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关于“挤韵”之管见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971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11 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寂寞风老师提起的关于“挤韵”的讨论,缘起于我对本次诗赛的一句点评——不知新韵入诗是否也有“挤韵”一说?作为“始作俑者”,并且也有诗友私信相询,我觉得似乎有必要也参与讨论,说一下我的观点。文章较长,故单独发帖,一家之言,仅供大家思考,欢迎各抒己见。
(寂寞风老师原文详见《我为何把最高分给了29号作品兼及对古诗词的评论之孔见》 - 楚风轩【诗词曲赋区】 - 联都 - Powered by Discuz! http://china-liandu.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9965&extra=page%3D1

一、关于挤韵,我想还是回到原点开始探讨比较合乎逻辑。挤韵的问题,其实最早出于六朝沈约的所谓“八病”之说。八病中第五病即“大韵”,也就是网上常说的“挤韵”。沈约的原文已失传,但在唐朝日本来华学者空海和尚(遍照金刚)所著《文镜秘府论》中有记载,不叫“挤韵”,而是称为“大韵”。“挤韵”的概念不知源于何人,未能考出,应是后人甚或是今人所为,但意思相仿。近来所有关于“挤韵”的争论,最早的依据就是源出于《文镜秘府论》所记载的沈约关于“大韵”的论述与空海和尚的解读,以及他所记载的当时唐人的论述。

二、空海和尚的书中两处提到“大韵”。其一云:“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同其类,名犯大韵。诗曰:‘紫翮拂花树,黄闲绿,思君一叹息,啼泪应言垂。’又曰:‘游鱼牵细藻,鸣禽哢好音,谁知迟春节,悲吟伤寸心。’ 释(空海)云:如此即犯大韵。今就十字内论大韵,若前韵第十字是‘’字,则上第七字不得用‘’字,此为同类,大须避之。通二十字中,并不得安‘篱’、‘羁’、‘雌’、‘池’、‘知’等类。除非故作叠韵,此即不论。”简单翻译一下,大韵(挤韵)就是指在一首五言诗中,除了韵字以外,其他地方不得用与韵字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是犯大韵(挤韵),并且“大须避之”,必须避犯!叠韵除外。

三、在《文镜秘府论》另一处解释“大韵”处,空海又说:“大韵:一韵以上,不得同于韵字。如以‘新’字为韵,勿复用‘邻’、‘亲’等字。诗得者(未犯大韵):‘运阻言革,时泰玉阶。’失者(犯大韵):‘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问题来了,空海这里所举第一个诗例中,上句的“”与下句的韵字“”若按《平水韵》,都在“下平八庚”,显然与上面的说法相悖。即便以目前流传下来最早的韵书《宋本广韵》(实际上是唐代官韵隋朝陆法言所编《切韵》的宋代官方修订本)来看,“衡、平”二字也同样都在“下平韵十二庚”。看来空海和尚也犯了迷糊,把犯了大韵的诗句当做未犯的用来作诗例,造成自相矛盾。

四、不过,也许这并非空海的迷糊,我们再看一下他上面所举的第二个诗例“齐纨素,鲜如霜”。上句“裂”、下句“结”与韵字“雪”同在【九屑】。对照这两个例诗,未犯的那个是上句有同韵字(衡),下句没有。而犯了大韵的那个,虽然上句有“裂”,但下句有“洁”,区别也许就在此。是否可以这样考虑:唐代其实关于大韵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一首诗中只要非韵字位出现了同韵字,就是犯大韵;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在押韵的那句中出现韵字才算犯大韵,白脚句有韵字是允许的?果如此,空海也只能照单全收了。所以,我的看法是,或许即便是在唐朝,所谓大韵的标准也是有争议的。

五、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是否写诗必须避犯大韵呢?空海又一次显示出自相矛盾之处。空海曾经坚定地说“大须避之”,但却又引用唐人元兢的说法:“元氏(元兢)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从“大须避之”到“不须避之”,空海的发夹弯,才是造成今日关于挤韵争论不休的真正的“始作俑者”。

六、顺便介绍一下元兢。元兢乃唐朝人,在六朝永明体诗向唐代格律诗过渡的过程中与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一同为之做出了杰出贡献,奠定了格律诗的基础。他针对沈约八病第一病“平头”所提出的著名的“换头术”,直接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规则。元兢对八病中与“韵”相关的四病“大韵、小韵、正钮、旁钮”都曾论曰“不以累文”、“但知之而已”,“不必须避”,也就是可避可不避。但是,他唯独对“大韵”特别强调“如能避者弥佳”,而如果“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才“不须避之”,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大韵才可以“不须避之”。所以在诸病之中,他对大韵还是比较看重的(参见元兢《诗髓脑》,此书也只散见于《文镜秘府论》,后人依此而整理。百度可搜),这可能也代表了唐人对“大韵”的基本态度。元兢仅存五律诗一首,我特地检查了一下,“小韵、正钮、旁钮”等病皆犯,唯独未犯大韵,可见大韵在元兢心中的分量自与其他病犯不同。

七、以唐人律诗而论,虽无法对蔚为大观的唐诗作准确的统计,但犯“大韵”的唐代格律诗显然还是少于未犯者。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由于元兢等人倡导的“如能避者弥佳”被大家所接受,创作中尽量避免犯大韵;二是现实的创作需要,由于唐朝韵书分部较多,以《宋本广韵》(以隋《切韵》为本)来看,平声韵共分为五十七个韵部之多,这必然造成每个韵部的字数较少,可选用的韵字就更少(要去掉很多僻字、通假字、死字等),因此,尽量不在非韵字处采用同韵部的字,避免挤韵,便于同韵部的字尽量用来押韵。即便是后人总结的《平水韵》,也有三十个平声韵部之多,节省韵字用于关键处(押韵)也是实际创作现实的需要。

八、基于以上探究,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八病”是针对唐代格律诗形成之前的五言“永明体”诗,八病在前、格律形成在后,用“八病”来规范格律诗是倒果为因,逻辑上欠通;其次,“八病”之说是格律诗形成的基础之一,格律诗在形成过程中批判继承了“八病”中合理的部分,也扬弃了如大小韵、正旁钮之类的病犯,不是必须严格避免的病犯。复次,八病中“大韵(挤韵)”似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正如元兢所言:“若立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否则,“如能避者弥佳”。这也是我作为联都诗词学堂教员在教学以及在点评诗词创作时所秉持的观点,指出并要求尽量避免挤韵,所谓尽善尽美也,但绝不会因为挤韵而否定作品,包括此次诗赛。

九、顺便说一下寂寞风老师转贴的那篇质疑挤韵的文章《质疑格律诗中的“撞韵”和“挤韵”说》(作者  昆仑)。这篇文章是用新韵来分析古代格律诗的挤韵问题,这绝对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怎么能用今天新诗韵去评判古人?这很荒唐。昆文云:
武帝祈灵太乙坛,新丰树色绕官。
那知今夜长生殿,独闭门月影。(唐 顾况)
解析:“千、山”与脚韵同,挤韵。
壶言:即便依《平水韵》,“千”在【一先】,“山”在【十五删】,而韵字“官”在【十四寒】,怎么就“挤韵”了?

再看看昆文如何分析这首王安石的名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只隔数重
春风又绿江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第三句结尾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韵。不仅如此,这首诗“山,南,”和脚韵相挤。
壶言:关于撞韵姑且不论,作者认为“山、南”与韵字挤韵,其缪大也。首先,“钟山只隔数重山”,二位的“山”字明明是重字,而且是有意义的重字,称其为挤韵,显然是不懂诗法、韵法。其次,称“南”字也挤韵,依《平水韵》,“南”在【十三覃】,韵字“山”在【十五删】,何挤之有?

由此可见,此文作者不知道什么叫“有意义重字”,甚至连古音今音都不懂而混为一谈,却奢论什么“质疑”,徒增人笑耳。这样的文章,不读也罢。

十、最后,回到开头我的引发讨论的评语“不知新韵入诗是否也有挤韵一说”。其实,我提出这个疑问,源于新韵对古诗韵尤其是《平水韵》韵部的大量删并。《中华新韵》把《平水韵》三十个平声韵部拦腰一刀,合并为仅十四个韵部(最近的《中华通韵》合并成十六个韵部),这样带来的后果是,韵部大量减少,但每个韵部的字数大量增多,客观上如果作者想追求对挤韵“如能避者弥佳”就更困难了,许多在古韵中不同韵部的字都被归入同一韵部,创作时难免陷入“避无可避”之境,倒不如建议主张用新韵的诸公干脆申明所谓“新韵格律诗”一律不避挤韵,也不必去追求“如能避者弥佳”的完美境界。

十一、就我个人而言,我尊重新韵,新韵改革是改革者的自由。但我依然坚持认为“以中古音韵系统”为依托、建立在以《切韵》和《平水韵》为表征的“虚拟的书面的语音系统”之上的格律诗平仄规律及韵法,才是格律诗传承与创作必须敬畏和遵循的原则。所谓新韵改革,是对传统的背离。此观点我曾有文论及,此不赘述。
                                                        ——壶中岁月  2018.9.11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在线时间
3264 小时
主题
86

5262

帖子

21

精华

8万

积分

联都秀才

知天命后不读书

Rank: 2Rank: 2

UID
72511
经验
1946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1-30
2
发表于 2018-9-12 07: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我的观点是挤韵能避开当然好,避不开就算了。包括四平头也是。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64 小时
主题
86

5262

帖子

21

精华

8万

积分

联都秀才

知天命后不读书

Rank: 2Rank: 2

UID
72511
经验
1946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1-30
3
发表于 2018-9-12 07:44 | 只看该作者
我赞同双轨制。我个人倾向平水韵。
来自四川盆地中心的井底之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主题
104

997

帖子

2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38567
经验
55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4
发表于 2018-9-12 0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寂寞风 于 2018-9-12 15:55 编辑

先生广征博引,足见学养深厚,非我等所及。对于挤韵我该有新的认识。真的受益匪浅。
请教:先生说,即便依《平水韵》,“千”在【一先】,“山”在【十五删】,而韵字“官”在【十四寒】,怎么就“挤韵”了?千、山、寒都是邻韵,按先生的意思,也就说挤韵一定就在某一韵部,至于邻韵者就不算了,不知挤韵及其有关说法这个是起于八病说,有何明确说法?是不是就是先生所说大韵之说?
另外,先生说,“此文作者不知道什么叫“有意义重字”,甚至连古音今音都不懂而混为一谈,却奢论什么“质疑”,徒增人笑耳。这样的文章,不读也罢。”其实这篇文字可取之处还真不少,当然缺陷也不否认,作为一种探索自无不可。其中大量的例子还是有参考价值。先生取了两例,就觉得是“增人笑耳”,此文不值一读,是否草率了点。

点评

问好寂寞风老师。“请教”二字言重了,都是诗友,相互探讨、各抒己见吧。 你的回复提出了三个疑问,待我一一作答。 第一,关于“邻韵”的问题。这个“邻韵”问题讨论的是古诗如何押韵、是否可以邻韵通押?格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3 07: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31 小时
主题
157

3429

帖子

45

精华

6万

积分

副首版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82072
经验
1483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3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4-13
5
发表于 2018-9-12 2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丹枫迎秋 于 2018-9-13 00:59 编辑

感谢壶校长发表关于 “挤韵” 的论述 !  学习并收藏了 ,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1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6
 楼主| 发表于 2018-9-13 07:58 | 只看该作者
寂寞风 发表于 2018-9-12 07:47
先生广征博引,足见学养深厚,非我等所及。对于挤韵我该有新的认识。真的受益匪浅。
请教:先生说,即便依 ...

问好寂寞风老师。“请教”二字言重了,都是诗友,相互探讨、各抒己见吧。
你的回复提出了三个疑问,待我一一作答。

第一,关于“邻韵”的问题。这个“邻韵”问题讨论的是古诗如何押韵、是否可以邻韵通押?格律诗(近体诗)除首句可押邻韵外,其他须押韵处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可邻韵通押,此乃常识。所以,讨论挤韵的问题,跟邻韵无关。因为挤韵是指在诗中非押韵处可否用与韵字相同韵部的其他字,而所谓邻韵,显然指的是不在同一个韵部但与其靠得比较近(相邻)的另一个韵部。换句话说,某个字如果是在韵字的韵部以外,哪怕是相邻的韵部,也肯定不是挤韵。

第二,关于八病说是否提及邻韵。你的意思我理解是你可能认为八病的大韵是否认为诗中用了邻韵的字也应该算是挤韵?如果八病认为用邻韵字也算挤韵,那么《质疑》一文的解析就是正确的了。八病提出是在南朝刘宋时期,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韵书是《宋本广韵》所保存的唐朝的《切韵》,之前的南北朝是否有韵书尚无可考,也未见典籍记载。既然没有韵书,当然也不知道如何分韵部,也无法确认谁是谁的邻韵,所以沈约未论及邻韵一事也很自然。也许会问,在隋唐以前,诗人押韵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估计也没人能回答,只能猜测。这个问题还牵涉到魏晋南北朝四百年,正是从先秦两汉的上古音韵系统向隋唐五代的中古音韵系统过渡的阶段,音韵的变化非常大。当时写诗押韵的依据或标准缺少史实,所以现在讨论八病与邻韵的关系显然就无从谈起。这个问题太专业,还是留给古音韵学去探讨吧。但不论如何,格律诗“挤韵”跟“邻韵”无关应该也是古往今来的共识吧,我没有看到任何认为用邻韵字也算挤韵的说法。

第三,你谈到我对《质疑》一文的质疑,我不认为我否定其文(不读也罢)是草率之举。正如我一楼所言,该文说轻了,不仅是格律诗常识的缺乏,也是方法论的错误,怎么可以用古人都不知道的今天的标准(今音)去评判古人的创作呢?说严重点,该文缺乏的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己之谬误人。这样的文章有何价值可言?

首先,我们具体来看看,该文是怎么定义“挤韵”的:
“什么叫“挤韵”呢?如果一首绝律中出现与脚韵韵母相同的字,就叫作“挤韵”。例如,脚韵是“安”(an),诗句其他地方就不能出现与 an韵母相同的按,盼,蛮等字。”

此文认为,只要在诗中出现与韵字有相同的韵母(还是汉语拼音哦)的字,不管是平声还是仄声,都是挤韵。他还举例“按、盼”(均为仄声)与“安”字挤韵。他这个挤韵的定义与我们所谈论的“挤韵”是同一个概念吗?所有具备格律诗常识的人都明白,挤韵是指诗句中非押韵处不能出现与押韵字在同一个韵部的字。韵分平仄,平声与仄声原本就不在一个韵部,格律诗限押平声韵,仄声字与平声字又不可能在同一韵部,仄声字怎么能与平声韵“挤”得起来?恐怕除了该文作者,没人会认为“按、盼”与“安”之间存在挤韵的问题吧?想必你也不会认同该文对“挤韵”的定义吧。讨论问题的前提就是个完全错误的概念,接下来此文的观点还会有什么可取之处?

其次,你认为我只分析了两个诗例就下结论,有点草率。其实,我只是“仅举两例”而已。我检视过该文所举的关于挤韵的全部诗例,该文对诗例中“挤韵”的解析全部都是错的,不仅仅是今音古音的问题,还有最基本格律诗常识的错误。既然你说我“只举两例”很“草率”,那干脆我把该文中全部诗例一一列出来分析点评,看看我是否“草率”,只是担心大家是否有耐心读下去(集中焦点,只论“挤韵”,不谈“撞韵”):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诗第三句结尾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韵。不仅如此,这首诗“山,南,”和脚韵相挤。
壶言:此例已在一楼评过,不赘。

原文:
1.     顾况,是唐代诗人,留下来的诗很多,其中有许多首是“撞韵”和“挤韵”的。仅举一例《武帝祈灵太乙坛》:
武帝祈灵太乙坛,新丰树色绕千官。
那知今夜长生殿,独闭山门月影寒。
解析:第三句结尾字“殿”(an)与“坛、官、寒”撞韵。且,“千、山”与脚韵同,挤韵。
壶言:此例也在一楼评过,不赘。

2.    戴叔伦,唐代诗人,作品很多,所谓“撞韵和挤韵”诗也很多,仅举一例《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解析:第三句结尾“晚”(an)与脚韵“漫、阑、寒”撞韵。且“漫、烟”与脚韵挤韵。
壶言:“漫漫”叠字词(也称重言),韵法之一,与挤韵何干?“烟”【一先】、“寒”【十四寒】,挤吗?

3. 韦应物,唐代诗人,亦留下很多作品,且有“撞韵”作品,请看《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
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解析:第三句结尾字“落”(uo)与脚韵“波、多”撞韵。
壶言:“落”乃仄声,与平声韵如何挤得起来?

4. 司空曙,唐代诗人,作品颇丰,也有很多“撞韵”诗。请看《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
榆落雕飞关塞秋,黄云画角见并州。
翩翩羽骑双旌后,上客亲随郭细侯。
解析:解析:第三句结尾字“后”(ou)与脚韵“秋、州、侯”撞韵。
壶言:此例未谈挤韵,忽略不论。

5. 司空曙,唐代诗人,也有“撞韵”作品留下来。请看他的《岁暮怀崔峒耿湋:
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
解析:解析:第三句结尾字“西”(i)与脚韵“食、识、”撞韵。
壶言:此例未谈挤韵,忽略不论。

6. 卢纶,唐代著名诗人,留下大量作品,有很多诗是“撞韵、挤韵”的。请看《春日忆司空文明》:
桃李风多日欲阴,百劳飞处落花深。
贫居静久难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寻。
解析:第三句结尾“信”(in)与脚韵“阴、深、寻”撞韵。且“贫、春”与脚韵挤韵。
壶言:“贫、春”在【十一真】、韵字“寻”在【十二侵】,未挤吧?

7. 李益,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很丰,“撞韵和挤韵”诗也很多。请看《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解析:第三句结尾“万”(an)与脚韵“寒、难、看”撞韵。且“天山、偏、三”与脚韵挤韵。
壶言:“天、偏”【一先】、“山“【十五删】、”三”【十三覃】,韵字【十四寒】,谁挤谁?

8. 孟郊,唐著名诗人,作品丰富,对后人影响很大。也有“撞韵和挤韵”作品。请看《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
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解析:第三句结尾“见”(an)与脚韵“泉、天、穿”撞韵。且“天怨”与脚韵挤韵。
壶言:“天”本来就是押韵字,“怨”是仄声字,说它俩挤韵,它俩是什么感受?

9.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诗圣杜甫的佳作吧。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对后人的影响极大。然而也不乏“撞韵和挤韵”作品。
先看《绝句漫兴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解析:第三句结尾“见”(an)与脚韵“毡、钱、眠”撞韵。
壶言:此例未谈挤韵,忽略不论。

再来欣赏《城西陂泛舟》 :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解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第六句结尾“扇”(an)与脚韵“船、天、”撞韵。且“远、缆、燕、”与脚韵挤韵。
壶言:“远、缆、燕”全都是仄声,说它们挤韵,它们表示不服。

最后来欣赏杜甫的《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解析:这也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三句结尾“草”(ao)与脚韵“遥、消”等字撞韵。且“药、”与脚韵挤韵。
壶言:不服的还有这个仄声“药”字。

10. 李白,是著名的诗仙,也留下的大量诗歌作品,影响世代诗歌爱好者。其作品也有很多所谓“撞韵、挤韵”作品。
先看,《别内赴征三首》之一: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解析:这也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结尾“见”(an)与脚韵“还、关、山”等字撞韵。且“三、看”与脚韵挤韵。
壶言:“三”【十三覃】、“看”【十四寒】、韵字【十五删】,挤得上吗?

再看,《题东溪公幽居》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
室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
解析:这也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七句结尾“院”(an)与脚韵“廉、淹”等字撞韵。且“贤、山、前、但、盘”与脚韵挤韵。
壶言:脚韵是【下平十四盐】,“贤、前”【一先】、“山”【十五删】、“盘”【上平十四寒】、“但”是仄声,好乱哦。

绝律中所谓“撞韵”现象已经列举了十位诗人的作品,恐怕已经足够啦,不浪费笔墨再举例了(壶言:真的足够了,否则要累死宝宝了,谢啦)。而律诗中所谓“挤韵”现象更是多如牛毛。但是(壶言:就怕但书,果然来了,大汗中~),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节省篇幅,仅摘录其中著名诗句:

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挤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也军占领南京》)
壶言:“沧桑“是叠韵好吗?《文镜秘府论》都说“除非故作叠韵,此即不论”,这也不懂?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苍挤黄)(同上)
壶言:“苍黄”也躺枪了,这还是叠韵啊!

3.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端挤弦)(唐 李商隐 《七律 锦瑟》)
壶言:“端”【十四寒】、韵字“弦、年”【一先】,奇怪,怎么不提下句二位的“弦”字也挤韵?知道这里是“有意义重字”?那第一个例诗“钟山只隔数重山”却说人家的二位“山”字也挤韵?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王安石去哪里说理?

4.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残挤年)(唐 韩愈 《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壶言:“残”【十四寒】、韵字“年”【一先】,我无语了。

5.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古木挤疏)(唐 李白《七律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壶言:“古、木”仄声,韵为平声。我还能说什么?

以上就是该文所列出的全部诗例及其解析、以及我的“壶言乱语”。请教寂寞风老师,如你所言(其中大量的例子还是有参考价值。先生取了两例,就觉得是“增人笑耳”,此文不值一读,是否草率了点),那么请问,以上哪个例子你认为是有“参考价值”的呢?


综上,我说“不读也罢”是委婉,“不堪卒读”才是的论。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145 小时
主题
169

1万

帖子

32

精华

1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65602
经验
29156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1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3-12
7
发表于 2018-9-13 09: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壶校精彩讲解~
不负三春丽,当留一径香。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159 小时
主题
748

4000

帖子

23

精华

6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82229
经验
1613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1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6-16
8
发表于 2018-9-13 09: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铁之风 于 2018-9-13 09:32 编辑

赏学壶月老师好才情,钦佩这严谨的治学精神。

3. 韦应物,唐代诗人,亦留下很多作品,且有“撞韵”作品,请看《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
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解析:第三句结尾字“落”(uo)与脚韵“波、多”韵。
壶言:“落”乃仄声,与平声韵如何得起来?




这里有点小笔误。

点评

确实看得眼花了,岁月不饶人啊。谢铁之风兄指谬~  发表于 2018-9-14 0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主题
104

997

帖子

2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38567
经验
55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9
发表于 2018-9-13 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寂寞风 于 2018-9-13 15:49 编辑

谢谢先生的详尽的分析,但我仍然存疑:
关于“邻韵”的问题。这个“邻韵”问题讨论的是古诗如何押韵、是否可以邻韵通押?。——这里和挤韵有极大的关系,牵涉到挤韵范围问题,如果邻韵通押,挤韵之说涉及面就广了,上文所举出的例子多是如此,所以我说大多都有参考价值就在这里。如果说,邻韵不算在挤韵之列,这不知可有前人的论述和明确规定。

格律诗(近体诗)除首句可押邻韵外,其他须押韵处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可邻韵通押,此乃常识——这似乎绝对了,至少通行认可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压邻韵的。首句压邻韵谓之出群格,末句压邻韵谓之入群格。

请看下面的例子,似乎用的就是通押。
杨万里的七律:
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率白石作先锋。可怜公等俱痴绝,不见词人到老穷。谢遣管城依已晓,酒泉端欲乞移封。诗翁、功、穷为一东韵字,锋、封为二冬,东冬韵混用。
黄庭坚的七律:
宣城变样蹲鸡距,诸葛名家捋鼠须。一束喜从公处得,千金求买市中无。漫投墨客摹科斗,胜与朱门饱蠹鱼。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将闲写吏文书。诗中的须、无属“七虞部,鱼、书属六鱼部,二者为邻韵。也是混用。
李商隐的七律: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一、二句的“重”“缝”是平声“冬”韵,四、六、八句的“通”“红”“风”是平声“东”韵。(“东”与“冬”通押)

最后,我依然以为先生对于有争议探索所发表的意见文字,以为“不堪卒读”还是草率了点。仅此回复,不妥批评。问好先生。


点评

[/backcolor] 探讨的问题似乎已经转到格律诗是否可以邻韵通押的问题,已经超出开始的“挤韵”之命题,看来寂寞风老师对此也有兴趣,那我也简单回应一下吧。[/backcolor] 你认为格律诗可以邻韵通押,并且举了几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4 0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主题
104

997

帖子

2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38567
经验
55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0
发表于 2018-9-13 1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寂寞风 于 2018-9-13 20:05 编辑

先生说邻韵通押不关挤韵的事,实际上大有关联。邻韵通押的话,那么“挤韵”的外延扩大了,本文所指出的挤韵大多成立。所以,对于先生的点评附以个见,欢迎批评

2.    戴叔伦,唐代诗人,作品很多,所谓“撞韵和挤韵”诗也很多,仅举一例《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解析:第三句结尾“晚”(an)与脚韵“漫、阑、寒”撞韵。且“漫、烟”与脚韵挤韵。
壶言:“漫漫”叠字词(也称重言),韵法之一,与挤韵何干?“烟”【一先】、“寒”【十四寒】,挤吗?——如果邻韵通押成立,当然“挤韵”

3. 韦应物,唐代诗人,亦留下很多作品,且有“撞韵”作品,请看《野次听元昌奏横吹》: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
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解析:第三句结尾字“落”(uo)与脚韵“波、多”撞韵。
壶言:“落”乃仄声,与平声韵如何挤得起来?——这里作者是在说“撞韵”,没有说“挤韵”

6. 卢纶,唐代著名诗人,留下大量作品,有很多诗是“撞韵、挤韵”的。请看《春日忆司空文明》:
桃李风多日欲阴,百劳飞处落花深。
贫居静久难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寻。
解析:第三句结尾“信”(in)与脚韵“阴、深、寻”撞韵。且“贫、春”与脚韵挤韵。
壶言:“贫、春”在【十一真】、韵字“寻”在【十二侵】,未挤吧?——老话题了,邻韵能不能押韵?可压,就“挤”

7. 李益,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很丰,“撞韵和挤韵”诗也很多。请看《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解析:第三句结尾“万”(an)与脚韵“寒、难、看”撞韵。且“天山、偏、三”与脚韵挤韵。
壶言:“天、偏”【一先】、“山“【十五删】、”三”【十三覃】,韵字【十四寒】,谁挤谁?——理由同前。

8. 孟郊,唐著名诗人,作品丰富,对后人影响很大。也有“撞韵和挤韵”作品。请看《闻夜啼赠刘正元》:
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
愁人独有夜灯见,一纸乡书泪滴穿。
解析:第三句结尾“见”(an)与脚韵“泉、天、穿”撞韵。且“天怨”与脚韵挤韵。
壶言:“天”本来就是押韵字,“怨”是仄声字,说它俩挤韵,它俩是什么感受?——这里说的应是“撞韵”。

再来欣赏《城西陂泛舟》 :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解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第六句结尾“扇”(an)与脚韵“船、天、”撞韵。且“远、缆、燕、”与脚韵挤韵。
壶言:“远、缆、燕”全都是仄声,说它们挤韵,它们表示不服。——应该是撞韵。

最后来欣赏杜甫的《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解析:这也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三句结尾“草”(ao)与脚韵“遥、消”等字撞韵。且“药、”与脚韵挤韵。
壶言:不服的还有这个仄声“药”字。——依例为“撞韵”吧

10. 李白,是著名的诗仙,也留下的大量诗歌作品,影响世代诗歌爱好者。其作品也有很多所谓“撞韵、挤韵”作品。
先看,《别内赴征三首》之一: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解析:这也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结尾“见”(an)与脚韵“还、关、山”等字撞韵。且“三、看”与脚韵挤韵。
壶言:“三”【十三覃】、“看”【十四寒】、韵字【十五删】,挤得上吗?——理由同前言

再看,《题东溪公幽居》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溪卜筑岁将淹。
室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精盐。
解析:这也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七句结尾“院”(an)与脚韵“廉、淹”等字撞韵。且“贤、山、前、但、盘”与脚韵挤韵。
壶言:脚韵是【下平十四盐】,“贤、前”【一先】、“山”【十五删】、“盘”【上平十四寒】、“但”是仄声,好乱哦。——认真看就不乱。还是邻韵的问题,如果······就对了。

绝律中所谓“撞韵”现象已经列举了十位诗人的作品,恐怕已经足够啦,不浪费笔墨再举例了(壶言:真的足够了,否则要累死宝宝了,谢啦)。而律诗中所谓“挤韵”现象更是多如牛毛。但是(壶言:就怕但书,果然来了,大汗中~),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节省篇幅,仅摘录其中著名诗句:

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挤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也军占领南京》)
壶言:“沧桑“是叠韵好吗?《文镜秘府论》都说“除非故作叠韵,此即不论”,这也不懂?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苍挤黄)(同上)
壶言:“苍黄”也躺枪了,这还是叠韵啊!——这个先生说的没错

3.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端挤弦)(唐 李商隐 《七律 锦瑟》)
壶言:“端”【十四寒】、韵字“弦、年”【一先】,奇怪,怎么不提下句二位的“弦”字也挤韵?知道这里是“有意义重字”?那第一个例诗“钟山只隔数重山”却说人家的二位“山”字也挤韵?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王安石去哪里说理?——理由依然同前

4.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残挤年)(唐 韩愈 《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壶言:“残”【十四寒】、韵字“年”【一先】,我无语了。——理由同前。不要无语嘛,也许他真的没有先生渊博。

5.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古木挤疏)(唐 李白《七律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壶言:“古、木”仄声,韵为平声。我还能说什么?——这个应该是撞韵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34 小时
主题
197

4194

帖子

64

精华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46408
经验
15968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93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8-15
11
发表于 2018-9-13 13:47 | 只看该作者
壶校讲解精彩,学习中。钦佩严谨执着精神!奉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067 小时
主题
148

1327

帖子

22

精华

3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UID
81706
经验
745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0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2
12
发表于 2018-9-13 14:43 | 只看该作者
奉劝二位老师不必为此事争辩不休。关于诗句中挤韵、撞韵的问题,这要看当时的科举考试是否有这方面的官方规定,那才是必须遵守的规矩。诗人或诗评者所讲的个人观点,属于一家之言,大可不必当作“圣旨”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7242 小时
主题
322

5493

帖子

79

精华

10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副站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31486
经验
24183 点
威望
3 点
在线时间
72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7
13
发表于 2018-9-13 15:58 | 只看该作者
  佩服壶校的严谨与仔细,值得借鉴与学习!
  挤韵以前也有过争论,最后认为若挤韵字在二四六位置,同韵母字在第三、五、七诗句的最后一个字,在阅读上会引起一定的障碍,就需要注意。挤韵字在一、三、五位置在阅读上影响要小一些。至于仄韵与平声韵会不会产生挤韵一说,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客认为如果一首诗里有仄韵(同韵母)字若不产生阅读上的任何障碍就可以忽略,感觉在阅读上会产生板滞、拗口的情况就需要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主题
104

997

帖子

2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38567
经验
55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4
发表于 2018-9-13 20:16 | 只看该作者
新学步斋主 发表于 2018-9-13 14:43
奉劝二位老师不必为此事争辩不休。关于诗句中挤韵、撞韵的问题,这要看当时的科举考试是否有这方面的官方规 ...

我这都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像我这种还未入门的古诗词爱好者,也就略知皮毛,不知道多着呢。不过这回同壶中诗友的几次对话,确乎对于我启发挺大的:人不是通才,无知才是绝对的,有知则是相对的。先生说的才是硬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971 小时
主题
3329

8674

帖子

20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联都诗词网校校长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27873
经验
2540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9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04:21 | 只看该作者
寂寞风 发表于 2018-9-13 09:50
谢谢先生的详尽的分析,但我仍然存疑:
关于“邻韵”的问题。这个“邻韵”问题讨论的是古诗如何押韵、是否 ...



探讨的问题似乎已经转到格律诗是否可以邻韵通押的问题,已经超出开始的“挤韵”之命题,看来寂寞风老师对此也有兴趣,那我也简单回应一下吧。
你认为格律诗可以邻韵通押,并且举了几个唐宋的例子。先来看看你所举的唐代李义山的七律吧:


李商隐的七律: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一、二句的“重”“缝”是平声“冬”韵,四、六、八句的“通”“红”“风”是平声“东”韵。(“东”与“冬”通押)



我们分析唐诗的用韵,因为唐人写诗用的是唐韵,用《平水韵》去检视千万要小心,尽量避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所指出的两个邻韵字“重、缝”,都是【一东】【二冬】兼入,也就是既可以在【一东】部,也可以在【二冬】部。
《康熙字典》:“重《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冬韻)《廣韻》複也,疊也。。。又《正韻》徒紅切,音同。 (東韻)”
《康熙字典》:“缝,《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容切,音逢。(冬韻)《說文》以鍼紩衣也。。。又《集韻》符風切《正韻》符中切,𠀤音馮。 (東韻)義同。”


可见,李商隐此律并非是用邻韵,五个韵字都是在【一东】部。押邻韵的判断稍欠严谨和全面。
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会引起押邻韵的误会,原因在于按照唐朝的官韵《切韵》(见《宋本广韵》),李诗的“重、缝”两字是在【三钟】,而“通、红、风”三字是在【一东】部,另外还有个音相近的【二冬】部。高宗时期,许敬宗上奏,把《切韵》206部中的一些窄韵、僻韵稍加合并,可能就是在此时,【三钟】部被合并进了【一东】【二冬】,因读音太过接近,所以可能有很多韵字干脆【东】【冬】两部皆收,所以就会出现上述“重、缝”两韵兼入的现象,万不可因此而草率断定李商隐是押邻韵。李商隐在【一东】部用这五个韵字,没有任何问题,与所谓“邻韵通押”无关。


另外,你还例举了几首宋律。宋朝确实有不少诗人曾经写过不少邻韵通押的律诗,探讨能否扩大用韵范围,主要有杨万里、项安世、方岳等人。恰好,我六年前在联都学堂写过一篇文章专题探讨宋朝诗人探索邻韵通押的现象,附上链接,有兴趣的诗友可参阅。


《浅议律诗韵法之辘轳韵、进退韵、葫芦韵》
http://china-liandu.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6120
(出处: 联都)


探讨似乎已经偏题了,就此打住吧。


浮生亲净土 远离尘嚣 有一抱闲云 临轩拂过
朗月近金樽 抛开俗念 带几分惬意 共酒斟来 ----夏日学长题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主题
104

997

帖子

2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38567
经验
557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3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14
16
发表于 2018-9-14 07: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寂寞风 于 2018-9-14 07:06 编辑

探讨的问题似乎已经转到格律诗是否可以邻韵通押的问题,已经超出开始的“挤韵”之命题——我已经说了,这不是超出命题,而是和命题有关键性联系,这一点我前面已经明确。先生只有否定了通押,你的论点才可以成立,这就是我与争议的焦点。其实从这次交流中我确实获益匪浅,佩服先生的自信与细致。同意先生的建议,就此打住。祝福秋安。之所以再次回复,因为这是起码的礼数,对于先生的回应。

点评

另外,关于近体诗邻韵通押的问题,我是持否定态度的,这在我附链接的文章中略有阐述,可参见。  发表于 2018-9-15 01:26
谢谢寂寞风兄。这样的学术探讨对你我和大家加深格律诗知识的学习与了解非常有益,欣赏你的直抒己见与平和认真的态度,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交流。  发表于 2018-9-15 0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003 小时
主题
51

1034

帖子

6

精华

4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8886
经验
1065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00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12
17
发表于 2023-10-25 09:18 | 只看该作者
壶校讲解精彩,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5-6 04:22 , Processed in 0.10906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