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廉信杯”征联手记之四 这副对联是否属于化用
晋级作品公示时,网名为“偶一”的联友在国粹留帖: “一副古联后分句:共仰风流独步/还期心迹双清。上面的公示联算是化用吗?” 偶一联友指的是编号为0197-D的联作: 此处湖山宜独步; 平生心迹喜双清。 当时,为了应对将来有可能发生质疑,我温习了一下关于化用的修辞手法,也搜寻了与这副晋级联作有关的词语。结果,在50副获奖联作公示时,仍有联友跟帖提出相同的问题。 网上有许多关于化用的解释和例子,兹选几段文字如下: ——化用,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是既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有位博主还概括了诗词化用一般有五种方法: 1、照搬法。欧阳修《朝中措 平山堂》:“平山栏槛依晴空,山色有无中。”用王维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晏几道的《临江仙》“微雨燕双飞”用的是五代人翁宏的原句。 2、减字法。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化用韩琮“晓风残月正潸然”。秦观《满庭芳》“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化用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3、增字法。李白《送友人》“萧萧斑马鸣”,源自《诗经 小雅》“萧萧马鸣”。秦观《满庭芳》“谩赢得青楼薄幸名”源自杜牧《遣怀》“赢得青楼薄幸名”。 4、改写法。苏轼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分别源自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5、冶炼法。叶绍翁《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将陆游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吴融句“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张良臣句“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熔于一炉,加上自己的独到体会,冶炼出千古名句。 这位博主很有心,还另外加了很多例子,从古代到当代都有,并认为“诗词名家,多是化用的高手”: 元稹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源于《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晏殊“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与白居易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几无二致。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明明是化用翁宏《春残》诗“落花人独立,微水燕双飞”的句子。 苏轼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读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何其相似? 苏轼“石榴半吐红巾蹙”,是来自白居易“山榴花似结红巾”的诗句。 周邦彦“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自然是韩翃《寒食》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的翻拍。 周邦彦“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那是杨巨源《崔娘》诗句“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的再现。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源自李白诗“春风已绿瀛洲草”。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源自强彦诗“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源自庾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句子,源自《世说新语》“山不高则不灵,水不深则不清”。 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化用孔颖达诗“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苏轼诗“淤泥生莲花”。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源自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鲁迅的“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源自对联“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 毛泽东的诗词化用修辞更是常见,而其点化出的新意蕴、新境界是学界公认的。作者举例太多,本文将其三种分类各保留两例: 1、完整地引用前人的诗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引《论语》句) “天若有情天也老。”(引李贺诗句) 2、更易个别字句: “我欲因之梦寥廓”——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句) “斑竹一枝千滴泪”——斑竹一枝千点泪(洪生句) 3、颠倒前人诗句: “萧瑟秋风今又是”——秋风萧瑟今又是(曹操句) “一唱雄鸡天下白”——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句) 由此可见,化用修辞所引用、借用、套用的字词句不在乎多少,也不在乎更改了字词与否,而在乎是否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是否点化出新意。有新意,即为化用或者说有效化用。否则就是因袭,或者说无效化用,成为抄袭、套仿。在“美丽清远·环保文化杯”征联时,有一位作者截用了“福地清远征联”当中几副获奖作品的佳句,但没能写出新意,评委一致同意将其淘汰出局。 0197号作者还有另外一副句法和用词有所不同,但表意相近的参赛作品: 智水仁山,江天独步; 光风霁月,心迹双清。(编号0197-F) 由上述两副作品可知,作者是有意识地运用化用的修辞手法,这副八言联更是全部由成语或早已有之的词组组成。其中下联后分句有些人熟悉、也有人不熟悉,我们评委在QQ小组讨论过。当时,我把网上下载的一段解释发在对话框: 心迹双清—— 解释:指心地、行为高洁,没有尘俗之气。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唐•杜甫《屏迹三首》其二:“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示例:占此地荷亭竹榭,还期~。★清•梁章钜《温处道署楹联》 偶一联友所说的古联,是清代刘烒的《题冠绿轩》,全联如下: 与古相於,缅当年谢草王池,共仰风流独步; 从吾所好,占此地荷亭竹榭,还期心迹双清。 0197号作者的“此处湖山宜独步;平生心迹喜双清”,上联借用了《题冠绿轩》“独步”一词,下联后五个字整体搬用了杜甫《屏迹三首》的“心迹喜双清”。 前文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关于化用的论断和示例,一是为了再次说明借用别人的句子,二是说明怎样才是化用而不是毫无新意的因袭、套仿。考量这在获奖公示之列的联作,不难发现: 一、《题冠绿轩》写的是对王、谢两位古人的风流潇洒、独步天下的描写,表达他的仰慕之情,表示自己的所好也要像他们一样心地、行为“双清”,品行高洁。很明显,这是古代士大夫追求“高士”的思想反映,也是在红尘俗世中对世外桃源的憧憬。 0197号获奖公示联作的意境显然不同:清远征联,其“此处湖山”当然是指有“福地清远”、“湖城清远”之称的清远市,主题是江心岛廉洁文化建设,那么“独步”就不同于谢、王的“风流独步”,而是说当地的绿水青山值得游览,这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独步”,而不是《题冠绿轩》“风流独步”的“独步”。绿水青山皆有化洁之功效,上联就此伏笔清流洁壤,缓缓导入正题。下联借景抒情言志,“心迹喜双清”就绝对不仅仅是高人韵士的“心地、行为高洁,没有尘俗之气”,而是切诸廉洁主题的品行高洁,红尘俗世纷纷扰扰之中慎独的品行高洁。 由此可见,作者借用古人诗句,点化出新意。仅此一条,即可确认属于化用。七位评委,最高分90,最低分84,没有人给得很高,也没有人认为属于无效化用而打到地板上(最低68分),算得上是不偏不倚吧。 二、在众多“清风、明月、绿洲、江岛”语汇扎堆的应征作品中,此联没有这些语汇,给主办方选择不同风格的作品提供了方便。 绝不是说语汇扎堆不好,而是说另辟新径也是致胜手段。除了这一副之外,还有荣获一等奖的联作“振起荷衣,伴清风舞/催开兰棹,载明月归”,也可谓另辟蹊径。作者不直接写岛,而是“环岛”做文章;虚拟的“荷衣”、借代的“兰棹”,也避开了是否切合实景的问题。句句无岛无廉,其意蕴却句句不离廉洁文化元素,颇见巧手。 “清风、明月、绿洲、江岛”语汇扎堆,在意料之中,因为江心岛是群众文娱场所,写廉洁文化、廉政教育的作品不能太生硬,不“犯题”是有效方法之一。如此,有廉洁文化因子的词语必然大量出现,谁能写得出色,谁就能赢得评委的青睐。公示的12副等级奖作品当中,有“清风”或“明月”者占了四分之三。这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 三、作者两副联作使用了“双清”一词,是否有意识地融入地方元素,即清远市、清城区两个地名,这个不敢武断。然则即使是有意融入,评委能意识到,也不会因此加分,因为它不仅跟提高作品质量没什么关系,而且有马屁之嫌。 本文即将完稿之时,统计员发来了50副作品的作者名单。作者辽宁省建平县杨晓雁,这个名字有点印象,此前不止一次参加清远征联,但从未获奖。上次“义勇之凤”征联,有一副联作晋级,但最后没有得奖。网上搜寻,原来是一位知名女作家,楹联写得好,散文也很棒。读她的作品,感到她是一位严肃的作家。 探讨学术问题是快乐的,不论观点能否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快乐学习、快乐写作是我一生的追求。感谢偶一联友,给了我一个学习、给了我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机会,祝您不断进步、创作丰收。
杨振林 2013/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