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1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议]刘苍穹的《联律通则》换代更新升级版《联格通律》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4 0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RE><FONT face=宋体 size=3>刘主编:</FONT></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  您好!</FONT></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  《联律通则》的制订是对联界的一件大事,但它存在太多的不足,</FONT></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鄙人经过认真研究总结出了《联律通则》的换代升级版《联格通律》,</FONT></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特寄一份给您(附件中,文件名《联律通则换代升级版之联格通律》),</FONT></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请批评指正。</FONT></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  此致敬礼</FONT></PRE><PRE><P><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P></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                      刘苍穹</FONT></PRE><PRE><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2007-10-26</FONT></FONT></PRE><PRE><FONT face=宋体 size=3>     联系方式: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刘堂禄转(435100)</FONT></PRE>
<P>
<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FONT></P>



<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联律通则》换代更新升级版:《联格通律》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第<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份

<P>
<P>
<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征询意见草稿)

<P>
<P>
<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须换代更新升级之原因简述

<P>
<P>
<P><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ONT face="宋体, MS Song">2007</FONT>年《对联》<FONT face="宋体, MS Song">6</FONT>月下半月刊和<FONT face="宋体, MS Song">7</FONT>月上半月刊中公布了《联律通则》,这是联坛、联家及对联爱好者盼望已久的大事,然而笔者认真细读之后,竟发现诸多不足:强调了某些无须强调的方面,忽视了一些不该忽视的内容;条目内容,未曾统筹兼顾到对联文体的整体具有的灵活多样性。有的条目显得认识太肤浅。若不以内心真情实感开诚布公,一概赞颂和恭维,那不是诚实,而是虚伪。就“字句对等”这首条规定为例来说,这是连文盲都能看出来的对联表象,是纯粹感性认识,不像理性规范的条文,并非起对仗作用的真正决定因素!因为把握好了对联真正的决定因素,字句对等是自然而然的事。没有谁创作对联是先确定字句对等的。用“字句对等”配合“词性对类”仍制约不了不规则重字,而犯不规则重字就降低了对联的对仗工整度。对联对仗的内在决定因素,是需要有穿透表象的眼力才能发现的。这种眼力是在正确的哲学观点、方法指导下,对具体学科进行专心致志的广泛深入探索才能获得的。联语对仗必然字句对等,字句对等不一定联语对仗,在通则中不宜列出这不适当的规定。联律中的条款明文,应当是展示理性层面的认识和规范!按创作要求,应首先强调主题雅切。</FONT></P>
<P><FONT size=3>学术上的事情,采取求大同,存小异,原则是民主的,只是从科学立场、观点看来,一个纯学术的研究,往往不是多数人都对同一课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相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对某一课题有深入研究的往往是少数人,真理往往为少数人乃至个别人之探求所获取。发现苹果落地是举世有目共睹的,而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者只有牛顿一人!会讲中国话的人并不是都讲得清汉语语法。同样道理,会创作对联作品的人,不一定都能全面地讲得清楚对联理论。面向全国征集独立整合出的既全面又简明的《联格规则》试试,看有几部比较完整地深入到本质的对联理论体系?那个需要博览专攻、厚积薄发的难度,比编书要大许多倍!创作主要靠热情,靠感性,靠想象;理论研究主要靠冷静,靠理性,靠考证,能耐寂寞,能潜心笃志。有浮躁情绪、急于求成心理是办不妥当的。能独立研究出系统理论来的人,才是下了真功夫的。对一气流注制订出的系统理论(而不是拼凑成的理论系统),<B>用是否客观、是否理性、是否全面、是否完善等几个角度进行讨论,科学和民主才会得到完美的结合,讨论出的结果科学含量才会高些</B>。学术类知识的重点在于讲究科学含量,在于以其指导实践时,从学术的理性认识高度,看是否合乎唯物辩证法,看是否合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笔者用以指导自己进行对联理论研究,有四句话,说出来供大家参考:<B>要强调对联文体独立意识,明确主权自主性;要强调对联文体立体意识,明确多面性、层次性;要强调对联文体整体意识,明确全面性、完整性;要强调对联文体和谐意识,明确统一性、协调性。</B>四句话归总即是:争取提高对联学术研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楹联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总是被当作格律诗的附属物而降格一等,……这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有着直接的关系。”(谷向阳教授语 摘引自《中国楹联学概论》)《联律通则》的规定条文,基本照搬律诗的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7:23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宋体><B normal?>联格通律</B><B normal?>
</B></FONT><P lfo10? level1 l4 mso-list: 0; mso-char-indent-count: -47.25pt; TEXT-INDENT: 47.25pt; 0pt 0cm><FONT face="宋体, MS Song">第一章</FONT> <B normal?>引言</B><FONT size=3><B normal?>:</B><B normal?>天地万般皆有对;古今无啥不能联。<p></B></FONT><p><P 0cm 0pt?><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天地间事物万般,都有对偶、对应、对称的性质和特征,表明对立统一法则是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共同法则,对联体裁是对立统一法则的文学表现;古代与古代、古代与今时、今时与今时、天文与天文、天文与地理、地理与地理……方方面面的所有事情,都能用可贵的汉字,可爱的中文,撰写出跨越时空、内容充实、形式对仗工整、富有魅力的对联美文。<p></FONT><p><P 0cm 0pt?><FONT size=3><B normal?>第一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对联渊源</B><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中国是对联发祥地,对联文体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汉文化沃土之中,源同唐律,强于唐律,类似宋词,胜似宋词。是融合各种文体的精华于一炉,经千年历炼铸就的举世无双的格律文体!</FONT></P><P 0cm 0pt?><FONT size=3><B normal?>第二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对联特征</B><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 normal?>对联文体是以汉字为基因组合语句,具备主题雅切、字位公平、辞式大同、声律和谐四大要素,由两比内容丰富的联语合为一副的格律文体。</B>这是对联的科学定义,也是对联的主要本质特征。一比联语为上半副联,简称<B normal?>上联,</B>一比联语为下半副联,简称<B normal?>下联</B>。若张贴、悬挂或雕刻,文字必须竖排版式,上联置于面对的右方,下联置于面对的左方。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具有对称美、平衡美、整齐美,呈现互对相联的对立和谐统一特征。【因唯有狭义的“楹联”普遍典型地体现了该文体互对相联的特征。自清代以来,采用“楹联”概念广义地雅称对联(包括不张贴、悬挂的)。汉语修辞技巧可在对联文体之中充分体现,也唯有在对联文体之中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汉语修辞技巧。】对联的<B normal?>字位公平</B>之联格和<B normal?>辞式大同</B>之联格,分别决定着联文的形式和内容对仗工整,体现对称平衡整齐美文魅力,其中修辞艺术发挥的程度决定着对联的对仗工整度;<B normal?>主题雅切</B>之联格决定着联语的品位;再加上<B normal?>声律和谐</B>之联格的应用落实,诵听起来兼有音韵美。对联文美雅通俗,自古俗人所以喜闻乐见;联对辞严俗达雅,如今雅士尤其悦目赏心。<p></FONT><p><P 0cm 0pt?><FONT size=3><B normal?>第三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对联用途</B><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对联文体用途广泛得无与伦比。几乎凡能使用汉字的地方都可运用对联美文。【猜谜出对,此娱娱彼;律己题联,自勉勉人。饰美小邮票的文体,除对联无他求;装点大江山的文体,以对联为首选!凭联对社交,超凡脱俗增情谊;用对联智斗,出语惊人拔胜筹!平时写对氛围高雅;节日题联气象更新!。</FONT>……】<p><p><P 0cm 0pt?><FONT size=3><B normal?>第四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对联格律</B><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因对联文体包容有各种文体的语言句式,所以联律之为律,不宜唯律,不宜违律!主要移植唐诗的对式格律;也没排斥移植宋词的比式格律。联律最独特之处是:讲究句脚的平仄声对替。【比式格律例联:“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叶剑英题山东蓬莱阁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题。上下联节奏点上平仄同声。)有少量联语采用半比式半对式格律。例联:(1):“碧玉女挥笔,在壁间题璧月;蓝采和提篮,于栏外摘兰花。”(2):“桥下生荞,风吹荞动桥难动;坪上长萍,水满萍飘坪不飘。”前分句是比式格律,后分句是对式格律。(3)“坐北朝南,代售东西贫为富;战冬斗夏,拥有春秋苦也甜。”前分句对式格律,后分句比式格律。】所有文体都讲究各自合适的格调、格局、格式,唯讲究平仄声律的文体称为格律文体。格律的内涵就是规范地讲究平仄声对替规律。【将本属于格调、格局、格式方面的内涵都归宿到格律之中,是一种模糊认识。平时讲话只单提对联格律,是以其与非格律文体相区别之特征为指代。对联与唐律、宋词都称为格律文体,但又各自规范不尽相同。律诗只要求部份对仗,律诗不存在长短句式,讲究押韵,诗律平仄对替只有一平一仄对替的单一款式;宋词不要求一定要对仗,多有长短句式,也讲究押韵,词律有对式有比式;(例如陆游[诉衷情]词:“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贺铸[青玉案]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苏轼[江城子]词:“左牵黄;右擎苍。”秦观[鹊桥仙]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有好些词牌上阕与下阕平对平,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7:23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left 0cm left? TEXT-ALIGN: 0pt;><B normal?>第二章</B><B normal?><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主则</B><FONT size=3><B normal?>:</B><B normal?>坚持联格,四条联格为规则</B></FONT>;<B normal?>传播文明,三个文明是主题。</B><B normal?>
</B><p><P 0cm 0pt?><FONT size=3><B normal?>第一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对联格调</B>:<B normal?>要求主题雅切</B>。<B normal?>即内容充实而且雅致地切合主题</B>,<B normal?>须以思想性健康、有文学意蕴的新颖作品面世</B>。任何文体作品,不能无主题,有主题还要切合主题行文,行文务必追求高雅。传播三个文明都适合采用对联这种文学体裁。主题,切,雅,为三足鼎立格调,缺一不可。对联格调是决定对联作品品位的关键。所以主题意识不能不首先强调。【“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该联文中之“调”字当然是指格调,是说要追求格调高雅。撰联不宜使用陈词滥调、庸俗字句及标语口号,“陈词”非指历时悠久之词,历久弥新之词非陈词,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过时之词才是陈词。对联作品之优劣,主要在于联语关乎主题的切与雅。切,就是行文不可空泛,要有充实、具体的内容。雅,不只是避免了采用庸俗的字眼和陈词滥调就行,不庸俗的词汇在同一副联语中显得很不精炼也是不雅,文理不通、逻辑不合也是欠雅,采用生僻字词致读者佶屈聱牙也是不雅。例如“月下杜鹃喉舌冷;花前蝴蝶梦魂香”不及“啼月杜鹃喉舌冷;眠花蝴蝶梦魂香”合逻辑、通文理。出句“濯足”,对以“刷牙”、“梳头”等对句,按六要素论而言,没什么不符合,因六要素论自身有缺欠,只适合作为学对入门之阶,没有强调要雅切主题。唯“修身”对“濯足”合格,原因在于联语通俗不庸俗,意境崇高,既有洁身自爱的意象更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之底蕴。<B normal?>看起来顺眼,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用起来顺心,有合乎时代审美要求的情景、意象、境界、文采才是雅。</B>任何文体作品的诞生,作者都须有文学上的修炼功夫为底蕴<B normal?>。</B>】<B normal?>两比联语共切一个主题,自然内容相关,称为合咏联。切入程度愈深刻愈能凸显主题的个性</B>;<B normal?>两比联语内容慎用同一视角选取题材反映主题,以避忌联意“合掌</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即是两比联语内容用同一视角选取题材而犯了合掌之忌的例子。虽然合律,可是不合格。所谓“反对为优”并不尽然,只是从绝对可以避免犯合掌之忌这一点而言,完全正确。用不同视角选取题材又不要偏离了主题。全国高考语文卷中有一对联题,出句是:“学问藏今古;”有的对句是:“生活尝苦辛。”拟这比对句者可以说基本掌握了对联六要素论,只怪六要素论没有强调主题意识,出句主题是图书馆,该生因此没有注重要切合图书馆这一指定主题。说这对句与出句相配不能称其为对联也不至于,若以一个学者为主题,便是一副很切、很工整的内容相关的对联了。离开主题谈内容相关,是难以正确断定内容相关与否的,离开主题而注意内容相关容易犯“合掌”之忌。所以用<B normal?>主题雅切</B>,取代<B normal?>内容相关</B>,是理性地认识对联要素。】<B normal?>两比联语各切各的主题,在未限定单一主题的前提下,联意不相关可以不强求,只要满足了格调、格局、格式、格律的要求而互对,称为分咏对。</B>【例如:“蚕作茧,茧抽丝,丝织绫罗绸缎;狼生毫,毫制笔,笔书锦绣文章”。而如:“羲之五字增身价;诸葛三军凭指挥”。这不是分咏对,是选取不同的典故为题材共同雅切主题:扇。是售扇商家的行业联。<B normal?>】</B><B normal?>若其中联语须转品别解才能互对</B>,<B normal?>称为“无情对”。</B><B normal?>【例</B>如:“马来西亚输丹麦;我去南京买绿茶”。无情对只是闲逸相娱的文字游戏,当然也可开发智力。】<B normal?>愈是与征对之出句共同雅切主题之应征对句,中选的可能性就愈大</B>。没有共同雅切主题而对仗的两比联语只称“对”而不称“联”。【有些被称为“机巧联”的作品,实事求是地说,只是“机巧对”,因为没有共同切合主题,内容不相关联,仅凭两比联语机巧对仗合成一副。如:“昭君出塞王光美;高祖斩蛇刘少奇。”】</FONT></P><P 0cm 0pt?><FONT size=3><B normal?>第二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对联格局</B>:</FONT></P><P level1 mso-list: 0;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0pt 0cm lfo9? l2 -36pt; 36pt;><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第一款</FONT> <FONT size=3><B normal?>要求字位公平</B>。撰写对联,字和位都很讲究,无论有没有重用字,<B normal?>本比联语一字占一位,上下比联语一字对一字,一位对一位。不可少字对多字、少位对多位。一比某字重用于何位,另一比务必对应字位公平地重字。上下联交换互重或当句自重字,在字位,字数,次数,相数四方面都要满足公平的要求。凡字位不公平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7:24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TEXT-ALIGN: lef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8 level1 lfo7" align=left><B normal"><FONT size=3>第四款</FONT>  </B><FONT size=3><B normal">修辞巧对</B>。联语的表达雅不雅,切不切,顺畅不顺畅,合不合逻辑,全靠在修辞机巧上下功夫。【<B normal">“机关出对,慧眼大开识巧妙;巧构成联,匠心独运显机灵。</B>”(联例:“<B normal">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燕燕莺莺,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B>”这副苏州网狮园联,非凭词性对类以求对,乃凭词汇的叠词法之修辞巧对,字位公平。要求符合马蹄韵格律其实很简单,容易办到,之所以不那么办,其中藏有一巧:可以从下联尾开始倒读成为符合马蹄韵律的回文联。出句:“<B normal">三人惜日共争春,除夕进山贺岁</B>;”应对者须大开慧眼,识出其中机关巧妙,这是拼字技巧出句:“三人”、“日”拼成“春”,“夕”、“山”拼成“岁”。对仗工整的对句务必满足“字位公平”和“辞式大同”的要求,不是符合了六要素论能够达到对仗要求的。获奖对句是:“<B normal">千里培禾精选种,吉辰谱曲歌农</B>。”这是合律又合格得无可挑剔的妙对。钻钻“牛角尖”而言还是有小异:出句是全部都用的简化字,而对句的关键字“种”和“农”却必须用繁体字。又如“龙、凤”为对,在语法上通常能,但是“凤”(繁体字)能拆成“凡鸟”二字而“龙”就不能拆字,修辞巧对上“龙”字难与“凤”字为对。例联:“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花石石磊花,花乃奇葩”。该联是符合六要素论的,但下比后分句没有满足这第四款的要求,用修辞巧对视角来评判,下比是对仗不工整的。“<B normal">鸟翔风</B>(繁体风字)<B normal">里,食虫变凤</B>(繁体凤字);<B normal">人隐峪间,绝谷成仙</B>”。这联语修辞法是发挥到位的,采用拆拼字置换技巧,竟描绘出丰富生动的画面来。这才是多多益善的精品!“天、地”为对,在语法上通常能,但“天”作玻璃体而“地”就不能。泰山顶的石壁上刻有“<B normal">虫二</B>”两个硕大的字,当代著名画家谢逢松先生据此而慧悟,对出下联:“<B normal">年华</B>”,并在字之周围加上方框,这种修辞巧对艺术造诣实在不是“六要素”论能反映或包涵的:上联意即“<B normal">此间可赏无边风月</B>”;下联意即“<B normal">来者当思有限年华</B>”,此联立意与“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的广告语有异曲同工的劝戒意思。诸如同部首字组合法(“近道逆走通达远”、“江汉泄洪激浪涌”之类出句)、谐音法(意在言外谐音:“夏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下大雨,鸡蛋豆腐留女婿。</FONT>意在言中谐音:“麻石磨成磨”。全句谐单音:“溪西鸡齐啼”。全句谐双音:“近世进士尽是近视”)、双关语法(同字异义双关:“莲子已成荷<B normal">长老</B>;梨花未放叶<B normal">先生</B>。”谐音双关:“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兼词双关:“李东阳气暖;柳下惠风和。”其中“阳”、“惠”具有兼词意义)、回文法(“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变节奏解读法(“李叔同刘伯温酒后吟诗”。“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移情拟人法(“惬意畜禽亲主人”)析字法、歇后语法……修辞学问,渊博、丰富、巧妙、多彩,都以相应的条款细致列具明文,则太繁琐,本联格列具第三条,<B normal">辞式大同</B>,下列第四款,<B normal">修辞巧对</B>。这是繁简得当地统筹兼顾到了对联创作和赏评的复杂性的,提示在鉴别联作时,须视其上下比修辞技巧是否辞式大同以判断对仗工整与否。辞式大不同的作品,可凭此一票否决。为进一步说明辞式大同之为对仗工整的决定因素,见例联:“堤是土夯就;笛由竹做成。”“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两副例联都是单句五言化整为零析字联,同析第一字,格调、格局、格律俱相同,但是两副联上下比不能交换配匹,因为按本条款要求来分析其辞式并不相同。“鸿是江边鸟;笛由竹做成。”虽格调、格局、格律都合格,却因辞式不同而不对仗。“可以清心也”。这是写在茶杯盖上的五言句,其辞式更是独具一格,奇妙耐人欣赏:五字围绕盖尖均匀排成一环状,无论读者从何字起读,都是顺畅完美的雅句,确切反映了<B normal">茶</B>这一主题。若配上同样辞式的五言句为一对茶杯所用,岂不更妙!“能无醉意焉”?此对句足堪当之毫不逊色!从联意辞式字位上皆切宜。】<p></p></P><P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FONT size=3><B normal">第四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对联格律<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B><B normal">要求声律和谐。</B>在同一副成联中,按联尾来论,上联尾仄声,下联尾平声称为“正格”;上联尾平声,下联尾仄声称为“反格”。【例:“<B normal">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是不能以仄声联尾之联语为上联的。</B>实用反格有乾隆为河北定县所题宝塔联:“<B n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7:24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 47.25pt; TEXT-INDENT: -47.25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4 level1 lfo10"><FONT face="宋体, MS Song">第二章</FONT>           <B normal">次则<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 size=3>  </FONT></FONT></B><B normal">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品;人法地,地法道,道法天然。</B><FONT size=3>。)</FONT></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0"><FONT size=3>第一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鉴于现代汉语入声不复存在,原入声字一部分已转入现代汉语阴平、阳平声,为了兼顾用旧四声者能适应新形势而撰写合律之联作,用新四声者能正确理解旧四声之联作,将原来的入声转化为现代汉语平声的字,遵循格律文体音韵成规,列入平仄两用字类,<B normal">保持传统的一类平声用字,一类仄声用字,一类平仄声两用字的一脉传承性</B>。【<B normal">在相邻节奏点上不宜连续使用平仄两用字</B></FONT>,以免读者对作者联作之格律产生误解。<p></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0cm; mso-char-indent-count: 0">    新四声、旧四声双轨制,显得它对非格律文体使用的四声,不是参照而是依赖,是对格律文体传统成规的割裂,也是对格律文体内部实行二元化声律的独立自主权的弃权。在格律文体内讲究的是平仄声二元化,是不讲究四声的,上声、去声统归仄声,入声转上声、去声,转当未转,仍为仄声。传统的平仄两用字依旧,双轨制从整体来看入声转平声的字,实际上是既作平声也作仄声两用的,例如联家李建军嵌名联中用的“竹”字:“品格清若窗前竹;事业红于岭上枫”(赠蔡若枫同志)。“君子胸怀腾骏马;达人事业胜春竹”(赠马达同志)。前联之“竹”无疑是用仄声;后联之“竹”肯定是用平声。“双轨制”平添一个“新旧四声不能混用”的戒律,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给创作者设置了一个本不应有的人为障碍。对没有涉及入转平之字的作品,谁又能辨出是遵循旧四声还是按照新四声的呢?真不愿设想再过若干年以后,是否还会出现一个“新新四声”,所有入声转平声的字并非一夜突变而成,谁人保证得了汉语汉字声调的变化到此为止了呢?为了体现<B normal">对联作为格律文体的独立性,运用格律文体主权,实行一统汉字,二元声律,三系列用字体制,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与实际情况相符,又与哲理相合,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品”</B>。既是合情合理合传统,何不令其“合法”化呢?例如:“花满九州香四海;雨滋万木绿千山。”下联有两入声字,古今皆仄声,此联一说该归旧四声作品,一说该归新四声作品,各执一端,竟至争论不清,难判其归属。类似作品很多,都是新旧两个四声系统不统一惹生的麻烦,何苦呢?一旦统一为三类用字体制,便完全相安无事。】“<B normal">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B>(胡锦涛总书记语录)<FONT size=3>充分<B normal">体现对联作为文体的独立性是关键,意义重大。楹联作为独立的文体,应该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运行规则</B>。否则继续是诗的附属文体,照这样下去,楹联文体之独立地位永远难提高。继承传统,参照汉字四声,规定二元声律、<B normal">实行三系列用字,四条联格体制,对于对联文体实践独立性提高地位有重大意义,是科学的举措</B>。将来假若还有汉字声调起变化,依然照此办理,合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FONT></P><P 0cm 0cm 0pt"><FONT size=3>第二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联语遇偶数位字是同声不能调平仄交替时,为增加语感变化,尽可能在奇数位上调节平仄而偶数位上不论。【例如:“小学、中学、大学,学识无止境;童年、少年、青年,年龄不等人”。“天和、地和、人和,和谐社会;景美、歌美、舞美,美化今朝。”“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下联偶数位“而”、“之”连平声,(“南”字当仄却平,无改。“是”犯不公平重字。)“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下联偶数位“口”、“笑”连仄声,按奇数位讲究平仄,以上联例声律基本不失对替。</FONT>】<p></p></P><P 0cm 0cm 0pt"><FONT size=3>第三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联语大节奏点是句脚。小节奏点是句中四言以上联语的偶数位字,三言分句之偶数位不论,只论第三字(句脚)的平仄。多分句只论句脚,是因为有的联语分句中偶数位与句脚之平仄不能兼顾合律,只好侧重句脚声律。【例如清王叔兰贺梁章钜七十寿联:“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详如随笔,简如格言,精如选学,博如旁征,巧如联语,富如诗书。略数平生著作,千秋大业擅名山。”连续六个四言分句,每分句第二字同,无论按句脚声律采用楷格,或行格,或草格,该联分句音步都有违律情况存在无法调适。所以,有分句联语,统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7:25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FONT size=3>第九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避忌:</FONT></P><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4 lfo1"><FONT size=3>第一款</FONT>   <FONT size=3>整副联文中有的字位不公平。因字位不公平直接破坏了对称平衡美和整齐美。不合联格的格局。【某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联为:“百里画廊,百里诗廊,百代人文经此永;千秋胜迹,千秋胜景,千秋事业俱隆兴。”上联节奏点上两“里”一“代”对以下联三“秋”,一“画”一“诗”对以二“胜”,上联句脚“廊”字重用,下联句脚以一“迹”一“景”为对。一副短联竟犯三相字位不公平之忌。可谓对仗工整之美感严重受损、这副重病联例简直只能称为类联文了。</FONT>】“字位公平”在联文的字位形式上满足对仗工整要求。<p></p></P><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4 lfo1"><FONT size=3>第二款</FONT>   <FONT size=3>交股对。因交股对扭曲了对称平衡美;不合联格的格式。【交股对,违犯了联格规范。“田田翠盖波光动;红朵婷婷香气来。”可采用比式正楷格联律,将交股对改为:“婷婷红朵来香气;田田翠盖动波光。”起码从对称平衡审美角度看起来顺眼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视听有矛盾时舍声律保对仗。】未扭曲对称平衡的局部交股对,可允许,不忌。【例如:“喜气千家悬艾虎;欢波十里竞龙舟。”上联尾“虎”与下联“龙”呈局部交股对,可允许。在青城山后山有地名回文对是地名内局部交股对,可不避忌:“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峡中峡隐龙”。】<p></p></FONT></P><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4 lfo1"><FONT size=3>第三款</FONT>   <FONT size=3>合掌。因合掌使精炼的联语、充实的内容之品位降低一半,枉费一比联文。不合联格的格调。【仿佛“星期日”对“礼拜天”,虽然合平仄对替联律,却不合对仗联格。要注意到上下比共同雅切主题时,不宜用同一视角选取题材为内容。避忌合掌是严格的,但也严而不死板,有个别字、词合掌,所占比例极小的话,要得到认可,一个前提条件是联作富有此合掌之瑕疵所不能掩盖之美瑜。例如邓石如书斋联,其中“吾”、“我”合掌就得到了认可。题君山朗吟亭联:“我诚为好酒徒,酣卧船中,醉过觉如飞过;君故作惊人语,朗吟舟上,水程说是山程。”(据刘计超原联改写)下联分开嵌入“君山朗吟”四字,其中“船”、“舟”合掌可不忌。题韩信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生”、“存”与“死”、“亡”字面上确属合掌,然而是反映几个生死攸关的史实,非指同一个史实而言,所以也不须避忌。】</FONT></P><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4 lfo1"><FONT size=3>第四款</FONT>   <FONT size=3>歧义。好的联语要求既不直露,又不含糊,要避免引起歧义而造成事与愿违的负面影响。【例如黄侃五十岁时收到一副贺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上联用孔子读易三绝韦编之典故,本意是夸黄侃五十岁很有学问,可以著书立说。然而黄侃见后愕然不悦,因联文中有“黄”、“绝”、“命”三字。黄侃于当年九月吐血而死。人云这副对联俨如谶语。如斯,纵然作者幸免他人责备,能不负疚乎?</FONT>】<p></p></P><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4 lfo1"><FONT size=3>第五款</FONT>   <FONT size=3>恶谑。谑联,是在联文中运用开玩笑的话语词汇,要考虑影响有善有恶。用恶谑联语攻击别人人格,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如送给老年再婚者的一副恶谑联:“一对新夫妇;两个老东西。”古有恶谑联:“三天不吃饭,腹中无点屎;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点屎”音谐“典史”;“汗淋”音谐“翰林”。对人格极不尊重。】对联格调要求主题雅切,避忌不切以及切而不雅之联文。<p></p></FONT></P><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4 lfo1"><FONT size=3>第六款</FONT>   <FONT size=3>逆序。联语涉及人事时,尊卑不能逆序排列先后。【古代传闻有人贴出一联云:“子能承父业;臣未报君恩。”从对仗、声律、意境等方面看都没有缺欠,工整、和谐、高雅,问题在于将尊卑倒置了,须以尊者优先,卑者随后,这是社会常识,联外功夫渗透联中,有高士纠正为:“君恩臣未报;父业子能承。”凡涉及宾主的联语,须忌喧宾夺主。】<p></p></FONT></P><P 0cm 0cm 0pt 36pt; TEXT-INDENT: -36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4 lfo1"><FONT size=3>第七款</FONT>   <FONT size=3>软势。软势联指下联气势力度承当不起上联,呈头重脚软之势态。【如:“无山得似巫山好;何叶能如荷叶圆?”上比是“巫山好”,下比不过是“荷叶圆”,承当不起!对仗不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7:26 | 只看该作者
<P mso-list: 0;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0pt 0cm -36pt; 36pt; lfo1? level4 l0><FONT size=3>第八款</FONT> <FONT size=3>照搬诗律。对联吸收了多种文体优点,因此不能照搬诗律之避忌。不提倡的不等于一定要避忌,不避忌的不等于一定要采用,在有必要采用时允许采用。【关于避忌三平尾问题,当由作者据联文意象自行把握,无须明文禁忌。例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B normal?>春香秋香。</B>”难道“春香秋香”须改成“春香夏香”才算合格么?挽巴金联:“不朽篇章,寒夜书成雾雨电;无情岁月,激流喷出<B normal?>家春秋</B>”。(联坛十老之一闻楚卿题)难道务必避忌三平尾作修改吗?“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三更鼓,两面锣,<B normal?>汤汤汤汤。</B>”“马过板桥蹄打鼓,<B normal?>咚咚咚咚</B>;鸡啄铜盘嘴敲锣,<B normal?>哐哐哐哐</B>。”“山童采栗用筐盛,劈栗扑麓;野老卖菱将担倒,<B normal?>倾菱空笼。</B>”(后分句象声。)“前日帖,昨日帖,即日帖,日日临帖;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B normal?>年年升级</B>。”这一类型的对联怎可避忌三平尾呢?律诗与律联的区别就在于律诗是单纯的文体,格律可以具体限定只允许如何,而对联是吸取所有文体之优点于一身的混杂文体,律诗的语言只是其中之一部份,还有宋词的语言(有的是平仄声比式交替的特征);还有散文语言等等,难免有三连同声的句式,律联之格律就只能抽象地规定“<B normal?>要求上下联平仄交替规律和谐一致”</B>,至于其一致是怎样具体体现,则呈变化不定,不可以强求千篇一律的。“<B normal?>如果一些优秀传统对联,在新出台的《通则》框框下反而成为‘不合格’的作品,那就是出台《通则》的失败</B>。”(郭省非语)该改的不是三平尾联,反而是《通则》。不能合群的个例,在不可修改不可否认的情况下,就不可忽视,当给予一席之地。否则,作为对联作品,既不能否认又不能容纳,该将之如何?谷向阳教授说“李渔的短联多见其精,长联不觉其冗。他为方太夫人七十寿撰贺联长七十字”:“……<B normal?>八千多犹然乎</B>?”这最后一句有超过三连平声是谁错了?清代大师俞曲园精彩的六十字自传式自挽名联:“……放怀一笑,<B normal?>吾其归欤</B>!”是不是当改成“我归欤”才宜?有的联语简直是着意放纵三平尾:“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B normal?>歪之乎</B>。”“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伏虎手段,<B normal?>龟蛇云乎哉</B>。”(苏东坡题)“待驱欧美非澳四洲人,归我版图一乃统;尽没红蓝黄白八旗籍,列诸藩服<B normal?>千斯年</B>。”(洪秀全题)通比全平声的联语也时有出现,刘利的六百字长联下比全平声,何以避忌三平尾?何须避忌三平尾?!还有孤平句之忌,其实无平声字联语也有佳作。还有人提出多分句之联最后两分句一定要句脚平仄声交替;上下联忌同声收尾;忌上联尾平声、下联尾仄声等等。对联文体本质特征关键是对仗,声律只是辅助对联诵读时的听觉审美,作用在其次。关于字声的戒律,只对作者有限制作用,对一般读者没有什么限制作用,用“旧四声”的合律联,读者怎么读,谁管得了?贵川有“五声”,苏沪有“七声”,浙闽有“八声”,南粤有“九声”,将新、旧两个四声系统合并规定一个格律标准最好,有利于评审,用两个四声系统指导读者听觉审美,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参考:明成祖朱棣在书中得“色难”出句,百思不得其对句。朱棣令解缙当面应对,解缙随口应声“容易”。朱棣未曾领会,还等待应对,稍候片刻说:“你说容易,对句何迟?”解缙答:“启禀万岁:‘容易’二字即小臣所对之下联。”朱棣这时才恍然大悟,疑难释然,君臣相视开心而笑。“易”为仄声,君臣皆识,解缙既然将之称为下联,而朱棣亦认同并无异议,由是观之,下联尾仄声原本并非不可以认同的。例如泰山壶天阁联:“<B normal?>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望极顶千重尚多福地。</B>”岳麓书院联:“<B normal?>惟楚有材;于斯为盛</B>”不就是被普遍认同了么?称其为“反格”足矣,何必避忌?<B normal?>凡不影响联语对仗工整的声律,犯忌也无伤联之大雅,以关于立意、对仗的格调、格局、格式三关从严,格律一关从宽。大量</B>“<B normal?>联盲”尚待扫除,当前是普及,提高在以后,虽说是避忌为“瑞”,暂时“为‘瑞’不宜多”!</B>】只要意境高雅而对仗工整,声律无须强求千篇一律。上下联或对式或比式平仄交替和谐一致,这一个标准符合了,就实现“宽而不滥”了!照搬诗律之避忌理当取消。【</FONT>所谓“拗救”之说更不须照搬,只是顾此失彼的繁琐哲学:仄仄平平仄句式如“野火烧不尽”,“不”字拗,在下句第三字用平声来救,救得了吗,失替依然如故,要改,不如直接改拗的本字;又如“掬水月在手”,“月、在”二字拗,如其在下句第三字救,不如(1),改第四字为平声字;(2),视为全仄句式,对以全平句式得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句式,当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7:26 | 只看该作者
<P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0cm 0pt; 0? 0cm;><FONT size=3>第十条<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长短联分类,采取以单句十言以内的文体之单句言数的二次方为划分临界点,既合乎统计概率又有精确数据,很理想。文体有二言体;有三言体;有四言体;有五言体;有七言体;有十言体。二的二次方得四,(四言以下者通常不实用,称超短联;)四言至九言(三的二次方)称纯短联;十言至十六言(四的二次方,有达十六言而无分句之联)称长短联;十七言至二十五言(五的二次方)称中型联;二十六言至四十九言(七的二次方)称短长联;五十言至一百言(四六体单句十的二次方)称纯长联;全联超过二百字称超长联。附表如下:</FONT></P><P 0cm 0p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 0cm windowtext? solid .5pt mso-border-insidev: windowtext; mso-border-insideh: 480; mso-yfti-tbllook: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5.4pt mso-padding-alt: collapse; BORDER-COLLAPSE: none; medium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28pt; auto MARGIN: BORDER-TOP:><TR 0; yes? mso-yfti-firstrow:><TD width=108 0cm; solid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81pt;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对联单比字数</P></TD><TD width=100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mso-border-left-alt: 75pt; #ece9d8;><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全联字数</P></TD><TD width=114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mso-border-left-alt: #ece9d8; 85.2pt;><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具体分类名称</P></TD><TD width=114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mso-border-left-alt: #ece9d8; 85.25pt;><P mso-char-indent-count: TEXT-INDENT: 0cm 0pt; 1.0? 10.5pt;>大类名称</P></TD></TR><TR 1?><TD width=108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81pt;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ece9d8; mso-border-top-alt:><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FONT face="宋体, MS Song">4---9</FONT></P></TD><TD width=100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mso-border-left-alt: 75pt; #ece9d8; mso-border-top-alt:><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FONT face="宋体, MS Song">8---18</FONT></P></TD><TD width=114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mso-border-left-alt: #ece9d8; 85.2pt; mso-border-top-alt:><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纯短联</P></TD><TD width=114 rowSpan=2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mso-border-left-alt: #ece9d8; 85.25pt; mso-border-top-alt:><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短型联</P></TD></TR><TR 2?><TD width=108 0cm; solid .5pt; windowtext mso-border-alt: 5.4pt; BORDER-BOTTOM: BORDER-LEFT: BORDER-TOP: .5pt? transparent; BACKGROUND-COLOR: solid; 1pt PADDING-TOP: 81pt; WIDTH: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PADDING-RIGHT: #ece9d8; mso-border-top-alt:><P align=center 0cm TEXT-ALIGN: 0pt; center?><FONT face="宋体, MS Song">10</FONT>-<FONT face="宋体, MS Song">16</FONT>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415 小时
主题
32

939

帖子

3

精华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3033
经验
441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4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6
9
发表于 2007-11-4 16:3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ee3d11 size=5>法无定法,无法即法</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 小时
主题
91

2011

帖子

0

精华

2640

积分

联都举人

Rank: 4Rank: 4

UID
692
经验
264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9-25
10
发表于 2007-11-4 16:58 | 只看该作者
[em10][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 小时
主题
384

7404

帖子

3

精华

6万

积分

联都贵宾

御赐护龙大将军

Rank: 4Rank: 4

UID
6533
经验
887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13
11
发表于 2007-11-4 19:2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客观地考察对联作品,“结构对应”倒是比“词性一致”尤为重要</FONT></P><P><FONT size=3></FONT> </P><P><FONT size=3>我一直认可这一点:对仗,不但强调平仄.词性方面的,更强调结构方面的.</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主题
902

1万

帖子

3

精华

12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3132
经验
1548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4
12
发表于 2007-11-4 21:48 | 只看该作者
<P>分析透析,有时间定来认真学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3 小时
主题
30

626

帖子

0

精华

1196

积分

联都进士

联都07年度殿试榜眼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UID
11237
经验
119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7
13
发表于 2007-11-5 00:34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0000ff size=4>提议稿有创意,想得周到!毕竟半年前通过的《联律通则》也只是试行版本,并非金科玉律千金不易的!如果能有一部更完善的对联法则代替前面试行的版本,也并非不是不可能的。</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4>只是这次可一定要提请各方面广泛讨论,再三酝酿凝聚共识,然后上呈中国对联学会讨论修正完善通行对联法则的可行性!</FONT></P>
物生有两,相应相关。意象成境,属对为联!
宇宙、时空、有无、宏微、恒变、阴阳、日月、天地、乾坤、上下、左右、表里、正反、黑白、名实、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好恶、损益、进退、纵横、生死、命运、仕隐、朝野、家国、官民、经济、治乱、公私、情理、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6 小时
主题
143

1667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联都元老

Rank: 10Rank: 10

UID
7653
经验
2287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2
14
发表于 2007-11-5 01: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浊酒一杯人寂寞清风半榻月冰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 小时
主题
248

2080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601
经验
290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9
15
发表于 2007-11-5 03:24 | 只看该作者

这里还有个讨论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8 小时
主题
248

2080

帖子

0

精华

2万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5601
经验
2904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9
16
发表于 2007-11-5 03:27 | 只看该作者
<P>深夜冒个泡泡出来,问候下刘老师~~</P>[em01][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159

885

帖子

0

精华

1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2682
经验
167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6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6:47 | 只看该作者
<P>偶取消的固顶!</P><P>此文亦作者一家之言,供有兴趣者参考可以,挂起来讨论便不必了。建议大家尽量地向通则看齐。</P><P>偶只粗浏览一下,没细看,不过作者的确下了不少的功夫,所以贴此以存个资料。</P>
博客:http://ltp2002.blog.163.com/edit/书店:http://shop35338616.taobao.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2

帖子

0

精华

373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14555
经验
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5
18
发表于 2008-2-24 13:48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亲爱的联友:今晚本人获悉读者对《联格通律》的评论,有必要给个回应。</P><P 0cm 0cm 0pt 19.5pt; TEXT-INDENT: -19.5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1 lfo1"><FONT face=Calibri>一、</FONT>              拙文性质是征询意见稿,文中论点一方面是合乎正统观点,一方面有非正统的个人研究得出的新观点,新观点的新,在于力求将当前试行的《联律通则》中感性认识层面的表述条文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将还不是很全面的部份进行修整补全,为弘扬国粹、健全联格联律尽我绵薄之力,这也就是“更新升级”的宗旨。毕竟一个人的心力是非常有限的,只是本着“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探讨对联理论。例如《联律通则》中的“字数对等”确属文盲也看得出来的感性认识,并非深入对仗本质的理性反映。且不说涉及句式、节奏、词性、结构诸方面,字数对等不一定成对仗,单从字面上,连个犯不规则重字之忌也无从制约,有人建议再加一条:重字对位。而本人则建议采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性条文:字位公平。这一条不仅适用于无重字对仗,有重字时也完全适用,无论所重用的字数、次数、位数、相数怎样,如果字位不公平就可判为对仗不工整。<B normal">字位公平是针对字面实现对仗的规范条文</B>,是属<B normal">联格范畴的理性的认识</B>,足以取代字数对等的感性认识,也无须再加一条要求重字对位的条文。详细论证见拙文《联格通律》。</P><P 0cm 0cm 0pt 19.5pt; TEXT-INDENT: -19.5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1 lfo1"><FONT face=Calibri>二、</FONT>              辞式,指语法修辞表述模式,简称<B normal">辞式</B>。(如将“受激发辐射光”简称“激光”一样。)辞式大同,是联格对仗讲究的核心。联意的表达在辞式,技巧的运用在辞式,词性、结构、节奏等方面的讲究对仗,皆属联格的<B normal">辞式</B>的范畴。词性的对仗,虽然很重要,但是运用本边自对时,上下联的对仗在词性方面可以允许不讲究,因此<B normal">词性对类</B>,并不是每联必须讲究的要素,<B normal">在联格条款中只是属于比条项低一层次的款项。</B></P><P 0cm 0cm 0pt 19.5pt; TEXT-INDENT: -19.5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1 lfo1"><B normal"><FONT face=Calibri>三、</FONT>             </B>对是对,联是联,有些人的认识对联还是停留在<B normal">只要“对(仗)”就行,只有“对(仗)”才行</B>的认识水平,这认识是有点模糊的,因为不能甄别一些冒牌对联。毫无文采的标语口号类对偶句只是对偶句,算不上文学体裁中的联作;无情对也只能是称无情对,不能称无情联。<B normal">只有既对又联又有文学意味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对联</B>。这就不能不强调一个关键概念作为首要条项:<B normal">主题雅切</B>。这关系到作品的文学品位。满足主题雅切要求的联作才是真正的好对联。用“主题雅切”取代“内容相关”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FONT face=Calibri>1 </FONT>)注意力直接以内容相关为着眼点,很容易犯合掌之忌;<FONT face=Calibri>2 </FONT>)有些上下联内容看来互不相关,但是却切合主题。所以,切合主题才是注意力的着眼点,也是上下联内容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合格对联的共同之处。例如:“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联语的内容从时间、空间、主人公、事件几方面都不相关,却不是分咏,而是合咏,共切一个概念性主题:怪石。并非针对具体的某怪石。<FONT face=Calibri>3 </FONT>)内容相关,联语是否<B normal">文雅</B>地反映内容,这务必作为对联创作的要求提出来。单纯提内容相关是不完整的,要顾及对联文体作品必需讲求文采,<B normal">要强调雅切主题</B>才对。<B normal"><p></p></B></P><P 0cm 0cm 0pt 19.5pt; TEXT-INDENT: -19.5pt; mso-char-indent-count: 0; mso-list: l0 level1 lfo1"><FONT face=Calibri>四、</FONT>              以上关于主题、字位、辞式三条是联格,未涉及联律,为什么这样划分呢,是因为这三条是所有文体,包括非格律文体在内都具备的要素:格调;格局;格式。有这些讲究的文体不一定讲究格律,反之,同样讲究格律的文体不一定要讲究对仗,例如不对仗的绝句,还是讲究格律的,宋词讲究格律,但并不包含对仗的要求,证明联格、联律是对联中两类起配合作用的要素。联律的含义不包含决定对仗的条款,不合联律但合联格的联作,是<B normal">非律联</B>。这也是为什么要<B normal">将《联律通则》改为《联格通律》的原因。意思就是:只要合乎主题雅切、字位公平、辞式大同三联格的作品就是对联,同时希望作者尽可能做到使联作合乎联律</B>。联律的表述只应是:平仄和谐。这样表述是概括了各种联律的理性认识。将联律的“律”,理解成法律规则的广义,那么“律”与“则”是同义仅复了,值得再推敲了。《联律通则》中的表述是照搬诗律,没有反映出对联作为独立文体的独特格律,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0 小时
主题
0

2

帖子

0

精华

373

积分

联都初级会员

Rank: 1

UID
14555
经验
53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5
19
发表于 2008-2-24 13:50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ff9900 size=4>谢谢!海内存知己。</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主题
6995

4万

帖子

68

精华

44万

积分

联都金牌会员

联都网站荣誉站长

Rank: 6Rank: 6

UID
9
经验
62566 点
威望
12 点
在线时间
130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5-20
20
发表于 2008-3-2 20:04 | 只看该作者
让大家讨论一下也挺好,联坛也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嘛~~
潇洒吟怀看楚天,湘江水逝忆华年。
妃竹无语还摇曳,子规声里雨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5-4-5 17:27 , Processed in 0.12468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