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联] 【24.1.30截止】诗国江西特刊(第2期)龙虎山上清古镇大门楹联征集启事(江西本地)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627 小时
主题
2661

4965

帖子

2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52118
经验
272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6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0 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国江西特刊(第2期)龙虎山上清古镇大门楹联征集启事
原创 诗国江西 诗国江西 2024-01-19 19:28 发表于江西
图片图片









公众号简介:
立足江西,放眼全国。
好诗好词,与君共赏。
江西省诗词学会官方公众号,每周日20:30,不见不散。


图片

图片
(· 物语 )







龙 虎 山         上清古镇
楹联征集
活动启事


图片


一、征集主旨

挖掘历史文化基因,彰显文化内涵,使本地文化、文旅品味提质升级、楹联文化有机融合。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江西省诗词学会∣江西省楹联学会

主办单位:龙虎山景区管委会

承办单位:上清镇人民政府


三、征集内容

围绕历史文化元素、人文元素、旅游元素、景观元素四个方面进行征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上清古镇大门楹联一副。


四、征集作品要求
(一)应征楹联作品定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文化内涵和自信,内容符合联律要求,思想性、艺术性,契合征集内容主旨。

(二)本次征集着重于中联作品(9~20字),要求参赛作品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切合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和旅游风光,作品必须为原创,文责自负。

(三)征集范围仅限江西省诗词联家。

(四)作品投稿邮箱为:lancaier_yz@163.com

需附上真实姓名、个人介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可在作品后附加不超过1000字的作品说明一并报送。拒绝重复投稿和修改稿。




图片


五、作品征集、评选与奖

(一)征集时间自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月30日止。



(二)作品评选

1. 初评:2024年2月1日前,组织专家对征集作品进行初评,评选出入围作品8幅进入复审。

2. 复评:2024年2月3日前,组织专家评出最终选用作品。



(三)获奖公告

1. 最终选用作品由主办方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5000元奖金;入围作品由主办方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200元奖金。

2. 获奖作品使用权归主办方所有,作品作者有署名权,后续使用获奖作品不另行支付费用。

3. 本次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相关评选过程邀请公证单位监督,对获奖作品在相关媒体上予以公布。



(四)最终解释权

本次征集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图片
图片

上 清 古 镇 介 绍
SHANG QING GU ZHEN
图片
上清古镇既是山水风光秀丽的人间天堂,又是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这里是“神仙都所”,是中国道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它演绎着中国道教1900多年的历史,蕴藏着63代天师传承繁衍的秘密。

图片


上清古镇距鹰潭市25公里,位于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西南部,自然环境优美,群山环抱,碧水萦回,相传这里为九龙聚会之宝地,这九条龙是指附近的九条山脉:天门山、台山、乌剑山、狮子山、冲天峰、应天山、西华山、乌龟山、圣井山。

图片


考古发现,上清镇在两晋时期渐有人聚居,唐高宗武德八年(625)设雄石镇,唐末镇遏史倪亚因剿匪有功被封为倪亚王,雄石镇于是改名倪亚市,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宋徽宗命江东漕臣将上清宫从龙虎山迁建于此地,于是倪亚市又改名为上清市,清乾隆三十年(1765),正式称名“上清镇”。“上清”之名出自道教,“上清”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四御”中的“灵宝天尊”所居住的禹余天的上清仙境。

图片


上清镇的繁荣缘于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是赣、闽、浙三省的商贸集散地,明代即形成相当于今天的规模,十分繁华。自古以来,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当地就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七状元”的说法。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在上清传经讲道;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在应天山创建象山精舍,讲学体道;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曾巩曾在这里吟诗泼墨;明代宰相夏言在这里出生、成长;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这里考察、逗留……


【古樟树】
经历了1300多年风霜雨雪的古樟树,屹立在古镇入口处迎来送往,它是唐武德八年(625)设雄石镇时种下的,见证着上清古镇的诞生、发展、繁荣和磨难,静观着多少代芸芸众生的忙碌、更替,却依然这样挺拔、葱郁、生机盎然!

图片



【古镇广场】
在古樟树的前面,是新兴建的古镇广场,广场主要由“道”字影壁、仿古戏台、大花坛等组成,整个广场气势恢宏,体现了浓郁的古镇商业文化和道教宗教文化的气息。

图片


图片



【长庆殿】
长庆殿是供奉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名家之一朱丹溪的庙宇,当地人称“朱老爷庙”,位于上清古镇西头的长庆坊内。清代,上清镇的居民区划为三坊:五通坊、中坊和长庆坊。

图片


长庆殿初建于元代,几经修复,现在门上镶嵌的门额刻有“长庆坊”、“灵钟星岳”等字样,均为清康熙、雍正年间重修时留下。整个庙宇不大,仅分正殿、偏殿两部分,占地约三亩,砖木结构。正殿于民国十四年(1925)重修,东西两侧各开一个天井,作采光之用。

图片


正殿内塑的是朱丹溪夫妇、子女像,共四尊。这位朱老爷,并不是上清人,也不是江西人,而是浙江义乌人。因为世居义乌的丹溪,所以被尊为“丹溪翁”。原名朱震亨,他早年习儒,后改习医学。他提出了“相火易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观点,强调治病“不拘于古方”,影响很大;他晚年广招门徒,加以不倦的教导和传授,以造福百姓;他坚持行医乡间,服务最需要医生的百姓;他多次来上清一带治病救人,深得上清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所以上清镇的群众修建庙宇来纪念他、祭祀他,并且演化为一种节日民俗。

图片


【上清古街】
走在上清古街上,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商家店铺,脚下是鹅卵石铺成的街面,街面中间的长条青石上,有着深深的、长长的车辙,这是当年的商贩脚夫们推的独轮车,年复一年地磨刻而成的!

图片


图片


古街沿着泸溪河而建,全长约1500米,东西走向,横贯全镇。沿街两边的店铺,都是砖木结构,一律坐北朝南,排列整齐,但细看却又有错落,不在一条直线上,当地人称这种建筑方式为“兜财屋”,
如果房子建在一条直线上,就叫“流水屋”,财运就会随着流水流走。当地人建房,总是要将房角凸出一些来希望永远留住自己的财运。

图片



图片



【留侯家庙】
留侯就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建立西汉政权的军师张良。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刘邦封为留侯,世人也习惯于称张良为“张留侯”。那么,张良的家庙为什么会建在这里呢?这事听起来离奇,但实际上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张天师就是张良的后代,而祖天师张道陵是张良的第八世孙。

图片

留侯家庙原名“真懿观”,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由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奉敕兴建,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重修,清雍正七年(1729)改为“留侯家庙”,家庙占地面积1042平方米,建筑布局分为头门、二门、三门,中门、上殿等五个层次。


【天师府】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它是历代天师掌管天下道教事的总署及张天师生活起居的地方。天师府最早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它是宋徽宗赐建给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府第,原址在上清关门口,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迁建至此,嗣汉天师府累创道教建筑史之最,是名副其实的“神仙都所、道教圣地”。

图片


自汉末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赓续相传,世袭道统63代、近1900年。从宋朝的“提举三山符箓”到元朝的“掌江南道教事”再发展到明朝“永掌天下道教事”,人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天师府头门坐北朝南,临江耸立,巍峨高大,气派非凡,头门宽18.9米,高10.35米,开东西中三扇门。

图片


头门的抱柱联曰:“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这副对联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于嘉靖年间所作。上联是指汉初开国军师张良的故事,因为张道陵是张良的第八世孙,寓意麒麟殿上的重臣张良成了仙人;下联表示历代天师的显赫地位,这副联集中体现了道教深受儒家影响,融出世与入世为一体的特征。

图片


天师府门临泸溪河,面对琵琶峰,绿树成荫,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美画面。

图片


仪门是明清两代官署大门之内的门,既取“有仪可象”之意,又表示“列仪迎送。

图片


甬道指庭院中居中的通道,有“官道”的意思,古代文武官员至此都要下轿、下马,张天师则根据客人的身份在此迎送。

图片


千斤钟亭的这口大钟是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由第四十代天师张嗣德在浙江省富阳县铸造的,重达9999斤,铭文称“凡用赤金九千斤”。钟身周围四行篆文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大道兴行,皇图巩固”,铭文为临川进士朱夏所撰,文字则由龙虎山道士、元代著名画家方从义书写。民间传说此钟初一敲一下,可响到十五,据说大钟一响,北京的金銮殿上都可以听到。

图片


玄坛殿是天师府中三件绝世文物之一。玄坛殿的“坛”字,原意是土筑的台子,《说文解字》中说:“封土为坛”。这里原是天师筑土为坛、讲经说法、祭祀天地的地方。明初改建为殿堂,几经毁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仍然幸存,现在的玄坛殿是1999年修复的。正殿三间,奉祀三位财神爷:赵公明、关羽、陶朱公;左配殿为救苦殿,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吕洞宾、黄大仙;右配殿为文昌殿,奉祀文昌帝、许真君、葛仙翁。

图片


法箓局原是明初兴建的两个机构:法箓局和提举署。法箓局,正一派的符箓在此制作、盖印,然后对外销售;提举署,历代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这里是办事机构。现在供奉的是道教中地位较高的九位女神。正殿:奉斗姥元君,她是众星之母;西王母,为太阴之精,女仙之宗;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娘娘,道教“三清四御”中的“四御”之一。左配殿:奉九天玄女娘娘、妈祖、魏夫人;右配殿:奉“慈航道人”、何仙姑、碧霞元君。

图片


二门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原为木质,1995年改为钢混仿木建筑,门上方高悬“敕灵旨”三字,意为天师敕命,告戒鬼魅之意。

图片


玉皇殿旧址,原为天师教练弟子的“演法大厅”,1993年改建成玉皇殿,占地600余平方米。正中玉帝神像高9.99米,金童、玉女侍立两侧,另有十二天将陪祀两边。

图片



殿门前的“灵泉井”,相传是南宋高道、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大师与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共同开凿的,灵泉井又名“法水井”,为历代道众饮用及画符所用,有治病强身之功效。

图片


殿前台阶上的“二龙戏珠”石雕,称为“丹陛石”,是天师府地位显赫的象征。

图片


玄教大宗师碑是元代遗物,由大书法家赵孟頫所写,迄今已680余年,是天师府三绝文物之一。碑文记载了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弟子上卿玄教大宗师、官一品、饶国公张留孙的生平事迹,此碑对于研究元代宗教史及赵孟頫的书法极有帮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图片


七星古樟为七棵古樟树所组成,此院内古樟均有700余年的历史,而这七棵樟树呈“北斗七星”状排列,是天师府镇府的宝树。

图片


天师殿原名“三省堂”,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修葺,改为天师殿,供奉祖天师张道陵和他的两个弟子:王长、赵升两位真人。殿堂上方悬挂着宋徽宗赐给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匾额“道行高洁”、明太祖赐给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的匾额“永掌天下道教事”、清高宗乾隆赐给五十七代天师张存义的匾额“真灵福地”,这些都是天师道历朝兴旺的有力佐证。

图片


万法宗坛在元朝时就已建成,明嘉靖五年(1526)重修,因宋、元以来正一派符箓“三山合一”、明朝张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故将茅山上清法坛、閤皂山灵宝玄坛、龙虎山龙虎宗坛、西山净明法坛合并为“万法宗坛”,“万法宗坛”所在地便是道教祖庭的象征。

图片


正殿为三清殿,1985年进行了第一期修复,2006年又重修。正中供奉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又指三清天、三清境,是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











我的油管频道:https://www.youtube.com/@heartofsky
在线时间
4627 小时
主题
2661

4965

帖子

2

精华

1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

UID
52118
经验
27200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6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28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07:4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油管频道:https://www.youtube.com/@heartofsk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425 小时
主题
11

93

帖子

0

精华

654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81891
经验
159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4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2-25
3
发表于 2024-1-23 12:41 | 只看该作者
限于江西就不必发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4 02:55 , Processed in 0.0856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