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海怡情] 舍得点评七律《春》(一)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7332 小时
主题
1104

1万

帖子

97

精华

19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0547
经验
4236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3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2-18 1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舍得点评七律《春》(一) 醉月诗苑 2019-12-29   |  327阅读  |  9转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url=]展开全文[/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渔民

阡陌霏微紫气熏,草芽树冠翠氤氲。风摇嫩柳招飞燕,花绽香园醉客君。
诗意缠绵心未老,情思缱绻梦缤纷。横笺入画谁人笔,放眼长天三月云。
阡陌霏微紫气熏,草芽树冠翠氤氲。
很遗憾,起联写景色明显是堆砌辞藻,俗话讲就是强凑词了。什么叫“凑”呢,就是为了凑够句字而强添的没有协调的词汇。我们具体解析一下这联。“阡陌”作为景色描写可以是田界、田间小路、田野等意象。设定背景,阡陌用之可以,既然写上它,那么它的作用就是为本律基本的格调背景。以后所有的景色氛围就大致以它为线索或以它为起点来描写,这样理解是合乎逻辑的。
下句的“草芽树冠”也可以和“阡陌”协调起来。但是,后面这些“霏微”“紫气”“氤氲”等意象就很有些凑的意味了,因为这些描写并不是协调一致的。“霏微”---蒙蒙细雨、雨雪细小貌或者气态迷蒙的意思。“紫气”---紫色的云气,或者是指珠光宝气,古人视为瑞样的征兆。“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这我们就看出了,这几个词汇堆在同一联中,则显得杂乱,重复而且意混。
风摇嫩柳招飞燕,花绽香园醉客君。
这是颔联,也称为承联。章法上,承联之承的意思就是要承接上联,并为下联做更充足的铺垫。怎么承接?至少在景色的铺垫上要有统一而连贯的脉络。我们看起联写的阡陌中烟雾缭绕的,并且紫气氤氲的,很是一付迷蒙态势。但是本联却表现得风清日丽的了,嫩柳飞燕,香园绽花,全无起联的那种景色铺垫,诗语上言,属于“隔”了,也可以说是气脉为之一断。从诗意的整体上看,这联应该更贴合《春》之主题,返回去看起联,则离春意远了些。这联之中,下句还是不错的,好在哪呢?在于给后面的“转”埋下了一个伏笔“醉客君”,虽然这个词不很精练。
诗意缠绵心未老,情思缱绻梦缤纷。
颈联,也是俗称的转联,它起的作用是提升诗意。由景到意的提升,由物之观察到心之感叹的转变。转联于律诗而言是很重要的,也常体现诗的精华所在。但这个转,是需要有前提的,那就是起与承的铺垫和预伏。所以转的成功与否,并不在本句多么精彩,而取决于是否在前面的铺垫的基础上而提升。与前面气脉相续,则转之有力,否则就易转的隔了,生硬而突兀。
看本联,转的意思到了,但并不是很贴切。而且,上下联意的表现没有错落开,俗称的合掌之嫌。对仗也宽了。格律诗美的主要特点的工典之美,对仗,平仄,声韵,炼字等以及很多细节处都应该精细雕琢的。在这里,不妨点出题字,比如“春意缠绵心未老”。这样与前面景色的铺垫脉络可以更畅通一些。
横笺入画谁人笔,放眼长天三月云。
尾联,也称结联,就是收尾做结之意。本律中,这联的表达应该是最好的了。但是在这里,我们却还是看到了不和谐之处,那还是老问题---谋篇。起联把景色铺垫的很朦胧,烟云雨雾的,结联却艳阳“长天三月云”,没有和谐统一的笔调,在谋篇构架方面,属于败笔。
通篇看来,谋篇有不足,炼字还可以再精。物象的选取,要注意和谐一致。比如起联写的是“阡陌”,而次联却忽然写到了“香园”和“醉客”这其间完全没有自然的过渡。诗为一有机的整体,句句字字都要照顾到全局的规划。

2 浮萍

枝头雀唱乱纷纷,人立梅丛醉意醺。池畔风斜花欲雨,波间舟纵水微氲。
鸿儒可是春邀客?诗酒无非袖拂云,尔特此来挑柳眼,我情依旧许东君。
枝头雀唱乱纷纷,人立梅丛醉意醺。
起联便是闹春之色,很有气氛,笔调很好。但是“梅丛”选取的比较可疑。不管是江南还是塞北,梅总是以冬为背景的,这是普遍的概念。梅可以迎春,但是梅不占春。如果没有特别的地域交代,这梅的含义就按普遍概念理解了,也就是说不合春意之景色。上句已经是雀闹枝头了,人还在“梅丛”之中呢,看来真的是醉了。诗语可以夸张,也可以跳跃,但是必须以合理为前提,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方为妙也。
池畔风斜花欲雨,波间舟纵水微氲。
这联写的很轻盈,将景色铺陈的也很美。但是对仗上略宽了些。还有就是炼字上可酌,“花欲雨”有点不合适,不妨以“花欲语”“花若滴”“花酿酒”等参考代之。从这颔联可以回去品味起联,那“人立梅丛”还是有些不适。每欣赏到一联,它总不是孤立存在的,联和联,句和句之间都要是互相呼应和配合协调的。“水微氲”用的也不很恰当,“氲”字一般是从属于双音词“氤氲”而不单独使用的。其义为烟云弥漫的样子。氲乃名词,“微氲”的词性搭配也嫌不合理,且意很勉强。
鸿儒可是春邀客?诗酒无非袖拂云。
转联的转在这联体现的很精彩,由前面春之景色的渲染,在此忽然提升到一个意的高度,自然而精神,由实而化虚,由景而入神,好!“可是”“无非”衔接的很自然,欣赏了。微感不足的是,“鸿儒”一词用的值得商榷。不仅其义显得有些突兀,也使得对仗失之工整精致。“鸿儒”是个固有名词,是偏正结构。“鸿”在这里做形容词用,是“大”的意思,大儒,大学者是也。而“诗酒”与其对之难工。这点为此联之微瑕,当可再酌。总的看本联比较有精神,看好。
尔特此来挑柳眼,我情依旧许东君
结句不错,欣赏,但出句可酌。“尔特此来”在义上很别扭,读之也拗口了。“挑柳眼”很熟,似是借来的词。“柳眼”即是柳叶,“尔特此来挑柳眼”整句读来有强凑之嫌,“尔”与“我”并没有形成对比或并列等合理的对应关系。
整体看,全诗的结构还算比较稳。但是意象选取以及炼字上显得有些粗糙,尚可精细雕琢。

3 天空

晓日春来叠入云,回迁候鸟远听闻。声喧街柳垂无语,色静庭梅落已芬。
宋玉蟾宫寻韵句,东坡驿站醉诗文。陈秋自酿黄花酒,久等开江伴钓君。
晓日春来叠入云,回迁候鸟远听闻
首联起景远铺,气氛铺垫的比较平和,粗看还是不错的,其语气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对这联的看法是起“晓日”与“春来”有为律而有意颠倒顺序描写的嫌疑。初看挺不错,细琢磨便有些莫名。到底是什么“叠入云”了呢?“晓日”与“春来”都是在时间上的描写,属于状语,主语是什么呢?如果把晓日理解成名词性的“日”,那么它如何会叠而入云呢?费解了些,本句描写过虚。
声喧街柳垂无语,色静庭梅落已芬。
本联在造句上雕痕过重了,过于拘谨辞藻的堆砌而失之流畅,进而使得句意复杂而混乱了。“声喧”,是什么声在喧?却又在同一句中写到“街柳垂无语”,确是意杂了。诗文的立意不适合复杂。一文当一意,意多诗必乱。一句当一味,味多即不顺。每句能够表达出一个意思,表达好已经很不容易,多了很难驾御的。私以为此乃做诗的要旨。看下句“色静庭梅落已芬”,似有为了对仗而凑的字了。“色静”二字带着玄味且暂不管它,此刻情景“庭梅”不该凋谢,因为诗意是写春欲来而未来的季节的。就算是凋谢了,“落已芬”也是很拗的。
宋玉蟾宫寻韵句,东坡驿站醉诗文
转联虽然借用了两个名人,但是并不看好。首先是没有贴合《春》的题意,与春的主题没什么关系,属于隔了。私以为,即使转联可以将诗提升到“意”的层面也应该扣合主题,并且应该最醒目的点出主题。从春色升到春意,借典引故也该在这方便去借。感觉上“蟾宫寻韵”当为秋月,“驿站醉诗”却不分时日,与春皆无关联。
陈秋自酿黄花酒,久等开江伴钓君。
结联,上句写秋,“黄花酒”乃重阳酒。下句写冬,江尚冰封当为严冬。我们的主题“春”在哪里呢?也许作者含蓄的想借用那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呵呵。回过头来再看前面,起联中有“春来”,并且“候鸟远听闻”,俗话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这时候江还冰封着吗(久等开江)?时序上混乱而不协调(至少明显的写的春秋冬三季),物象上杂乱而不统一(候鸟,柳,梅,开江)。非常遗憾地感觉,本作品失败。
总之,注意到了格律,也注意到了章法的表现,却忽略了诗意的合理性,以及景色铺垫的简约统一性。意杂,是对立意的不确定性。本律当属随意而凑之篇。
4 潇潇一剑

望遍山川紫气熏,承平风物竞缤纷。 日蒸江韵鱼凫暖,雪化泉声草木欣。         
已遣悲歌闻笑语,还挥秃笔寄春君。 诗心千里今飞越,欲抹晴天几朵云。
望遍山川紫气熏,承平风物竞缤纷。
起联写的是大貌,描写的是广义的景象。这里我注意到两个词“紫气”“承平”。紫气,多指紫色的霞气,虚幻的色彩多,泛指祥瑞兆头。而“承平”那就是持久太平的意思,是熟词,其实就是太平(盛世)的意思。起联以这两个词为着眼点铺展,是铺垫一种祥和的气氛。这种写法不是不可以,但我还是推荐更贴切题意的写法。因为这样写有点虚。尤其这“紫气”二字不少人喜欢用它,其实它的虚幻成分更多一些。
日蒸江韵鱼凫暖,雪化泉声草木欣。
凫,就是野鸭子。承联上句颇含“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意,而“日蒸江韵”又有“蓝田日暖玉生烟”之效。“江韵”之韵字过于虚,于此略有不适,这里,可以直接用类如“江水”“江面”等直白些的词表达,下句写景色,乃平常句。结合上面的起联我们可以看到,起联其实写的是“意”,渲染的是平和的气氛,而这次联才真正的入了景。
已遣悲歌闻笑语,还挥秃笔寄春君。
颈联处,将笔锋一转,提升了诗意,结构上很合章法。唯有不同的意见是,此处的“悲歌”有些突兀了,在前面没有伏笔,在这里就不和谐。因为起联写祥和之意像,次联写初春乍暖之时景,何处有悲切之意呢?“已遣悲歌闻笑语”,悲欢对比过于强烈,使得诗意在此为之一顿,影响了转联之转是顺畅提升。建议此句再斟酌,从谋篇的角度去考虑。“悲歌”“笑语”之意象也失之含蓄,可换。下句意思表达的挺好,只是“秃笔”略带调侃的味道了。“寄”字炼的好,但寄的却是“秃笔”不美。
诗心千里今飞越,欲抹晴天几朵云。
我读诗评诗,喜欢注重诗的结构。因为文章的结构才是作品的根本。也就是所谓的谋篇布局,大局乱了,框架便不稳,这样字句写的再精致华美也是枉然的。一剑的作品在结构上很不错,还是比较稳的。这个结,也比较好滴表现了这点。在意象的选取上,建议更细致一下,诗之情绪的流动,就是我们所说的诗脉不能断。诗脉是很脆弱的,是需要精心锻造和维护的,有时一个意象的突兀或者一个动作表现的不和谐,便会让诗脉为之一顿,便是断了。本结的构思不错,但是感觉写的随意了些,"诗心千里今飞越"有点口号式了,上下句的衔接也不合理。结很重要,需用心才好。

5 孤枫傲雪

自是东风报喜勤,先迎暖气有三分。好花着意敷红粉,芳草拟人穿绿裙。
燕子张罗揉皱水,鱼儿商议弄清云。新春犹似开光剑,且以微芒把示君。
自是东风报喜勤,先迎暖气有三分。
开篇点题谓之“明起”,畅快达意,使人读来比较精神,“东风报喜勤”及“暖气有三分”皆很好的渲染了春的气息,“报喜勤”虽略有夸张,但下句则使其突兀处舒缓了下来,手法不错。领字“自是”其实属于转折与气,用在起句不多见,疑是用的随手了些。“自是”与“先迎”配合不是很紧密。
好花着意敷红粉,芳草拟人穿绿裙。
起联好,本联就稍弱了些。花呀草呀的其实是属于平行描写,“敷红粉”“穿绿裙”是拟人的修辞,构思比较用心,但是对诗意的渲染显得浅了些。芳草穿裙,本就是拟人的手法,但是再写出“拟人”二字就使之失之含蓄了。本联构思还是不错,可惜选取的意象过于随意。如果承接首联的“暖气三分”,那么可以把花草或其他景致集中放在上句,下句将景色铺展的再开阔些为好,以使上下句的“意”错开,避免合掌。例如写成“新花借草弹香韵,深院越墙浮绿裙”就会好一些,呵呵,这是我自己乱凑的,但意图是使上下句能够错落开来。
燕子张罗揉皱水,鱼儿商议弄清云
如果说起承两联还有些清新之意,那么这个颈联就出现结构上的问题了。景色描写,是需要角度和层次的不断变化和深入的,而花、草、鱼、燕等这类东东是从属于一个层面的。承联已经写了花草,转联如果再继续去写燕子啊鱼儿啊就显得在意境上原地打转了。近体诗把律诗的第三联称为“转联”,把绝句的第三句称为“转句”是自有其意的。抛开诗歌的体裁,就算写其他的文体,那么在写作的表现还需要有个起、兴以及结尾的发展过程呢。即使是全文都写景色也为尝不可,但是全文皆景,也要景景不同的。这里说的的不同,就是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和递近。景色是什么?景色就是心意。景色的变化,就是视觉、感觉与情绪的变化所在。
回到这联来看,具体的句子构思的很精巧,也很有趣,但是属于平行描写,在律诗的结构布局上是属于失败的。所有的景色铺垫在前两联有足够的空间去建造了,转联继续写同类的景色,则有损近体诗的含蓄工典之美感。
新春犹似开光剑,且以微芒把示君。
这是结联了,一般的我认为,诗为一整体,整体的观念时刻都要记住。起带动的是承,而承衔接的是转,为转埋下伏笔。那么转句直接影响的是结的发挥。本律转联未转,这结联所受的压力就大了,需要有妙笔力挽全篇之功效。但本律作者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首先“剑”的比喻就不恰当,其意象的象征意义明显与前面铺垫的柔和清新的景致相违。看的出,作者在做结时是没考虑前面的情调气氛的渲染的,是随意的独立做结的。我们可以说冷风如刀,可以说冰气象剑,春之意象怎么会如“开光剑”呢?还是开光剑,还拿来“把示君”,以剑示人终非善为,剑者,兵器也。吓唬谁呢?呵呵。
综合全篇,唯前二联可取。而整体结构不稳,结尾怪异,缺乏谋篇意识。格律、押韵、造句以及对仗等基本的东西其实只为一个主题服务。结构,是一篇作品的根本,是写作的基石,结构不稳,诗意必然涣散。期望在章法方面与作者多商榷。

6 心随雨动

韶光着意芳华唤,一曲新词给与君。碧柳摇姿呼粉蝶,轻雷含笑报春分。
琼楼把酒谁人醉,绿水随吟是处欣。化墨成香知几许,兴由微雨湿红裙。
韶光着意芳华唤,一曲新词给与君。
首联立意不错,但是炼字上还须多推敲。“韶光”指好年华,也指春光,开篇点题很好。但是“芳华”与“韶光”的意思差不多,基本是可以相通的,那么“韶光着意芳华唤”之句就显得不合适了,有点强凑词的感觉了。下句的“给与”其实不是诗的语言,可换。“一曲新词”也不很灵动,词和曲也是相近的,能错开些最好,比如“一叶”“一袖”“一江”“一阕”等等来修饰“新词”要好的多。试例写成“一叶新词只遗君”,是不是更好点?(遗,属仄,赠送的意思)。还要注意的是,在古汉语中,“与”和给是一个意思。与就是给。
碧柳摇姿呼粉蝶,轻雷含笑报春分。
这一联写春的景致,意思挺好,但还是在细节处不够认真。蝴蝶爱花粉,蝶儿是奔着花儿去的,你柳树再“摇姿”,就是摇断了枝条也吸引不了蝶儿呀,呵呵,这是表错情了。“轻雷含笑”是种比喻,可以理解,写的是春之惊蛰。惊蛰之后便是春分,很合理也很巧妙自然,欣赏。微感不足的是这里不一定要用“含笑”,不甚贴切。雷是惊雷,惊蛰之雷是种撼动,不是温情细语,所以,不妨将其表现的震撼一点,以合其特点。比拟夸张等修辞的用法是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之上的。
琼楼把酒谁人醉,绿水随吟是处欣。
突然的一转,将笔调引到琼楼酒醉上来,细看之下并不突兀,我反而认为转的比较好。醉酒,其实就是醉春,是贴题意的。也暗暗扣合了起句的“给与君”之意,谋篇上是到位的。如果说上句转的显得突然了些,那下句的绿水又给拉了回来,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这里的“吟”字不妨换成“歌”字,酒后而歌比较合理,“吟”则弱了些。这样上下句的配合度也好些。
化墨成香知几许,兴由微雨湿红裙
结联也不错,要雕琢的还是炼字。“化墨”不如“点墨”贴切,音上读起来也亮一些。“兴由”也可以再斟酌换一下,“兴由微雨”稍感别扭些,兴乃情致是也,不必写明写出而将其含蓄地隐在句中,例如“点墨成香知几许,尽由微雨润红裙”,这样是不是自然一点?上下句的衔接也自然而不分隔了。
总的来看,这篇《春》的作品比较好,立意,谋篇都比较到位,构思比较精巧,很欣赏。只是写的随手了些,意象选取和炼字都没有很好的推敲。





[url=]举报/认领[/url]


上一篇: 词的对仗

下一篇: 学诗之我见





猜你喜欢


0条评论

[url=]发表[/url]







笑口常开润靥容
风姿一展舞苍穹
雪山梅岭随之动
莲绽朝晖相映红
在线时间
7332 小时
主题
1104

1万

帖子

97

精华

19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20547
经验
42369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73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6
2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09:44 | 只看该作者
共诗友们学习参考.

笑口常开润靥容
风姿一展舞苍穹
雪山梅岭随之动
莲绽朝晖相映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744 小时
主题
483

5765

帖子

28

精华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28638
经验
1984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7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7-25
3
发表于 2023-4-4 07: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精彩,问候点评老师辛苦了!
学习无止境,诗海无尽头,努力攀登再加油。
紫荷犹自临风舞;
绿水依然向晚香。——缅甸哥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11-25 06:09 , Processed in 0.0783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