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质疑《古代汉语·诗律》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95

66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070
经验
1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2 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质疑《古代汉语·诗律》

现在,诗律的研究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不过其中存在脱离古诗谈诗律的现象。有人认为律诗句式不能以“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结尾,二、四、六位置必须平仄交替,否则便是拗句,用了拗句便是拗体。这样的理论不符合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如果格律真的是这个样子,那《唐诗三百首》中就只剩下二十来首正经的五律了。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比较接近古诗的实际,被许多高校选用为教材,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下面,我针对中华书局1999年第3版《古代汉语》的近体诗律部分,提出了22点商榷意见,另附《勘误》一则。有一点需要说明,在第3版修订时,王力先生早已作古,所以,书中的观点不一定是王力先生的观点。

一、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完全和唐诗一样?

《古代汉语》先是说:“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完全和唐诗一样。”(1518页)后来又说:“宋代以后,失粘和失对成为大忌,更没有人犯这些规则了。”(1528页)既然失粘和失对成为大忌是宋代以后的事,又怎么能说“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完全和唐诗一样”呢?

不但唐以后的诗在格律上不完全和唐诗一样,同是唐朝,前期与后期的格律也不尽相同。如在唐朝前期,出句为“+|+||”,对句多以“+--|-”救之,到唐朝后期,便不强调对句相救了。这一点我在后面还要详细讨论。

二、近体诗可以押仄韵?

我们先看一首押平韵的诗:

度桥犹徙倚,坐石未倾壶。

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沙洲两鹤迥,石路一松孤。

自可寻丹灶,何劳忆酒垆。

这首诗符合近体诗的格律,它是近体诗吗?不是。这是六朝时期庾信的《咏画屏风诗》。我们之所以不认为近体诗产生于庾信那个年代,是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广泛地按照近体诗的规则写诗,符合近体诗规则的诗作“非常罕见”。

《古代汉语》说:“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1520页)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既然“非常罕见”,又怎么能认定它是近体诗呢?在仄韵诗中,有的平仄严整,这很可能是巧合。

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元先通押?

《古代汉语》说:“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韵脚是‘湲,蝉,烟,前’,就是元先通押,‘湲’属元韵,‘蝉’‘烟’‘前’属先韵。”(1520页)[按,第二句为“秋水日潺湲”]此说也值得商榷。在《广韵》《集韵》的仙韵中,均可找到“湲”字,在平水韵中,与仙韵对应的正是先韵。例如:杜甫《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的韵脚为“湲,传,船,眠”,第二句为“封书寄与泪潺湲”;白居易《春江》的韵脚为“年,船,边,湲”,末句为“萦砂绕石渌潺湲”;贾岛《题童真上人》的韵脚为“湲,禅,缘,前”,第二句为“滩声未拟住潺湲”。都是把“湲”归入仙韵去押韵的。

四、平仄的掌握不是很困难?

《古代汉语》说:“平仄的掌握不是很困难的。拿普通话来说,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古代的入声字,现在转到上声、去声的,也不成问题,因为反正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只有从入声转到阴平、阳平的字,才需要记一下,而这类字是有限的。”(1523页)此说只强调了古入今平字,却忽视了入声之外的古今平仄异读字。入声之外的古今平仄异读字不胜枚举,现在,人们经常在这些字上出错。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读诗常识》认为白居易的“曾到尚书墓上来”和罗隐的“狂忆判身入酒船”的第三字都是仄声。涂宗涛先生在《诗词曲格律纲要》中指出了这两处错误,现补充考证如下:

在唐诗中,“尚书”作为官名时“尚”几

《诗词韵律手册》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诗律”部分客观反映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声韵检索”便于通过普通话拼音查古四声及平水韵。另含《词谱举要》等。每册22.4元(含邮费),如欲购买请给我发消息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主题
352

2492

帖子

11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3112
经验
572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2
2
发表于 2006-12-21 10:4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质疑,望继续发下去。

好读书,不求甚解;爱琢句,但苦难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 小时
主题
44

462

帖子

0

精华

683

积分

联都贵宾

访问学者+联都学堂副校长

Rank: 4Rank: 4

UID
9417
经验
68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6
3
发表于 2006-12-21 13: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em27][em27]
铜绿砚边文蓄雅;
铅华纸上墨含香 。

钩沉好帖文;消灭零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6 小时
主题
76

425

帖子

0

精华

1086

积分

联都贵宾

一个很传统的人

Rank: 4Rank: 4

UID
7399
经验
108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
4
发表于 2006-12-22 10:53 | 只看该作者

(未完,不续)呵呵...

中秋时节人团圆,
华光初上月不弯.
秀色可评花共月,
士商同游月泊湾.
QQ号:39084278微信号:yscx20161020
QQ号码:92705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02 小时
主题
390

1259

帖子

8

精华

2398

积分

联都贡士

醉野狂人

Rank: 6Rank: 6

UID
6155
经验
2398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00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0-8
5
发表于 2006-12-22 12:2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支持,也非常期待继续下文~~~~~~~~~~~~~~~~~~~
静夜听风吹柳笛闲来洒墨弄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874 小时
主题
883

7864

帖子

8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元老

诗词学堂

Rank: 10Rank: 10

UID
8846
经验
380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8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8-9
6
发表于 2006-12-27 21:33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斑竹两个问题:1、写格律诗、填词一般用古韵还是新韵

2、什么是仄声韵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21:35:22编辑过]
名联欣赏

書存金石氣
室有蕙蘭香

蕙蘭有恨枝尤綠
桃李無言花自紅

赤壁泛舟七月既望
蘭亭修禊暮春之初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95

66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070
经验
1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15:57 | 只看该作者
2、什么是仄声韵律

仄声韵律”我第一次听说。可能是“仄声韵律诗”的简称吧。

《诗词韵律手册》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诗律”部分客观反映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声韵检索”便于通过普通话拼音查古四声及平水韵。另含《词谱举要》等。每册22.4元(含邮费),如欲购买请给我发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95

66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070
经验
1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16:0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紫芝在2006-12-27 21:33:26的发言:

请教斑竹两个问题:1、写格律诗、填词一般用古韵还是新韵

古声和新声各有所长。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艺术创作时,使用古声或者新声,应该允许作者自由选择,他人不应干涉。

在教学练笔时,应当在自己薄弱的一面多下功夫。不熟悉古声便多用古声,不熟悉新声便多用新声。

《诗词韵律手册》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诗律”部分客观反映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声韵检索”便于通过普通话拼音查古四声及平水韵。另含《词谱举要》等。每册22.4元(含邮费),如欲购买请给我发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95

666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070
经验
1321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16:06 | 只看该作者
《诗词韵律手册》已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诗律”部分客观反映古人写诗的实际情况,“声韵检索”便于通过普通话拼音查古四声及平水韵。另含《词谱举要》等。每册22.4元(含邮费),如欲购买请给我发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3 23:32 , Processed in 0.0897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