,后来从事党政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文字工作,这样的文字工作,案牍劳形,说起来也是苦差使,好多人在报章语言环境中待得长了,到老了还是那样一套话。马先生是如何脱离这样的桎梏而成为一代联家?这很费猜测。读了联稿之后,对老马一生的历经有所了解,我才知道,对联这种东西,其实也跟诗,跟词,跟音乐和绘画一样,是人生理念、抱负、追求,尤其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的表达,马长泰先生的联句创作,无疑是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对于一个有着丰富社会阅历,对人生有特别感悟,对社会有深入思考的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我认识一位老科学家,他是一位著名的大坝工程师,两院院士,从少年时期就饱经战乱,亲人离散,颠沛流离,文革中又遭到非人批斗,晚年还因为三峡工程饱受争议,但是老人处变不惊,他写的一手好诗。我曾问过他,诗对你有多重要。他马上很惊奇地说:没有诗,我早就死掉了。
可见一个人,如果有所好,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会奇异地给人打开一扇窗户,撑起另外一片天空来安放灵魂。
马长泰先生是撰联高手,他有许多隽永的联句流布甚广,山西省各地名胜都可以见到马先生的楹联大作,《联稿》中有辑有马先生好多联句,不必举例。他撰联,还评联,对楹联艺术有着系统性研究,年过七旬,把自己的余热全部贡献给楹联艺术、楹联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上面。一个文体的兴盛、提高,最后形成群峰竞秀的局面,创作、普及是一回事,如果没有批评与研究,最后只能流于附庸风雅的游戏,垃圾遍地,污人耳目。相对于马先生的楹联创作,我更喜欢更看重他的评联文字,他点评对联,准确而不留情面,其目的并不是自炫高深,而是在维护艺术的尊严,是在用另外一种形式普及传统联句知识。任何一种艺术创作,少不得像马先生这样的批评人。
白话文运动兴起,尤其是全国推广普通话,汉字简化之后,汉字本身蕴含的人文信息衰减不少,而普通话变五音为四声,今人再不知音韵平仄,这对于汉语本身是一个不小的伤害。好在,各地方言还存在,北方方言中,只有山西话还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古音和入声字,中华诗词尊从的韵书《平水韵》就诞生在山西,山西没有理由不在维护汉文字尊严做出贡献。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艺术而言,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用什么来讲?用中国话来讲,用汉文字来讲。楹联无疑是用汉文字讲中国故事的绝佳方式,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传统体制那里,楹联常常被归类到书画、诗词,主流文学似乎从来没有关注过,读了马先生的《联稿》,深有感触,对联创作其实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虽然从今天开始才理解和了解到与楹联相关的知识,对楹联艺术实在是一个外行,但作为一个省级文学刊物的主编,至少能够表个态,我们刊物在今天一定给这门古老而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学艺术以合适的方式,腾出一定版面加以宣传、展示,这不是为了楹联本身,而是为了我们的汉字。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0:12 | 只看该作者
                                          马长泰楹联的文学价值
                        
                                                 原山西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旦初

  “楹联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国粹。”(李旦初《中华楹联的审美趣味》,1998)
从三个方面来谈马长泰楹联的文学价值:
一、从文学的定义来谈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写人的,写人的生活、人的故事、人的思想情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如此,楹联也一样。楹联与人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人的一生都是伴着楹联度过的。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叫春联。长大了结婚,有婚联。成家立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各行各业都有行业联,尤以茶楼、酒馆、旅游景区、名胜古迹为盛。年老祝寿有寿联,直到死去还有挽联。如马长泰挽姚奠中联:
    三晋书坛溯卫铄以来,柳米傅祁姚,麟角凤毛名自贵;
百年国学从樗庐而后,恒嵩衡华泰,巍峨险峻我攀高。
这是用对联为姚先生树碑立传,三言五语便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姚先生的书法渊源和国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使姚先生永远活着,活在对联里、活在人们的心里。此联十分精彩警辟,有力地印证了对联完全符合“文学是人学”的界定。
二、从文学的特征来谈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形象思维。形象化也是楹联的重要特征之一。郑板桥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用两个形象化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使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此类佳联历来甚多。
马长泰楹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语言精粹奇巧,善用形象化语言和比喻、比拟、联想、想像、谐音、双关、顶真、连环、衬托、对比、排比等种种艺术手法,来写人记事、言志抒情。例如:
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大会主联:
景观溯亿年,地利天时,太行汾水两行字;
联雨沐三晋,根深叶茂,古树新枝一树花。
此联之妙在于把太行、汾水比作两行字,“两行字”自然是指对联,切题切意而又留下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这两行字怎么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预示着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成立后必将涌现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的佳联妙对,把三晋大地打扮得如花似锦。
题元好问故里韩岩村牌楼联:
谁移北岳耸韩岩,一代诗豪,遗山壮举;
村藉宗光昭后裔,千秋大梦,鼎力长圆。
此联之妙在于想像奇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融古今于一炉,发千古之幽思与扬时代之主旋律密合无间,传诗豪之神与承先贤之志水乳交融。“移”与“遗”谐音双关,承接自然而富奇趣。
题理发店联:
开店我忙头等事;出门你做一流人。
好在“头”字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头等事”对“一流人”,既巧又工,主顾皆大欢喜。口语为联,如道家常,而寄意深远。
  三、从文学的功能来谈
文学有三大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楹联也有这三大功能,它的社会作用不容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没有楹联。                     
楹联虽小,却包罗万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各地旅游景区、名胜古迹、园林寺观、亭台楼阁的楹联,往往涉及山川形胜、历史沿革、兵家掌故、名士风流,凝聚着人生感悟、世事沧桑,可谓“楹联小天地,天地大楹联”,有助于我们去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世界。以马长泰《题孔子联》为例:
莫言一本儒书,泰山万仞重论语;
何止三千弟子,贤杰百朝是学生。
中国历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以居五岳之首的泰山衬托孔子的崇高和《论语》的价值,并非夸张。自三千弟子而后,历朝历代多少文臣武将、英雄豪杰远绍孔门,亦非大话。当今孔子弟子已跨出国门,遍及全球。此联应悬挂于世界各国孔子学院,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认识中国历史、认识中国五千年文明。
楹联虽小,却言简意赅,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历来广泛流传的许多励志联、治学联、品德修养联,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都已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马长泰撰写的春联、寿联、挽联、时政联、赏石联、名胜古迹联等等,都注重寓教于乐,言近旨远,阐发人生哲理。他还有大量题赠诗友、弟子的嵌名短联,不仅嵌得自然贴切,而且语重心长,片言见意,谐趣横生,有点像《论语》的现代版,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如赠巩金义联:“金钱看淡忧愁少,义气相含朋友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勉马克联:“马虎点处人就好,克服些数你最行。”(“克己复礼为仁”)自勉联:“长中有短长补短,泰里伏危泰思危。”(“绝长补短”、“居安思危”)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楹联虽小,却尽善尽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对联由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句式相同、平仄相谐构成,两两相对,集自然美、人体美、艺术于一身,把对称美、均齐美、和谐美发挥到极至。自然界的双峰对峙、二水分流是很美的。人体的五官端正、四肢平衡是很美的,哪个部位有缺陷就失去平衡、失去美。各种门类的艺术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建筑等,都讲究对称、平衡、协调、和谐。对联除拥有形式美的诸元素以外,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写人写事、抒情言志、状景咏物,还具有诗词等文学形式所固有的音乐美、节奏美、形象美、意境美。对联的各种巧体如拆字对、谐音对、回文对、顶真对、同旁对等,给人以多种多样的美感享受,真可谓美不胜收。所有这些,都可以在马长泰丰富多彩的楹联中观赏到、感受到。仅举一例:
题苏州刺绣
虽是妙龄少女,手头藏百万雄兵,布守江山安且固;
俨然高级琴师,弦内有三千雅曲,聆听旋律美而柔。
此联落笔不同凡响,波澜起伏,曲径通幽;比喻别出心裁,刚柔相济,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之美、刺绣艺术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境界高远之美,尽在其中。
楹联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没有任何理由被文学拒之于门外。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偏重于楹联的实用价值,很少认识它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在历代文学史中看不到楹联、在文学评奖中看不到楹联,在中小学教材中看不到楹联,这是很不公正很不合理的。古代科举考试要考“应对”,直到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时录取新生还要考对联,过去家庭教育、私塾教育都有“对课”。楹联理应在中国文学史中占一席之地,在文学评奖中占一席之地,在中小学以至大学教材中占一席之地。我们应该为此而大声疾呼,更应该就楹联的文学价值这个题目多做文章。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0:14 | 只看该作者
把楹联请回文学的殿堂

                                                                 山西作协著名评论家 董大中

                 楹联,真正的“国粹”
马长泰《七秩童联稿》出版,值得庆贺。
楹联,一般只有两句(两联),每句少者五字左右,多者不过十几字、数十字,最多数百字,而这样的长联是极个别的。因此,楹联可称为最短小的文学样式,但它却是真正的国粹。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楹联。有人把京剧称为“国粹”,我一直不大心折。因为京剧不过旧戏之一种,因产生于京都,得地利,能进入庙堂,得人和,受文人学士吹捧,具有压倒其他剧种的优势,得以成为“骄子”,并非独自一家。如说京剧是“骄子”,那把它得以产生之“前辈”剧种和其他受老百姓欢迎剧种,置于何处?何况戏剧这种艺术形式,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有的国家,两千年以前就有了。
    说楹联,就想起“对对子”。在中国,上学从识字开始,在识字的同时,就学对对子,跟学写毛笔字一样不可缺少。写毛笔字和对对子,是初入学者的两门功课。最简单的如“东西南北”对“春夏秋冬”,“上天”对“入地”、“春花”对“秋月”等等。不是个别的,是普遍的,各个学校大体如此。可能不太讲究平仄,只要做到对仗工整,就行了。胡适说他小时候由父亲胡铁花给他编写教材,都是韵文,其中有“人心曲曲湾湾水,世事重重叠叠山”一类句子,要他熟记。这两句联语就是最好的楹联。可见对对子的重要。影响所及,东方一些国家,也有楹联,也有从小就学习对对子的。什么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或者灵魂?过去有各种说法,辜鸿铭说是“深厚、博大和淳朴”,林语堂说是汉字,陈寅恪说是对对子。
陈寅恪把对对子当作中国文化的灵魂,精神,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的汉字,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它的最主要特点,是一字一音,一字一义(可以有多音、多义,但在一句中一般只用一音、一义),都是以字为单位,人们叫它方块字。汉字的这个特点,从已知最早成熟的汉字——甲骨文起,历经四千余年,没有大的改变。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灭亡了,惟我中国完整地留存下来,汉语、汉字应是第一功臣。语言和文字是交际工具,语言文字统一,大家使用同一工具,要把这个民族搞垮,就不容易。中国文化中有个特点,是对称。举凡建筑、绘画等等,莫不如此。这是从人体构造和宇宙间万物的特点衍生出来的。人体构造呈对称状,宇宙间万物也都是两两相对,比如天与地,男与女,上与下等。这在全人类是相同的,其他民族有坚持这个特点的,但不像中国人把它贯彻到各个方面。方块字跟两两相对相结合,体现在语言文字上便是对对子,也就是对偶。在先秦的散体文中,就有不少对偶的句子,如《左传》中“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对偶的句子,表达思想精确、严密,既富有辩证观点,又避免了片面性。到《韩非子》、《荀子》出来,这种句法更多。这可以当作一种修辞手法。到汉代,发展为一种文体,叫骈体文,魏晋时完全形成。骈体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骈偶。它要求通篇句式都是两两相对。平列的两句要句法结构对称,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而且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以词说,要求词性相当,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甚至要求人对人、事对事。不要求叶韵,但讲究平仄。《文心雕龙·丽辞》篇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骈体文的这些要求,正是楹联的基本要求。
楹联出现在五代。人们都知道,“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实后来楹联之权舆。”此据清初梁章钜著《楹联丛话》卷一。该文又说:“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春帖子多用绝句”,恰恰说明了楹联的特点。从汉魏时代的骈体文到楹联正式产生,中间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它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许多特点,绝句便是唐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楹联是中国文化中能表现中国人精神的“对对子”跟广大群众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对子”大众化、民间化的表现。它把“对对子”真正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了。它虽然有应用时间的限制,但却能走到中国的每一个乡村,每一户人家。这是任何一种戏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望其项背的。春节是楹联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时期。它不仅能烘托一种喜庆气氛,而且宣扬了中国人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人们的意志和愿望,在团结族群、和谐社会诸方面,起着无可代替的精神感化作用。如果说春节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享有的狂欢节,那么,春联就是这一节日的总主题和象征。除了节日以外,楹联还走进许多人家。无论城乡,在许多人家的厅堂上,都可以看到名人书写的楹联,终年悬挂,四季常新。它往往成了主人的骄傲和人生哲学的集中表现。过去村街和田野间大都耸立着各种碑楼、碑亭,也无不镌刻着楹联。这种碑楼、碑亭,现在依然能够看到。这都是人们识字、学文化的最好教材。楹联的普及化,也就是文学的普及化。它既是普及的,又是提高的。我说它是真正的国粹,这也是原因之一。
    从“蜀末”以来,楹联在中国流行一千余年。比起京剧只有二三百年历史,它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由于它在人民大众中普及,不像唐诗宋词那样仅仅流行在文人圈子之中,过去许多年,楹联被排斥在文学之外,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楹联,把楹联请回文学的殿堂,给它以适当的地位。使它既是人民大众的精神美餐,也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支奇葩。
   
马长泰楹联的文学价值
马长泰是全国著名楹联作家之一。多年来,他为国内许多著名景点作了楹联,大都能让人拍案叫绝。如为湖南岳阳楼所作联:“两字重千钧,可担当,方称大任;一楼辉四海,因耸立,始见强邦。”摈弃旧套,全出新意,有气魄,有劲道。“两字”(忧与乐)、“一楼”紧扣所题景观。此联已收入《江南三大名楼楹联大观》一书。再如为我故乡万荣县“三王故里”(三王者,王通、王绩、王勃也)大戏台所题联:“后土主编,三王导演,龙子登台,推出五千年大戏;孤山支鼓,二水抚琴,民生定调,谱成新世纪乐章。”具有极大气势。作者似站在孤山之巅,俯瞰大地,向着宇宙吟诵。把现代媒体常用的“主编”一类词嵌进对联,具有创意。二〇〇八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奥运组委会向全国征联,在六万副应征作品中选出二百副佳作,马长泰一人七副中选。中国楹联学会在其报告中说:“马长泰一人有七副,在全国联坛中实属万绿丛中一点红,十分耀眼。”这是概述,也是评价,甚中肯棨。马长泰的楹联已经作为许多景点、许多城市的文化标签镌刻在那些地方。他为上海市、天津市等城市作联,他为茅台酒作联,他为各地新建的碑林作联并题写。
马长泰为记者出身,构思敏捷,下笔从容,文笔老练。年轻时从事诗歌创作,有多篇作品发表,是山西作协会员。良好的文学修养,使他在楹联创作上具有特殊优势。
马长泰楹联具有很高价值,特别是它的文学价值,应该引起关注和研究。马长泰的楹联是楹联艺术高峰期的产物,他把楹联艺术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他有许多创造性的发展。读马长泰楹联,可以加深我们对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认识,可以启发我们对楹联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重新思考。最重要的是,读马长泰楹联,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把楹联请回到文学殿堂的信心。
马长泰楹联的文学价值,首先在于它是艺术地反映人生。湖北举行“东风杯”征联大赛,马长泰以一副“一路东风,酿造人间美景;两行车印,撰书天下长联”应征,从一万多幅作品中胜出。上联“一路东风”切合征联主题。下联把“车印”嵌入,显出作者胆量;把“两行车印”比作一副长联,更如空中惊雷,化泥土为芬芳。使人一眼看到,形象逼真。
马长泰所作联,绝无空洞辞藻,一切凭形象说话。马长泰具有广博的文史知识,每作联,都能由此及彼,上下古今,把许多知识融会在一起,使人感到境界开阔,留给人充分想象余地。前边所引为三王故里大戏台所作联,能够说明这一点。再如马长泰为他故乡所作联。马长泰的故乡,在运城市盐湖区(原安邑县)新杜村。那是酒圣杜康的故里,杜康墓就在他村外。曹操诗:“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原来就产于那里。马长泰为故乡所作联是:“天不生杜康,孟德无神,太白无诗,世上摆美餐无味;村能载青史,祖宗称圣,后昆称杰,鸣条呼泰岳称兄。”说如果没有杜康酒(“天不生杜康”),就会使曹操无神,李白无诗,“世上摆美餐无味”,把酒的作用烘托而出,属于反衬,对比鲜明。下联虽为陪衬,但以其巨大境界,反使上联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壮大。
马长泰楹联的文学价值还表现在它的独创性。广西柳州征联。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曾在柳州做官。马长泰以“柳子柳州,并非上帝巧插柳;龙魂龙脉,原是水乡宜养龙”应征。上联人、地都以“柳”字开头,后七个字,既歌颂了柳宗元在当地深入群众、跟老百姓通力合作取得的政绩,又暗喻了柳宗元官场失意,含蓄蕴藉,令人深思。下联撇开柳宗元,着重写当地风物,情调陡然一变。更值得赞赏的是马长泰写的另一幅有关柳宗元的楹联。柳宗元是河东永济人,马长泰为其故居撰写大门联云:“官辉千古署衙地,文补一方唐宋天。”从为官和作文两方面,写尽一生功绩。“官辉千古”和“文补一方”都是最高形容字眼。“唐宋天”,又岂止唐宋两代?这不过是个象征而已。
马长泰楹联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现代性。为石家庄市作联:“神州第一大村庄,大胸怀,大作为,更图大志;圣火诸多新景致,新面貌,新境界,再迈新程。”上联从“石家庄”的“庄”字着眼,由“大村庄”引出以下三个“大”。那是在传递奥运圣火时作的,所以下联以“圣火”开头。“传递圣火”是“新”事,下联就以四个“新”跟上联的四个“大”相对。末句“更图大志”跟下联的“再迈新程”属于《文心雕龙》所说的“事对”。《文心雕龙》说“事对为难”,而这里的对却十分工整,又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马长泰
为北京奥运会所作综合联:“我自亚洲,你自非洲,他自美洲,圣火齐擎,天下结成千手佛;心同昨日,事同今日,志同明日,未来共爱,地球本是一家人。”把奥运会的“和平、团结、友谊”的宗旨和“同一个奥运、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圆满地表达出来了,也是今日“人类共同体”完整、形象的表现。
马长泰楹联的文学价值的第四个表现,是他严守楹联的格律,所作无不合乎规范。我不懂楹联格律,但知道马长泰属于楹联界的“格律派”,其讲究格律早已为楹联界人士所推崇。书中收入马长泰指出一些景点楹联不符合格律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认真和严肃。
印象中,楹联之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是八十年代以来的事。从媒体上看到,许多地方成立了楹联协会,连一些县和县级城市都有类似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比起作家协会之类组织,更多,更受老百姓喜爱。这有力说明了我上节所说楹联是一种最大众化、最普及的文学形式,是真正的“国粹”。在以千万人计的楹联创作队伍中,马长泰站在最前边,他是带领这个队伍向前大步迈进的领队人之一。马长泰所著《七秩童联稿》,汇集了他在楹联创作和楹联理论探讨上的主要成就,这本书出版,不仅是楹联创作界的大事,也是整个文学界的大事。马长泰这本书,是楹联和文学之间的一座桥梁。现在,让我们扛着楹联大旗,从这座桥上走过去,进入文学的殿堂。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仄仄平平路  堂堂正正人

                                                             《山西日报》资深记者 骆士正

    著名楹联家、赏石家马长泰,是我的河东同乡,都做过新闻记者属同行,又都喜欢书法艺术属同道。我们相识、相交已有40余载。十多年前的一天,在运城关公书画院相逢,他立即挥毫书一楹联相赠,热情、大方让人感动。
    马长泰,1940年生于山西运城。曾任山西垣曲县县长,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华夏诗联书画院副院长,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法人代表、副主席兼秘书长,山西省石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书法、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长泰自幼家贫,命运坎坷。学业出众,无力求学,是共产党一手培养的。
    长泰与生俱来有撰联之才。对联属格律文学,是浓缩的诗。它严格要求词语对仗,声律协调,字句相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立。他却以楹联蜚声海内外,先后为全国许许多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名人雅士撰联愈5000副之多。
    上世纪50年代末,长泰高校毕业,他家对门富有人家门联:
    粟赛条山土;
    油如涑水河。
    他在过年时就在自家门口撰联:
    墙矮用书垒;
    院空容马奔。
    充分显示了其人穷志高的襟怀,而“马”则是一语双关。
    长泰入刻岳阳楼景区对联:
    两字重千斤,可担当,方称大任;
    一楼辉四海,因耸立,始见强邦。
    永济柳园联:
    官辉千古署衙地;
    文补一方唐宋天。
    2013年,长泰为山西万荣王勃故里大戏台的联墨作品:
    后土主编,三王导演,龙子登台,推出五千年大戏;
    孤山支鼓,二水抚琴,民生定调,谱成新世纪乐章。
    2006年,山西省首届全国奇石展精品展厅内,有长泰的赏石联墨:
     觅石、藏石、读石、拜石,雅石为媒,石来运转;
     入心、悦心、正心、励心,爱心济世,心键寿延。
    特别有趣的是他写给贼人的一副联,有一年,小偷一连光顾他家三回。小偷原以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了五年县长,还能放空!可是小偷这次认错了人,跑错了门,他们压根就不晓得长泰是地委、行署授名的“廉洁公仆”,三次辛苦,一无所获。长泰春节撰联曰:
    力尽所能,五载躬职,无悔一身瘦骨;
    家徒四壁,三偷吊胆,白忙几个蟊贼。
    中国联坛十老健在者三人之一的赵云峰先生,高度评价他的联作,说除了风景名胜区联作极佳外,他的寿联、题贺联、应景联和挽联同样十分精彩。
    2008年,北京奥运会百城迎圣火全国征联大赛。评审团从6万多副来联中遴选200多副供圣火经过城市使用。长泰竟一举入选7副!在楹联界传为佳话。
    长泰不仅自己刻苦作联,还为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深知中华楹联的根在山西。正史记载的弟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祖居太原的孟昶写的。
    平水韵也出自山西人刘渊、王文郁之手。为使国粹楹联后继有人,得以传承,他不辞辛劳,为活跃楹联奔走呼号,经常下基层举办讲座,普及楹联知识。为了纯洁楹联阵地,毎到一处旅游景点,他都会十分认真地对毎副楹联进行推敲。他曾对王家大院等处的诸多病联提出批评和建议。他还广泛收徒传艺。学徒年龄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他都能因才施教。如中央电视台的李健,学习刻苦,进步很快。当代著名女联家辽宁杨晓雁,认为长泰人生阅历丰富,人品高尚,联学理论、文学修养深厚,主动拜他为师。长泰70寿辰,杨晓雁贺寿联曰:
     磊落做人,清廉从政,得失何妨,任寰中春去秋来,七秩寿高松不老;
    下桃真诚处世,忠孝传家,德才咸俱,看麾芳李艳,两行韵雅墨犹新。
    长泰天资聪颖,勤勉过人,是个多面手。正如柴超群先生所说:马长泰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喜欢书法,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书法楹联作品被纪晓岚等纪念馆收藏。他曾经发表过不少诗作,是诗人。他也写过不少报告文学、散文、评论等作品,是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他还十分喜爱收藏石头,是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
    长泰自小喜欢书法,他遍临各种碑帖,曾受教于著名书法家徐文达先生。他的书作古拙、遒劲、老辣、浑厚。
    古人云:“文贵曲,人贵直。”长泰的文章,曲折有趣,真的了得。我读他的联文,能引经据典,旁证博引,使人深感祖国传统文化之浩瀚,对联文化之博大精深。也深深为他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感动。
    长泰的爱石、赏石之境界,是很令人敬佩的。也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及至读了他的新作《七秩童联稿》一书,才恍然大悟:“天外果然还有天”。为了集石,他真是如痴如醉,不辞劳苦。他偕友北上内蒙古,夜宿玛瑙山,风餐露宿,吃苦受累,却在采石者的帐篷里觅得一方奇石。最让他得意是在黄河石基地——垣曲觅得一方“仕”字。这“仕”字是行书字,笔力极佳,很合法度,颇有米芾书法气韵。米芾又为石圣,莫非乃米芾遗墨!他对爱石的匹配也挺有趣。联曰:
    不车不舟,云游万里;
    非仙非佛,石证三生。
    他把石头拟人化,《请石老师做家教》,一篇文字竟列出“石如始祖”“石如民食”等37项来。他对石的小品组合也独出心裁。所以,他的藏石多次在国际展、全国展中获得大奖。
长泰老弟,联好、文好、学识好,关键是他的人品好。林散之说过:“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原省人大副主任赵劲夫给他写的一篇序,标题就是“有好人品才有好作品”。长泰懂得感恩,乐于奉献。他不忘感恩社会,感恩人民,毎到一处,他常常会撰写楹联,且分文不取。他做过仝云同志的秘书,毎年清明只要在太原,他都要去为之扫墓。他说:“知道感恩是做人的起码品质。”他低调做人,从不张扬。
    他言:“走了70年平平仄仄的路,到老还作着平平仄仄的对联,天生一个与平仄打交道的命。”所以,我命题:仄仄平平路,堂堂正正人。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0:16 | 只看该作者
                          弘扬联律文化   铸造大国名片

                                  中央电视台  李健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总有一些先行者和探索者,或发明一项技术,或繁荣一个行业,或复兴一种文化。他们是社会的脊梁!
美国有两位老人,一位叫温顿·瑟夫,一位叫拉里·罗伯茨。六十年代,他们设想把分散的电脑连接起来,达到信息共享;设想在遥远的地方能接收信息,实现数字传输。他们的探索有了一个伟大的成果——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
中国也有个青年人,在90年代,当他向人们推销电子商务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是骗子。而今天,几亿人都离不开他所创造的网络帝国。他叫马云。
任何行业任何领域,先行者和探索者总是令人尊敬的。由此,我想到了文化,想到了楹联,想到了马老师。
至少在80年代之前,你很难相信,写楹联能养家糊口?写楹联会成为一项职业?会有人成立工作室?会拿到数额不菲的奖金?会有30万人乐此不疲?但今天,这些都变成了现实!
不仅如此,楹联还走出一般的楼台馆舍,走向高端场合,甚至在大国外交的舞台上,一展高雅的身影。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基层干部座谈时,引用一副楹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后来这副楹联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为人们津津乐道。2014年1月,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与各届人士喜迎新春,又抛出两副春联:
骏马追风扬气魄;
寒梅傲雪见精神。
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
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
楹联,这门古老的艺术,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这样高端大气!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赠送韩国总统朴槿惠一幅书法作品: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聪明的楹联人一眼看出,这首唐诗,正是两副楹联组合而成!
毫无疑问,今天是楹联的春天,是楹联人的春天。这个春天的来临,是包含马老师在内的一大批楹联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是先行者和探索者,他们为这个行业和这项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以求。是这张大国名片最忠诚的铸造者。
一   辛勤耕耘,独占联林一枝秀
1987年,马老师担任垣曲县县长的时候,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在垣曲县成立楹联协会。这是山西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县级楹联组织。从此,楹联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为此撰联:
垣曲曙猿,人类开山根祖地;
中华龙脉,摇篮哺乳母亲河。
退休后,马老师又担任了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他和几位同道一起,带队伍,推讲座,办培训,搞活动,几年下来,运城一跃成为全国最好的楹联文化城市。全国楹联学运城,如同当年农业学大寨,成为山西人的骄傲,成为楹联届的一道风景。
2008年,经过马老师积极奔走亲力亲为,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宣告成立。紧接着,各地级市先后建起楹联组织。山西多次举办全国大赛及联墨大展,楹联文化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马老师由衷欣慰,题联庆贺:
景观溯万年,地利天时,太行汾水两行字;
联雨沐三晋,根深叶茂,古树新枝一树花。
创作精品,永远是联律文化的灵魂。在建好组织搞好活动的同时,马老师全力投入创作。他既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有当县长的特殊经历。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常见的修行路线,陶渊明,李阳冰、王安石、郑板桥都曾当过县长。“学优登仕,摄职从政”。丰厚的学养让作品独树一帜,从政的经历又涵养了普世情怀,为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马老师的许多作品都能标新领异,笑傲联坛。
题岳阳楼联:
两字重千斤,可担当,堪称大任;
一楼辉四海,因耸立,始见强邦。
题柳州柳公祠联:
官辉千古府衙地;
文补一方唐宋天。
题国酒茅台联:
金奖不唯酒,分明是、蒙辱图强,卧狮一吼;
中华大有为,且来看、知荣奋进,伟业俱兴。
每副作品,无不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为联坛新秀所师法,为专家学者所刮目,为同龄后学所望尘。
任何艺术形式,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就像大树没有了水分,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比如书法创作,如果没有王僧虔、孙过庭等人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百态千姿。同样,楹联的发展也离不开理论。在这方面,马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反复思考,构建起了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理论框架。
2009年,中国楹联学会举办创作骨干高级培训班,在课堂上,马老师作了《作联要好,美特深巧》的精彩演讲。这篇文章在全国楹联届影响很大,《对联》杂志四期连载,《生活晨报》连续刊发,《楹联家》杂志摘要发表。大批的楹联爱好者复印、研读、学习、获益。
“美、特、深、巧”四字理论,仿佛楹联的四项基本原则,为楹联的创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体来说,美:声律要美,思想要美,意境要美,语言要美;特:特别切题,特殊构思,特有风格,特博知识,特快速度,特意创新;深:深重主题,深大含量,深刻哲思,深邃意境;巧:无巧不成联,不可因巧费工,不可为巧而俗,不可将楹联引入文字游戏的死胡同。四字箴言如拨云见日,令人豁然开朗。古人写的一切好联妙联,都符合这些规则;后人要想写出好联妙联,也离不开这些规则。
艺术史上,凡是好的理论,从不晦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都是听上去朗朗上口,用起来得心应手。如王羲之的“意在笔先,字居心后”,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和为事而作”,苏东坡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齐白石的“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等等,都是既通俗又实用。马老师的理论总结同样如此,“美、特、深、巧”及其延伸的规则,一听就懂,一用就灵。它必将成为联律发展的典范概括,在楹联艺术之林占尽风情。
二  江山留胜,暗香浮动溢天涯
在马老师创作的众多楹联作品中,风景名胜联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风景名胜联历来就是楹联家族的重要成员。人们会因记住了一副楹联,而记住了那道风景;甚至为了一副楹联,渴望拜访那道风景。许多风景名胜联构思巧妙,富含哲理,脍炙人口,四海流香。
如湖南洞庭湖“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成都武侯祠“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无锡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等。这些楹联耳熟能详,过目不忘,一旦接触,就如故友重逢,会融化在记忆里,流淌进血脉中。这些作品之所以被广泛传唱,除了写得好之外,挂的地方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风景名胜区人流密集,有着无可替代的平台优势,得天独厚的传播条件。
所以,撰写优秀的风景名胜联,是传播和弘扬楹联文化的最佳选择。这方面,马老师也做出了表率。在五台山大圆照寺,有他这样两副联:
台山高耸入天堂,自然四季清凉,人间福地;
佛寺大圆同玉月,当是千秋照耀,世上桃园。
朝旭洒金辉,佛祖罩金衣,云影共天光一色;
人心怀善意,世间多善事,台山偕世界同春。
佛教圣地五台山庙宇林立,游人如织。这两副联佛境甚深,禅意悠长。细细品味,不论是佛家弟子还是普通游客,无不感同身受,心胸豁然。在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马老师撰联:
土生土长,华夏文明,智慧灵光,孕成南国楼骄子;
古色古香,祖宗遗爱,水乡倩影,闺卧闽山世美人。
这副联言语朴实,节奏铿锵,手法拟人,韵味无穷,更为福建土楼增辉增色。在四川,面对世人景仰的李白杜甫祠堂,马老师挥笔写下这样一联:
君临莫急问诗艺,构思盛世诗篇,正忙李杜;
汝去休言虚此行,欲出惊人杰作,先壮情怀。
这副联更有意思。上联说诸位到了这里,先不要着急向二位请教诗艺,他们没时间理你,正忙着为当今盛世构思新作。下联说要想出精品出佳作,不是件容易事,先要培养自己后乐先忧的天下情怀。亦实亦虚,创意奇特,令人拍案。在纪念儒家圣贤荀子的书院,马老师欣然命笔:
建校两千年,教出帝王过百,将相过千,英贤过万;
聘师仅一位,看来学识极丰,情怀极大,智慧极多。
此联采用排比手法,层层递进,不落俗套,荀子的崇高地位,书院的历史价值,跃然纸上。很多游人看上一两遍,就能牢记在心。
马老师的风景联,已遍布大江南北。在山西,在北京,在福建,在广西,在山东,在新疆……处处留下佳作,可谓“江山留胜迹”。这些作品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又写在人流穿梭的风景区,每天被成千上万的游客观摩欣赏。他们手中的相机随时拍下这些佳作,同时借助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实现二次传播三次传播。是的,文化以传播为生命力,以传播为价值所在。好作品被广泛流传,极大普及和弘扬了联律文化。联香飘四海,墨韵润五洲。
但同时,也正因为风景名胜联传播面广,观者众多,不合律的联作,甚至硬伤百出的联作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不知情的游客会认为,凡是能入刻景区的作品都是佳作,不会有毛病。其实不然,在全国许多著名景区,病联错联随处可见,大煞风景。
马老师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痛心疾首。他多次提出倡议,呼吁整改。撰写了《景联净化,势在必行》等文章,对景区楹联普遍存在的平仄失替、不规则重字、古今四声混用等问题一一剖析,指出病根,开方抓药。但这项工程太庞大太复杂,远非一人之力所能及。需要一代一代楹联人长期努力,来完成提高楹联品质、提升文化品位的历史重任。
三   联墨双修,欣看桃李满园春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楹联和书法这两朵奇葩格外引入注目。楹联言简意赅,音律铿锵,亦庄亦谐,既宜于描景咏物,更宜于寄情抒怀。而书法风姿优雅,飘逸洒脱,既能传达信息、悬挂欣赏,又能表情达意、保值收藏。再好的楹联也要用书法写出来,所以二者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是不可多得的姊妹艺术。
明清以来,著名联家往往也是著名书家。如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清代的纪晓岚、刘墉、王文治、康有为。现代史上,一些著名书家也是楹联高手,学问大家,如启功、赵朴初、沙孟海、于右任诸先生。
到了当代,由于电脑的普及,淘汰了毛笔的实用功能,会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受时代影响,很多书家不会作联,只能抄袭别人;很多联家不会写字,只能请人代笔。好不容易冥思苦想编出一副妙联,想送给别人,却因不善书法,只好找人写。这就像写了一首歌,交给歌星去唱,结果人们只记住了歌星,词曲作者多被遗忘。对其他行业来说,不会写字并无大碍,但对一个联家来说,却是一块短板,一项缺憾。
马老师补齐了这块短板!他联墨双修,两手抓,并且两手都硬。为提高书艺,他拜师学艺,刻苦练习,对楷、隶、篆、行、草五体都有涉猎。傅山说过“人奇字自古”。马老师的字完全脱离了庸俗的“老干部体”,达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在很多场合,自己书写自己创作的楹联,心手双畅,水到渠成。马老师有这样一副楹联书法:
愿扫秽思持直节;
遂登隆寿乐高年。    《七稚童联稿》348页
这是一副楷书作品,落穷款。此作朴拙浑厚,在端庄平正中追求灵动。既温尔文雅,又师出有源,字形结构明显借鉴魏碑。上联的“扫”字、“思”字,下联的“隆”字、“乐”字,都极富动感。再如这一副:
春极和时兰长足,
气无曲者竹生初。    《七稚童联稿》348页
这是一副草书作品,有章草风味。虽是草书,却没有过分夸张的笔画和牵丝缠绕,多取收势,以收驭放,显得含蓄内敛,劲道十足。
大功未告成,对联县卷、方绽春花一朵;
伟业刚开步,国粹雄篇、再铺锦路千程。  《七稚童联稿》342页
这是一副行书长联,前后落长款,全篇不温不火,十分雅气。因字数较多,注重了粗笔和细笔的搭配,浓墨和淡墨的协调。其中的“卷”、“方”、“路”等字,犹为传神。
再比如单字榜书“龙”字(见《七稚童联稿》348页),这个字行草笔法,方正立形,上实下虚。从运笔上看一气呵成,毫无停滞。最后一笔的撇画顺势放开,显得自然灵动。让我想起了沙孟海先生曾写过的一个巨笔“龙”字。那个字也是一气呵成,气势飞动,酣畅淋漓。
任何艺术的繁荣,一定不是几个大师的高标耸立。文化必须传承,必须弘扬,必须有群众基础,必须后继有人。为此,马老师经常下基层、进学校、入社区,举办讲座,传授楹联知识。他教过的学生成千上万,极大促进了楹联创作队伍的发展壮大。
在众多热衷此道的求艺者中,对那些基础好天赋高的,他更是传道授业,因材施教,精心培养,为楹联队伍储备精英和骨干。多年以来,拜在他门下的弟子已达四五十人。像天津的韦化彪、辽宁的杨晓雁、四川的贾雪梅等,都已是国内知名联家。他们居住在不同的省市,战斗在不同的岗位。专心创作,带动新人,传播文化,让楹联艺术之花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越开越艳。
更可喜的是,马老师不少学生也受其影响,在楹联创作的间隙挥毫泼墨,写碑临帖,走上联墨双修的道路,有的已成为当地书法创作的骨干。把奇思妙语的楹联,以精彩绝伦的书法写出来,联以载道,书以焕彩。
今天,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突出,中国文化也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就是最好的证明。传播中国文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而中国楹联,既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符号特色,是文化沟通、国际交流中最别致、最芳香的一张名片!马老师为这张名片的铸造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结出了硕果,赢得了尊重。我们向他致意!愿他艺术常青,佳作永恒!最后,我也写一副联,作为本文的结尾:
兴联律,壮山河,老骥才驰千里步;
种文明,传薪火,晚霞正耀九重天。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8:08 | 只看该作者
马长泰其联其事述略

                                                                        韦化彪

     马长泰虽未入选早年的中国“联坛十老”“联坛十杰”之列,但就其资质而言,堪并其中,因为无论从马老的作对联历史和成就,比他们中的一些人或并不差,而藉联作和理论能煌煌撑起《七秩童联稿》这么大一部书者,老一辈的“十老”“十杰”亦应不多。
读罢《七秩童联稿》之后,对马老更加肃然起敬了,尽管我曾是该书对联的选评者,但通读书稿后,我读出了更加清晰的马长泰。下面就从其对联和他为对联所做的二三事两方面谈谈读后的看法。
    一、  其联
    马老的对联分为应征、应邀、题赠、自勉等几种,从这些对联里,我大致读出了这样的马长泰——
    1、大气:马老是胸怀宽广之人,写联也往往能从大处落笔,境界高远,气势夺人。比如他写奥运圣火传递的一组对联都是这种风格
题上海:
    大都市迎来大喜事,圣火始熊熊,传递分明人类爱;
    新思维打造新景观,生机同勃勃,蒸腾恰似海天虹。
    上联起点即高,结尾更是把圣火传递抬高到人类的高度;下联结尾“海天虹”不仅比喻精当,境界亦高远。非大手笔不能为。
题石家庄:
    神州第一大村庄,大胸怀,大作为,更图大志;
    圣火诸多新景致,新面貌,新境界,再迈新程。
    亦抓住了“中国最大的庄”这点铺展开来,亦凭“大”字取胜。
综合联:
    我自亚洲,你自非洲,他自美洲,圣火齐擎,天下结成千手佛;
    心同昨日,事同今日,志同明日,未来共爱,地球本是一家人。
    上联从横的方面写,想象尤佳;下联从纵的方面写,读来亲切感人。上下联皆大包大揽。
    在这次征联中,马老的7副对联入选了前200名,其它的对联也基本都是这种大气。
    我们再来看他写应县木塔的对联——
题应县木塔:
    凌霄汉如登大雁,守烽烟似立长城,应州高耸木恒岳;
    拜佛陀似上台山,赏壁画如临永乐,华夏喜承龙裔孙。
    这副对联,尤其是上联有苏轼“大江东去”之风。
    2、正气:马老是政府官员出身,从他的对联中,我们也能读到满满的正能量,读到他为官清正的优秀品质——
垣曲县政府春联:
    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心竖;
    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绩言。
    这是马老1984年1月刚上任垣曲县长时为县政府题写并挂在县政府大楼上的春联,这副充满正气的对联,至今仍挂在垣曲很多人的心中。
中宣部约勤俭养德联:
    修德大方,玉彻一堤防水漫;
    理财小气,钱掰两瓣买风淳。
    点评:这副对联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上联说,大方要大方在有用的地方;小气是为了买世风之淳。下联表现的作风正是今天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因此,也是弘扬正能量的作品。
自勉联:
    善心未望报良心,月月年年,尽管去做成好事。
    弯路不曾行觉路,清清白白,到头来不落骂名。
    这副对联体现了马老做好事不图回报,行正道清白做人的优秀品德,亦是充满正气的佳作。
自勉联:
    不向乡民求赞誉;常查职守问良心。
自勉联:
    不听台上天花语;要验行为公仆心。
    如果我们的政府官员能够以这样的襟怀对人、处事,那一定是一个具有正气的好官的。
    3、严谨:马老作联的前几十年里,还没有《联律通则》,那个时代作联于平仄、于对仗等方面,有不少联家并不讲究,而我读到的马老的对联应该说从格律和修辞看都是很严谨和考究的。
自勉联:
    合眸思己过;畅耳纳人言。
    这副对联“耳/眸”以及“人/己”之对等十分工整。
    信存伯乐卧槽马;回报黎民负重牛。
    这副对联“负重牛/卧槽马”之对亦十分工整。
题荀子书院:
    建校两千年,教出帝王过百,将相过千,英贤过万;
    聘师仅一位,看来学识极丰,情怀极大,智慧极多。
    这副对联用排比手法,层层递进,修辞手法讲究。
    马老作联的历史可上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全中国能懂联律的人也应该不多,而马老就写出了“墙矮用书垒/院空容马奔”的对联。这副对联无论从格律和立意上看,至今也能称得上佳联。
    4、理性:马老的部分对联由于出书时间紧迫,我当时没有全部仔细点评,比如他的自勉联,副副堪称为佳作。我们试看两副——
自勉联:
    官若喜贪终是祸;肚如撑破并非书。
    这副对联下联充满了哲理,而且是采用含蓄的手法写出的,给人诸多想象空间。
自勉联:
    莫成志大才偏浅;应是眼高手不低。
    虽是自勉联,但其理性堪喻世。
    堂堂正正何忧鬼;晃晃悠悠最怕风。
    下联比喻式写法,形象而具理性。
    5、巧思:古今流传的巧联不在少数,这类对联之所以能流传,就是因为其巧妙的构思能给人带来的趣味性。马老的部分对联也具有这样的性质,有的读后也能令人拍案叫绝。  
入刻柳州柳侯公园对联:
    柳子柳州,并非上帝巧插柳;龙魂龙脉,原是水乡宜养龙。
    柳宗元任职柳州,这本身就具有谐巧的特质,马老正是抓住了这个特质,才写出了这副巧联的。
题东风汽车厂:
   一路东风,酿造人间美景;两行车印,撰书天下长联。
   下联把两行车辙印比喻成天下长联,堪称绝妙构思。
题情人谷:
    山山水水,曲曲弯弯,高高下下,草草花花,神神秘秘;
    对对双双,卿卿我我,影影绰绰,胶胶漆漆,久久长长。
    上联写“谷”,下联写“情人”,叠字对的形式用来象征情人的成对成双,其用意独到。
    6、达观:很多能做大事的人,往往是不计前尘、看淡世事的人,马老也一样,他的对联便能读到他的内心。
花甲自寿:
    莫道已花甲,世路漫长,心愿还多,算成公岁刚而立;
    信知能百年,人生康泰,劲头挺足,筹办事情尤可期。
    上联见作者潇洒情怀,下联放眼未来,花甲岁还有此等心性难得!
贺老伴刘秀花六六大寿:
    六六堪称大寿,事有不成,事有所成,莫道今生全是梦;
    长长还有未来,乐应自找,乐应会找,当知夙愿可如心。
    上联回忆,下联劝诫,写的是老伴,当然也体现了他自己达观的心性,亦可供他人借鉴。
    7、勤奋:马老亦是逾古稀之人,但其精神不老,就其撰联之勤奋程度来说,真的让我等后学相比较而惭愧!我过去曾是写应征联的作者,除了应征作品外,也至多为学会、为友人写写应酬之作,而马老,除了领导、筹划全省学会的工作之外,近些年,还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自勉联,那么多嵌名联,还为那么多县题写了对联。这一点,着实令人佩服。
    8、仁爱:马老一生充满了仁爱之心,无论对父母,对老师,对领导,还是对子孙,我们不妨通过作品来看看——
挽逝世三十年的祖母:
    一人在外出门,夏暑冬寒,饮食起居均可好;
    卅载举家念你,伶仃孤苦,风餐露宿报平安。
    采用与逝去的祖母对话的方式写来,既有问候,又有嘱托,证祖孙情深,亦证其仁心。
题赠李开业老师:
    莫道寒门出贵子,八人家重担父肩,糊口尚难,何谈求学;
    幸逢伯乐惜儒生,半百里鸣条独步,婆心开导,方有开端。
    这副对联写的是1955年作者考入安邑一中初中,因家贫辍学在家,李开业老师惜才,翻山越岭徒步四十里到他家,说服父母,带他返校,申办助学金,才读完初中的事,60年过去了,马老仍念念不忘老师大恩,这样的品德值得那些做了官就忘了本的人好好对照一下,当然,这样的品德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
题运城地位仝云书记:
    始信人间有伯乐,十六年记者生涯,卧槽马出征,虽是秘书犹胜 子;
    难知造化弄机关,古稀岁功臣赤胆,尽瘁牛遭宰,不因厄运便忘恩。
    写出了对老书记的知遇之恩,尽管老书记遭不公正待遇,自己甚至也受连累,但自己并没有忘记老领导的恩德。这也体现了他自己的为人。
自勉联
    视民如父母;俯首做儿孙。
    没有仁爱的胸襟,难有这样对待百姓的姿态。
    二、  其事
    我们解读马长泰不应只停留在其对联本身,而应就他为对联做的事进一步地探究。马老为对联做的事很多,但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书中文章里的一些东西。因此,下面我仅从几个层面来谈点简单的看法——
     1、真用心:一次偶然的机会,当马老从《对联》杂志得知20年前在山西夏县深山区的小学里就有一位叫祁晓俊的人举办过一次全国征联的事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运城征联史上开天辟地的事。作为当时运城学会的秘书长,他立即邀约了岳民立、薛起珠两位学会领导前去查访。几经周折,才找到了祁晓俊。也因此,后来此人其事皆被写进了运城的征联史。我们试想,如果不是有心人,遇到这样的事,可能只新奇一下就过去了,但马老却锲而不舍地查询,终于挖掘出了这样难得的史料。
    再比如,马老一次去山西王家大院游览,不仅看了景点,还对王家大院所悬挂的对联做了深入的研究,后来,还写出了论文,发在了《中华联墨》杂志上。而我等无数联家,可能也都去过王家大院,也见过那些病联,但有几位像他那样对此认真研究过呢?
    2、真用力:作为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学会的创会秘书长,马老为建立省学会和各地分会出的力自不待言。建会以后,怎样提高各地联家的水平,这是各地学会普遍遇到的问题,为此,马老不顾古稀高龄,到各地开办讲座。他讲座的对象有普通楹联爱好者,有著名联家,有记者编辑,也有书画名家。每次讲座,其讲稿都灵活多变,内涵丰厚,既讲优秀作品,也讲不成熟的作品。他的《作联要好  美特深巧》一文,以其精辟的见解受到广泛的欢迎,全国多家报刊转载了其文。
再比如他和山西省学会其他主要领导发起组织的山西省楹联电视公开赛,那是开了中国某方面历史先河的事。赛场不止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创编题目及其答案,选定人员,编排节目,联络评委,哪一件不用力也是做不好的,但在他和其他领导人的组织下,这些都做得有声有色,因此,赛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全国做了示范。
又比如,他针对山西联界女联家实力相对较弱的现实,专门举办了一个女联家培训班,使一批女联家受益匪浅。
    3、真惜才:马老身为省学会的主要领导,深知要建设楹联大省,人才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每到一地,都要寻找楹联人才,每每发现高手,都仔细阅读作品,悉心指导,着意培养。山西联界很多联家都曾得到过他的栽培,在山西,走到哪里,也基本都有他的学生,因此,马老对山西联界的贡献不仅仅是组织建设方面,更有人才培养方面的。如今,山西已成为楹联人才的大省甚至强省,马老功不可没。正如他在一副对联里写的那样——
2009年清明祭奠中华楹联巨匠乔应甲:
    联史灿辉煌,有巨匠先行,挥毫大作四千副;
    晋军重崛起,向高峰进发,列队坟前数万兵。
这样的对联由马老写出来,让人感觉到了他的一份自信与自豪。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马老不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楹联家,更是一名为了楹联事业尽心竭力的出色的领导人。我们楹联事业今天之所以能此繁荣,山西楹联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局面,就是因为有了马长泰这样的脊梁的缘故。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8:10 | 只看该作者
                                                                  联坛奇才马长泰

                                                                      解维汉

    在中国楹联界,提起山西联家马长泰,人们都啧啧称赞。这位年逾75岁的资深楹联家,当过太原日报记者、山西垣曲县县长、运城市建材局局长,退休后钻研楹联理论和创作,发展楹联文化事业,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他的个头也高,在中国楹联界堪称一棵顶天立地、果实累累的大树。
    清白人格为根本
    俗话说:“文如其人。”马长泰楹联做得好,源于他自身健全的人格:清白为官,正直做人。他当记者是合格的记者,当秘书是称职的秘书,当县长局长是勤政廉政的领导。文革后,太原市委主管文教的副书记仝云被关进学习班,作为他的秘书马长泰受牵连也被关进学习班了。专案组用“车轮战”逼迫马长泰按照他们事先编排好的话写材料,要从他这里弄到“证据”把仝云送进大牢。马长泰不为所动,坚持如实证明,专案组一次次逼他重写,他一字不改。最终因缺乏证据仝云获得自由。1984年,马长泰初任垣曲县长时,曾提笔为行政大楼题联:“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心竖;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绩言。”四年中,他严守诺言,谋大事,办好事,在群众中留下很好的口碑。一天,县直机关家属院一群居民告状,反映房管所长为了扩展院基,私自将公用巷道西口堵上。当时房管所长正在给新来的马长泰筹划住房。马长泰不管不顾,赶往现场查看属实,勒令房管所长立即拆除了堵墙。马长泰为官清廉,受人尊敬。他写过一副联:“全家福,何若千家富;七品官,难如一品民。”有一段,小偷三次光顾他家,竟一无所获。这年春节,马长泰写了副门联:“力尽所能,五载躬职,无悔一身瘦骨;家徒四壁,三偷吊胆,白忙几个毛贼。”任建材局长时,处事正统,不会来事,有人奚落他:“人家跑官,你却跑项目,怪不得升不了。”
马长泰平易近人,心地善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优秀的人品自然流露倾泻于他的笔下,他给岳阳楼景区写联:“两字重千钧,可担当,堪称大任;一楼辉四海,因耸立,始见强邦。”他给太原晋祠龙山玉皇大帝殿撰联:“权势大无边,主生死,控地天,宽宽衣袋空空也;功勋何挂齿,对后人,面香客,默默玉皇坦坦然。”字里行间洋溢着他高尚的人生追求。他还在自勉联中表露心迹:“善心未忘报良心,月月年年,尽管去做成好事;弯路不曾行绝路,清清白白,到头来不落骂名。”“不向乡民求赞誉;常查职守问良心。”“身能立直方称柱;根以扎深不畏风。”“合眸思己过;畅耳纳人言。”
    渊博学识蓄底气
    马长泰相信,功在联内,成在联外。世界上没有专门的楹联家,他懂楹联,更懂文学、书法、历史、科学、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撰写过研究徐文长、祁寯藻、祝枝山、董其昌、郑板桥佳联赏析,精通多门知识,博学多才,厚积薄发,写了3000多副楹联,从中可以看到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才气:
    伯屿为官,先蒲州而后洪州,两地有前缘,岭岭川川隔不断;
    子安作序,生汾水又来赣水,一文名禹甸,朝朝代代永相传。
马长泰胸中装着历史,装着人物,他知道王勃是河东人,在古洪州省亲路过正好巧遇“伯乐”阎伯屿,而阎伯屿之前又正巧在我们河东蒲州为官,正因为有了这一层缘份,2007年南昌楹联文化节期间,他在撰写赠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南昌联中写进了这一有趣的史实。
    2006年,马长泰和赵望进到平陆参加纪念傅说诞辰3355周年活动,县长请他为傅说庙题写门联。马抓住傅说发明版筑,说命上、中、下三篇为政之道两大亮点,写出十分精采的联来,交赵望进书写:“版筑筑文明,开禹甸先河,千秋迪智;圣言言道义,毓龙人后秀,三命兴邦。”将傅说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表达出来,令在场宾客鼓掌叫绝。
    傅山碑林公园是山西省城名胜,马长泰应邀给沈鹏题匾的“鼎臣殿”撰门柱联:“长寿算来已四百有余,身化丰碑,真山果是也如此;美名传播于九州而外,功昭后辈,青主当然称杰才。”联中巧妙将傅山的字号“真山、青主”入联,一语双关,声律协调,意境深邃。
    临汾市楹联学会成立,马长泰的贺联稳切当地,相当出彩:“平阳乃平水韵诞生之地,献三束花,鞠三个躬,无祖诗联何有后;尧裔为尧都城崛起之军,吹一声号,擂一通鼓,争先队伍勇冲锋。”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的功力令同行们称羡不已。
    马长泰的家乡山西盐湖区新杜村是酒圣杜康的故里,村里请他写村联。他倾情而写:“天不生杜康,孟德无神,太白无诗,世上摆餐桌无味;村能载青史,祖宗称圣,后昆称杰,鸣条呼泰岳称兄。”上仰杜康,下耀村荣,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
    勤奋敬业留美名
    马长泰退休后迷上楹联,时时想,天天写,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他时常将纸笔放在床头,口袋里时常装着个本本,一有好联佳对,便随手记下,实践着他“功在勤里,巧在熟里”的为联信条。2008年盛夏,北京奥运会举办百城迎圣火全国征联大赛。从六万多副来联中,遴选200多副佳作,供圣火经过城市使用,马长泰一举入选七副佳作。
    为了普及传承楹联,马长泰经常下基层举办讲座,如给盐湖、永济、垣曲、平遥、汾阳等市县区讲课,给运中、艺校、永中、银杏等学校讲课。每次授课,他都针对不同对象精心准备,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2010年他给运城市“108将”高级楹联培训班讲授的题目是《作联要好 美特深巧》,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作联要旨。他主张要声律美、思想美、意境美、语言美。2015年,融汇马长泰楹联心血、40万字的《七秩童联稿》一书公开出版。                 
马长泰是全国征联评委,每次征联点评几乎都落在他的肩上,他先后为平遥古城征联、纪念关公诞辰1850周年征联大赛、山西“国土杯”全国征联大赛、山西运城征联、空港度假村征联、山西省六大建筑全国楹联征集大赛以及河津、中阳等多个征联写过点评文章。在报刊上刊登后,在联界引起较大反响。他身居楹联界领导层,不当甩手掌柜,争着抢着干实事。山西楹联高手大赛考题、电视楹联高手大赛运城太原海选试题及标准答案都是他熬了好几个夜晚整理撰写的。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马长泰还多次公开批评一些风景园林联、大赛获奖联的病联,旗帜鲜明,非常较真。他到太原玉门河公园游览,看到入刻的对联多不合律,有损三晋声誉,职业的责任感促使他写了《莫让病联煞风景》的文章,山西晚报刊登后,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同时,他还对王家大院等名胜景点的病联写了中肯的评析文章。
    马长泰还广泛收徒传艺,桃李满天下。他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多名弟子针对每个人情况用心辅导。常常告诫他们:作联先做人,人品不好,作品一文不值。这批弟子已成为活跃在中国联坛的中坚力量,在“马家军”中贾雪梅、杨晓雁、胡小敏、韦化彪、张兴贵、杨怀胜、康永恒、傅海青、薛建科都非常抢眼,各领风骚。
    马长泰精力充沛才情惊人,近年来除给恩师、亲戚外,给垣曲县49人赠联,给运城市建材局16人赠联,给学友联友58人赠联,给弟子48人赠联,给116户赠全家福联,还给陕西省及全省116个市县各写联一副。宅心仁厚,求者不拒,这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马长泰名片上有自嵌联:“路长鞭马,事泰留神”、“长河惟及远,泰岳不言高”。这是他的楹联人生写照,更是他的艺术追求。繁荣中国楹联需要千千万万个马长泰这样的领头羊和实干家。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8:12 | 只看该作者
美深特巧联千副,平平仄仄路一条
--------马长泰作品研讨讲稿

杨晓雁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马长泰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楹联文化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早在19872月,马长泰任垣曲县长时,就在当地成立了山西一、全国第二个县级楹联组织,并担任名誉会长。运城创建全国最佳楹联城市,山西省成立楹联家协会,都离不开马长泰先生的积极参与。而他在楹联创作、楹联理论研究上更是成绩斐然,文章数不胜数。马老有一篇讲座稿《作联要好,美特新巧》,他不仅是对联创作“美特新巧”的倡导者,同时也是践行者。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马的对联作品。
一、联之美
    当年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此“三美”用在楹联上很恰当,而马老在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基础上多了一个意境之美。意境美有多种多样,纵观马老对联之美,首先体现在他作品意境的雄浑高远上,请看马老的永济唐代大铁牛馆石牌坊联:
盛世自何来?听古渡细说,唐牛追述;
强邦由此始,驾黄龙出海,颧雀凌霄。
   此联气势恢弘意境悠远“盛世自何来?一比设问引领读者穿越千年时空,回首沧海桑田,汉雨唐风,中国自古立于强盛之林,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永济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祖国此时复兴崛起,象黄河奔腾,颧雀凌霄。上下联首句自问自答,用笔遒劲。两比当句对,工巧自然,切题切地。吊古怀今,虚实相生,由远至近,纵横捭阖,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类似的如汾河公园望河楼联:
循汾问祖来,民族脉繁昌华夏地;
注爱入黄去,母亲河滋育太平洋。
   一来一去,将时空拉开。由汾河问祖联想到华夏发祥地,由母亲河联想到太平洋,暗示中华民族必将复兴而为世界做出贡献。思路开阔,想象大胆。民族脉//华夏地,母亲河//太平洋。三字对工整巧妙,韵律和谐。一句“母亲河滋育太平洋”,吞吐山河的大气魄,让人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无愧大手笔之作,给人以恢弘之美感!其二、马老对联中的鲜活之美
王勃故里大戏台
后土主编,三王导演,龙子登台,推出五千年大戏;
孤山支鼓,二水抚琴,民生定调,谱成新世纪乐章。
    万荣是后土胜地,东卫在“三王故里”,背靠孤山,濒临黄汾。马老笔下名人名胜都被安排上了角色,可谓妙手匠心。拟人手法,生动鲜活,形象跃然纸上,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上联切人物,下联切景色,实情实事非斯地而不能用也。“五千年”“新世纪”,够大够新。
白龙山风景区联:
月临岚野不思去;龙起斯山又复腾。
     “月不思去”,“龙又复腾”,切情切景,斯地魅力尽在此两句中。言在此,意在彼,情随景到,意余象外。精工典雅,诗意灵动,此为蕴藉雅正之美。
问我在何方,甘居陋室两间,杂书数卷;
比人不小气,馈赠俗联一副,丑字半张。
    “陋室杂书”“俗联丑字”,自谦而不自卑,达观乐天,君子风骨尽在。格调诙谐幽默,令人莞尔。
二、联之特
  特者,特殊也,即与众不同,求新出异。其体现在表达方式、思想观点、语言风格或构思谋篇等诸多方面。
马老题关帝庙联:
告老未还乡,问华夏千年,几人享用终身制。?
思亲常入梦,看河东百里,万代躬行关圣言。
    此联语出惊人,打破了一般写关圣联的常规,不用熟语套话。写古人却用了时下流行词儿---“终身制”,以此来表现关公数千年来受人景仰供奉的事实,贴切自然,诙谐风趣,让人耳目一新。设问与流水对的修辞手法,使全联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妙韵天成,似行云流水般的相应相和。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禁不住啧啧称奇。此为用词的新颖奇特。
    当年马老在垣曲任县长时,小偷三次光顾其家而一无所获。为此马老还题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
力尽所能,五载躬耕,无悔一身瘦骨;
空徒四壁,三偷吊胆,白忙几个蟊贼。
横批:权作公告
    联中对三次光顾,两手空空失望而去的盗贼形象的描写,反衬出了主人公的清正廉洁。“无悔”与“瘦骨”,画龙点睛,一语道出天机,五载为官甘守清贫、达观乐天的主人公形象,呼之欲出。“白忙几个蟊贼”,苦境翻来妙语,让人忍俊不已的同时,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近似白描的手法寥寥数语,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偷的委琐失望,主人公的凛然风骨,尽在在读者眼前。此为格调诙谐独特。
三、联之
马老对联中所体现的深,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深,二是感情真。
[size=12.0000pt]1、思想深
    思想是一切作品的灵魂,没有灵魂,作品便是没有生命的纸花而已。“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们可从马老创作的一系列对联作品中,领略他思想的深度。
    1984年元月马老做为垣曲县长为县政府大楼题写的对联:
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心树;
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绩言。
    上联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写法,犹如当空棒喝,字里行间,风骨铮铮。下联语重心长、发人深省,似空谷撞钟、余音荡漾。设问、顶针手法的运用又让此联一波三折,掷地有声。满满的正能量,给廉正者以激励,给昏庸者以启惕,给腐败者以震摄。马老楹联创作中所流露的情操志节,也正是他人格光辉的折射。如果不是内心恪守着一份家国情怀,怎能写出这样有筋骨、有胆气,振聋发聩的好作品。在垣曲工作的短短四年中,他清正廉明,任劳任怨,做了很多谋福一方的大事好事,离任后多年,人们还在津津乐道。楹联前辈赵云峰老师感慨道:“不是一个好官写不出这样的好联,不是一个好联家同样写不出这样的好联。”
    再请看马老写给柳林双塔寺弥勒佛的对联:
喜笑并非无苦衷,只缘看得清,思更明,能耐住性儿等;
祥和总有好心境,不要上官瘾,钻钱眼,准换来天下宁。
    生活在现实中,生老病死、人情世故是每个人必需面对的,生性达观的人并非无苦衷,而是思想的智慧,能让自已正确的对待人生,不让自已受名利的羁绊,不做名利的奴隶。寥寥数语,深入浅出,写的是佛理,道得是心声。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言:“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作者的人品襟怀由此可见。“不要上官瘾、钻钱眼”之风骨,与岳鹏举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联借题自写,非有高尚人格的人,移用不得。与此联类似的还有马老为太原风景名胜龙山玉皇大帝殿写的一副对联:
权势大无边,主生死,控地天,宽宽衣袋空空矣;
功勋何挂齿,对后人,面香客,默默玉皇坦坦然。
    马老笔下的玉皇,权大无边却衣袋空空,功勋卓著却默默坦然。这种宁静淡泊、气定神闲的大胸怀、大气魄,完全是马老自我心态的写照。 他常说:“当官当清官,干事做实事,做人做好人,撰联撰佳联。”马老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即便是时运不济,待遇不公,他也从不怨天尤人。面对官场上的种种诱惑,他泰然处之,安之若素,从不为一已私利,出卖自已的人格。马老“高尚人格与对联艺术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
[size=12.0000pt]2、感情真
    了解马老的人都知道马老是个大孝子。母亲寿诞之日他请著名戏剧家给全村人唱大戏,并联以记之:
情寓艺中,大师王秀兰,垣曲剧团,尽展一流演技;
意存戏外,梓里众乡友,马门之子,倡行百代孝风。
不但自已尽孝于双亲,还在乡里乡亲中倡行孝道,足见马老之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挽祖母去逝三十年:
一人在外出门,夏暑冬寒,饮食起居均可好;
卅载举家念你,伶仃孤苦,风餐露宿报平安。
    三十年后,依旧对祖母恋恋不舍,关爱怀念之情尽在字里行间。
送给妻子的贺寿联:
六六堪称大寿,事有不成,事有所成,莫道今生全是梦;
长长还有未来,乐应自找,乐应会找,当知夙愿可知心。
    老伴寿诞以联相赠,有欣慰有叮咛有劝导,恩爱之情溢与言表。如此有才情的夫君,如此与众不同的礼物,想来老伴怎能不欣欣然笑而纳之。
老领导仝云:
始信人间有伯乐,十六年记者生涯,卧槽马出征,虽是秘书犹胜子;难知造化弄机关,古稀岁功臣赤胆,尽瘁牛遭宰,不因厄运便忘恩。
    “虽是秘书犹胜子”“不因厄运便忘恩”两句道出了他与老书记的情谊,也表现出了他心存正义、为人忠厚的品格。在老书记遭遇诬陷时,宁肯自已身受折磨,也决不落井下石,为前途和名利出卖自已的良心,可谓情真意厚。
    纵观马老的对联作品,赠联占了很大的比例,亲情爱情友情,至始至终贯穿着马老半生的创作历程。
四、联之巧
    马老对联之巧,表现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用词新巧大胆。巧用叠字,如龙山玉皇大帝殿写的一副对联:
权势大无边,主生死,控地天,宽宽衣袋空空矣;
功勋何挂齿,对后人,面香客,默默玉皇坦坦然。
     前面讲过此联的寓之深刻,而这副联的构思亦十分巧妙,用词妥当,切题切地切事。宽宽衣袋空空矣”“默默玉皇坦坦然”,将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刻画的生动传神。三字联内自对句式,铿锵有力,四个叠词对仗工巧,韵律流畅,读来朗朗上口。一个位重权高,却不以此居功自傲的神祇形象,跃然纸上。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此联都堪称传世之力作。
情人谷联:
山山水水,曲曲弯弯,高高下下,草草花花,神神密密;
对对双双,卿卿我我,影影绰绰,胶胶漆漆,久久长长。
  全联使用叠字,营造了一个青年男女花前月下,诗情画意的恋爱场景。生动活泼,别有情趣,可谓把叠字的使用推向了极致。叠词的使用,增强了对联的节奏感,读来琅琅上口,过耳难忘。真真是妙语连珠,美不胜收,怎一个“巧”字了得。
巧用排比句,如池神庙联:
日神,风神,池神,有谁见了?
自信,崇信,守信,勉我遵之。
    排比句式与朱式韵脚的运用,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上联结句一问嘎然而止,下联“勉我遵之”稳稳接住。结构新奇,甚有巧思。
巧用动词,如历山望仙景区联:
君到历山,采峭草几根喂胆;
尔辞斯地,掬清泉一捧洗心。
    联中的“喂胆”“洗心”用词新颖大胆,不拘一格。
以少胜多,题车棚联:
开锁迎君子;
关门防小人。
    眼前事,平常语,信口道来,切地切事。一开一迎,一关一防,爱憎分明,读来让人心头一懔,警醒之意可见。惜墨如金,以少胜多,堪称奇巧。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纵观马老的对联创作,可谓是:意境深,情感真,修辞巧,词语新。他所提倡的美特新巧,在他自已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此是我拜读马老《七秩童联稿》的一点心得。书中的佳联很多,难能一一列举,鉴于水平有限,谨以此文略表对马老的景仰之情。
   马老的作品中深深的家国情怀,浓浓的亲友之情,悠悠的山水寄概。而最感人的一点是“高尚人格与对联艺术的相结合”,
他艺术的结晶是他人格的写照。
再请看马老写给柳林双塔寺弥勒佛的对联:
喜笑并非无苦衷,只缘看得清,思更明,能耐住性儿等;
祥和总有好心境,不要上官瘾,钻钱眼,准换来天下宁。
    生活在现实中,生老病死、人情世故是每个人必需面对的,生性达观的人并非无苦衷,而是思想的智慧,能让自已正确的对待人生,不让自已受名利的羁绊,不做名利的奴隶。寥寥数语,深入浅出,写的是佛理,道得是心声。清代诗人沈德潜曾言:“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作者的人品襟怀由此可见。这种宁静淡泊、气定神闲的大胸怀、大气魄,完全是马老自我心态的写照。 他常说:“当官当清官,干事做实事,做人做好人,撰联撰佳联。”马老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即便是时运不济,待遇不公,他也从不怨天尤人。面对官场上的种种诱惑,他泰然处之,安之若素,从不为一已私利,出卖自已的人格。马老“高尚人格与对联艺术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8:14 | 只看该作者
胸襟的广度,决定作品的高度

——马长泰老师楹联艺术之我见     

扬州        卜用可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也注定她的文学史是悠远和璀璨的。历朝历代都会涌现无数的文士学者,也会遗留下大量的文章典籍。然经过岁月的淘洗,史河的沉淀,真正一直流传并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浩瀚的诗山词海里,也只能算是凤毛麟角。所以,能流传下来的,定是能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真正杰作。纵观这些作品,又可以发现,除了文辞富赡精雅之外,它们更大的闪光点是或有旷达的胸襟,高远的眼界,或有深沉的家国忧思,诚挚的报国情怀。这些,从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陶渊明,及至近代的鲁迅等等的文字中,都可以读到。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除了文字的表面功夫外,真正能体现作者性格情怀,代表一个作品高度的,是它的内涵,思想性。
    我经常收到联友的作品集,能出厚厚一本作品集的联友诗友,其文字功底、写作技巧应该都已达到了某种层次,所以,通读他们的作品,最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并不是那些精美的文字,惊人的句子,而是他文字中体现出来的气质。马长泰老师的《七秩童联稿》,我读了,如果从思想性的角度看,我读出了一个曾经的父母官的忧乐情怀,一个淡泊名利的文人的豁达,以及一个世事了然于心的长者的宽仁。
     题山西万荣东卫王勃故里大戏台:
后土主编,三王导演,龙子登台,推出五千年大戏;
孤山支鼓,二水抚琴,民生定调,谱成新世纪乐章。
    马老题刻家乡山西盐湖新杜舞台联:
总以鸣条做舞台,戏不图多,力求唱大;
重调涑水为琴韵,音须拿准,贵在扬长。
     我们写舞台戏台联,往往是歌管霓裳,昆弦羯鼓这样的惯常思路。读马老这两联时,浑无那种莺莺燕燕之声,扑面而来的是那种撑天拄地的大气势,以及站在制高点指顾江山的气概。如果了解马老曾经为一县之长,统领一方民生事业,读这联就会知道,什么是眼界和胸襟。掌握大方向,考虑一方民生事业,这种思路不是谁都能有的。
     类似这样的联还有:
    运城日报的门联:
赋尧天,条峰作笔,勾描十一五开局新景象;
辉舜日,后土为魂,成就万千人致富大诗篇。
     题石家庄迎奥运联:
神州第一大村庄,大胸怀,大作为,更图大志;
圣火诸多新景致,新面貌,新境界,更迈新程。
    题运城市建材工业局局大门:
非韩信用兵,人少也能谋大业,靠奋发图强,喜我局,成为全省建材之冠;
是云长擅武,志坚定要跨难关,以恢弘进取,展前程,再振河东硅业雄风。
    这些联,不徒弄文字、炫文采,读到的是一片社稷桑梓情怀。
     另再看题县委办公大楼的:
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心竖;
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绩言。
     又有:
全家福,何若千家富;
七品官,难如一品民。
     题勤俭养德:
修德大方,玉砌一堤防水漫;
理财小气,钱掰两瓣买风淳。
    这样的对联,置之众多的著名署衙对联中,其肝胆心迹,亦不遑多让吧?
     面对三次入室偷盗,却一无所获的小偷,马老戏谑:
力尽所能,五载躬职,无悔一身瘦骨;
家徒四壁,三偷吊胆,白忙几个蟊贼。
    当了几年县长,却家无厚资,马老轻笔写来,然这样的联,为官者几人能写?写不出不在文字的高低,而在这样的清廉和坦荡,没有几个人具备。
    其他的,如:
墙矮用书垒;
院空容马奔。
     题垣曲望仙景区联:
君到历山,采峭草几根喂胆;
尔辞斯地,掬清泉一捧洗心。
     题山西万荣李家大院:
是我子孙,勿怨万金施殆尽;
传家仁善,足能百代享盈余。
     这些联或自题或题景,但是从联中,透露出的是那种志存高远,不趋名利,澡雪身心的文字气质。
     马老的联涉猎面很广,写景咏物赠人等等皆有。而那些看似和言情咏志无关的题,在马老笔下,也往往不经意地就透露出,马老观世判物方面,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角度。
     例如写茅台酒:
金奖不唯酒,分明是,蒙辱图强,卧狮一吼;
中华大有为,且看来,知荣奋进,伟业俱兴。
    我读到这联后,想了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写,我估计会从茅台酒的酿造史,口味荣誉等等角度写。而马老写它,蒙辱图强,他看到的不只是酒,而是一个在国家羸弱时,为国家夺得荣誉的英雄形象。这种的高度和视角,是我没有的。
     题司马光祠:
无种文章,自不分朝代来由,只认史篇能益世;
有才官吏,当然辨过功荣辱,非因宰相便留名。
    这联似乎和我开篇的看法不谋而合。司马光所以扬名于史,不仅仅是遗留文章史篇,也不因为他是宰相,纵观历史,当过宰相的也不胜其数,然几个如司马光声名震烁?其原因在“史篇能益世”,历史和圣贤,是一种相互成全,圣贤能光辉历史,增重时代。而历史也会记住圣贤,流芳百代。
     题四川李白杜甫祠:
君临莫急问诗艺,构思盛世新篇,正忙李杜;
汝去休言虚此行,欲出惊人杰作,先壮情怀。
     马老的这一联,似乎可以为我此篇行文的目的作结了。马老是联坛前辈,创立运城楹联学会,扶植后劲,这些早有耳闻,深为我所敬仰。今次,读了马老的对联集后,这种敬仰又加深了一层。敬仰的不仅仅是对联的功力,更是对联文字内里,所显露出来的那种高怀,卓见,大爱。联想到古往今来那些灿耀文坛的星斗们,他们身上同样闪耀着人格的魅力。李白的“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陆游的“家祭告乃翁”,辛弃疾的“拍栏按剑”,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不禁想,或许,一个真正优秀的文人,他需要做的,不仅仅是锤章炼句这些表面功夫,而更需要的是,具备那种高瞻远瞩的视角,那种忧国爱民的格局,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具备了这些,文字已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达到了铁肩担道义的高度。
     所以,欲出惊人杰作,先壮情怀!
     这是马老的联作告诉我的,而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会以此来鞭策自己。在此祝马老:人长泰而笔长健,再为联坛增添精品杰作。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主题
389

4937

帖子

9

精华

6万

积分

管理员

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8974
经验
14235 点
威望
10 点
在线时间
55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8:17 | 只看该作者
读《七秩童联稿》乱弹之一

河曲  赵瑞琴

今年五月,收到马长泰会长寄赠的厚厚一册《七秩童联稿》。马会长年逾七旬,而谦称自己学联尚是蒙童,足见谦逊之心。新书到手,当宜仔细捧读。认真阅读其中的一副副联作,如闻马会长娓娓而谈。评古论今,写景抒情,扬善砭恶,尊师敬友,各类题材佳作纷呈。认真地读,认真地领会,感觉联如其人,马会长的联作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用词明白朴实,较少奥涩玄虚。
比如,题汾水源头汾神殿:
汾水关三晋兴衰,古往今来,无将命脉当儿戏;
源头靠一方守护,精心聚力,留得乳泉哺后人。
用词晓畅易懂,但拳拳意厚。一个“关”,汾水至关重要,它滋育了三晋儿女,有着神圣地位,不可轻忽;一个“靠”,汾河的源头在这里,要靠这一方民众守护,方能源源不绝,继续滋养。
自勉联:
只知奉献时嫌少;
如问功名我不多。
一少一多,对比明显。既自勉自励又胸怀旷达,足令我辈学习。
中宣部约题全国优秀党员史来贺联:
凿石筑渠,新大禹富民引水;
拉沙盖碱,老愚公运智移山。
全联通俗易懂,“新大禹”“老愚公”贴切形象,朗朗上口。
题敤首祠:
习艺有门,学成走步学跑步;
拜师无窍,画好本人画别人。
敤首,传说为舜帝的妹妹,中国画祖。作者对这位传说中的神秘人物没有太多的推测演绎,也没有阐述太多的大道理,而是很朴实地道出学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拜就成才。同样地,为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平民色彩比较强,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生活。不同于书斋中咬文嚼字、伤春悲秋的“小我情调”,更非无病呻吟,多是有感而发,厚积薄发。
比如,作者自勉联:
全家福,何若千家富;
七品官,难如一品民。
这是作者在垣曲县长任上写的一副自勉联。做为一县之长,千家富胜过自己一家福;一品民,是功高德重之民,是勤劳务实之民,是在群众中享有声望的好人,在作者这个“七品官”眼中,一品民重于七品官。作者不仅是文字这样写,而且也是这样来做官做人的。作者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更使此联朴实而意味深长,足诫后学。
另一自勉联:
一纸空文三道令;
三年会海一言堂。
作者无奈,读者默然。这样的现象百姓痛恨,作者身在其中,何尝不痛呢?
比如书题太原文苑小区:
怕心地撂荒,多种良知勤种德;
请文宣入驻,伴为邻里敬为师。
作者出身于农村,深知田怕撂荒,那是最让农人可惜、痛恨的事。由田不耕种则撂荒,想到了心地也怕撂荒,就需“多种良知勤种德”,一气呵成,令人警醒;而文宣公也住进了小区,不再是高高在上令人仰视、令人敬畏的千古圣贤,而是温馨熟悉的邻居,可亲可敬的老师,多么亲切!一下子拉近了普通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很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无消极颓废、哀怨嫉恨之情绪。
比如,他的自勉联:
路长鞭马;
事泰留神。
短短八个字,将自己姓名全部嵌入,而寓意深长。路长鞭马,催促自己不断进取;事泰留神,又提醒自己小心谨慎,尤其是顺利之时,更要保提清醒的头脑。马会长曾有过顺利与荣耀,后来又经历过坎坷与羁绊,但他犹如一匹奔马,无暇沉缅于“造化弄人”的哀怨、嫉恨中,而是深感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唯有一力前行。而在前行中,坎坷让人着意,坦途反让人疏忽而易摔跤。这是长者经验所得,是作者领略人生冷暖浮沉的感悟。虽为作者的自勉联,但作为大多数人的座右铭,亦是深切上佳。
书贺太原日报文化体制改革全省领先:
我为老报人,三十年前,曾给龙城增虎气;
今是新时代,廿层楼内,喜观体改绘宏图。
做为老报人,曾经付出,曾经荣耀,曾经志气满满,如今深深眷恋,看报社蒸蒸日上,深感欣慰。廿层楼或是作者三十年前未敢奢想,而今宏图喜绘岂不更让人心花怒放?
    四、善用一些技巧,强化对联感染力
1、叠字的运用,明显的是题山西宁武县景点情人谷:
山山水水,曲曲弯弯,高高下下,草草花花,神神秘秘;
对对双双,卿卿我我,影影绰绰,胶胶漆漆,久久长长。
上联把情人谷山环水绕、静谧清幽描述得很真切,充满了神秘色彩。而下联把有情人流连于此的美好景象若隐若现地描绘出来,并祝愿美好的爱情久久长长,这何尝不是天下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呢?
入刻晋祠龙山玉皇殿联:
权势大无边,主生死,控地天,宽宽衣袋空空也;
功勋何挂齿,对后人,面香客,默默玉皇坦坦然。
对民间极为尊崇的玉皇大帝,没有玄虚典奥之语,仅用“权势大无边,主生死,控地天”高度概括其统领仙界、人间的崇高地位。而“衣袋空空”,既未将仙界珍宝携来,也不将人间敬贡带走,空空似一无所有,却又无所不有。而有大功却“默默”不言,唯见“坦坦然”,胸襟气度令凡夫汗颜。此联晓畅易懂,朗朗上口,引深了读者对玉皇大功厚德的崇敬而非敬畏,心境随之旷远明净。
2、巧妙的比喻,准确形象,让人易读易记。
如赠范育庭书记:
初出茅庐,四野茫茫,上路即逢三岔口;
情如父辈,同心汲汲,纳凉幸遇一棵松。
初出茅庐的小青年面对工作中的难题,一片茫然,而长者的关怀与照顾让他得益良多,倍受鼓舞。“三岔口”“一棵松”,形象地表现出了一个长者宽厚慈爱的博大情怀和作者的感恩之心。
中宣部约勤俭养德联:
修德大方,玉砌一堤防水漫;
理财小气,钱掰两瓣买风淳。
古人比德于玉,君子谨身修德,如用玉筑起坚固的堤防,则歪风邪气不可侵。用玉砌堤,何其大方!说明了修德之艰难与重要。现实生活中物质的诱惑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所以修德艰难,正因其艰难,更要下大力花时间去修德,用玉之坚比喻德之牢。而“钱掰两瓣”何其小气!“买风淳”则意境顿升。不是要做一个吝啬的守财奴,而是推崇惜财爱物的良好风尚和优良传统,全联形象易记。
3、古文句式的运用,端庄雅重。如代山西大学李镇西校长书贺山大110周年校庆:
育人才于晋,有大勋于国,诞辰百又十年,老骥回眸,感慨多多,最堪慰,名校已如恒岳立;
继尧舜之功,占时代之先,眼界千而万里,舒心展望,栋梁济济,当必然,未来迈步锦程宽。
全联端庄大气,有回想,有展望,已取得的辉煌令人欣慰自豪,而未来更催人奋进。校如恒岳立,恰切山西大学。
挽国学大师姚奠中老师:
三晋书坛溯卫铄以来,柳米傅祁姚,麟角凤毛名自贵;
千年国学从樗卢而后,恒嵩衡华泰,巍峨险峻我攀高。
注:柳公权、米芾、傅山、祁隽藻、姚奠中。
将姚奠中先与柳米傅祁并列,足见其书坛地位之高;而以五岳做比,足见其国学水平之高。姚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是山西人的骄傲,也是作者仰慕的高山。此联恰切姚先生的才识,而无浮夸之弊;有乡情,更有师生情。格调高远。
    4、善于“拉关系”,找共同点,使联语有亲和力。
在现实生活中,马会长有着文人骨气,既不会“拉关系”的,也厌恶“拉关系”的行径。但在作联时,他很会“拉关系”,巧妙地将两个不同的景点,用相同的故事或人物联系在一起,将神仙也凡人化,赋予物质思想感情,让联语顿然鲜活。
如题刻山西霍州署:
署衙文化,自故宫直隶走来,社稷安危,一堂大课;
邦国宗师,进古霍内乡拜去,珠玑字句,百姓衷言。
题霍州署,拉故宫、直隶、内乡作衬,但丝毫也不觉牵强生硬,因为它们都是封建社会许多年延续传承下来的官署文化标志,属于一个官衙体系下的不同等级。霍州署不是孤立的一衙一景,而是整个封建制度下州署衙门的缩影,是封建社会署衙文化中的一环,它的内涵自然就深远了。而如此联系起来,仿佛霍州署也有兄弟友朋一般,给人的印象自然也生动了许多。
题赠南昌:
伯屿为官,先蒲州而后洪州,两地有前缘,岭岭川川隔不断;
子安作序,生汾水又来赣水,一文名禹甸,朝朝代代永相传。
围绕《滕王阁序》产生的两个重要人物做文章。一个是在滕王阁宴请群僚的南昌地方长官阎伯屿,一个是写《滕王阁序》的才子王勃。而阎曾在山西的蒲州做官,王勃则是生于山西,如此联系起来,南昌与山西岂不是有很深的渊源了?
书刻作者出生地杜康故里山西盐湖区新杜村:
天不生杜康,孟德无神,太白无诗,世上设美餐无味;
村能载青史,祖宗称圣,后昆称杰,鸣条呼泰岳称兄。
杜康为酒圣,自然联系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若无杜康造酒,他们如何诗兴大发?而无美酒佐餐,美味亦大打折扣。鸣条是酒圣故里,山东有孔圣,这样一来,鸣条呼泰岳称兄也顺理成章了。
马会长为人宽厚谦和,联作很少戏谑嘲讽,即便是针砭不良现象,也非撸袖拍案,而是点到点明即止,多作正面引导。沉惜惋好人厄运之作,也哀而不怨,笔力雄沉,如大海波平。先生之隐忍浑厚抑或半缘性格,半缘经历吧。相对于大多数正儿八经悬挂于景点、厅堂等的题赠联,我个人更喜欢一些趣致的对联,如马会长自勉联:
明知数不清,却犯神经,夜视苍穹星笑我;
到是有收获,细听鸟语,自寻烦恼雀嘲人。
    颇多童趣、书呆气,试问,哪个有文学感悟的人没有过静静地看天看星听鸟语感受大自然等经历呢?而在外人看来,未免有些傻气了。
    总体来看,马长泰会长的对联工致者不少,但也有一些不求辞工而求意达。所有的文学作品是要让读者来阅读赏评的,而对联的大众性更不可削磨与忽视,马会长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点。他的联作接地气,招人气,让人易于接受并喜爱进而大胆试笔,一如其平易近人的性格。在山西省协会组织的各种采风、研讨等活动中,马会长和协会的各位领导尽力把山西好多性格不同的联人聚在了一起,为增进山西联坛的凝聚力,促进山西联艺的整体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马会长勤于作联、评联、提携后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的是太多了。
受马会鼓励,大胆乱弹,难中肯綮,徒供方家一哂。
      读《七秩童联稿》有感乱弹之二
                  河曲         赵瑞琴
    近收到联界大家马长泰会长惠寄的《七秩童联稿》,因这几天正好事务不太多,故认真来读。细想想,与马会长相识已近五年了。最初是在2010年夏我被聘为河东楹联网顾问,受邀首次赴运城参加河东楹联网建设会议时认识的。以后在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组织的对联采风活动中,受马会长邀请,多次有幸参与。马会长性情宽和,豁达开朗,学养深厚而谦逊有加,联墨俱精,是山西联界重要的领军人之一。不仅自己笔耕不辍,而且奖掖后进,其才学、人品都令人景仰。因与马会长多次见面,每每恃己年少而直言无忌,并且得马会之短信明令“联稿寄你,请斧正”,古人言:“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借了年少无忌之幌,大开我信口之河。
    一、高耸的山
    马会长首先是联界有名的联家,他创作的对联作品又好又多,有不少镌刻于名胜牌楼、祠庙舞台;其次,他的楹联理论精深,对古今名联、病联条分缕析,颇有独到见解,比如他的“作联要好,美特深巧”总结得精练好记,分析得详细易懂。再次,他的书法很好,是当今不太多的联墨双馨的名家。同时,他肩任运城市楹联学会和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的领导工作,对聚拢联友、提高联艺殚精竭虑,多次讲学,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创作技能与感悟。他还参与许多征联赛事的评委和评联活动综述的执笔人,其高屋建瓴的文章、见解都让人心悦诚服。如此种种,难于细述。总之,马会长不仅人长得个子高,而且才华也像高耸的山,令人仰视。
    二、微瑕之玉
    读马会长的联作、联文,首先的感觉是明白朴实而耐品,较少无病呻吟、虚无飘渺、云山雾罩、不知所云之作。初看很平实,细看寓情寓理,再读,方觉极恰切。
    如32页题山西寿阳祁寯藻故里:
   三代帝师,一代鼎臣,百代楷模堪柱国;
    诗坛领袖,书坛巨擘,文坛血脉以传宗。
    33页柳林双塔寺弥勒佛自撰并书:
    喜笑并非无苦衷,只缘看得清,思更明,能耐住性儿等;
    祥和总有好心境,不要上官瘾,钻钱眼,准换来天下宁。
    36页题太原文苑小区:
    怕心地撂荒,多种良知勤种德;
    请文宣入驻,伴为邻里敬为师。
    82页自勉联:
    只知奉献时嫌少;
    如问功名我不多。
    这些联作都耐人品读,朗朗上口,明白易记。不从藻丽夺人眼,每自平和寓匠心。
    三、励幼之长
    马会长的对联、文章多有劝勉和鼓励。在其《寻访运城在全国征联第一人》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渐渐转过神来了。为什么起步最早的人,而不是到达终点最早的人?为什么有幸得到名师指点的人,却丢失了写诗撰对的好手艺?此时,我在仔细打量一下站在面前的祁晓俊,生活的重担已压得他背驼肩斜……无奈,令我油然忆起长联圣手孙髯当年的穷途潦倒,险些冻死饿死街头。”其文字中并没有激烈的词句,但大有王安石“伤仲永”之叹惜,这是一种文人间的惺惺相惜,看似平实的语句中深含他惜才伤才之痛楚。而其奖掖后学,积极鼓励联友的事例更是很多。不以己年高而轻年少,不以己才高而轻才浅,不以己博学而轻识浅。即便对我这般无名无位之晚辈,亦尊重有加,令人诚惶诚恐。
    四、淡雅之兰
    马会长的人品一如兰花,不是艳丽浓郁,而是淡雅清香。他对于恩师、长辈、同事、晚辈,特别是提携有加的领导,情深意挚。许多联作及文章都让人读来动容。
    如55页赠范育庭书记联:
    初出茅庐,四野茫茫,上路即逢三岔口;
    情如父辈,同心汲汲,纳凉幸遇一棵松。
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位长者对作者年轻时的帮助,更表达了作者此去经年依然难忘的深沉谢意。
    50页挽父马丰栋:
    不知子美何人,却怀杜甫阔襟量,恪守方规,匠心精术,营成广厦万间,庇天下几多寒士,丰功依在;
    虽慕云长擅武,难比关公小草民,严尊父训,崇义本仁,慎履官山千隘,安书房一介儒生,栋力永存。
    字里行间,既有对父亲的思念,也有对父亲的敬仰和肯定,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作者有着无穷的激励与鞭策。这既是父子亲情,又是孝道之传承。父慈子孝,家和邻睦,马会长做为河东孝文化的代表人物,岂是借其声名、应个虚景而已?
    379页赏石联(鲁迅石):
    念民何忍死;
    化石又重生。
    把对鲁迅先生的崇敬融在石中,融在联中,字词简练而意味隽永,此联为石增色,赋石以无尽生机。
    读着这些有温度的联作和文章,感受的是作者不加矫饰的喜怒哀乐,唯其真切方更动人。如见作者之品性,不是热得快、冷得也快,而是悠远绵长。
    而马会长与山西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的联墨合璧也足称山西联坛之佳话。他二人曾为同事更是挚友,许多马会长的联作由赵先生书写刻挂。当我们仰望这些字字生辉的楹联,既为二人珠联璧合的才华叹服,也为二人历久无隙的友谊而感动,他们为山西联人树立了良好的互敬互励的榜样。
      五、疾驰之骥
    马会长年过七旬,但自谓童蒙,故命书名为“七秩童联稿”,其谦逊如此。而其自题嵌名联“路长鞭马;事泰留神”,言简而意深,极耐人寻味,做为励志联、处世联亦毫不逊色。马会长既将七秩称童,自当节节上进,逐渐提高,如疾驰之骥,前路尚远尚宽。祝愿马会长身心长泰,笔力更雄健,作品更纯青。同时,也稍稍汗颜,自己也该适当努力,莫让马会长等诸多师长频生“竖子驽懒”之叹。
    读联稿,如见其人。读着一副副联作、一篇篇文章,内中除了文彩,更有沧桑。联稿为我们展现的不仅是一位立体的明澈的联家,更是一位历经沧桑、“识尽愁滋味”不改奋力前行的长者。窥枝摘叶,未及堂奥,乱侃一通,还望马会长及诸位师友谅我年少识浅,斗胆妄言,多多包涵才是。拟一联以贺《七秩童联稿》问世:
    七秩谓童蒙,似石谦谦,颇娴联墨才华涌;
    一书观厚重,如兰淡淡,无虑浮沉情意真。

青眼难逢逢白眼;
红颜未得得苍颜。
——自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4-27 10:43 , Processed in 0.0975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