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靡靡之音如何从遭摈弃成经典(文:梁盼)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26 小时
主题
41

224

帖子

2

精华

41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74437
经验
953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5 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靡靡之音的历史:靡靡之音如何从遭摈弃成经典(文:梁盼)东南教育网2015-01-24

    明代万历版《金瓶梅》开头有一篇署名为“廿公”的“跋”,说之所以此书写尽人间丑态,并非是要人们去效仿,而是如孔圣人一般,在整理编撰《诗经》之时,也未曾删除“郑卫”的靡靡之音。换言之,反面教材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因此,廿公告诫世人,千万不要把《金瓶梅》当成淫书来读,否则就伤了作者的一片淳淳之心。
   《诗经》分风、雅、颂三种类型,风就是国风,即每个诸侯国的民间歌谣。郑卫两国是前朝殷商遗民的聚居地,未受儒家伦理太多影响,保留了很多直接表达男欢女爱的诗歌。而其他诸侯国则按照周朝的意识形态要求,民歌大都具有儒家“正义凛然”的效果。
    不过,《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关雎”,也是把“窈窕淑女”与“君子好逑”写得相当缠绵,但它却不是郑卫之音。“关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可视为爱情文学的源头。“关雎”不是“原产”于郑国和卫国,但其风骚丝毫不亚于郑卫之音,但却不被骂为“靡靡之音”。而郑国与卫国的民歌就相当惨了,之后便成了靡靡之音的代名词。
    孔子虽一口咬定郑卫之诗是靡靡之音,但人们却总是喜欢听这样的诗词与音乐。自孔圣人以来,人们就痴心未改。就说《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他的一大雅好就是听当时的“流行音乐”,除了在妓院和各种交际场合尽情享受这“佳音”,还在家里让潘金莲等妾室组成一个乐团,大开演唱会,观众一般仅西门庆一人而已。
    乐团的核心人物无疑是潘金莲,她从小被卖给大户人家王招宣府,就被作为音乐舞蹈方面的人才加以“培养”,有童子功,算是科班出身。这也正是她即便在家里屡屡挑拨离间、尖酸刻薄,也能得到西门大官人宠幸的原因之一。小潘的确是有才的,除了有勾魂之貌,她还能唱“靡靡之音”,且会自弹自唱,也堪为人才。
    红楼里,有一次宝玉受薛蟠邀请,与唱戏的小旦蒋玉菡、妓女云儿大喝花酒。喝花酒,自然少不要唱靡靡之音,大伙每人都要说一段“小令”,再唱一段“词”。宝玉唱的那“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以及“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后来竟也成为红楼重要的诗词歌赋,恒久永流传。
    这还算好的,那位呆霸王,却没宝玉那样的文采,但在酒席上又必须展示,便弄出个“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的小令。薛蟠小令的最后一句,更有伤红楼之大雅:女儿乐,一根“某某”往里戳。此段小令一出,大伙都骂他该死,但倒是把呆霸王的形象活灵活现地立在了纸上。本次酒局,除了蒋玉菡与云儿两个陪唱的,其他都是贵族公子,娱乐方式既高雅,又靡靡不已。尤其是薛蟠的临场发挥,把大伙的快乐推向了高潮。
    其实在古代,不仅贵族需要靡靡之音,贫民也在各类“勾栏”剧院里,享尽人间的声色犬马。
    孔子说郑卫之音容易让人颓废,想七想八,陷入声色犬马,而不立大志。而国王听靡靡之音,就会导致亡国。但是,早在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国之君魏文侯就非常直接地问孔子的学生子夏,为什么寡人听正经宏大的好歌曲就昏昏入睡,而听那些郑卫之音,就不知道疲倦呢?
    好个魏文侯,倒是坦荡如君子,他这一发问,其实是为后世所有声色犬马之徒发问。而声色犬马谁不爱之,谁又不是声色犬马之徒呢?天性使然,孔子亦奈何之。唐代开始,中国出现了“词”这种新的文学形式。为了吟唱而填的“词”,本来就对于扑捉男女相思相爱尤为“专业”,是对诗歌在这个方面不足的有力补充,甚至是升华。连文学史都挡不住要朝靡靡之音发展。
    到了宋代,词不再是音乐是附属品,而是独立出来,与诗相提并论,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主流,也让宋代的才子佳人们比之前任何时代,都更为“晓风残月”。当然,词也有大气豪放一路的美学追求,但那些在千年时空中,不断把栏杆拍遍遍,屡屡把人心拍碎的婉约词,才似乎最适合其诞生的初衷。而早年的郑卫之音,相较于宋词,那就只是小儿科了。
    就连作为豪放派词人代表的辛弃疾,虽忧国忧民,但也要消遣,不经意间就“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过,太“灯火阑珊”的确又不是什么好事,南唐后主李煜不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才让国家“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吗?还有他之前的唐明皇李隆基,更为文艺范,被誉为梨园祖师爷,弄得老婆杨贵妃被迫自杀,大唐盛世也就此终结。
    也难怪孔夫子说靡靡之音易导致亡国。一个国家或家庭,委实不能过分去享受声色犬马。但一点都不让有,那也是惨剧了。改革开放之初,邓丽君的歌曲刚传到内地,立马被批为“靡靡之音”。可时过境迁,却成为几代人的经典记忆。
在线时间
570 小时
主题
146

779

帖子

3

精华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12351
经验
303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4
2
发表于 2016-4-5 21:17 | 只看该作者
为靡靡之音正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16 04:40 , Processed in 0.0826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