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联立传 ——联题邳州史上名人(一)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31 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联立传
——联题邳州史上名人(一)


    邳州古称邳国、下邳、东徐州,历史悠久。自禹封车正官奚仲为侯,先居于薛,后迁于邳,建立邳国以来,历代名人辈出,今择而以联传之,略表对先贤之仰敬。

1、题邹忌

审昳丽尤昭聪达,幸除弊革新,进谏选才,当年未负鼓琴志;
淡荣华何惧沉浮,若将和相睦,臣贤君圣,高处难存拔剑心。

邹忌,一作“驺忌”,尊称“驺子”,战国时齐人,以鼓琴自荐游说齐威王,推行法家政策,被任相国,封于邳,号成侯,后又事齐宣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因见城北徐公美胜于己,而悟为身边人蒙蔽,进而进谏齐威王,劝其纳谏,遂使齐胜于朝廷。

《史记》和《资治通鉴》皆载邹忌与田忌不睦,以卜辞陷田忌,致使田忌亡楚多年。后齐宣王昭冤迎回田忌。其实以邹忌之智贤,何能作此前后不符人格之事,令人不解。

2、题程邈

机变重经纶,幸窥拙巧方圆,仪型领四百载堂堂汉隶;
因缘轻桎梏,慨历沉浮出入,功德倾九五尊赫赫秦皇。

程邈,字元岑,秦朝书法家,内史,东海郡下邳(今江苏邳州)人。

秦初,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小篆书写虽较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已见便捷,但仍盘曲繁复,熬力费时。相传程邈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开启了书法大变革的分水岭,进而成就了四百余载辉煌的汉隶,为古代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汉蔡邕称其“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亦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3、题张良

兵法得黄石公相授,逐鹿任纵横,料秦月汉风,曾铭圯上躬身影;
道机与赤松子从游,潜龙堪进退,问萧何韩信,可解云间遁世心?

张良,字子房,出生于颍川,东海郡下邳人,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封留侯。张良本韩国贵胄,五世相韩。秦灭六国,张良恨嬴政暴政,加之欲报韩仇,曾与武士持大铁锥于博浪沙狙杀秦皇,未中。始皇怒,张良遁,隐姓埋名而亡匿下邳(今邳州),始有圮桥敬履,得黄石公授《太公兵法》,传为美谈之事。后助刘邦逐鹿中原,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为帝者师。汉初,目睹韩信被诛,萧何下狱,遂有梦从赤松子游,修仙静气,摈弃人间之心。总之,留侯之进退,皆出其智,殊非常人。

现今,下邳依然保有留侯祠,以作纪念。

4、题孙权

生子当如者,慨曹刘纵论英雄,孰料江东,早有少年能射虎;
任才堪用之,鼎魏蜀平添气概,兼怀天下,忍于乱世缓称龙。

孙权,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今邳州)。传为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第22代孙。孙权生来紫髯碧眼,形貌奇伟,异于常人。受家教文武双全,特善骑射,少时既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十五岁任县长,十八岁执掌东吴,隐忍四十七岁始称帝,比之刘备称帝尤晚八年。曹孟德曾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南宋时期,因朝廷偏安江南而不思进取,诸多文人武将对孙权尤其崇敬,致有辛弃疾作词以赞。“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其中藉孙权而抒报国之心,可见衷曲。由此也可见孙权对后世之影响。

5、题汤应曾

翻四弦石裂云崩,鹤唳猿哀,天地惊闻塞外声、闺中怨、人间苦;
穷一世流离颠沛,腾摧振迅,身名累数客王府、连戍鼙、隐桃源。

关于汤应曾传奇事迹,有其好友、知音王猷定著《汤琵琶传》,因而得传。原文摘录如下:

汤应曾,下邳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家贫无妻,事母甚孝。所居有石楠树,构茅屋,奉母朝夕。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其母问曰:“儿何悲?”应曾曰;“儿无所悲也,心自凄动耳。”
时李东垣善弹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有女乐数十部,咸习蒋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着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著名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从箐中跳入篷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亡。母告曰:“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待郎不至,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应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2-23 06:42 , Processed in 0.0704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